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8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家现在声势已经大不如前,好多生意上的伙伴已经离他们而去,另外就是在百姓口中的声誉也是有了极大的落差。
这在卢承庆看来都是李承乾在背后搞的鬼,如果没有他的那次‘负荆请罪’,卢家断不会有今日。
可恶,太可恶了,可恨这家伙现在竟然又重新站起来了,得了秦王的封号之后与之前的太子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而卢家却因他而一蹶不振,如果不出了这口恶气,将来死后如何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
一面是全家死绝的威胁,一面是家族地位一落千丈的愤怒,卢承庆犹如陷入泥潭,挣扎着想要从这个漩涡中摆脱出来。
就在卢承庆不如应该如何选择的时候,高高在上的李二陛下开口了:“好了,不要闹了,都退下吧!”
闹?敢情卢家都被被人灭族了,在李二陛下眼中只是一个‘闹’字么?卢承庆险些一口老血喷出去,努力做了两个深呼吸才将心头的一口恶气压了下去。
不过李二并没有给他再继续开口的机会,命他退下之后接着便说道:“诸位爱卿,可有人知道近来长安米价几何啊?”
“启奏陛下,斗米三、四文。”魏征从朝班中走出,躬身说道。
“斗米三、四文,诸爱卿对此有何看法?”李二从左至右扫视一圈下面的众臣,随口问道。
“陛下,米贱伤农!”房玄龄出班回答。
“如何解决?”老李继续问。
“这……”房玄龄顿了顿,看了一眼杜如晦。
这和那天在书房研究的不太一样啊,当时不是已经定好了减税么?怎么今天又把这事儿拿到朝堂上来了?
“父皇,儿臣以为不若免了这天下的农税,开一场历史之先河!”李承乾受不了这种压抑的气氛,抖了抖袍袖出班奏道。
“你秦王殿下倒是大气的很。”老头子不置可否的瞥了一眼李承乾,随后看向杜如晦:“克明,对于秦王之提议,你觉得如何啊?”
杜如晦先是犹豫了一下,然后才躬身答道:“陛下,臣认为并不无可!三、四文的粮价,便是收税也是寥寥无几,根本派不上大用场。”
李二陛下沉默半晌,又看向长孙无忌:“无忌,去年农税几何?”
“回陛下,两百万贯有余!”长孙无忌想都没想便回答道。
“两百万贯……”李二陛下深吸口气,一年农税竟然不值百十件衣服,这钱……似乎还真就没有收的必要。
“父皇,两百万贯于我大唐国库来说杯水车薪,但对大唐百姓来说却不一样,儿臣认为舍此两百余万贯,全父皇千古美名,开历史之先河方为正道!”李承乾看出老头子的犹豫,不由在后面推波助澜一把。
“秦王殿下,两百余万贯亦是不小的财富,想我大唐建国之初岁入才不过一千余万贯,这两百万贯……”有御史听不惯李承乾的调调站出来驳他。
但李承乾不等他说完,便接过话题:“你也说了那是建国之初,可现在是贞观十年,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相差十余的时间岂可同日而语?”
“再说眼下这只是两百万贯,若是我大唐百姓因为米贱,全都不种地了,损失的只怕远不止两百万贯,不知御史大人想过这一点没有?”
御史也是读书读傻了的,对于如何处理政务并不了解,听了李承乾的话之后,不由怒道:“这怎么可能,百姓不去种地还能干什么!”
“如果你种地养不活自己,你还会种地么?如果你当官不领俸禄,你还会当官么?人活不下去的时候会干什么你知不知道?”李承乾瞪了一眼那御史,没好气的说道。
“种地怎么可能养不活自己,秦王殿下休要危言耸听!”那御史也是倔驴的性子,似乎非要与李承乾掰扯一下,到底为何会米贱伤农。
小李几乎被这家伙气疯了,喘着粗气说道:“你每天只吃大米能活不?你家里的笔墨纸砚都是天上掉下来的不?你家里的座椅家具都是你自己打造的不?这些东西不需要拿钱去买么?三文钱一斗米,种了一年的地,换来的钱还不够买两件家具,这样的地你去种么?”
“呃……”御史被怼的有些无言,想了想才说道:“如果这样的话,就算是不收税不也是一样,反正农税也不多,收与不收也没有多少影响。”
“唉……”李承乾无奈的摇了摇头,用怜悯的目光看向那御史:“这位大人,你到底是如何混进御史队伍里的?难道你不知道税收是纯收入么?对于你来说或许这没有多少,但是对于百姓来说,这一部分纯收入却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御史不说话了,感觉自己好像被绕进了一个圈子,可是却想不通是哪里出了问题,再抬头看向老李却发现皇帝陛下目光有些阴沉,心头不由一颤。
第1458章 诡异的早朝()
那御史担心的流放岭南并没有发生,不过他的官职却由御史变成了从六品的县丞,赴任的地方就在长安县。
谢恩之后的御史欲哭无泪,实在是不知道自己一个御史,到底应该怎么去当一个县丞。
不过此时始作俑者李承乾却拍了拍他的肩膀:“恭喜你,加如劳动人民大家庭,回去补补大唐律,还有,学学怎么种地!”
县丞在县里的地位并不高,到了农耕时节必须要下到各个村镇负责春耕和秋收的事物,所以李承乾恭喜他加入劳动人民大家庭也并没有什么错。
不过农税的事情讨论了许久还是没有结果,这事儿还得继续下去,到底这税免是不免朝臣们各抒己见,争的面红耳赤。
也就在这个时候,殿外忽然上来一人,站在太极殿门口高声通报:“启奏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太极殿上的争论声瞬息为之一静,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到殿门口,发现却是太极殿的戍卫统领。
“上殿说话。”李二陛下眯了眯眼睛,神情说不出的严肃。
太极殿戍卫统领官职不大,按理说没有上殿的资格,甚至说的严重些,连露脸的资格都没有。可是现在这家伙却跑上来打断了朝会,这足以说明外面一定发生了严重的事情。
而就在众人猜测之时,那戍卫统领已经上殿,单膝拜倒对老头子行了一个军中重礼,而后沉声说道:“陛下,边关急报,薛延陀王子曳莽现已夺取王位,正率领二十万披甲驻扎在阴山脚下,威胁边塞!”
“养不熟的狼崽子!竟然如此大胆!”老李没有说话,不过下面一群老兵痞却炸毛了,一个个气的须发皆张。
程咬金、尉迟恭等人甚至已经站出朝班,准备向老李请命。
然后李二陛下却并没有让他们开口,只摆摆手让他们全都退到一边,看李承乾的说道:“秦王,此事你如何看啊!”
李承乾悠然一笑,不急不缓的说道:“父皇,撮尔小贼不值一提,儿臣量他也不敢过边境一步,否则儿臣愿提一万兵马灭此朝食!”
“唔,吾儿果有秦王之气魄!”李二陛下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随后问道:“不过你刚刚可听他说了,那薛延陀王子可是率兵二十万,你这一万人马如何应付?”
“薛延陀随号称二十万大军,但其刚刚经历战乱,民心不定,臣儿认为就算是真有二十万人那也是龙蛇混杂的乌合之众,其战力必然不强。”
“另外此时已是夏末,战乱过后的薛延陀粮草必然准备不齐,之所以驻扎阴山脚下,儿臣认为不外乎就是缓兵之计,让我们误以为他们有功唐之心,从而加强防御,失了主动出击的先手,而薛延陀人则趁机大肆收集过冬之粮草。”
“据此两点,儿臣推断薛延陀人眼下应该还没有作好入侵的准备,所以只要万人,必可破之。”
李承乾绝不相信薛延陀人在打了半年仗之后,依旧有实力再继续南进,如果说是小股的兵马,人数五千之内这种可能性或许有,但是若说二十万大军,小李认为那就是扯蛋。
因为草原民族的生活习惯决定了,他们每到秋天的时候便是打草谷的时候,也就是说从夏末开始,一直到入冬的第一场雪,他们需要给家里的牲畜准备大量的草料用来过冬。
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出去打仗,就算他们可以百战百胜,但家中无粮的情况下,到了冬天便会有大批的牲畜饿死,就算是打仗打赢了,回去之后国内只怕也是饥鸿遍野。
牧民也是人,也有家庭和孩子,不可能无牵无挂,打了胜仗饿死了老婆孩子的事情他们也不会干,所以李承乾才会如此肯定,这一切都是薛延陀人在施行缓兵之计。
“那依你之见此事该当如何解决?”老头子在认真听完李承乾的分析之后,依旧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只是继续追问。
“擅起边衅者,杀无赦!”简简单单的八个字,代表了李承乾的外交理念。什么外王内圣、内王外圣,这些都特么是扯蛋,敢在我大唐边境耀武扬威,就要有接受死亡的准备,这就是李承乾的真实想法。
“秦王殿下不嫌杀戮过甚么?若如你刚刚所说,那薛延陀不过是在自保而已,你又何必如此大动干戈。”佛系官员等不到李二开口,终于找到了机会,堂而皇之的上前与李承乾对峙。
而李承乾是什么出身,后世什么扯犊子的言论没有见过,打嘴炮的功夫丝毫不在朝中重臣之下,闻言之后只是淡淡一笑:“自保什么?若薛延陀没有谋反之后,如此防备我大唐作甚?”
“正所谓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若那薛延陀不是早有二心,早早惦记着入侵大唐,为何要如此小心谨慎?曳莽夺了可汗之位不先来大唐朝见,却要在边境陈兵二十万,这是何居心难道还要说分析给你听么?”
“也许他只是在防备突厥人。”又一个官员走出来,此人为世家嫡系早以前就处处与李承乾作对,眼下不知为何却又要出要挑衅。
“突厥人早已经内附,也可以算是我大唐人,若无二心防备他们作甚?”李承乾似乎打定了主意要拿薛延陀开刀,每一句话都死死套住薛延陀意图谋反。
“即便如此秦王殿下欲以一支万人之师对抗薛延陀二十万大军,不知是否有些过于轻视对手了?”
“是啊,想那曳莽怎么说也是万军之中杀出来的,既然他能在半年之内夺下薛延陀可汗之位,想来也是一个与颉利比肩的枭雄,殿下如此轻视此人,若是战败丢的可是我大唐的脸面。”
“臣以为殿下还是莫要学古之赵括才好。”
太极殿上的气氛十分诡异,老头子坐在御阶之上一言不发,一群军方的老兵痞除了开始的时候喊了几嗓子,到后来完全闭上的嘴,似乎一切都与他们无关。
这样一来便形成了主战的只有李承乾与主张静观其变的世家对峙的局面。
诡异,太诡异了,老头子到底想要干什么?
李承乾一边与世家出来的那几个官员斗嘴,一边冷眼观察老头子的动静,却发现老头子似乎并没有在想这件事,而是在看着殿个发呆。
这下子却让李承乾更加迷惑,欲发搞不清楚老李的想法。
“秦王殿下一意孤行,欲以万人破薛延陀二十万大军,但不知殿下可敢立军令状?”就在李承乾略一走神的当口,世家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