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第8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俄罗斯人如狼群闻到血腥一样,在贸易还没有开展时就已经在瀚海边上修建定居点,并且建立了城堡,这个叫伊尔库茨克的城市就建在瀚海边上,距离买卖城和库伦的直线距离不到两千里,而且多数是易行的平坦草原区域,这座城池在叶塞尼河到贝加尔湖的入河河口,属于从托尔河汇入大河再顺着河到大湖的最佳扩张路线,事实上俄罗斯人此时的扩张多半都是依河流到河口进行,如果不是杰日涅夫被和记弄到了台湾,在十几年后他们应该从北冰洋绕道抵达黑龙江江口,然后开始新一轮的扩张。
“等你们在更近的地方修筑起定居点再说吧。”张瀚冷冷的道:“在此之前,我不想再听到任何类似的提议,另外,从蒙古人那边得到的二手消息并没有什么用处……诸位先生,再见了。”
佩特林耸耸肩膀,一副好意受到了猜疑的委屈神情。
当然俄罗斯人自己也知道,就算能凑起两千人也不是一个月,最少得两个月时间,然后还得获得沙皇政府的同意,不然的话他们不可能随意向一个友好的蒙古部落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战事,新西伯利亚可是刚平定没有多少年,当初俄罗斯人的对手就是垂暮老朽的蒙古汗国,一样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平定,而更东边的这些蒙古部落,包括中亚的几个强大的汗国,卫拉特人,吉尔吉斯人,哈萨克人,没有哪个部落容易征服,漠北这边更加遥远,蒙古人的势力更加强大,俄罗斯并没有信心能用武力征服,只能用先合作再慢慢侵吞蚕食的办法……接着和记就过来了。
和记更富裕,更强大,更文明,这种发现很叫俄罗斯人沮丧,他们感觉在远东这边已经毫无机会,基本上到叶塞尼河也就是扩张的顶点了。
这一次他们的提议倒不是真想做什么,只是一种试探,当然如果和记表现出虚弱或是软弱,那么俄罗斯人的应对就是会更进一步了……
马多夫嚷叫着道:“我们纯粹是一番好意,贵方的军事行动太急进太冒险了,有失败的风险啊张大人……”
“请马多夫先生自重。”莫宗通站前一步,喝道:“如果再这样,我方的条件会更苛刻,而不是如你们想象的那样。”
这一下马多夫不敢再嚷嚷了,和记这边对谈判的态度已经更坚决了,再弄出什么叫对方不肯让步的借口来就太愚蠢了。
就算这样,也在院子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庭院中除了和记的军政人员,当然也有相当多的蒙古人,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这群俄罗斯人,不少人开始低声议论起来,没有人敢大声说,但一群群人的窃窃私语就象苍蝇一般嗡嗡响着,听起来反而是更叫人感觉心烦意乱。
张瀚没有介意,反而几个侍从官很有礼貌的请众人分散开来。
俄罗斯人走开了,马多夫有些洋洋得意,他知道这件事虽然叫和记恶心,但没有到使谈判破裂的地步。
这就是一个小动作,俄罗斯人的消息来源当然是蒙古人,和记的人还有汉商都不会和他们合作,就算俄罗斯人拿一些贸易利益和汉商交换,还是找不着一个愿意的人,在这一点上,俄罗斯人也是感觉到和记的控制力相当的强悍,值得庆幸的就是和记还没有办法真正控制住蒙古人,特别是镇守漠北的主力派出去之后,蒙古人私下活动,和俄罗斯人接触的就更多了。
张瀚一眼看到了张子铭,他笑着招招手,叫张子铭过来。
“见过大人。”
“不必多礼了。”张瀚笑问道:“几时到的,青城商会过来的人多不多,带了什么货物过来,可曾与俄罗斯人先接触过?”
“啊,”张瀚问了一串问题,见张子铭有些不好组织语言,他拍拍头,笑道:“我太急了,其实我知道你已经到两天了,为什么第一天就不过来见我呢。”
张子铭笑道:“这又是一个新问题。”
张瀚哈哈大笑起来,挽着张子铭的手道:“我们进去聊。”
外面的人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这边,也有军司的中高层人员在,不过越是高层就越知道,张瀚见人就是先外再内,而且是对重要的人先见,而不是论远近亲疏。
当下张子铭陪张瀚到小客厅,仆役们已经撤下俄罗斯人在时的茶具,换上了小盖碗。
张瀚笑道:“我也不知道你是不是和蒙古人一样喜欢喝黑茶红茶,我这里是上好的白茶,不知道你是不是喝的惯。”
“蒙古人是菜疏吃的不足,所以喜欢喝黑茶解腻味,”张子铭笑道:“属下是喜欢喝清淡一些的茶,喝不惯那奶茶。”
“我也是,太膻腥了。”张瀚见张子铭端茶喝了一口,待他放下盖碗才接着道:“咱们只管卖给他们茶赚钱,怎么喝就不关咱们的事了……对了,傅青铭傅老哥没有过来?”
“他来了。”张子铭道:“不过要照顾驼队,不及过来向大人请安,托我给大人请罪,并请大人金安。”
“不需要闹这些客套。”张瀚沉吟着道:“这边的情形,怕是有些出乎你们的意料之外?”
“正是。”张子铭正色道:“来了之后,属下和老傅他们都是目瞪口呆……北城那边满仓库都是货,甚至毛皮和各色毛呢都堆在路边,听说在北边他们还有更多的人和货在慢慢赶过来。大人,属下敢说,三年之内,这边的贸易额就会超过张家口,甚至规模远在其之上。”
“这个判断很准确。”张瀚笑道:“现在军司上层也都是这么想的。”
原本的贸易点应该在恰克图,库伦东北方向,也是勒拿河往贝加尔湖的河口。不过现在俄罗斯人并没有推进到勒拿河的上游,也没有推进到最北,伊尔库茨克已经是他们离买卖城最近的据点,根据和记存在于漠北,并且将力量一步步增强的现状,估计俄罗斯人也没有什么机会继续向东方推进了,如果从地图来看,就是在俄罗斯远东领土的中间切了一刀,一半左右,大约五百万以上平方公里的土地,俄罗斯人没有机会染指了。
张瀚有些悠然的想着,俄罗斯人现在高兴与和大明的贸易,还有与和记的合作,他们相当的开心,但他们没有想过,曾经横跨欧亚大帝国恐怕要被拦腰斩断……当然现在只是张瀚的想法,和记还没有力量组织向北的探险队和建立定居点,俄罗斯人也不会允许和记自己去抢夺毛皮和各种特产,但这一点迟早会来到的,只需要从容等待。
张子铭将他们此前的考虑向张瀚一五一十的说了,到最后才用相当诚恳的语气道:“还要请大人释疑,我们如何维持这个长期的贸易路线。”
张瀚沉吟道:“相比于口外的大商人,你们的本金不足他们丰厚,掌握的货源也不及他们……”要知道,比如王达通这样的大商人,他们的货源都是几十年下来积攒的,关于杂货或是布匹,或是瓷器,丝制品,越是大宗的,百姓基本上离不开的货物,真正垄断货源,大批量进货的才能赚到大钱,普通的商行小店,最小的杂货铺子几十两本金就开的起来,中等的商行也就几千两银子的本钱,都是在大鳄嘴里漏出来点残渣就能养活他们了,当然也别想有暴利,顺顺当当的做买卖能活下来,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第一批死的就是他们。
草原上的汉商更加坚强,他们也掌握着相当的货源,原本在张家口开市的时候,帐篷过千顶绵延几十里长,当然不可能全部是各部的牧民,蒙古各部到马市是以卖马为主的,大明每年买马都有配额,比如大同镇一年的配额是三万五千匹,多于这个数字就不会购买了,草原汉商负责把蒙古人更多的资源倒给口外汉商,又从口外汉商手中把蒙古人需要的粮食和酸菜还有茶砖,当然还有贵人们喜欢的金银制品和丝制品弄到草原上。
第一千七十六章 主意()
以前草原汉商就是这样赚钱,现在这种途径被削弱了很多,只有漠南的蒙古人还在希望维持这样的方式,然而随着和记的屯堡和相当的商店越来越多,资源越来越多,不仅青城汉商赚不到以前的钱,连口外的汉商也被堵住了赚钱的道路,要不然王达通他们也不会选择捐钱来打通往漠北的商路,因为谁都看的出来,随着和记在草原上的发展,所有口外的赚马市钱的商人迟早都会关门大吉。
这是商业上的事,尽管张子铭也是和记的理事,但是在商言商,没有人会抱怨什么的,但张子铭前来见张瀚也是隐晦的表明态度,青城汉商需要一定的帮助,哪怕只是指明一条道路。
“有一种作物”张瀚想了想,对张子铭说道:“种植起来比一般的粮食要复杂些,收获之后还要晾晒烘烤除湿,然后收成之后可以贩卖,利润在十倍以上”
“大人是说烟草?”
“对的。”
张子铭有些困惑的道:“大同一带种烟的也有,听说大人的部下食烟者众多,不过大人向来说吃烟有害身体,劝众人少吃啊?”
北地烟草进入比南方要晚不少,但不管是在辽东还是在京师,或是在山西一带,抽烟一旦流行开始就是爆发式的增长,到了崇祯年间抽烟已经是相当大的社会问题,崇祯皇帝和后金方面都考虑过戒烟,甚至有抽烟者被砍过脑袋,但毫无用处。北方苦寒,一到雪天可能整天没法出门,富人们玩乐的东西多,穷人一旦有了烟草就再也离不开了。
张瀚的部下有不少都抽烟,开会的时候经常烟气蒸腾,张瀚本人从无所谓到劝众人少抽,没少费口舌,不过收效甚微。
哪怕是几百年后,铺天盖地的宣传之下,抽烟的人数也是有相当大的基数,何况是现在这个时代呢。
“烟气容易叫人胸闷气短,还咳个不停。”张瀚笑道:“不过也可以提神,所以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我们自己人关起门来说,要用其长而杜其短,少抽一些就好了。对俄罗斯人,倒不必客气,只要能赚钱,不妨大种特种,他们要多少咱们就卖多少。我知道俄罗斯那边也有人吸食,不过他们烟地少,会种的人也不多,价格相当的昂贵。那边苦寒之地,对烟草的需求量定然会不小,只要推广开来,这东西没有人不喜欢。”
张子铭低头想了一会儿,笑道:“虽然在漠南种不如漠北近,不过这生意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较好。另外北虏实在也真的不会种地,就算打下手也不如汉人,我们还是在板升地弄这行当,然后拿出来北上,比起在大同那边要近千把里地,也算有价格优势吧。”
“这东西现在还有些秘决,但十年八年过去,俄罗斯人肯定也会自己种。”张瀚道:“要想做长久,要在烟草中选那些醇厚的,气味特别好的,在切割和包装上下功夫,质量好,价格随着种植范围的增加下调,到别人没有办法大规模种植抢生意的地步,你们最少能发几十年的财。”
张子铭笑道:“这生意和记军司不做吗?”
“和记将来的格局和现在不同,”张瀚笑道:“我们不做这个,不过我要有言在先啊,将来你们起来了,利润丰厚了,我们抽的税可也重,烟草毕竟有害于人,所以税率要比普通的商品高出不少来。”
“这个主意原本就是大人给的,”张子铭肃容道:“抽多少税也是该当的。”
“嗯,下面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