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第10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负责的人赶紧躬身应诺着,皇太极这时也道:“汗阿玛出征过一个月了,也很疲乏劳顿,也赶紧回辽阳汗宫休息吧。”
“嗯……”努儿哈赤沉吟着,一时也不好下决断。
按他自己的想法,最多再过两三个月,等战马养肥一些,夏初的时候再次征明,抢东西是次要的,这一次出动大军围困宁远,一定要将那城拿下,城头火炮虽多,架不住大军从四面攻打。
只是要多死人,这一点老汗并不在乎。
掌兵之人是不能顾忌死人的,否则就没有办法领兵打仗了。
打下宁远在战略上来说毫无用处,只要山海关在宁远就算拔除了也不能守,肯定就是毁城离开,但对努儿哈赤本人来说,他要报受挫宁远城下的仇。就算为了他的私仇死上几千人乃至过万人,也是在所不惜。
不过同时努儿哈赤残留的理智告诉他,现在可能到了再收拾蒙古的时候了。
察哈尔人去年就想跑,似乎是被西边的给挡住了。
有人说是和记挡住了,努儿哈赤当然不信,张瀚他见过,一个很普通的汉人小子,可能在草原上有些势力,说张瀚能挡住察哈尔人和林丹汗,努儿哈赤哪肯信?
如果打宁远,主力可以回到辽阳一带和沿河地方驻守,方便再次动员。
如果要打察哈尔,就要把各旗的战兵先放在沈阳,将来从沈阳越过旧辽东边墙,从广宁那边往击蒙古。
这一次对辽西动兵,先走的广宁就是因为考虑到要打蒙古人,所以先在广宁一带打围,锻炼一下八旗将士,为几个月后的战事提前做好准备。
广宁一带已经相当残破,有一些科尔沁部落的蒙古人在那里放牧,也有少量的车马经过,那是曾经相当繁荣的粮道通道,曾经在十三山派驻大军就是为了保障粮道。
在一年多前,那里几乎每天都有牛车队和小推车组成的车队经过,也因为粮道相当畅通和有相当多的粮食才负担得起驻守广宁的军队,要是张瀚的粮车如历史上八家晋商的那种规模,后金早就负担不起广宁驻军的耗费了。
一直到崇祯十四年之前,后金的国力都相当孱弱,负担不起半年以上的围城战。所以在明军有了火炮之后,八旗对攻克明军城防就没有办法了,但到了锦州之役时,祖大寿和他的祖家军被围在城中超过半年以上,城中虽然还有粮食,但柴薪耗尽,守军十分困难。为了援助锦州,崇祯逼迫持重的洪承畴率重兵援锦,将最后一点家底彻底断送。
现在的广宁耗费虽然力图降到最低,仍然不是后金现在的国力能承担的,可是努儿哈赤也是进退两难。
有这支驻军不仅能围住十三山,隔绝山上汉人武装与明军的联络和配合,另外还能震慑科尔沁,同时还有一些少量的粮食在奥巴台吉那里,和记的人还等着做最后的交割。
和记与女真现在算是关系降到冰点,但还没有进入真正的战争状态,所以还是有少量的粮食囤积着,由马队慢慢的运回辽东。
努儿哈赤不仅想打蒙古人,也想彻底拔掉十三山这颗钉子,所以才在广宁打围。
结果到十三山下转了一圈之后,老奴不得不承认毫无办法。
上山的通道只有几个道口,蜿蜒曲折,易守难攻。
别的地方多半是险坡,山崖,几十人就能守住过千大军的攻击,如果山上是一群明军废物,拼着死一些人也拿下来了,可山上的团练不论是装备还是斗志,或是技艺和决心都比明军强一百倍,虽然人数不多,可强攻上山的代价估计比强攻宁远还要大的多,无奈之下,也只能放弃强攻的打算。
努儿哈赤目光冰冷,感觉心中有些沉重。
这一次打辽西是很顺利,得了大量物资,可宁远不下叫他感觉心里有了阴影。以后,明军再收复城堡,肯定也会铸炮,将来还怎么打?
十三山的存在是一颗钉子,扎在心里叫他难受的很。
再下来是宽甸到皮岛,毛文龙这一次又闹腾的很厉害,六堡之地随时能夺回来,但过了太子河就是深山密林,驻军成本太高,所以宽甸六堡打下来又放弃,现在看来,宽甸一带控制在东江手里也很麻烦,对方也是进可攻退可守了。
加上旅顺和辽南的威胁始终在,东江有水师,随时来去,弄的辽南防不胜防,大片的土地荒芜了,只能长草喂马,几千蒙古人在辽南放羊牧马,协助两红旗守辽南。
还有身后的朝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配合明军杀过来。
努儿哈赤感觉相当糟糕,四面受敌,短期内抢来的物资还不能转化成国力,或者说抢来的物资可以在半年内支持后金打一两场战争,再下来物资耗光,又会陷入相当困难的境地。所以这一次的决断相当重要,如果不能把这一次的收获成功转化,等辽西明军重新占据各城堡,并且放上大炮,后金国的局面就会相当的险恶了。
在努儿哈赤沉吟的时候,从代善到皇太极,还有一群小贝勒小阿哥,包括都堂总兵各固山额真们都是静静的等待着。
长期以来的信任和依赖叫所有人都只能等待努儿哈赤的决断,只要老汗下了决定,所有人都只能按着老汗的决定去准备。
一匹塘马在大军中疾奔而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塘马吸引了,背插小旗的塘马不停的穿过各个牛录和小推车为主的车流,向着这边疾驰而来。
一个断事官迎上前去,在塘马接近时拦住了对方。
塘马下马,跪禀时呈上文书,断事官接下,立刻转身向努儿哈赤所在的地方飞奔而来。
一个葛布什贤接过文书,又转给巴克什,公文是用女真文字书写,这个时候巴克什等人已经在记录满文老档,将老汗的言行和后金国的大事都记录下来,同时后金政权也有粗陋的文书记录和公文运作,当然也多是用女真文字书写和记录,相当的粗疏和低效。
到天聪年间皇太极成立了内书院,不仅有巴克什等人,还有索尼等满洲俊彦,另外就是有范文程和宁完我等汉人加入内书院,渐渐把后金政权正规化,包括成立六部也是一样。
在此时一切还很粗疏,好在也有运作良好的一套规矩,巴克什看了看之后,就道:“禀大汗,穆哈连总兵奏报,十三山上明国团练有异动,似乎在筹备下山攻击驻守兵马,军情紧急,穆哈连总兵官问大汗如何决断。”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山下()
穆哈连此前一直驻守在三叉河边缘的军堡,处理蒙古人越界等事很老练,也不擅启边衅,以免小败挫伤士气,伤八旗只胜不败的形象,在很多事上得到努儿哈赤的欢心,这是个老总兵,资历比五大臣差一些,但在进抚顺关时就已经是总兵官了。
这一次轮值驻守,轮到穆哈连率部围困十三山,这个总兵官居然有了这一份莫名其妙的奏报,令得所有人都诧异起来。
努儿哈赤更加暴燥,他道:“穆哈连到底是什么想法,为什么这样的事还要问我的决断?”
巴克什吞吞吐吐的道:“穆哈连的意思是打不过,问老汗能不能撤退……”
“该死的东西,真该叫他现在就到我这里来,我要用马鞭抽他一百鞭,叫他明白这一次他有多丢脸。”努儿哈赤暴怒起来,怒吼道:“山上只是明国人的团练,他居然要不战而逃?告诉穆哈连,叫他给我死战到底,不仅要打,还要把那些明国人给我打回去!”
“是,大汗。”巴克什赶紧答应下来,运笔如飞,立刻开始书写回书。
“父汗。”皇太极这时道:“穆哈连老于战阵,恐怕不是胆怯的原因,我大军留在十三山的只有三千人左右,山上团练兵在五千以上,我军多是旗丁,战兵很少,还是谨慎一些的好。我愿意率部前往十三山去增援。”
努尔哈赤若有所思,点头道:“看来是这样,我刚刚有些着急了。右翼四旗各出五百人,由四贝勒率领赶过去,如果明国团练真的下山,看看能不能击破其师,趁势攻上山去。若不能,也要打败他们,令他们不敢随意下山来捣乱。”
“是。”皇太极赶紧答应下来,同时开始挑选跟随前往的兵马。
大家都不太愿意,士气明显不高,这也难怪将士,从战前动员到辽西打仗,转眼一个多月了,还是在天气最冷的年前和正月,出兵的时候滴水成冰,很多将士的脸和耳朵都冻坏了,也有不少人手冻坏了,好不容易打赢了,获得了大量物资,出战这么久,当然想回家过几天舒服日子,同时也肯定想老婆孩子了。
后金的战士在打仗的时候是野兽,不代表他们平时也是野兽。
但军令如山,被皇太极点到的牛录只能老老实实的奉命出战,集结在皇太极的大旗之下。
两千多人加上皇太极自己的直属牛录,很快时间就凑出了一支三千人的纯粹的战兵队伍,每个将士自己携带豆料和行粮,到了十三山一带还可以获得一些补充。
努儿哈赤这时冷静下来,说道:“如果穆哈连已经败了,你就率部返回,我大军休整一两个月之后再去征十三山,再相机征喀尔喀部。”
皇太极道:“父汗已经有决断了?”
“是。”努儿哈赤叹道:“宁远城高,还有大炮,不利强攻。我们打败喀尔喀人,断绝和记粮道,十三山那里留少量人马监视就可以了。明军不敢野地浪战,十三山对他们的用处并不大,不必太放在心上。”
皇太极拜道:“父汗英明。”
努儿哈赤沉吟道:“打完毛文龙再考虑征明或察哈尔吧,这厮也跳的太欢了。”
皇太极劝道:“父汗接连出战,太劳累了,打文龙叫我们去就好了。”
“不必。”努儿哈赤豪气十足的道:“我虽老,腰骨尚健呢。”
三千人的骑兵成了过河洪流中的支流,在几万大军的眼前缓慢而坚定的向西北方向转向而去。
岳托和硕托还有萨哈廉等人目光皇太极等人率部离开,出征的三千余人多是右翼各旗的精锐,亲贵也并不少,象德格类等人也在队伍之中。
少量的蒙古人也跟随在队伍之中,他们会被当成尖哨骑兵来使用。
队伍兵马强壮,这三千人足以击败数万明国大军,但岳托等人心中却感觉毫无把握。
萨哈廉先道:“如果遇上的还是我们上回攻山时的明国步兵,就算有四贝勒的这三千人,也没有太多机会攻上去。”
“如果四贝勒走的稍慢些。”岳托一脸忧色的道:“就只能给穆哈连收尸了。”
“你对我八旗大军这么没信心?”
“不是。”岳托很平静的道:“我只是对和记的兵马充满畏惧。这支军队,就算我大军齐集,也很难说胜败,何况穆哈连只有少量甲兵,多数是旗丁和包衣。”
“就怕晚了。”萨哈廉摇头,心里也不知道是何感觉。
“什么晚了?”傅尔晋虾正好听到了,笑着道:“你们怕四贝勒去晚了,穆哈连已经把明国人赶回山上去了?”
两个小贝勒看傻子一样看着博尔晋,两人都没有出声。
博尔晋也无所谓,他是故意挑弄这两人,自从草原上与和记骑兵一战之后,这两人就患了恐惧和记兵马的病症,没有几个人相信,似乎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