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游龙-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计划,下午的安排是检阅云南军队。
第108章 意外事件()
经过这段时间的优化组合,军队的人员构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更由于充实了大量川南来的身体强壮的适龄青年,军队内的氛围为之一新,军纪有了明显改观,战斗力大大提高。
为了展现云南军队的风采,简铮特地安排了一千五百名训练有素的士卒,等候在东校场里,来迎接钦使大人的检阅。
当李翊和简铮陪着邵、乐二人驰入校场的时候,校场内的一千多人,十几个方阵,排列着整齐的队形,陡然间同时用枪杆敲击着地面,一起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声。
‘大汉云南官兵,热烈欢迎朝廷钦使大驾光临。’
邵乐二人虽然见多识广,显然也被这番声势吓了一跳,虽然很快就缓过神来,但还是被这另类的场面震惊住了。
这个时代哪有这样欢迎的?也太雷人了吧!
二位钦使在震惊之后,也都不自禁的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看来李翊和简铮设计的这个大有噱头的欢迎方式,收到的效果还是蛮不错的吗!
接下来,坐在搭有凉棚的检阅台上,步、骑兵方阵顶着烈日轮番上场。
在战马嘶鸣声中,一队队戈戟林立、衣甲鲜明的步兵方阵,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缓慢通过检阅台,看的邵乐二人不住的点头。
虽然人数规模上少了一点,但是这种昂扬奋发的气势,可是李翊来到这里后,严加督促,各方将士用心,无数个日夜锤炼出来的,造假可是造不出来的。
检阅过后,又进行了实兵演练,真刀真枪的对攻和变化多端的阵势变换,使得邵乐二人都看得频频点头,不住口的称赞李翊和简铮治军有方。
就在这时,一对模拟对打的士兵兵器相撞,其中一名士兵手中的长杆大刀的刀头,突然间受力断裂,忽的一声,刀头直奔检阅台而来。
幸好离的距离较远,刀头的飞行速度很快降了下来,画了一个完美的弧形曲线后,斜斜的插在了检阅台前的草地上,离着邵、乐二人也仅有两三米的距离le。
事发突然,李翊连忙以最快的速度挡在邵廷涓的面前,大声喝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简铮也早已冲下了检阅台,跑到了那两名诚惶诚恐的士兵面前,夺过来那把长刀的刀杆,捡拾起那把刀头,仔细的观察了起来。
邵廷涓见众人反应迅速,而且李翊还挡在自己的面前护卫,这份勇气实属难能可贵,但也心知肚明这只不过是一次意外,所以脸上一点也没有受惊的样子。
反而嘿嘿笑道:“嘿嘿!没想到你的反应速度还是蛮快的。不过,李大帅,追究什么的就不必了,我看这纯属意外!”
“依我看啊!这把刀肯定是放置时间太久,有所锈蚀,因此已经不堪碰撞了。”
“唉!想来也是,除了这次平叛外,云南已经十几年未经战事喽!,军械刀具如同朽木,这种事也是在所难免的吗!”
“你可千万不要责罚那两名将士啊!我也是枪林箭雨里闯出来的,这种意外情况所在多多,我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这时候,简铮也尴尬的提着刀头、刀杆走了上来,摆在了台案之上,大家伙都围过来仔细端详,发现果如邵廷涓所言,刀头与刀杆连接处早已锈蚀不堪,这样破败的兵器,又怎禁得住大力碰撞呢!
李翊看到眼前的情景,突然间灵机一动,微微叹了一口气道:“是啊!邵宫使多年戎马生涯,确实是明见万里,这云南多年来未经战事,人马兵器大概都荒疏了。”
“但是武备不修,遗祸不浅,平叛之后,我本来还想集中力量整修一下武器装备,谁料想又遇上川南灾民大举入滇之事,云南积存的一点财力又几乎消耗殆尽。”
“坐吃山空岂能长久,幸好现在又找到了生财之道,假以时日,我们云南还是大有可为的啊!”
邵廷涓大为诧异,疑惑着问道:“哦!云南疲敝已久,若有生财之源,不光是大修武备不成问题,整个云南的黎民百姓大受裨益,此乃社稷之望、百姓之福啊!”
“不知李大帅的生财之道,指的是什么呢?”
李翊微微一笑道:“不瞒邵宫使,在下初来云南,就刻意谋求兴利除弊,生财惠民,可是一直不得其法。”
“通过我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我发现在北面的东川这个地方,铜矿的储量非常丰富,品位也很精纯,而且易于开采炼制。如能加以充分发掘,所获收入定然不菲。”
“云南若是因此而能自给自足,岂不是省掉了朝廷的一大负担。所以下官现在正着手进行这项工作,相信不久就会得到回报了。”
邵廷涓连连点头道:“嗯!润之的想法不错。光靠勤俭节约的节流之法,日子总还是捉襟见肘的。若能多所开源,岂不是两全其美之事?润之放手大干就是。”
见已得到邵廷涓的肯定,李翊趁热打铁,继续道:“邵大人,特别要说的是,这次之所以能够寻获东川的铜矿,还是多亏了六夷地区勐罗部落的酋长逯龙。”
“他不但热心帮我寻找到铜矿,还表达了举族效忠大汉的想法,希望能够获得大汉的委任。下官也当场表了态,就说很快就会上奏朝廷,给他一个体面的封赏,以便他能据此统率六夷各部落,顺应朝廷对蛮族部落的有效管辖。”
“这件事我还没来得及上报朝廷,正好二位钦使大人就来到了云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啊!”
“若是朝廷不吝封赏,达到汉夷和平相处的目的,这可不就是顺天应人的好事吗?”
邵廷涓闻言微微一笑道:“这当然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蛮夷羁縻之事,可不是什么小事。等回去你写个奏章,我在陛下面前再说上几句,这件事不就成了吗?”
“再说,咱们朝廷也费不了几个钱,就能得到蛮族的人口和地盘。不光能为大汉开疆拓土,而且对云南来说,少了许多意外的掣肘,其中利益所得可是非同小可啊!”
李翊展颜一笑道:“正如大人所言,若能和六夷人和平共处,我们云南不但免除了刀兵之祸,而且地方百姓都致力于发展生产,朝廷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只不过,若是贸然吸纳蛮族之人,就怕朝廷之中有人反对啊!”
第109章 撤建之争()
李翊故意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其实这样说可是有道理的。
自从来到云南后,李翊就不止一次的听到下属官员抱怨,既抱怨云南的民生艰难,又有人认为朝廷不重视云南的存在。
据说朝中有些官员认为,云南乃是蛮荒不毛之地,既没有地利优势,赋税又不能自给,尚且还要不断的请求朝廷予以资助,对朝廷没有一丝一毫的贡献,实在是一个沉重的财政包袱。
而且云南离京城如此遥远,其战略地位实在是微不足道,为了国家大计着想,不如干脆撤销云南建制,退守广宁道来的划算。
这种声音在朝堂之上一直占据上风,连当时颇有见地的宰相赵光裔等人都大表赞成。
由于在这个问题上众口一词,即使一直抱着大力开疆拓土精神的刘岩,也被他们说的有些动摇了。
在这个关键时候,自己若是再不阐明云南地位的重要性,再不拿出几样像样实在的东西给云南粉饰一番,这撤销建制的命令一下,可就是覆水难收了。
自己卷铺盖走人事小,云南今后就不复为汉土的危险性可就大了,即便沦为越南那样不受管辖的化外之地也是有可能的。
今天借着这个机会,李翊毫不保留的把云南的底牌亮了出来,目的当然是告诉邵、乐二人,云南虽然目前一穷二白,没有什么像样的经济成就。
但是假以时日,通过开采铜矿等多措并举,广开财源,还是很有潜力可挖的。
一味的哭穷反而会适得其反,云南如果财力自足,又能向朝廷不时供奉,朝廷又怎么会舍得放弃这块肥肉呢!
那邵廷涓听李翊如此说,也是略有同感。
他感叹道:“唉!其实我就是不说,润之也是清楚的很,这在朝中也不是什么秘密了。这撤销云南建制的呼声一年比一年高涨,陛下也差点被他们说动了。”
“你也是知道的,陛下热衷于开疆拓土,这些年我大汉领地一直在不断延伸,但那却仅限于岭南以北。”
“而云南这块地方,反而让他老人家视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若是陛下最终下定了决心,云南真有可能会弃之如蔽履。”
“不过,也幸亏是把你放在这里镇守,否则随便换个人的话,云南很可能就已不属大汉所有了。”
“皇上爱屋及乌,把这云南交到你的手上,他也放心得很。这次你又立下平叛大功,多少抚慰了一下他老人家的丧子之痛。”
李翊一边陪着二位钦使步下检阅台,一边意态坚决的道:“下官已经找到了几名采矿、炼矿的能人,只要我们加快速度,提高产量,相信用不了几个月,这出炉的铜锭就会不断运到京城,定会让朝廷上下刮目相看。”
“只是现在还没有大量生产,还不能立刻见到良好效果,但是只要时间长了,这产量一上来,我们云南每年贡献给朝廷的可就不是个小数目了。”
“到时候,还请二位钦使能在陛下跟前多美言几句,只要给云南一年的时间,下官就能把这个地方彻底的变个模样。”
“到时候,云南就根本不再需要朝廷的援助了,而且我们云南地方还会对朝廷有所贡献。”
“若是这样几年下来,想来朝中就不会有这么激烈的撤建之声了吧?”
邵廷涓听李翊这么一说,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
旁边的乐范忍不住了,他不无担心的插言道:“李大帅,要邵大人在皇上跟前说上几句倒是不难,但是,您所说的一年后,云南就不需要朝廷的援助之类的话,我看我看呵呵!还是不要对陛下说了。”
“若是限定时日,到时候却未能兑现,岂不是作茧自缚吗?”
“李大帅无须担心,咱家言语之上自有分寸就是了。”
靠!乐范这么说,简直就是蔑视云南,不相信我们的能力啊!
李翊正要再解释几句,邵廷涓却道:“润之啊!这入滇的川南灾民,不知道安置的怎么样了。来了两天了,我们是不是去看一看,了解一下情况,回去后,我也好对陛下有所交待啊!”
李翊见他故意岔开话题,知道他不愿自己坚持许下重诺,以便还有回环的余地。
所以只好借机道:“川南灾民大都安置在南盘江边两岸,路途不远。下官本来想请二位大人明天再去视察,既然时候尚早,那就直接前去就是了。”
在他们二人点头示意下,李翊立刻命人头前带路,一行人等穿过东城门,直奔南盘江边而去。
当大队人马到达南盘江西岸的时候,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映入了众人的眼帘。
李翊也是十几天没有到这里来了,没想到短短时间内这里又变了个模样。
根据先前制定的规划,这一片总共设置了五个村庄,所有人口加起来大概有三千人之多,分布在南盘江江西岸边的十几里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