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游龙-第3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了。虽然秦王与越王关系尚可,暂时不会对越王有什么行动,但是为君者最忌惮的就是有实力的亲兄弟,你一直为越王出谋划策,而且坐拥云南之地,恐怕到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七弟你了,这倒不可不防啊。”
李翊咻然点头道:“是啊!我们羽翼未丰,想要改变大局无异于难比登天。就算咱们还有一些实力,破釜沉舟的放手一搏,但以云南一地与朝廷作对,只不过是自寻死路罢了。到时候,朝廷让我交出云南,我又有什么推脱的资本呢!”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恐怕到时候只能是任人宰割了。”
林易微微摇头道:“也不尽然。其实啊!我看皇上一直未下定决心立秦王为嗣,恐怕心中仍然没有定论。秦王向来纨绔不羁、兼且狎昵群小、行为不检,素不为皇上所喜,只不过以他为长,不敢轻易废置罢了。”
“而以越王之贤,声名著于内外,应该是皇上心目中的最佳人选。现在他左右为难,只怕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好主意了。所以说,非到最后关头,越王仍然尚有机会,就看皇上有没有这个魄力了。”
李翊长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负手踱步到窗前,仔细想了想后说道:“时间啊!时间不等人啊!恐怕皇上不会再给我们充足的时间准备了。刘岩一向杀伐果断,而目前形势已不容他多想,而最能为众人接受的人选中,秦王当然是首选,若想在他身后不出现什么乱子,也就只能明定秦王了。我们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林易默然半晌,也站起身来道:“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我们切不可自乱阵脚。即便秦王被立为储君,我们也不能因此丧失信心。以秦王的才干而论,治国理政根本不是他的长项,他最终还要借助越王的名望和力量,毕竟与晋王想比,越王更加没有什么野心,对他的威胁就要小得多。”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还是有相当充足的时间的。前唐的玄武门之变,大帅应该还记忆犹新吧!”
第542章 心寒齿冷()
李翊苦笑着摇头道:“效法前唐实在不可取,此一时彼一时也,越王可不是什么杀伐果断之人,手里面更是没有一兵一卒,想要让他做出这种干犯人伦的决断,那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的。”
林易喟然叹道:“现在皇上只不过是受了些惊吓而已,况且早已经转危为安,即便有早日立储的打算,只怕一时半会的还下不了这个决心,我们只需要加快京城的布局,积极储备力量,做好快速反应的准备,静观其变也就是了,”
李翊点头道:“目前来看也只能是这样了,我们现在在京城的人手不足,京城山庄的建设只是开了个头,秘营的孩子们尚显稚嫩,承担不起这么重大的责任。”
“而京城各方面人脉的拓展还没有见到明显的效果,方方面面都捉襟见肘,离你所说的快速反应的准备还差的远呢!即便咱们忧心如焚也是无济于事呀!”
“我看啊!咱们只能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要做好将来面对险恶环境的心理准备。现在最怕的就是,朝廷定下储君之后,就有可能给咱们来个釜底抽薪,把我等发配到边远贫穷之地,要资源没资源,要人手没人手,然后给我们来个各个击破。到时候我们有力使不出,那才是最致命的啊!”
林易听李翊说完,苦笑道:“说起来这样不过是咱们的猜测罢了。七弟也不必太过担心,形势还不到最坏的时候,我看短时间内也到不了那一步。目前来说,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猜测,咱们也只能像你说的那样,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了。”
和林易分手之后,李翊带着连骏闷闷不乐的向着后宅走去。刚步入后宅的院子,就见宛如急火火的向李翊走来,后面紧跟着郭小双。
快走到近前时,宛如满脸焦急之色的大声对李翊道:“官人,你可回来了,我正要去找你呢!”
“妾身听小双说,正元大师明日就要启程返回端州了,他来到云南都大半个月的时间了,你这位云南的大帅,宁州的地主,又和他是多年的老友,却一次也没有去看望过人家,说起来实在是有些不像话了。”
“不管怎么说,你们以前也曾相交莫逆,把酒谈天,现在近在咫尺却不去相见,岂不是让人心寒齿冷吗?”
宛如连珠炮般的一番诘问,说的李翊是哑口无言。嘿嘿!所谓的公务繁忙那都是借口,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
而自己却无视好友的来访,明明可以做到的却没有去做,连见一面都不可得,徒让好朋友感叹人性凉薄啊!现在想起来,这么不近人情的做派,自己都觉得有些无地自容了。
这时候,宛如仍然一叠连声的催促道:“趁着今天还有些时间,你赶紧过去看看,省的明天人家走了,空留一番遗憾。唉!真不知道你这心里是怎么想呢!”
李翊连忙点了点头,转头对郭小双说道:“正元大师明日启程的消息确切吗?”
郭小双连忙点头道:“应该是确定无疑了,这也是我亲耳听到的。本来知性大师还强要挽留,说是等和你会上一面再走不迟。但是正元大师好像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若是再不走的话,时间上就来不及了,所以坚执明日启程,看来知性大师也没有办法挽留了。”
李翊歉然点头道:“既是如此,我也只能尽快赶过去与他话别了。这样吧!小双你马上去‘尚品轩’准备些酒菜,齐备后立刻送到知性大师的住处去。我和连骏先过去,对了,再叫上林主簿一起去,让他们也认识认识。”
宛如笑着接口道:“既然正元大师确定明日就走,咱们也要多少表示个心意才是。你们先过去拜访一下,倾心晤谈一番,我去为他准备些盘缠和路上吃用的东西,等你们见面谈的差不多的时候,我再派人送过去。”
李翊暗赞宛如细心地同时,立刻点头答应了下来。接着就安排人把林易叫了过来,一行三人向着知性和尚暂住的地方赶去。
虽然现在已是下午时分,而且离知性的住地也只有不到千米的距离,但是由于初夏的天气闷热潮湿,只要稍微一动,身上的汗水就淋漓而出,和衣服粘连在一起,湿漉漉的极不舒服。
而李翊三人虽然都身着丝质轻袍,相比厚重袍服要凉快一些,但是也架不住这热的人要发疯的鬼天气。好不容易赶到般若寺后面的精舍前时,三人的袍服都已经湿透了。
这个地方李翊曾经来过一趟,所以轻车熟路的就找到了知性和尚的住所门前。
精舍的门虚掩着,里面不时传来知性和一个陌生男子开怀的笑声。李翊立即毫不客气的推门而入,只见靠里的地席上坐着两个坦露着上身的僧人,除了知性和尚以外,另一名僧人与知性相对盘膝而坐,手中挥舞着一把敝旧的葵扇,年纪也就在三十来岁的样子。
此人额头高阔、眉宇凝重,眼光深邃而有神,气度上也有不同凡响之处。只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的鼻头过于硕大,因而显得与整张脸极不协调。而且由于他上身精赤,微胖的身材更显得皮肤白腻,李翊知道眼前的这位极有气度的僧人,应该就是正元大师了。
见到三人贸然闯入,两个人都是微微一怔,知性和尚见到是李翊,不由得唇角边露出一抹笑意,但却仍然端坐在那里纹丝不动。
而那位正元大师已经笑眯眯的站了起来,合什见礼道:“大帅别来无恙啊!呵呵!只是小僧衣冠不整,唐突之处还请见谅啊!”
李翊的脸上微微一红,知道正元大师相候已久,却始终不得与自己相见,已经是颇有微词了,连忙谦恭执礼道:“李翊分身乏术,多年老友迟迟不得相见,心下早已愧疚不安,应该致歉的应该是我李翊才是!呵呵!大师还是叫我润之顺耳一些。”
第543章 心怀坦荡()
正元和尚点头笑道:“那我还是叫你润之好了,呵呵!这么多年未见,润之还是彬彬有礼的君子风度啊!咱们之间哪有什么见谅之说。”
“这么多年不见,依我看来,润之不但风采更胜往昔,而且气态端凝、谦恭有礼,想来是把我等凡夫俗子丢抛的更加远了。”
“我虽然已经多年不见润之,但是今日一看,就知道润之这几年肯定是大受锤炼,更何况京城内外、朝廷上下都对你交口称赞,真不愧是我大汉国的栋梁之才啊!”
李翊听着正元大师改口叫自己润之,知道此人心怀宽广,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小人,与时常对自己冷嘲热讽的知性和尚相比,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做人的境界不可同日而语。
李翊呵呵一笑道:“咱们又不是外人,大师何必谬赞呢。唉!润之受国之重托、民之所望,岂敢稍有懈怠,这只不过是尽我自己的本份罢了。大师乃是世之高僧,向来忧国忧民的散布佛祖光辉,其境界又岂是我等敢望项背的。”
“只不过,我在边鄙之地日久,遣惓消磨时光,早已是志大才疏了,哪能称得上什么栋梁之才!唉!髀生赘肉、徒有感伤罢了。”
正元大师别有意味的笑了笑,却没有说话,望了望李翊身后的林易和连骏,这才正容道:“别后之情待会再叙,润之还没有介绍一下这两位风度翩翩的佳公子呢!”
李翊失笑道:“大师真是可人儿,呵呵!风度翩翩?亏你想得出来,来,我给诸位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们宣抚使府的主簿林易林公子,也是宁州林家堡林宗义林老堡主的嫡长孙,你们认识认识。”
林易近前一步,深深施礼道:“早就听闻正元大师的令名,乃是咱们大汉的得道高僧,不想得能在云南相见,令我林易幸何如之啊!”
正元大师哈哈大笑道:“林公子这是说的哪里话,我正元只不过是端州法门寺里的一个小小的监寺而已,小庙里的无知和尚,哪里是什么得道高僧了,林公子实在是太抬举小僧了,呵呵!”
林易微微一笑道:“大师此言差矣!想当年在法门寺的时候,您就是知性大师的师兄了。现如今知性大师誉满全国、声誉日隆,这和您当年的帮助指点是分不开的,说您是大汉高僧可是一点也不过誉啊!”
听到这里,一直没有说话的知性和尚冷哼了一声道:“哼!狗屁,不要再说这些言不由衷的话了吧,夸赞人也没有这么露骨的。”
“嘿嘿!不说别的,在端州法门寺的时候,他尽欺负我来着,还什么帮助指点?要不然我怎么会忙不迭的逃离法门寺呢!要我说啊!我们两个都是狗屁高僧还差不多。”
正元大师呵呵笑道:“呵呵!还是知性老弟说得对,我们就是一对狗屁高僧而已!呵呵!不知道这位公子怎么称呼?”
李翊连忙指着连骏道:“这位是连骏连公子,我的好兄弟,也是我们宣抚使府的前衙校尉。您在端州法门寺出家,想必听说过连承信连通判,连大人可就是连骏的父亲啊!”
正元和尚微微一愣,不由得点头赞道:“怪不得我一见连公子就心生亲近之感,却原来是连大人的公子。唉!连大人在端州爱民如子、官声显著,赢得当地百姓们的交口称赞,端的是人心所向。唉!却不幸被奸人所害,实在是天理难容啊!”
连骏黯然道:“家父蒙冤受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