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游龙-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翊的心中大定,随着鲁立展步入草堂,分宾主在地席上茶几边坐下,早有小僮奉上茶水。轻啜之下,虽然比不上滇红茶的香醇美味,但也已经说得过去了。
环顾室内,见室内器具陈设简单,桌椅、条几并不奢华,但却显得干净整洁,墙上几幅山水图画,俱都是山间抚琴、溪中放牛的格调,显见的主人的恬淡品味。
看到这里,李翊转向鲁立展问道:“鲁先生遗世而独立,退居在这诗情画意之所,真是大有古人先贤之风啊。听说鲁先生早年驰骋商场、游刃有余,却不知先生刚过而立之年,因何急流勇退,过上这不问世事的田园生活了呢?”
呵呵!其实李翊这样问的目的很明确,你才多大年纪啊!就早早的过上不问世事的神仙日子了,难道这世上就没有你什么可牵挂的吗?
闻听此言,鲁立展眼中精芒一闪,眉头微微一皱,继而轻轻一笑道:“多谢大帅动问,鲁某虽然未及不惑之年,但是这么多年以来,也算是走遍了大半个九州之地,营营苟苟几十年,心乏体倦,自问也有了几许人生见识,已到了退下来修养身心的时候了,年龄大小实在是无关紧要了。”
说完这话,他意味深长的望了李翊一眼,眼中掠过的一丝感伤,却被李翊迅速的捕捉到了。
李翊点了点头,深有同感的道:“先生非是常人,见解当然不同凡响。不过,对先生此言李翊却不敢苟同。李某虽仅二十许岁,官场历练也已多年,时常也常生发出惶恐之心。”
“如今在下主政云南,奈何重任在肩,丝毫不敢懈怠罢了。云南疲敝已久,百废待兴,只是在下肩膀柔弱,左右不能兼顾,实在是有心无力啊!若能得贤能之士相助,李翊又何愁云南不兴矣!”
李翊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自己现在求贤若渴,只待先生出山相助了。
没想到鲁立展低眉垂首,只是淡淡的道:“李大帅甫入云南,短短数月光景,形势已大有改观。如今人心大定,民智潜滋,假以时日,云南必有一番盛世境况。”
“大帅心系黎民,厚德载物,乃不世出的龙凤之姿,又岂是我辈可以望其项背的。鲁某见此盛况,早已是心悦诚服,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由报效罢了。”
李翊察言观色,见鲁立展虽然言语推脱,但是眉宇间却有跃跃欲试之意,想来此人一贯在商场上叱咤风云,心气颇高。如今云南气象一新,机会层出不穷,正是好男儿大展宏图之时,若是就此错过,又如何能甘心呢!
心念及此,李翊起身长揖一礼道:“李某乃后生晚辈,虽然浸淫诗书多年,但于经营一道实在是所知有限,怎敢当鲁先生谬赞。云南乱后初治,百头万绪实在难以梳理。”
“李翊正图谋利民生,只恨无有章法,犹如盲人摸象一般,寸进艰难。先生经商有年,于此道游刃有余。先生若有高见,还请指点一二,以造福云南父老乡亲,若如此,则民生有望矣!”
鲁立展慌忙起身辞谢道:“李大帅言重了。鲁某乃一村野匹夫,何敢当此大礼。只是鲁某胸中所学,实不足道矣!既然蒙大帅垂询,在下怎敢不据实以告。在下所思所想,只不过是历年混迹此道偶有心得罢了,若是说的不对,还请大帅原谅则个。”
李翊欣然一笑道:“鲁先生过谦了。在下求教之心甚诚,只愿黎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而已。如今民生凋敝、土地贫瘠,商贾不兴、灾害频仍,满目疮痍而不知从何入手,还请先生有以教我!”
鲁立展黯然摇头道:“唉!大帅所言正是在下心中之痛。云南僻居瘴疠之地,交通不便,消息闭塞,难以通达天下。且山高林密、耕地稀少,养活云南百姓都倍感吃力。任你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若是根基薄弱,所谓兴利除弊之说,只能是有所改观而已,又怎能立见奇效。为商不易,兴农也难,左右不得其便,何其难哉啊!”
李翊闻言凛然道:“在下也知道云南境况不利,但饶是如此,李某兴举云南之心从未有变,只要在下主政云南一天,就要披肝沥胆为百姓谋,决不后退一步,但请先生不必犹疑。”
鲁立展闻言眼眉舒展,慨然道:“大帅有此雄心壮志,鲁某又怎敢退步不前。在下虽是商贾多年,但也知兴农乃是首务。若是地产富足,家有余粮,老百姓必然安心持家,不会有什么变乱之心。”
“现如今云南首要之务,就是开垦荒地、增殖产出,多产并举,大力兴农。若能兴举得法,使得云南物饶丰产,百姓又怎会不安居乐业呢!”
见李翊频频点头,鲁立展精神一振,继续道:“大帅宅心仁厚、普惠万民,云南如今轻傜薄赋,百姓仍然不得余资,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啊!这是因为没有生利之途啊!若想国家兴盛、百姓富足,通商天下而得利就是必由之路。”
“想那前汉初年,为了休养生息,恢复农业生产,养活天下百姓,汉高祖刘邦首倡重农抑商之举。虽有成效,但工商之业并未因此消亡,也不可能消亡。”
第252章 商贾奇才()
“因为只有通贾天下,互通有无,才能使国家独得赋税之利,又能使农民的一部分剩余农产品换来钱财,用以购买农具、衣服、盐巴等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这是对国家、对百姓都有利的事情,国家是不会看不到的。”
“但话又说回来,按说国家对农业这么重视,农民应该生活的比较优越才是。但事实恰恰相反。农民无论怎么努力,只不过生活满足温饱而已,大部分人还是生活困苦,而商人却生活富足,钱财有余,这与刘邦重农抑商的本意大相径庭。所以说,在大力兴农的同时,鼓励百姓通商获利,才是使百姓生活富足的最佳途径啊!”
鲁立展见李翊沉思不语,知道他已被说动了心,这才继续放言道:“大帅,云南汉夷杂居多年,情况错综复杂,此前多年来都是如此,有道是政令不出宁州,即使政策再好,囿于各方面生活习惯、民族认识所限,要想推而广之,为全云南的黎民百姓所接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试想,云南大小一百三十多个堡寨,其中白蛮、黑蛮部族为数不少,它们各自为政、不相统属,俱都自给自足、自生自灭,云南凝聚力强时就依附于国家,内乱频仍、无有强力官府时则游离于大汉政权之外。无根之萍的日子虽然逍遥自在,但其实日子并不好过。”
“官府向来不给他们好脸,经常性的觑准机会屠村灭寨,他们自己部族之间也是相互兼并征伐,左右都不逢源才是云南各寨堡的心中之痛哇!”
“现如今,大帅拨乱反正,一视同仁的对待各部族、各村寨,让他们由此看到了生存发展的希望。正所谓政通人和、百年难遇之佳期也。若能凝聚人心,兴利民、惠民之大业,盛世云南将指日可期啊!”
李翊闻言心中大慰,这个鲁立展所思所想,处处体现出深明大义、忧国忧民之情,正是自己多方想要寻找的贤士无疑。且不说此人乃是商贾奇才,就这一份报国为民的衷肠,也足以使自己下定延揽的决心了。
李翊微一躬身,道:“鲁先生见识高明,实在是我辈翘楚。唉!似云南这等荒僻初定之地,要想使境内安康、百姓富足,想必不是这么容易的事。不知先生有何方策,可使云南百姓平安富足呢?”
鲁立展颔首一笑,展颜道:“大帅,方策什么的不敢讲,在下倒有几个实在的建议,或可使稍有裨益。自古以来,提到我们云南,都说云南乃荒僻不毛之地,内无可资之粮,外无可通之路,天然不足,地理不厚,必定不会有什么前途可言。可依在下看来,云南遍地黄金珠玉,只是没有慧眼之人加以采掘罢了。”
“我们云南地产之物众多,像犀、象、珠、玉、美石、珍稀菌菇、铁力木等物俱是外界所无,还有三七、天麻、虫草、松茸等珍贵药材更是价值不菲。”
“若是只在云南一地,利不过一二分,如何能让所在山民获利。若是商旅通达,舟楫来往,把这些稀罕之物远销南北四方,说不定能为百姓带来一些实惠,还能使云南地方收益,何乐而不为呢?”
李翊微微点头,心下大表赞同,连忙追问道:“云南物产虽然丰饶,但俗话说得好,‘酒香还怕巷子深’,空有宝物,外人不知,又能如何变现啊?”
鲁立展呵呵一笑道:“大帅这个俗语说的实在贴切。知与不知,全在于口口相传,要是宣讲得法,广为四海所知,也不是很难的事情。我们只要在各地广设商埠,既可坐收商贸之利,又能刻意宣讲云南风土人情、珍稀物产。所费不多,却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假以时日,云南印象早已深入人心,世人又怎会相忘呢?”
“另外,若想使云南通贾如织、交易繁盛,就必须大力整修道路,疏导交通,裁撤关卡,以便使入滇商旅省却艰难跋涉和沿途盘剥之苦。如此一来,路途便利通畅,来往时日、体力、费用耗费锐减,逐利之人又如何不蜂拥而至呢?”
“综上所言,鲁某有十六字真言相赠大帅,那就是‘广设商埠、整修道路、撤关减税、奖励商贾。’若能得以遵照实行,不是鲁某夸下海口,三年之内,云南可以大兴矣!”
鲁立展堪堪讲完,李翊不由得佩服的五体投地,这家伙实在是难得一见的商贾奇才啊!他不但深知广告的力量之强大,而且‘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也被他运用的如此纯熟,看来,要想使自己的振兴云南大计得以施行,此人必能助一臂之力。
想到这里,李翊深深地一揖到地,动情道:“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先生高见,正说到李某的心坎里去了。云南百废待兴,缺少的正是先生这样的人啊!”
“李某不揣浅陋,恳请先生出山相助,以飨云南百姓多年心愿,以解在下夙夜之忧,还请先生万万不可推辞啊!”
闻听此言,鲁立展面容整肃,端端正正的向李翊拱手作礼道:“鲁某痴活三十余年,今日始遇贤德之明主,若不誓死效力,岂不虚活此生。在下愿日夕追随大帅,以效鞍前马后之劳。”
李翊赞许的凝视着鲁立展坚毅的面庞,双手与他紧紧握在一起,惺惺相惜之情弥漫在两人之间。
得此商贾奇才,今后云南经济发展自己是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而对于鲁立展来说,自己也为他提供了一片施展自身才能的大舞台,有自己这样的明主,予取予求,一定会为他提供最大限度的施展空间。
这是乱世中唯一的一片净土,能够有机会一展胸中所学,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又怎么能就此错过啊!
嗣后,李翊又刻意延揽陆伯平、东方荆二人,这二人非常欣赏他的务实作风,也爽快的答应出山相助。
第253章 政制革新()
朝廷对于自己的云南改革大计,已经颁布了圣旨,并赐予了予杀予夺的尚方宝剑,明确了云南宣抚使在云南境内拥有民事、政经、军队体制改革的无上权力,也赋予了随时任免官员,甚至生杀予夺的特权。
所以说,云南各方面改革的阻力已经基本消失,现在正是李翊大展拳脚的最佳时候。
但任何改革都应该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