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西州制霸-第4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植笑道:“得了吧!你连一个篇名都记不住,也敢号称天下第一大儒?老夫才是!”
蔡邕道:“老夫才是!”
卢植也不甘示弱:“老夫才是!”
然后两个老头就在政事堂里你一嘴我一嘴,互不相让。
刘范等人都饶有兴致地看着当世两个大儒互怼,图个新鲜。
但看够了,刘范也得赶紧阻止,要不然两个大儒吵架一事,传扬出去,那可就笑话大了。
刘范高声道:“谁告诉孤,这大明篇是何诗篇,有何含义,谁就是当世第一大儒!”
一听这个,蔡邕眼疾手快,立马伸出手捂住卢植的嘴,嘴皮子飞快地说:“这大明篇,先写王季受天命、娶太任、生文王,再写文王娶太姒、生武王,最后写到武王在姜太公辅佐下一举灭殷的史实,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既有情势的烘托,也有景象的渲染,有详有略,前后呼应,是诗经中绝妙的好”
蔡邕还没说完,卢植尽力挣扎,也用手捂住蔡邕的嘴,对刘范飞快地说:“毛诗序释意为:“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大明宫如同未央宫之名也出自诗经一样,都是以周王的勤政贤明作为榜样的一种自我的鞭策。徒儿你既然有英雄之志,若用‘大明’为名,天下人必定会知晓徒儿你心怀天下啊!”
卢植刚说完,蔡邕又反手捂住了卢植的嘴,高喊道:“见日之光,天下大明!贤婿你若是用‘大明’二字,这就昭示着将来你会如日光一般,大明天下!”
刘范一方面是为两位大儒的学识所震撼,没想到这简单不过的“大明”二字,还凝结着如此之多的历史和美好的寓意;另一方面是看呆了,两个大儒居然为了这个争风吃醋,你捂住我的嘴,我捂住你的嘴,然后慢慢地就变成推搡和纠缠。
“蔡老头,你耍赖!”
“老夫就耍赖了,怎么着!”
刘范无语不已,众人则是在一旁看热闹,嬉笑声充斥着整个政事堂。刘范没得办法,赶紧让马超和赵云把两个大儒给分开了。
马超和赵云力气不是一般地大,就像大人拎小孩一样,把两个年纪六七十的大儒给各自抱开了。两人被抱着拉着分开时,还各自朝对方挥拳头踢腿呢。
见众人还在笑话这两个老顽童,刘范轻咳两声,众人方才稍微掩饰了些笑声。
刘范说:“既然咱们大凉最著名的两名大儒,都这么推崇‘大明’二字,本身这二字也是孤首先提出的,那就定下来了,宫名为‘大明宫’。”
“主公英明。”
刘范道:“还有,新得的康州和夏州移民圈地开发一事,准备得如何?”
中书令贾诩出列,道:“禀主公,自从兵部慷慨解囊之后,中书省已经联合尚书省和户部,把百姓迁徙所需的战马给准备好了。除此之外,百姓迁徙途中所需的粮草、马车,也都备好,就等着分发给百姓了。”
刘范说:“那还等什么?何不趁早把马匹分发下去,推动康州和夏州早日开发和稳固?”
侍中田丰道:“主公,属下研究了一番我大凉现状认为,民屯户和军屯户之间,差距过于悬殊。起初实行军屯和民屯时,军屯就要求家中男丁较多,方能参与;民屯者,大多是家中男丁稀少,或有鳏寡孤独,或有老弱病残。本来在起初,军屯户和民屯户都比较贫苦,但随着屯田的开展,军屯户因为占田更广却赋税更低,还能领取不菲的军饷,因此在短短两三年之内迅速变得殷实起来。而民屯户,本来就力量薄弱,因政策所致,占田更少而赋税较军屯户更重一些,因此虽然也变得殷实,但却远远不如军屯户,大多也只是做到衣食无忧,不能如军屯户般有余力置办产业。”
刘范听了田丰的话,心里有些自责。因为当初屯田制是他一手制定的,他当初考虑到那些家中男丁更多的民户,有更多的力量,也就能开垦更多的田亩,若用军屯,还能把西凉大多数男丁同西凉军捆绑起来,壮大西凉的军事实力,此乃一举两得。
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实边()
而民屯户,因为主要劳动力,也就是男丁,比较少。而且因为凉国人大多是从东州迁徙来的流民,流民的家庭因为黄巾之乱和饥荒,大多残破不堪,很多家庭,只有女人当家。
而当时刘范考虑到这些较为困难的家庭,没有太多的劳动力,也就无力耕种和开垦更多的田地,所以在分军屯和民屯时,民屯只定了比军屯更少的耕地。因为就算把同等的耕地分给男丁少的家庭,他们也无力承担,不能做到所有田亩的精耕细作,这反而是资源浪费。
刘范却没想到,当初以为的仁政,现在反而变成了一大弊端,开始造成了贫富差距。因为在封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时代,占田面积的多寡,就直接代表着财富的多寡。军屯政策和民屯政策,已经在悄然把凉国划分为两个群体,一个较为殷富,一个较为贫苦。虽然凉国的民屯户已经做到了衣食无忧,比在朝廷治下的百姓的生活不知好了多少倍,但比起军屯户,仍然是差了许多。
想到这,刘范心里有了决断。
刘范道:“民屯户虽不如军屯户,家中多有从军者,在战场上为大凉建功立业,但和军屯户一样,都是我大凉子民,不应该有任何悬殊比较。”
田丰似乎已经猜到刘范会如何决断,说:“那主公是想,借这次迁徙人口充实康州、夏州?”
刘范看了眼田丰,笑骂道:“田元皓,你这老狐狸!”
田丰听后,一向不苟言笑的他也低头笑了。
刘范指指他,说:“想必你早就对此事有了主意,意图用此次迁徙,来平衡民屯户和军屯户,减小军屯户和民屯户之间的差距,却还来试探孤!”
田丰笑道:“主公勿怪,属下也是想借一借主公的威望,不然稍有不慎,消息走漏了,那些军屯户必定来找属下的麻烦。”
刘范笑道:“那你就不怕军屯户们骂孤吗?”
“左右凉国也是主公的基业,骂一骂也无妨!再说了,以主公的威望,谁会骂您?”
“老狐狸!”刘范不禁又骂了句,“说吧,你想怎么做?”
田丰道:“很简单,与原计划迁徙比例中军屯户占四成、民屯户占六成不同,属下建议,此次移民充边,民屯户占九成,军屯户占一成!”
“什么?军屯户才一成?”此话一出,政事堂内立即沸沸扬扬。
代表军方的兵部尚书马腾,第一个就不乐意。
马腾站出来,不满地说:“田侍中,你这也欺人太甚了吧!”
田丰严肃地转过头,看了一眼马腾,说:“马尚书,此话怎讲?”
马腾说:“虽说军屯户比民屯户更殷实是事实,但侍中有没有想过?在历年大战中,尤其是十军之战中,我大凉的军士损失了将近十万人,还有更多的人落下伤病。是,主公给的赏赐已经足够多了,但也有很多户因此家中男丁死尽,只剩妇孺,守门相望。其之贫苦也,不比民屯户差到哪里去。这次移民实边,是主公的恩典,也是那些困难的军屯户获得喘息的大好机会。侍中却只给出一成,也就是四十万人的名额,难道是轻视那些为国捐躯的凉国军人吗?”
田丰也不服气,说:“在下岂敢?但事实就是,民屯户较军屯户家境差之千里。若不借这次移民实边的机会,抬高民屯户,让民屯户有机会和军屯户平起平坐,我大凉必定贫富分化,将来必酿成大祸,恐非马尚书你可控制了!”
刘范叹了口气。这政事堂的设置,也不是没有坏处,众人一起议政,很容易让政事成为三省六部之间互相扯皮、推诿、争夺的由头。
马腾怒道:“本官不管!本官既然是兵部尚书,是大凉军队的代表,就要为大凉军队谋福利。况且我大凉之所以能有今日之盛,那都是众多军士战死沙场换回来的,他们的家庭理应得到更多的礼遇。”
田丰怒道:“马尚书此话,甚是无理!军士多有死伤,我田元皓身为军师祭酒,岂会不知?但主公给的赏赐从来也没少过。军屯户和民屯户之所以差距巨大,就是因为占田不均所致,现在若又在占田不均的基础上,平等视之,就是对民屯户的不公平!”
马腾怒道:“田侍中,你既然提到你是大凉军的军师祭酒,也理应是我大凉军的人!奈何不为大凉军谋求福利?”
田丰怒道:“我不仅是军师祭酒,我更是门下省的侍中!大凉子民,不仅有军屯户,也有民屯户,也希望马尚书记住!”
“啪!”一声,政事堂里的争吵这才戛然而止,众人循着声音一看,是忍无可忍的刘范狠狠地拍案一声。
刘范生气地看着两人,说:“行了!一位是侍中,一位是尚书,争争吵吵成何体统?”
“属下知罪。”马腾和田丰揖拜。
刘范道:“既然你二人争执不休,那么孤就拿这个主意!此次移民实边,仍为四百万人口。军屯户占一成五,民屯户八成五。”
田丰连忙道:“主公英明!”
马腾本想反对,但又想,一成五,也已经是比原定的多了二十万人,对军屯户也算可以了,便也道:“主公英明。”
刘范呼出了口气,说:“移民实边的军屯户,由兵部会同户部定夺,优先照顾那些因战争而致家中男丁死尽的门户,具体写个章程上来,孤三日之后就要审阅。”
马腾和黄琬道:“是。”
刘范道:“民屯户,由户部挑选,鉴于民屯户太多,五日之后上呈章程。”
“是。”
刘范说:“尽管许民自由占田,所圈占之田,一律归其所有。但康州和夏州还是有不少沙漠戈壁的,孤最怕西进的百姓因为想抄近路,不慎走入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里,那原本的好好的移民实边,可就变成苛政猛于虎了。中书省和户部,可一定要规划好路线。”
第七百四十二章 土地之忧()
刘范的担忧,并非是杞人忧天。刘范来自后世,又是专业学史的,知道美国的西进运动中,就有很多移民,因为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走那些已经被探明为比较安全的路,而是走那些危险的近路,很多人就被困在荒山里,不是冻死就是饿死。
而康州和夏州,也就是康居国故地和大夏之地,也就是后世的中亚地区,沙漠戈壁是最主要的地貌,稍有不慎,误走入其中,很容易迷失方向,也很难找到绿洲,那就必死无疑。
中书省的贾诩和郭嘉、门下省的田丰、尚书省的卢植、户部的黄琬和董扶,纷纷道:“是,属下等会商议出章程来。”
刘范又想了想,道:“主公,虽说移民实边,许民圈地,此乃仁政,但孤仍然有一个担忧啊。”
众人都道:“什么担忧?”
刘范道:“百姓圈占土地后,土地不可增减,但人口必然要增减。百姓有了下一代,其下一代长大后自然要成家立户,就要均分土地。这样,随着人口的繁衍生息,土地会被细分得越来越小。其实,这就跟推恩令一样,土地随着人口增加,就自然被细分,最后难免被分完。固然短时间内,这个问题不会太大,但百年后呢?千年后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