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西州制霸 >

第132章

三国之西州制霸-第132章

小说: 三国之西州制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袁绍郁郁不得志之时,刘范恰好崛起了。谁也没想到,一个少年郎,居然如此厉害。一时之间,刘范的名声就盖过了袁绍,成为天下人心中第一的青年才俊。

    原本袁绍因为极其的孝顺,为死去的母亲守孝三年,他三年都住在母亲坟茔的旁边,天天披麻戴孝、餐餐吃素,而得到了天下的瞩目。一时之间,人们都张口闭口地称赞袁绍为大孝子,他走到哪儿,那儿的人们就热情地接待他;就连原本对出身低下的他不屑一顾的父亲和叔父,也改变了对他的看法,逐渐和他亲近起来。那段时间真算得上是袁绍的黄金时代,有时候,袁绍在睡梦中都能听到人们称赞他、父亲和伯父鼓励他的声音。

    但刘范的捷报却接踵而至,一场场胜仗将刘范以一个民族英雄的身份,摆在了天下人的面前。人永远都是喜新厌旧、薄情寡义的,这一点早成定则。伟大人物受到人民的追捧,只不过是一时的,过一段时间,人民就会将他们抛弃,转而追捧新的伟大人物。

    比如丘吉尔,二战结束了,丘吉尔没用了,英国人不要他了,他们不让丘吉尔连任,忘了他;再比如*,改革开放了,中国人民有钱了,*的理论在新时代中所体现的作用下降了,于是,曾被他冒着生命危险,从封建专制与民族危机中救出来的中国人民、曾被他称为“万岁”的中国人民,也遗忘了他,将他的像高高挂起,低头转看那些吸毒嫖娼、无恶不作的戏子。从*的时代到后世,时间相差不过五十年。究其根本,在“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群众的眼中,伟大人物看似高大上,但也只是他们手上的玩物,只要这玩物过时了,那就再换一个,将旧的扔进历史书中去,毫不可惜,毫不留情。不错,这是人民群众。

    同样的,见刘范脱颖而出,天下人也无情地抛弃了袁绍,全民对刘范路人转粉:文人墨客称赞他的才学,更称赞他的新纸,一如以前称赞袁绍;以无极甄家和徐州糜家为代表的全天下的商人,个个像哈巴狗似的,争着要给他舔菊,挤破头也要进凉州经商;以卢植、蔡邕为代表的清流派朝臣,抛弃了素来为士林之首的袁家,纷纷以他马首是瞻,名满天下的卢植收他为徒儿,天下闻名的蔡邕则甘心做他的老泰山;甚至有时候,袁周阳和袁隗也当着他的面夸赞刘范,袁绍知道,他们两兄弟这是在以此来敲打他。

    袁绍站在一旁,冷冷地、眼睁睁地看着刘范被天下人簇拥在人海中,不知所措。年龄和成就的巨大反差,导致袁绍心理阴影的面积越来越大,近乎变态。袁绍正在鼎盛之年,自然不愿意小辈超越自己,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打压刘范,抬高自己,让所有人的眼光重新转到他身上来。

    于是当袁周阳提出要袁绍依附何进时,他是满口答应了。因为他看得出,大将军何进也是个善妒之人,容不得身为下属的刘范高他一头,依附他,才能最接近打击刘范,并且能借助何进的声势,走上人生巅峰。

    第一次大弹劾,袁绍就是其中最积极的人,虽然弹劾最后不了了之。但袁绍拼了!他不甘平庸,他决心要完成屌丝的逆袭!于是,袁绍明知道并州牧董卓不怀好意、心怀不轨、不是啥善茬,依然给何进提议让董卓一起来对付刘范。

    但他大大高估了董卓的力量。虽然董卓在并州说一不二,但到了朝堂上,除了何进挺他,他就没有其他的势力可以依附了。当何进败下阵来,纵使董卓再聪明,也只能跟着败下阵来。眼看这次的弹劾又要泡汤了,袁绍只好毛遂自荐,暗示何进让他出战。何进根本不可惜下属的命运,爽快地让他出战。于是,袁绍站在了朝堂上,也站在刘范的正对面。

第二百零六章 本初猖獗() 
袁绍站了出来。刘宏一看,是袁绍那个毛头小子出来了,也不太注意。袁绍道:“禀陛下,臣,大将军府长史、尚书郎袁绍,有本上奏!”

    刘宏心想:这袁绍虽是大将军的拥趸,虽说一心心向党人,反对宦官,但好在官职不大,只不过一个尚书郎而已;他叔叔袁傀也御下有方,应该不会造出什么幺蛾子来,也应该不敢再弹劾冠军侯刘范了。这样也罢,朕也好得些清闲。

    于是汉灵帝刘宏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慷慨地对下面一脸期待的袁绍道:“袁卿你说吧!”

    “谢陛下!臣以为,虽然冠军侯与光禄勋刘老大人澄清了扶持贱业之罪,但侍御史郭大人所提到的罪过并非只有这一条!既然此事尚未了结,就请陛下再明查秋毫,也好让冠军侯洗刷冤屈。冠军侯身份高贵,有是封疆大吏,陛下信任他,朝廷百官也敬仰他,天下人更是无不知其名。这等人物,处理起来,陛下定要谨慎啊。”袁绍一脸正气,不得不让人感受到他的正义,说完之后,他还转过身去,给刘范鞠了一躬。

    刘宏听完袁绍的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虽然是昏君,但说起政治斗争,这可是他的老本行啊!他用脚趾头算算,都能知道这个四世三公的袁绍是大将军府的长史,他出来弹劾,看来何进今天是不发目的绝不罢手了。也罢,且让他二人交锋,朕也可得以制衡他二人!刘宏心想。

    于是刘宏抬起头,问刘范道:“冠军侯,袁卿秉持公正,一心坚持要为你平反,你觉得怎么样?”

    刘范只好从坐席起来,道:“陛下,臣是清白的,当然不怕指证!就请袁尚书说说,臣所犯何事?”

    袁绍见刘范迎战,激动不已,想到他今日有可能一举把刘范踩在脚下,而自己因打击佞臣而名扬天下,自豪感直上云霄。

    袁绍道:“陛下,臣弹劾冠军侯在凉州任人唯亲,有分裂之象!”

    刘宏一听,激动得挺直了身子。任人唯亲是皇帝干的也就算了,要是外臣敢这么做,那就是背叛所做的准备了。难道刘范要背叛朝廷吗?刘宏心里直打鼓。

    刘宏道:“冠军侯,你可承认任人唯亲?”

    “禀陛下,臣并无任人唯亲!袁尚书居在雒阳,又怎知我任人唯亲?”刘范不承认之后,又逼问袁绍。

    袁绍也是有备而来,他道:“下官问冠军侯:在征北将军任期中,你可有贾诩、田丰两位幕僚?”

    刘范点点头,道:“有!”

    “那他们现在何职?”袁绍又逼问一句。

    刘范还是据实回答道:“他二人并为从事,协助我治理凉州诸事!”

    袁绍听完,直接又对刘宏道:“陛下,这便是明证!州从事乃是要职,权力极大;且贾诩、田丰两人本是军旅出身,从无执政经验。冠军侯却提拔贾田两人为从事,这不是任人唯亲又是何事?”

    刘宏惊了一下,想了想还真是像袁绍所说的。刘范道:“禀陛下,臣万万没有任人唯亲!还请陛下明查!”

    刘宏道:“冠军侯可有证据?”

    刘范道:“陛下,州从事本就是州牧自己选择,非朝廷所管辖,故而在从事之职上并无任人唯亲之嫌!如果说臣任人唯亲,那天下个个刺史太守,他们也有从事,那岂不是天下的外官都是任人唯亲?再者,凉州共有十六个郡,十六个郡太守,一部分是由凉州文士举荐而来,一部分是朝廷大臣举荐而来,臣见这十六个太守家境均是清贫,这才为他们出钱买官。而且,臣是通过察举制向朝廷推荐的,当时朝廷准许了臣。这一点,陛下是知道的;中常侍赵忠当时主持买官事宜,陛下可以问问他。并且,十六个太守中,没有一个太守与臣有九代以内的亲属或联姻关系,亦没有共同从政的经历,这一点人人皆知!若陛下不放心,大可派袁尚书去查探,看看臣所言是否属实!”

    一听这话,刘宏就放心了。因为当初刘范买官时,刘宏早就有过调查,十六个太守,都没有和刘范过于亲密的接触;袁绍傻眼了,没想到他的推论没用。这时,中常侍赵忠也站了出来,对刘宏道:“禀陛下,老奴也可为冠军侯佐证,买官程序均为合法,十六个太守,均是清白官员!”

    汉灵帝在一次朝会上曾对朝臣们说:张让是我父,赵忠是我母,可见他对赵忠是有多看重了。所以赵忠一说话,刘宏心里就自然多偏向于刘范一些。袁绍慌神了,这么一来,他的弹劾就失败了。见袁绍败下阵来,何进和董卓不知所措,不知是站出来为袁绍说话,还是不站出来。曹操为顾全大局,对两人摇摇头,建议两人先不要轻举妄动,不然又会让皇帝怀疑他们两人。

    刘范暗中对赵忠点点头。抛开祸乱朝廷和迷惑皇帝不说,就凭他赵忠多次帮助刘范,刘范还是对他心存感激的。

    刘范道:“既然如此,袁尚书还有何说要说?”

    慌乱之间,袁绍急中生智,心想:郭涛给刘范定得罪还有很多条,我还可以依靠其他罪状来和刘范周旋,就不信没有一条罪行不能将刘范打倒!想到这里,袁绍重新捋了捋头绪,鼓足勇气,又道:“禀陛下,虽然冠军侯确实没有任人唯亲,但这并不代表他的其他罪状就是冤枉了。臣再弹劾冠军侯屠杀良民之罪!”

    一听袁绍的话,满殿哗然!没想到这袁绍还真是不长眼,刘范什么势力,他又什么势力?竟然敢以下犯上、以弱欺强,一次弹劾被反驳得狗血淋头,竟然还敢冒着脑袋掉的危险来第二次!

    只有一些明眼人知道,之所以袁绍敢这么猖獗,不仅是因为背后何进撑腰,更因为还有亲叔叔袁隗撑腰,就算何进抛弃了他,袁隗也一定能把袁绍给救下来。而此刻的三公之一,大司徒袁隗,也就是袁绍的叔父,见袁绍如此机智,暗中给他点点头,示意他继续努力。

第二百零七章() 
刘范本以为袁绍这次的攻势会更猛烈一些,但没想到袁绍选择的这个突破口,这个罪名不太好成立。刘宏一听袁绍说刘范屠杀平民,不禁有些惊讶,因为他一直以为刘范是像当年的太傅陈蕃类似的人,出身士林,满腹经纶,因而极好名声。所以刘范即使是有能力祸害下层的“贱民”,但为了羽毛着想,定然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倒行逆施。再所以,刘范才会花那么大的力气去帮扶在世族眼中不值一提的贱民们,为的就是在天下人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在史书中也能赞扬。

    不仅仅是汉灵帝一个人这么想,其实天下人都是这么想的,流落于中原各州的流民,之所以甘愿投身凉州,就是因为认定刘范是好人;十常侍虽然常常为刘范办事,但精于计算的他们,早已看出刘范只不过是想要利用他们罢了,绝不是趋炎附势之辈。这也是为什么十常侍从来没有透露出拉拢刘范的迹象,因为他们十个太监也有尊严,不想给刘范拒绝。

    所以,袁绍说出刘范有屠杀良民的罪行时,全朝廷都惊讶了,唏嘘声四起。不少已经依附于刘焉等人的清流派朝臣,都不自觉地动摇起来,因为他们之所以依附刘焉等人,大抵是因为他们看重刘范在任上不贪污不掳掠,加上刘焉等人与十常侍并无联系。

    刘范知道,他必须解释清楚这个问题,不然清流派朝臣与他离心离德,那日后对抗何进党就很难了。

    刘范便怒道:“袁尚书简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某为官一载,为国为民,问心无愧,绝无屠杀良民之举!敢请陛下详查,若果有此事,请斩臣首;若无此事,那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