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大宋-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腐女虽腐,但也算是范仲淹的恩人了,她以后就算要来撩范仲淹,范仲淹怕是也无法拒绝了。
不过这样也好,历史上的范仲淹性格还是有些轴的,有这么一个腐女时不时来撩一撩,没准还能带来意外收获。
范仲淹不知道的是,就在一瞬间只见,赵谷就将他豁出去了。
当天夜里,赵谷便和范仲淹住在了国公府里,第二天凌晨,赵谷唤醒了沉睡的范仲淹,让郝空白安排人将他送出了开封城。
若赵谷所料不错的话,赵光义的圣旨马上就要下来了,赵谷将前往真定府赈灾,所以他一定要在这之前把范仲淹送走,不然若是赵光义哪天神经病一犯,范仲淹就危险了。
送走范仲淹后,赵谷也睡不着了,想着苏小成他们此刻还身陷囹圄,他就头痛的不行。
慢慢的,天亮了,果然不出赵谷所料,赵光义的圣旨下来了,封赵谷为钦差,负责真定府赈灾一事。
众大臣得知此事,皆是有些不解,按说以赵谷的功劳,赵光义是不可能再给他安排事物的,怕的就是赵谷功高震主。
上次赵谷在川峡路找回了蜀国的财宝,赵光义便横加阻拦,不想给他封赏,这是所有官员都亲眼看见的事情,由此便可见他对赵谷的忌惮之意有多深了。
难道皇上终于开悟了?
不少官员还以为赵谷这是重新得势了,或者是赵光义终于正常了。
殊不知,赵光义这次之所以如此敞亮,都是因为他将赵谷的亲人都拿捏出了,不怕赵谷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而已。
但也有部分官员意识到了这其中的问题,比如吕蒙正、李符、张齐贤等人,他们都辅佐了吕蒙正将近一辈子里,哪里还不知道他的秉性。
但这件事注定要许久不见真相了,赵光义不会把这件事公诸如众,赵谷也不敢往外说,所以这些官员们注定要被蒙在鼓里了。
赵谷领了圣旨,当天便轻车简从离开了开封,官员们摸不清赵光义的打算,也没人赶来送行,他的背影不由显得有些萧条和落寞。
或许汉朝之时,淮阴侯韩信当年被刘邦玩弄于鼓掌之间,也有这等体会吧!谁知道呢!
大宋开封作为全大宋乃至全世界最繁华的城镇,百姓相对而言十分富裕,城门口人来人往,士农工商,贩夫走卒,甚至连外国人也参杂其中,颇显大国之包容。
然而,偌大的一个大宋,却容不下一个赵谷!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百三十二章 粮食()
真定府,即历史上的常山真定,也就是后世的河北正定,乃“北方三雄镇”之一。
这里的历史名人当首推赵云赵子龙了,他在三国时代辅佐刘备,战功赫赫,为世人所流传。
当然了,等到日后范仲淹成长起来,名扬天下,真定府也会随着他而出名,范仲淹也是真定府人。
真定府属河北地界,在历史上河北曾多次地震,光是宋朝记载中便发生过不少次,这些地震有大有小,重者摧毁房屋、道路、大山等,轻者只是微微有些余波,并不严重。
淳化五年的这场真定地震,却是非同小可,倒塌房屋数万间,死伤百姓达数万人,真定府辖下数个县城几乎瘫痪,就连衙门也是损失惨重。
本来对于大宋而言,赈灾只不过是拿钱出来而已,大宋一向富裕,赈灾一州不过是毛毛雨而已。
然而,自淳化一年北伐一来,大宋接连北伐、西征、川峡平叛,军队消耗甚大,再加上弭德超之前害死了那么多士兵,朝廷的赔偿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这便导致大宋的财政十分吃紧,以致没有闲钱前来救灾。
若是再往常时候,赵光义想要赈灾,随便派一个官员到真定府来便行了,但大宋如今没有闲钱赈灾,赈灾官员便只能凭人格魅力自己想法子了,这便是赵光义派赵谷来的目的。
他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想来想去,最终还是觉得只有赵谷最合适。
而若是赵谷完成了这件事,便相当于替朝廷赈灾的同时,又替朝廷挣了一大笔钱,这自然又是一个大功劳。
赵光义正是因为不想赵谷再立功,威胁他的地位,所以就绑架了赵谷的家人,以此为威胁。
赵谷本觉得赵光义有些大惊小怪,区区一州之地而已,就算赈灾又能花多少钱?
但当他到了真定府一看,才知道了事态的严重性,真定府此次受灾虽然只死伤了数万人,但却有数十万人无处居住,他们的房子几乎全部都被震垮了,家里的粮食等物品也全都压在了下面,无法取出。
如此一来,赵谷要想赈灾,不仅得抚恤遇难者的家属,还得管饭,管数十人的饭。
而赵光义在他走时,竟连一粒粮食、一个铜板都没有给他。
赵谷不得不佩服赵光义的智商,他难道不知道这样一来,纵然他绑架了赵谷的家人,赵谷也有可能被他逼反吗?
赵谷真想用菜刀,把赵光义的脑袋破开来看看,到底里面长了些什么东西。
他难道以为只要拿捏出了赵谷,赵谷就能凭空变出数十万人的口粮?
纵然他也存了心思,想要借此杀掉赵谷,一旦赵谷无法赈灾,势必大祸临头,可如此一来,老百姓们岂非无辜遭罪?
身为一个皇帝,就是这样对待百姓的吗?他就不怕朝堂上的官员们对他寒心?
赵谷得知真定府的实际情况后,心里极度无语,一时也没有解决的好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他当前来到了真定府府城,见到了真定知府。
这个真定知府还是之前那个,和赵谷倒是老熟人,见到赵谷过来,他连忙迎了出来。
“涿国公,您可算来,这里的百姓家家都受了灾,马上就无粮可食了。”
赵谷表示自己知道了,随后进了衙门,真定知府立刻跟了进来,脸色苦闷,想要说话却又不敢说话。
赵谷见到他这样子,也是替他默哀,身为真定知府,若是真定赈灾不力,他也难逃被斩首的命运。
“陈大人不必过分担忧,我已经有了应对之策,只不过此事还得皇上同意才行。”赵谷道。
“哦?国公爷已经有主意了吗?那真是太好了。”真定知府这才松了口气,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赵谷笑着微微笑了笑,接着便写了一封奏疏,盖上国公大印后,让真定府送往开封。
真定距离开封倒是不远,快马两日便可到达,赵谷的奏疏便到了赵光义的手中。
街道奏疏,赵光义看过之后,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对赵灵儿道:“宣诸位大人前来。”
没一会儿,慕宫、吕蒙正、李符等朝堂高官便到了赵光义的书房,赵灵儿给众人上了茶后,赵光义将赵谷的奏疏递给了众人。
“你们都看看吧,赵谷说要想解决真定府的灾情,唯有向别的国家借粮不可,而真腊国便是他选定的地方,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慕宫等人将奏疏看完,思考片刻后,慕宫第一个道:“皇上,臣赞成涿国公的设想,真定数十万百姓的口粮不是小数,国库既然拿不出来,那就唯有借粮了。”
“眼下还未到收取两税之时,国库无粮,看来要从其他州府调粮食了,至于和真腊国借粮一事,恐有损我大宋国威呀!若是被这些番邦国家知道大宋无粮的话,也有可能引起他们的觊觎。”吕蒙正思索良久,第二个说道。
其他大臣皆是点了点头,大宋无粮之事万不可别别国知晓,否则可能会引起战争,越发把大宋拖垮。
“但此事也没有别的法子啊,眼下真定受灾,若不能妥善处置,恐引起民变啊!川峡路的民变才刚刚平复下去,若真定又民变的话,其他那些地方的百姓若受了别人鼓动的话,或许会纷纷揭竿而起。”李符担忧道。
“何人敢蛊惑朕的子民?”赵光义问道。
“皇上,所谓人心隔肚皮,现下大宋国泰民安,自然无人蛊惑,可若是大宋有难的话,那些家伙绝对会蹦出来的。”李符答道。
“你是说老大和老三的后代?”赵光义皱眉问道。
李符没有做声,其他官员也没有搭腔,涉及到了皇室成员的事情,大臣们可不敢管太多。
实际上,自川峡路民变后,民间便流传起了一个传言,说是赵光义横征暴敛,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根本就不适合当皇帝,应该将皇位禅让给太祖一脉。
赵光义自然十分痛恨发表这等流言的人,但这种说法只在少数地方出现,他却没有料到,眼下竟然连大臣们都知道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百三十三章 借粮()
其实类似这种传言,自赵光义继位以来就没断过,大家都说他之所以能够继位,是因为假传了太后的旨意,捏造了一个金匮之盟,这才越过赵匡胤的众多儿子,自己当了皇帝。
所谓金匮之盟,大意就是赵匡胤和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见后周主少国疑,这才丢了江山,便要他们兄弟约定,若赵匡胤驾崩后,太子年幼的话,就将皇位传给赵光义,赵光义再传给赵光美,赵光美再传给赵匡胤的儿子,如此便能保证大宋的皇帝永远都是大人。
但实际上,赵匡胤死的时候,他的大儿子都有二十多岁了,根本就不存在主少国疑一说,而赵光义却依旧当了皇帝,这其中的缘由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而且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说是赵匡胤之所以会突然驾崩,是因为赵光义刺杀了他,为的就是争抢皇位。
这种说法虽然没什么依据,但民间不少人依旧是相信的,至于其中到底谁是谁非,也没有人知道。
但不管怎么说,赵光义薄情寡性是众人皆知的,他继位之后,弟弟赵光美便因为谋反被他杀死,赵匡胤的几个儿子也相继死去,谁都看得出来,这就是赵光义做的。
至于他为何这么做,自然是为了将所有能够继承他皇位的人杀死,然后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如此一来,便造成了赵光义在民间的名声并不太好,甚至在一些地方还有些声名狼藉。
由此可见,那些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后代虽然没有明着对抗他,但心底里肯定是记恨他的。
而到了今时今日,赵光义在北伐之后,马上迫不及待的西征,又被弭德超坑死了这么多人,大大消耗了国力,接连又发生了川峡暴乱和真定天灾,这些旧皇室成员便找着机会了,再次开始出来兴风作浪。
可别小看这些人,他们的祖辈父辈要么是皇帝,要么是镇守一方的藩王,暗中实力还是有的,谁也不知道朝廷之中的官员有没有他们的人,谁也不知道他们聚集了多少财富。
若是有朝一日大宋出现了变故,这些人的实力或许足以扭转局势。
赵光义见到就连李符这样的高官,都已经听说了那些民间流言,便知道此事已经闹得尽人皆知。
他开始慌了,比起赵谷来,他更加忌惮自己的那些侄子侄孙们,这些人都是皇室成员,从大义上来说,他们也有权利继承皇帝大位,对赵光义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不行,真定府的灾情必须火速解决。
想到这儿,赵光义突然开口道:“朕想了一下,真腊国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