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之逍遥王 >

第72章

大唐之逍遥王-第72章

小说: 大唐之逍遥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兄弟,今日我李密连累诸位实在是心中有愧!”李密叹息一声,恭敬地低下身子躬身道。

    “李兄,我们都是起义军之人,同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谁也责怪不了谁!”一名男子大声回道,“只能怪我们运气实在是太差了,没想到唐公李渊四子勇猛异于常人,若非他一人挡住万人,扰乱了军心,我们也不会这么狼狈!”

    众人纷纷出声附和,李密叹息一声道:“唉,李玄霸之勇猛实乃生平仅见!”随后,他将目光看向了其他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决定归隐山林,招收弟子讲学,他日东山再起,不知各位有何打算?”

    “我等乃是平民百姓,能有什么打算呢,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我想我们还是会继续反隋大业!”另外一人唉声叹气道,他没想到战争如此的残酷,可是至少还有一线生机,饿不死。若是选择回到农耕生活,或许不出一年自己等人将会饿死。

    李密哀伤的叹气一声,他觉得这一次是他叹息最多的时候。想要帮助他们,现在确实爱莫能助。而且,他心里也仔细地想过了。若是有这些人在的话,或许自己的性命都可能遇到危险。人到了性命攸关之时,一切东西都可以抛弃,只要能够继续活下去就可以了。

    于是,李密便与他们几人分道扬镳。他独自一人来到了淮阳郡,隐姓埋名,过起了隐居生活,而且就连名字都改成刘智远,但是这样孤单的日子过得实在是太无趣,他又广泛招收徒弟,开始讲学。这样的日子过了几个月,他心里闷闷不乐的,毕竟他的梦想是开拓自己的江山,推翻杨广的统治,借着酒意,他写了一首五言诗《淮阳感怀》。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李密收取了许多的学生,其中不乏一些有心人,他觉得李密虽然是借着醉意下了这首五言诗。但是,他觉得李密这是借题发挥,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于是,他觉得李密行动异常,于是便悄悄地将这件事报告了淮阳太守赵佗,赵佗看到这首诗第一眼就判定李密有谋反之心,他给了那名学生一些赏钱,然后派人在淮阳郡及其周围各县搜捕于他。

    借着醉意写出的《淮阳感怀》,他自己看了一遍吓坏了,连忙找到原稿,但是发现原告不见了。他知道此次出问题了,一定是被有心人拿起领取赏钱了,李密当即抓紧时间收拾包袱再次逃离了。

    “唉,天下之大没有我容身之处!”李密忧心忡忡道,他觉得自己就像是过街老鼠一样到了哪里都会有危险,“看样子只能去瓦岗了,不知道翟让此人到底如何?看样子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翟让所领导的瓦岗起义军声势浩大,在各路群雄中也是名头特别响亮。于是,李密背着包袱朝着东郡走去。

    “大哥,好像前面之人就是刘智远!”一个捕快坐在茶楼外的木桌上,随意地看了一眼就看到一人与此次淮阳太守追捕之人身形相似。

    那人定睛仔细地上下打量着李密,皱了眉头,然后从手里拿出一张画像对比了一番,大喝一声:“刘智远,哪里跑!”

    李密一听有人喊‘刘智远’当即吓了一跳,连忙转身便发现后面有十几名捕快腰间挎着大刀脸色铁青,全身冷汗直冒,拔腿就跑。

    “那人是刘智远?”一名体型较胖握着一柄斧头的男子皱眉道,猛地想起了一件事,“他就是少主跟我提过的李密!”

    他也连忙追了上去,此人便是与李逍遥分别许久的程咬金,他一直在此地等待着就是希望能够遇见李密,没想到今日真的碰见,而且是在最危险的时候,此时不去表达自己的心意又是什么时候呢,天赐良机。

    “诸位好汉,请放过小人,来日小人定当厚报!”李密跑了许久,毕竟他是一名文人,根本不像是习武出身的捕快,因此很快就被追上来了,而且每个人都是气定神闲,唯有他一人气喘吁吁,使得他不得不低头。

    “厚报?”一名捕快不屑道,“将你抓回去好好地拷问一下,太守大人定会给我厚报的!你是乖乖的跟我们走,还是让我们请你去呢?”

    李密苦笑的摇摇头,暗暗地想道:“看样子此次在劫难逃了!”

    “狗官,吃俺一斧!”程咬金的声音从后方传来,捕快转身望去只看见眼前有一柄巨大的斧头劈头盖脸的朝着自己砍来,还未等他反应过来,他的眼里的程咬金居然出现了二人。

    “你到底是什么人?居然敢阻拦我们捕快行事!”捕快见来人二话不说直接就是一斧子将自己属下劈成两半,心里微微一沉,嘴上却没有丝毫的胆怯,“难道你与他是一伙的?那你全部都是反贼了,兄弟们给我上,杀了他们,死活不论!”

    “想杀你程爷爷,你们这点人还不够!”程咬金也不愿多说话,直接就挥起斧头使出了‘天罡三十六斧’中的‘秋风扫落叶’,只见他双手握住斧柄,横向劈了过去,捕快皆是用自己的刀剑阻挡他的进攻,但是程咬金的臂力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他的斧头也不是一般的斧头,正是八卦宣花斧,削铁如泥。

    李密看傻了眼,身体动弹不得。他实在是没有见过如此场面,众多捕快衙差的武器全部都在程咬金的一己之力断成两截,纷纷落在地面上,众人傻愣在那里一动不动,而程咬金没有丝毫的怜悯之情又是一斧子一个全部解决掉所有的衙差。

    他看着满地的尸体,愣了许久,程咬金憨厚的笑了笑,喊了他很久才让他醒转过来,道:“请兄台见谅!不知道兄台为何会得罪朝廷之人!”

    “唉,一言难尽!”李密躬身道,猛地想了什么,“多谢兄台救了在下一命!”

    “大家都是江湖之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看你这个情况也是得罪了朝廷,与我相同!”程咬金憨厚的笑道,“既然同病相怜,那我们又何须在乎太多呢!不知兄台高姓大名?此行又去哪里?”

    “我名曰李密!此行的目的地乃是东郡翟让领军的起义军,不知兄台高姓大名!”李密恭敬地说道,他没有打算告诉程咬金虚名,直接告诉他自己的真名。因为他觉得能够下手杀了捕快之人,只能注定一条路,那就反隋,这与他的志向相同。

    “原来你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密,玄感之乱的谋划者之一,在下失礼了!俺是程咬金,你可以喊我咬金!”程咬金憨然笑道,“我此行也是想去投奔瓦岗寨,听说翟让首领广收义士,我也想去看看瓦岗寨!既然你我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不如就一起结伴同行吧!再说,你一个人文人墨客,这一路上一定会遇到其他的仇家,若是没有人相伴而行,我想此行定会凶多吉少,我们一起前去吧!如何?”

    “这……这个……”李密深思熟虑后,笑了笑道:“到时候再上路多谢好汉相助了!麻烦贤弟了!”

    程咬金憨厚的面容笑了笑,暗暗想道:“少主的第一步计划已经实施到位,接下来必须做到跟他关系更进一步才行,否则将得不到他的信任!”他收敛心神,憨笑的看着李密,“既然我们结伴同行,又是性格相同,不如我喊你李大哥吧,这样显得更加亲切?”

    “这个建议甚好!”李密哈哈大笑道,其实在他的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好不容易找到一位高手与自己结伴同行,最重要的是他本身只是一位文人,手无缚鸡之力。最多是嘴皮子上的功夫,还有脑子转的比较快,除了这两样,其它东西想要在混乱的时代里生存,那绝对不可能。

    “李大哥,此行我还带来我的一批兄弟!不如我喊上他们一起吧,人多力量大!到时候要真是出现问题好有一个照应!”程咬金憨笑道,他听从李逍遥的建议从乡里挑选出几十人随他一起投奔于李密,但是不可能将所有的人全部带走,这样下去他的家乡就会岌岌可危。

    “哦?贤弟居然还有还带有其他兄弟,不如一起投奔瓦岗吧!”李密大喜过望道,他是真心的没有想到一连憨厚模样的程咬金身边居然跟随着几十人,若是有了这些人的帮助,更是如虎添翼,“不如其他兄弟在何处呢?”

    “他们就在这不远处的地方!”程咬金也笑了笑道,“大哥,走!我带你去好好地看一下!”李密微微点点头,随后跟在程咬金的身后一起向前走去。

    这一路上李密也告诉了程咬金的经过,就连程咬金都非常的震惊,他没有想到玄感之乱能够支撑这么久,李密的确功不可没。而且,程咬金将自己是土匪的身份和盘托出,两人之间不再像刚刚认识的人一样,彼此熟络起来,也渐渐地谈论着一些自己对隋朝的看法以及见解。

第73章 众人齐聚(三)() 
瓦岗寨在翟让的率领之下逐渐声势正隆,诸多反王无一人能掩盖瓦岗军的锋芒。由于单雄信、徐懋功的加入更是吸引了一大批江湖中人,他们纷纷加入瓦岗。徐懋功交友满天下,单雄信是七省绿林前任盟主,因此慕名而来者甚多。

    其中不乏一些在绿林中小有名气的江湖义士,还有一些是不满隋朝的军伍出身的大将,以及隋朝的官员,他们纷纷栖身于瓦岗寨之中。一时之间使得瓦岗寨实力大增,诸如侯君集、鲁明月、张公瑾、屈突通等皆是慕名前来。

    “李大哥,前方不足十里便是瓦岗寨阵营!”程咬金跨坐在马背上,抬头凝望着远方方圆二十余里的宏伟寨墙,兴奋地大喊道:“终于到了瓦岗寨!”

    “是啊,终于到了!”李密嗟叹道,他们数十人一路跋山涉水,又经历大大小小的战役,而且路上他们随行的队伍不断地增加,全部都是投奔于瓦岗寨之人,由原来四十来人一下增加到五十多人,因此路上招来了许多的官兵的追捕,都是程咬金带领他的一批人突出重围,使得真正到达瓦岗之人只有二十几人,其余者皆死在半路上。

    “老师,不知瓦岗是否欢迎我们的到来?”一名李密的学生皱眉凝望着他,忧心忡忡道。

    此人便是王勇,字伯当。他是李密在淮阳郡招收弟子讲学所授的弟子,李密的抱负以及对当前的政事的见解使得他非常的赞同。李密能够安然的从淮阳郡逃离,他也是功不可没。但是那个时候王伯当并没有跟随李密,而是返回家中处理一些后事再来追随李密一起投奔瓦岗寨,在众多弟子中他也是唯一一个知道李密真实身份之人。

    王伯当乃是河南兰考人,外号勇三郎,乃是出了名的神射手,一门箭术独步天下。李渊的箭法讲究的是快猛狠,而他的箭法却是五箭齐发,这单就连李渊都未曾做到。程咬金在与他相处之时,便发现此人的外号并非浪得虚名,乃是真实的,一路上大大小小的战役,王伯当总是身先士卒,而且他的箭法例不虚发,每一次都是连杀几人方才罢手。

    程咬金在与之交流的过程当中,他知道王伯当对李密忠心耿耿,只要是李密的命令无论是对错皆会执行。原本他还打算将王伯当拉入自己的阵营,但是看到这种情况,他实在是有心无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