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阴雄-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他并不知道耿仲明具体会在什么时间,打开东西南三个方向中的哪座城门,还是有些焦急。
不过现在无法与他取得联系,也不知道他现在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只能静观其变了。
不光孔有德很着急,巡抚衙门内的孙元化,一样着急。
孔有德率军过了青州之后,就再也没有骚扰敌方,攻打州县了,然后就一直沿着最近的道路,返回登州,很是让孙元化满意。
根据他的判断,孔有德这样的做的原因,就是想接受招抚,为了能成功接收招抚,所以途中也就不再生事。
原以为他率军抵达登州,招抚行动就会很快进行,自己赦免他的罪行,他交出军权,然后整编军队,此事就算告一段落。
没成想,孔有德抵达之后,就在密神山驻扎了下来,没啥动静了。
自己派了几波人去联络,商谈招抚事宜,结果他都在讨价还价,想要提升受抚的价码。
想来也不奇怪,孔有德接到军令后,率军前往大凌河时只有三千人,如果回到登州还是这么多人,他也不敢这么讨价还价。
然而,他一路上收纳了不少流民和战败的官军,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万多人,自然会产生一些野心。
根据斥候汇报,孔有德和李九成手下的人马,加起来怕是不下一万四千人,不是一个小数目。
干着急也不是个事儿,他只能再把他的老友王徽喊过来,一起商量对策。
王徽是登州监军道,掌管蓬莱水城的水师和战船,这个时候水城没什么大事,离开水城也不是什么大事,所以孙元化遣人通报了一声,他就过来了。
自从几天前,他与孙元化商议一番之后,定下了详细的计划,在它看来,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也就不再那么担心了。
商议之后,王徽就回到了水城自己的衙署,继续研究他的西学去了。
没想到今天孙元化突然喊他过来,他还以为出现了什么大的变故,一进门就赶忙问道“初阳,你这么急忙的把我喊过来,难不成是发生了什么变故不成?”
第112章 冲突()
孙元化看他很着急的样子,赶紧说道“你别担心,没出什么大事,找你过来,还是为了招抚一事,不过现在这事,怕是有些变数了。”
这几天的局势王徽也有观察,他没事就登上水城西侧的城墙,拿着望远镜观察城外的情况。
这两天来,叛军只派了少量的侦骑,在登州城和水城附近转悠,而张可大也派出了一些侦骑,来应对孔有德的侦查行动。
双方侦骑之间偶尔也会碰到,但是双方极少发生战斗,往往都是以叛军侦骑退走结束。
即使被张可大的侦骑缠上了,他们也会在取得优势后迅速离开,没有恋战。
所以王徽有些奇怪“难不成是孔有德反悔了,亦或是发生了什么变故,现在不肯接受招抚?”
于是孙元化就跟他说起了具体情况,让他帮忙分析分析。
事情才发生没多久,发生在登州城外。
自从孔有德驻扎在密神山之后,虽然知道巡抚大人要招抚这支叛军,而且叛军也有接受招抚的意思,但是他们还是不放心。
老百姓虽然消息不灵通,但还是都知道了这支叛军的情况,听说他们在济南府连破五座县城,放火抢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而且杀人如麻,听说那几个县的百姓都被他杀光了,简直就是地狱来的厉鬼。
现在叛军来到了登州,登州富裕之地,他们还不早就垂涎三尺?
登州百姓被一种巨大的恐慌情绪所笼罩,城里城外一片戚戚,店铺关门,米价暴涨,农村百姓投亲靠友进城避难,城中百姓烧香拜佛以求平安……人们哪还顾得上什么小年、大年的。
哪怕之前的小年那天,登州城乡一天也没听见几声鞭炮声响……巡抚衙门里早是乱成了一团。
迫于舆情压力,孙元化不得不命总兵张焘,率部驻扎西城门外,以防孔有德兵变攻城。
登州城外有一处西校场军营廨舍,是孔有德所部的辽兵家眷居住地。
位于县城西南五里的拦驾疃村西。,先前这里是四进院落两层小楼的白云寺,南殿侍奉观音,人们俗称“观音阁”。
崇祯三年六月的时候,孙元化带八千辽丁辽眷进驻登州后,因军营廨舍紧张,在选定新廨舍时,山东总兵张可大就提议选定在白云寺。
当时他还给孙巡抚讲了一个关于白云寺的故事:相传唐太宗御驾东征,准备率军从登州渡海,攻打高句丽,途经此地时,遇到怨民拦驾喊冤。
唐太宗李世民下驾谳理后,恰逢天降大雨,误了行程,就降旨下来,御军暂驻此村,并在村前的小河边晾晒战袍盔甲。
自此以后,村庄就被叫成了拦驾疃村,小河被改名为晒甲河。
后世人们便把这里奉为风水宝地,这也是拦驾疃村名的由来。
白云寺靠西校场最近,原来持有官府度牒的两名老和尚已经坐化,剩有几个无度牒私自剃度的僧人,被官府清理掉了,要知道在明朝,当和尚也是需要证件的,和后世当和尚要文凭,颇有相似之处。
最终,这白云寺被孙元化划定为辽营的一处廨舍。
适值年关临近,辽兵想回家与家人团聚,孔有德思虑再三,还是应允了,不过警告他们不要中途惹事,天黑之前必须回应。
就在今天早上,孔有德所不得一百多辽兵,回家与家人团聚,恰巧张可大麾下一支人马,巡逻至此,与之发生交战,因为都没有防备,所以这场战斗结束的很快。
这支人马吃了一些亏,于是领头的百总不干了,想要去报仇,但是他们就这么点人,自然不敢去攻打密神山上的叛军大营。
于是,就趁着那些辽兵回到密神山之后,突袭了校场的叛军家属,叛军家属也不是受欺之辈,居然靠着一些妇孺老人,将这张可大的这一批部下打退了。
但是他们是突袭性质,还是杀死了差不多百来人,但是自己这边也损失了四五十人。
登、辽两大对立军营,早就新怨旧恨,此刻更是被放大了不少。
对辽丁恨之入骨的游击将军陈良谟、守备盛洛等,一门心思欲激反孔有德,他们认为,惟有此举方能让孙元化同意,调动大军剿灭辽贼。
而且张可大也对剿灭叛军持支持态度,现在有了这么好的借口,就准备以孔有德执迷不悟,坚持叛乱,发病剿灭为由调动大军,攻打密神山。
幸亏被孙元化发现的早,以自己登莱巡抚的权利,强行制止了这次进攻,不然这个时候,两方大军怕是已经交战起来了。
王徽听罢事情的经过,也是沉默不语,良久之后他问道“初阳,你的意思是,经过这次冲突,孔有德很可能率军继续叛乱,不在接受招抚?”
孙元化有些无奈的说道“那倒不是,我看得出来,孔有德还是想接受招抚的,毕竟他就那么多人马,掀不起什么风浪。
而且还是在这三面环海的胶东地区,他又没有战船,想从海路逃走都没机会,不接受招抚的话,朝廷派兵前来,堵住莱州和胶州,他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孔有德不是笨人,这点还是能看出来的。”
“那你还担心什么,既然他不敢继续叛乱,那就接着招抚就好了啊”王徽可是不客气的说道。
孙元化抛出了最大的难题“但问题是,他现在不是不肯接受招抚,而是在跟我谈条件,他说要朝廷对他的过错既往不咎,这个我可以上书周阁老,他老人家应该会会摆平这事。
但是他还要当登莱总兵,这可不是我和周阁老能决定的,就算周阁老同意,朝中其他的大臣,尤其是次辅温体仁一派的官员,也不会答应啊。”
王徽得知了不少消息,于是帮助孙元化分析道“这孔有德自吴桥开始,一路走来未尝一败,而且手下兵马也扩充了数倍,必定是心高气傲,不肯轻易服软,野心也膨胀了,所以才提了诸多要求。”
第113章 以打促抚()
依我看,不如出兵跟他打一场,搓一搓他的锐气,然后再行招抚,必定会顺利许多。”
孙元化听了赶忙摇头说道“不可,若是出兵与叛军打一场,不论输赢,这事可就闹得很大了,到时候我的罪过可就大了。”
王徽看孙元化还没有想清楚,不由得有些着急“初阳,你怎么现在这么糊涂啊,孔有德现在气焰正盛,肯定不会轻易就抚,他提的条件你我,甚至周阁老都无法做主,只有把他的士气打下去,他才会认清事实,接受招抚啊。
现在能够击败他的,也只有咱们登州城和莱州城的兵马,其他的那些卫所兵和战兵,简直不堪一击。
孔有德派人封锁了去往莱州的道路,莱州那边也不清楚具体情况,无法派兵过来,咱们现在只要出兵击败他一次,他肯定不会再提这么多要求了,老老实实接受招抚啊。
如果继续这么拖下去,时间久了,让朝廷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尤其是次辅温体仁一脉找到了机会,你可是要被降罪的啊”
孙元化还是有些犹豫“你确定出兵的话,一定能击败孔有德?如果出兵不能击败他,他的气焰恐怕更盛了,到时候可就更难办了啊。”
王徽对孙元化很无奈,他的这位老友,虽然跟他一样痴迷于西学西器,对火炮的研究也是非常透彻。
但是对这些兵事,看得还不是很透彻啊,还需要自己慢慢分析给他听。
“依我看,只要出兵,必定能击败孔有德,初阳你想想,孔有德出发前往大凌河的时候,总共也才率领了三千兵马,李九成也就带了几十个亲兵。
别看他们现在有一万多兵马,其中大部分都是他们一路招降的兵马,也就是一些卫所兵和流民,还有一千多余巡抚的标营兵马。
叛军的核心战力,也就是那三千多辽东兵罢了,张涛手下的辽兵都不止这个数,而且战斗力不会比孔有德手下的辽东兵差,还有张可大手下的浙兵,对付孔有德的人马,是绰绰有余了,你还担心什么啊。”
孙元化听完眼前一亮,现在孔有德李九成麾下的确有一万多人马,但是大部分都是后来招募的啊,招募的要么是流民,要么是被击败的卫所军,标营兵,可以说没啥战斗力。
他不想出兵,主要还是怕担心战败,那样招抚工作就更难进行了,但是这么一分析,只要出兵,击败孔有德是妥妥的啊,那还怕什么。
“博闻(王徽的字),你不愧是我的益友啊,幸亏你提醒啊,不然我都把自己绕进去了,确实应该出兵,教训一下孔有德,然后他就没这么多要求了。”
孙元化乐呵呵的说道,一件大难题迎刃而解,换做谁都会忍不住笑出声。
随后,孙元化传令,将张焘张可大这两个总兵,以及游击将军陈良谟,守备盛洛等人召集过来,共同商议出兵事宜。
待众将领聚齐之后,孙元化便宣布了这个决定:以打促抚,出兵与孔有德打一场,击败他一次,灭一灭他的气焰,然后再行招抚之策。
众将领对这件事情,态度不一,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也有对这件事情持无所谓的态度的。
山东总兵张可大,对于这件事情是乐见其成的,之前他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