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阴雄 >

第370章

明末阴雄-第370章

小说: 明末阴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因为此次倭寇来袭,甚至能够打进南京城,弄得江南也是乌烟瘴气,他们几个都没有好下场,杨鹤,余大成,袁崇焕都是他们的前车之鉴。

    当务之急,就是把倭寇给解决了,能够歼灭倭寇最好,是在没办法做到,也不能让倭寇真的打进城来,否则他们都得玩完。

    假装沉思片刻,阎鸣泰开口道“既然诚意伯如此有担当,那么此事就这么定了!我这个兵部尚书虽然对战阵不慎了解,但也不能闲着,这样吧,这城墙上面的防务,就由我担着了!”

    “不过在做的诸位,也不能掉以轻心,此次倭寇来势汹汹,还要借助诸位的力量,才能顺利击败倭寇,还南京一个太平!”

    在场的人无不翻白眼,这兵部尚书果然够不要脸的,总能捞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好处,这主要作战任务都让刘孔昭和徐弘基担着了,打了败仗有人背锅,至于打了胜仗,你阎鸣泰妥妥的要分功劳啊。

    至于说的让他们出力,这肯定是推脱不了的,人家是兵部尚书,名义上整个大明南方军队的统领,他们也没办法违背,但实际上怎么做,他阎鸣泰还真管不了那么宽。

    南京的武装力量,大部分都掌控在这些勋贵手中,比如徐弘基这个魏国公,除了担任提督操江,也就是江面的武装力量,还担着后军都督府左都督一职,刘延庆担任着前军都督府右都督,恭顺侯吴伟英担任池河营游击等等。

    也就是说,阎鸣泰这个兵部尚书,要调派兵力,还需要通过这些勋贵们来配合,不然的话,魏国公也不是权利顶层的三人之一。

    两百多年的发展下来,各家勋贵之间的武装力量,基本上是固定下来了,变动并不是很大,但这样一来也存在问题,那就是他们很有可能为了保存实力,消极怠工。

    这个事情不解决,就算现在谋划的再好,计划再怎么完美,到时候肯定还是要出事的。

    不过阎鸣泰和韩赞周都是老谋深算之人,虽然他们两个对指挥作战不怎么在行,但是权谋方面,可不是这些勋贵能比的。

    一个兵部尚书,一个南京守备太监,可以说都是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

    阎鸣泰从科举步入仕途,再一路攀登到南京兵部尚书这么个位置,可不是靠诗词歌赋得来的,韩赞周也一样,净身入宫,从一个小小的火者,一路爬到现在的南京守备太监,权谋方面也毫不逊色。

    对付这些一门心思想着捞钱,很有可能消极作战的勋贵们,他们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给钱,给粮,而且承诺战后有功劳分润,总之就是先把眼前的事情搞定。

    至于阎鸣泰许诺的钱粮,他自然不会从自己腰包里面掏,城内有钱人多得是,现在这种大敌逼近,他们怎么能独善其身。

    如果他们不愿意出资协助守城,那么他们就必定是通倭之人,这倭寇就是他们带来的。

    有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勋贵们自然纷纷表态,必定誓死奋战,将倭寇消灭在城外,为大明朝廷尽忠。

    分派完任务之后,徐弘基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不由得开口道“韩公公,阎大人,现在倭寇兵临城下,尽管还局限在西城墙,但指不定会不会有倭寇的奸细,伪装成百姓从其他城门入城,而后在城内生事!所以依我之见,最好还是将全部城门关闭,防止次等事情发生!”

    “恩,魏国公说的很在理,这事不得不防!而且还得尽早!”

    “这件事极为紧急,必须现在就做,如果晚了,说不定还真有倭寇入城!”

    两人虽然对战阵之道不熟悉,但也知道辽阳,沈阳,铁岭的旧事,鞑子不就是通过奸细入城,然后策反部分守军打开城门,最后才顺利拿下这些城池吗。

    现在倭寇大军抵达的消息扩散开来,城内已经出现了骚乱,一些泼皮闲汉,活在阴暗角落的人,已经开始蠢蠢欲动,准备在这混乱之中谋取利益了。

    如果倭寇的奸细再进城,必定会大肆散播谣言,此等局面之下,谣言就会像雪花一样,快速遍布全城,到时候别说消灭倭寇了,就是保证城内的秩序都不行。

    要是在北京城,倒不至于这么紧张,已经经历过比这还严重的事情了,但南直隶承平已久,几十年都没有经历过战事,真没什么经验。

    好在阎鸣泰也是果决之辈,很快就想到了办法,传令给各级衙门,六部,科道,应天府,国子监等等,让他们将所属的衙役,捕快,巡检兵,差役等等,全部调派出来,进入接到巡逻,保证城内的秩序。

    而且还给每一个衙门划分了区域,由他们负责维持秩序,不能弄出什么乱子,一旦到时候谁的区域出现了问题,直接拿主官问罪,不怕他们不认真办事。

    skbshge

第551章 没按剧本来啊() 
在一道道命令下达后,南京城这座人口接近百万的大城,快速运转起来了,迎接这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尽管长期的平静日子,让各级衙门的运转变得很僵硬,效率极为底下,但总算是动起来了,

    现在城内的百姓,对于外面的情况知道的不多,但佛宁门一带发生激战,羽林前卫被倭寇击败的消息,还是很快扩散开来,恐慌情绪自然是不可避免。

    不过官府的威信还没有倒,他们出面之后,直接快刀斩乱麻,将几货趁火打劫的人斩杀,然后派部分骑兵拿着首级在城内展示,城内的小规模骚乱,基本上也被平息下来。

    城外其他的百姓,也都纷纷朝着南京城涌入,附近没有那个地方比南京城更安全的了,原本八十多万的人口,迅速激增到上百万。

    而官府突然关闭城门,将十余万想要入城的百姓堵在了门外,没能进入南京城,他们怨声载道,而且想到倭寇的凶残,都异常的惊恐。

    这个时候,孔有德正忙勘察地形,对这些情况自然是看在眼里。

    决定攻打南京之前,虽然通过各方渠道,对南京城做了很多了解,但毕竟没有实地勘察来的准确,亲眼看一看总是好的,可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如果让孔有德看到城内的这一幕,说不定会笑出声,如此低下的效率,这也就是他孔有德带的兵不够多,如果他手里头有两万军队,根本用不着谋划,直接大举攻城,这南京城唾手可得。

    就在这时,毛承福骑着战马,急匆匆的过来禀报道“大人,城内有明军出来了!”

    “哦?他们从哪座城门出来的?是哪一支兵马?”

    孔有德也是有些意外,没想到这南京城的守军这么有胆量,一个时辰前羽林前卫被他们吊着打,损失了近千兵力仓皇而逃,没想到还有明军敢于出城野战。

    “他们是从上元门出来,兵力大概有两千人,不过还不断地有人出城,具体兵力还不知道!这部分明军应该是南京神机营,我看他们都装备的是火铳,而且还有十多门火炮,没有装备冷兵器,而且打的是‘常’字旗号!根据我们实现了解到的情况,神机营的主将怀远侯常延龄,是个勇猛好斗之人,很符合他的脾气!”

    正如毛承福猜想的一样,此刻领军出战的,正是怀远侯常延龄,祖上是开国名将,鄂国公常遇春,不过这个爵位传到第三代,就因为朱棣靖难之役中,站在朱棣对立面,永乐初年就降到怀远侯了,传到他这已经是第十代了。

    而他带出来的也正是南京神机营,作为南京三大营之一,这神机营的规模虽然不算最大,但战斗力还是不可小觑的。

    说起这常延龄,也算是勋贵中的异数了,他是个有追求的人,己巳之变的时候,他上书过崇祯皇帝,请求进京勤王,结果崇祯皇帝没答应。

    后来有请求调至北京,负责北京京营的训练,并且保证一定能够训练出一支强军出来,结果崇祯皇帝不但没同意,还训斥了他一顿,当他安心呆在南京,守护太祖陵墓,不要想那么多。

    大多数勋贵家族,这年头都想着多捞点钱,让日子过的更加舒坦,基本上都没什么上进心。哪怕是现在大敌当前,也有不少人心怀鬼胎,谋求着各自的利益。

    相比之下,常延龄就显得与众不同,可以说是很有上进心了。

    其实常延龄是很想担任这次作战的总指挥的,但他和阎鸣泰以及徐弘基有矛盾,而且还不小,他知道就算自己站出来,两人也会找借口换人,所以也就懒得触霉头。

    而刘孔昭跟他关系还算不错,有刘孔昭出面接任务,担任陆地上的总指挥,安排陆地上的战斗事物,他自然也能出战。

    这一次出来,他可是信心满满,不说能一战全歼倭寇,干掉千八百倭寇还是没问题的。

    对于之前刘延庆的战败,他压根就没放在心上,他可刘孔昭关系比较近,所以对于他三儿子刘延庆,以及他带领的羽林前卫是什么货色,他可是一清二楚的,说好听点叫军队,说不好听的就是一群护院家丁。

    对付小毛贼,或者几十上百人的盗匪,强人还可以,真打起仗来。尤其是来势汹汹的倭寇,根本就不顶用。

    他也知道,倭寇并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不过他也很有信心,手里头有一支强军,打起仗来自然都不怕。

    没多久,他的兵马就集结到了上元门之外,稍微整顿一番对付之后,就朝着佛宁门方向推进了。

    而此时,孔有德也来到上元门和佛宁门之间的区域。

    击败羽林前卫之后,除了出去勘察的骑兵,其余的部队仍旧集结在佛宁门和观音门外面,除了几艘在江面巡逻的战舰,其余的船只也基本靠岸了,这样的话,万一情况不对,随时都可以上船跑路。

    通过望远镜,孔有德观察着出城的明军。

    很明显的看到,这支军队无论是气势,装备,还是言行举止,都比羽林前卫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其实他并没有打算今天就展开进攻,对于南京这种坚城,最好也是最实用的办法就是爆破,强行攻城的话难度太大,而且伤亡势必很大,并不划算。

    现在天策军对爆破技术掌握的相当娴熟,之前的勘察工作,就是寻找合适的爆破点,然后等到进入夜里,利用夜色的掩护悄悄靠近城墙,而后直接爆破炸开城墙,进入城内。、

    不过明军主动出城,他孔有德自然是奉陪到底,一次打不疼他们,两次总能让他们长点记性,让他们知道天策军不是他们野战可以击败的,还是老老实实防守城墙靠谱点。

    顺便还能吸引明军的注意力,让他们调集更多的军队,来防守西面这一部分区域,等到晚上成功爆破入城,也能更加顺利的控制外郭城区。

    而常延龄也发现了孔有德等人,看着‘倭寇’已经列阵,他也下令准备战斗。

    虽然很有信心,但他还是打算稳重一些,先派出一部分兵马,试探一下这些倭寇真正的实力,从而调整后续的作战计划。

    看到对面派出的兵马不多,孔有德问道“楚中天,对面只出动了五百人,你有没有信心干掉他们?”

    “大人,没什么问题,区区八百多人,不在话下!”楚中天自信的说道。

    从吴桥开始,天策军就没吃过大败仗,所以他们这些将领,基本上都相当的自信。

    他手下的兵马差不多九百多人,除了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