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阴雄-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按照家住的意思顽抗,自己这条小命可就交代在这了,然后直接把家主控制起来,打开大门,甚至主动帮着找钱财。
在此之后,基本每一户都是差不多的情况,进行的相当顺利,甚至比张东和抢吴桥的时候,效率还要高上许多。
两个时辰不到,整个西半城的富户都被扫了一遍,看着叛军士兵们满脸笑容,推着装满金银财宝的车子离去,这些家主是敢怒不敢言,然后看到这些个吃里扒外的仆人,眼神中透露这杀意。
陵县县衙内,秦致远正带着人清点这次的收获,孔有德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因为摆在他面前的收获,实在是太少了。
虽说这陵县富裕程度不如吴桥,也只搜刮了半座城,但是这座城可比吴桥大多了,再少也应该有个七八万两银子吧,要知道吴桥光现银都有十三万两,还有其他的诸如翡翠,玛瑙,玉石,字画等,价值不在现银之下。
因为东西少,所以很快就清点完毕了,现银居然只有三万二千两,其他的东西价值也都差不多,孔有德很是失望。
若是以前,孔有德肯定很满足,三万二千两银子,足够手下这支军队大半年的军饷了,但是一对比吴桥的收获,瞬间就差了许多,肯定是自己攻打陵县之前,一些富户就把财产转移出去了。
之前孔有德还没下定决心,要不要去德平,现在他已经决定了,下一个目标,就是德平了。
自己还没打陵县的时候,进军目标不明,陵县城差不多一半的财富都被转移了,现在自己的意图明显,如果去打临邑,说不定连一万两银子都弄不到,肯定没必要再去了。
。。。。。。
在孔有德对收获不甚满意的时候,平原县的巡按官署内,王道纯正在大发雷霆,下人们都噤若寒蝉,不敢说话。
王道纯是个稳重的人,一般情况下不会乱发脾气,让他如此生气的是,刚刚传来的消息:陵县城两个时辰前被叛军攻破。
先是山东巡抚余大成拒绝出兵,理由是情况不明,调查清楚再说,然后登莱巡抚孙元化也拒绝出兵,理由和余大成几乎一样。
孙元化和余大成都是巡抚,自己的权利没有他们两个大,拿他们没有办法,既然他们都不配合,自己手头又没有强大的军队,自然也拿孔有德没办法。
那么如果孔有德真的安心回登州,也还说得过去,他也就懒得管这事情了,到时候只需要弹劾一番孙元化即可,这事朝廷怎么追究责任,都与他无关了。
昨天收到孔有德的回信,他在信中表示,想回登州,让自己放开官道,他好通行,自己并没有完全相信他,还是下令放开了官道,但是下令各千户所,进驻周边县城,以防不测。
没想到,自己好心好意放开官道,这孔有德居然悍然攻城,原来那封信只是骗自己的,只是为了他进攻方便。
而且那陵县知县郝学文也是个废物,自己已经下令让两个千户所的兵入城驻防了,在加上乡勇青壮,跟叛军数量差不了多少,而且陵县是座大城,城外还有护城河,结果在叛军的攻击下,一个时辰都没守住,就被破城了。
这些事情加起来,让平时温文尔雅,泰然自若的王道纯,也跟着泼妇骂街一样,咒骂着这几个人,还摔了不少东西。
骂了一会,兴许是骂累了,王道纯坐了下来,冷静了一会,就开始想着怎么处理后续事情。
现在就算自己诚心诚意招抚,孔有德这叛将肯定也不会接受,如果只攻打吴桥,还可以用事出有因解释,现在又攻打陵县,说明他是要一条路走到黑,铁了心要当反贼了。
现在只能剿灭了,自己手头没有多少可战之兵,只能指望余大成的抚标营了,孙元化那里即使愿意派兵前来,也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去了,不做指望。
余大成胆子有些小,这事他也知道,所以指望余大成主动出兵,不太可能,所以他决定明天一早,动身前往济南,亲自去余大成商议此事。
至于剿灭叛军的地点,他决定放在齐东县城西北方向二十里的黄河渡口,因为按照叛军的路线,基本是沿着来的路线回去的,所以肯定会在此地渡过黄河,到时候埋伏一支骑兵,半渡而击,定能一举歼灭叛军。
至于商河和临邑,现在已经管不了了,就算抚标营此刻动身,也来不及了,商河和临邑城破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王道纯不是一个天真的人,根据得到的消息,叛军能一个时辰攻破陵县城,是因为携带了十几门佛郎机大炮,守军想用骑兵摧毁大炮,然后固守待遇按,结果骑兵直接被消灭了,最后被叛军轰开城门,陵县城才陷落。
陵县城内可是有两个千户所的兵守城,临邑和商河却只有一个千户所,现在只能让这两个县城加高城墙,多招募青壮,指望着两个县城多撑一段时间,平叛大军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部署。
定好计划之后,他分别写了四份公文,分别发给了齐东,济阳,邹平,高青四个县的县令。
让他们筹集好粮草,招募民夫,将粮草运至齐东县城,以备平叛大军使用。
第58章 知县要献城()
崇祯四年十一月二十四。
士兵们匆匆吃过早饭,就拔营出发了,这一次的目标是东北方向的德平县。
兴许是因为连续两次攻城都极为顺利,孔有德现在的心情极为轻松,即便如此,还是依旧派出了不少斥候,以免出现意外情况。
昨日决定奔袭德平之后,孔有德就与李九成商议分兵,如果到时候还是合兵一处,李九成必定也要分一杯羹,孔有德是不乐意的,但是又不能不分。
所以分兵便成了最好的选择,对于这个提议,李九成也是赞成的,因为他这一次也搜刮到了三万多两现银,以及差不多等价值的其他物品。
这些县城什么防御水平,李九成很清楚,如果能单独攻打一座城,肯定是能拿下的,无非是多些伤亡,到时候再补充就是。
最关键的是,能搜刮的财务肯定比陵县多得多,所以孔有德的分兵提议一出,他就同意了。
就这样,孔有德率领着大部队朝着德平前进,李九成带着不到千人的新兵,以及儿子李应元麾下的二百多骑兵,向着东南方向的临邑进发了。
对于李应元分给李九成二百骑兵,孔有德也是同意的,因为如果不同意,李九成与自己决裂,带走的可就不止这两百骑兵了。
孔有德越来越觉得有必要组建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骑兵队伍,不然骑兵方面受制于李九成,太难受了。
所以他把昨日俘虏的七十多骑兵,组成了一个骑兵小队,并安插了几个亲兵统领,本来那些明军也是不乐意归顺的,砍了几个脑袋之后,就没有反对的声音了。
至于忠诚度,暂时并不需要,只要他们不闹事,等尝到甜头了,忠诚度自然就有了。
第一天的进军速度非常快,大半天就差不多走了快四十里,这已经是普通军队能达到的极限了,底下的将领都觉得没必要这么快。
见孔有德还准备继续行军,程希孔有些担心的说道“将军,咱们今天走的太快了,还是不要继续赶路的好,虽说方圆百里也就少量卫所兵,但是士兵过度疲劳,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就不好了。”
崔永平也附和道“确实是这样,虽然这些卫所兵没什么战斗力,但是如果趁着我军疲倦之机,伏击一场,虽不至于战败,但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就不划算了,咱们还是安营扎寨,明日再继续行军吧。”
此时孔有德也是有些犹豫,按理说吃饱喝足,辎重又有大量的驴子和驮马运输,这点路程应该不至于很累,在走上一二十里也没什么。
但是一想到上次出现的营啸,以及有可能遇到的伏击,还是很担心的。
而且听说德平是个不算大的县,人口不多,县城防御应该也不会很强,兴许一个甚至半个时辰就拿下来了。
想到这里,孔有德看了看秦致远,希望他能给个参考意见。
秦致远也识眼色的说道“将军,咱们现在离德平还有四十里,没必要这么急,现在可以安营扎寨了,明日这个时候就能赶到,到时候把县城一围,后日一早便可攻城了。”
孔有德也觉得是这么回事,于是就下令扎营了,这一段周边的地势都很平坦,随便一个地方都能扎营。
第二天,依旧继续着枯燥的行军,速度基本上与前一日持平。
就这样,经过接近两天的行军,大军在第二次下午到达了德平城下。
正如猜测的那样,德平不是一个大县,自然也就没有财力和必要,修建一个大的县城,这德平县城给人一种很寒酸的感觉。
城墙还不到两丈高,而且看起来很多年没有修缮过一样,处处都透露着古老的气息,城墙上面只有几个零散的兵丁,看到大军之后早就跑的没影了,完全就像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孔有德甚至都有些不忍心攻打这么一座县城,不过不忍心归不忍心,德平肯定还是要打的,孔有德可不会做亏本买卖。
他甚至都不想等到第二天,直接下令先打上一轮炮弹,看看会不会有奇效。
没想到真如孔有德所料,一轮炮弹轰过去,不多久便有人缒城而出,然后颤颤巍巍的走过来。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是自古以来都有的规矩,基本不会有人违背,不是因为什么礼仪面子之类的,而是因为出于实际利益而这样考虑。
弱势的一方如果斩了使者,一旦战败,必定会遭到强势一方的疯狂报复。
而强势的一方,如果斩杀使者,就给了弱势一方一个信号,那就是完全没有和谈的可能性,必定会拼尽全力,这样对强势一方并没有半点好处,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所以,基本上不会有人去做杀使者的事情,孔有德是正常人,当然不会这么做,让人把他带过来。
很快,来使之人被搜查一番后,免得携带利器,刺杀主将,搜查完毕后就被带了过来。
“来者何人?为何事而来?”孔有德厉声说道。
“回大人,小的是知县刘大人的手下,此次奉县尊大人之命,前来与大人商议献城之事情。”来人畏畏缩缩的说道,很是害怕的样子。
孔有德听后大喜,幸福来得太突然,没想到这一轮炮击下去,德平知县居然要献城,自己居然能遇到这么好的事情。
不过旋即想到,这知县这么不怕死的吗,没有做任何抵抗就献城,先不说自己会不会放过他,崇祯那个小心眼能饶了他?
那么这事会不会是阴谋呢,假装献城,然后埋伏,这种事情历史上多得是,虽然自己军力雄厚,自己不得不防啊。
“你家大人为何要献城与本将军?他可有提什么条件?”只要是脑子正常的人,肯定不会做没有利益的事情。
“县尊大人说了,他只有三个条件,只要将军应允,小人回去后,县尊大人立马让人打开县城大门。”
这才正常嘛,没有好处的事情,谁会去做啊,献城可不是件小事,如果利益不够,谁会去做啊。
第59章 又一个孙元化的朋友()
“说吧,哪三个条件。”
“第一,将军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