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阴雄 >

第23章

明末阴雄-第23章

小说: 明末阴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你执意不肯就抚,老夫也不再多劝了,只希望你尽早悔悟,老夫告辞。”

    说完便大步走出去了,李天经也很无奈,无论怎么劝说都没用,自己也算是尽力了,对得起老朋友孙元化了。

    “孟有才,带一队人马跟着李大人,他若是不离开吴桥就保护好他的宅院,若是离开,就护送他们出城二十里。”

    “属下遵命”

    孔有德还准备以后招揽李天经呢,当然不能让他出意外,以前太平无事没什么,有些人平日不敢闹事,就算闹事也有所收敛,现在自己叛乱,秩序被打乱了,他们的本性就会被显露出来,为了李天经的安全着想,还是谨慎点好。

第41章 山东巡抚余大成() 
济南,山东巡抚衙门。

    山东巡抚余大成,拿着刚收到的王道纯的来信,一脸惆怅。

    信中说登州参将孔有德叛乱,昨日早晨攻打吴桥县城,请求派兵平叛,余大成觉得这应该是真的,他跟王道纯打过交道,王道纯算是个比较正直的人,但是就因为是这样,他才感觉难受。

    吴桥不在山东地界,再怎么样也不管自己的事,可是王道纯信中说了,叛军很可能打回山东,而山东的军力如何,他还是有个大概了解,根本不是那些登州兵的对手,最关键的是,余大成并不知道如何指挥打仗。

    余大成是个很特别的人,他能爬到山东巡抚的位置跟一场大战有关,就是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而且当时他的身份也跟战争有关,兵部职方司郎中,也就是负责处理各省军事地图的,即使如此,他还是不懂指挥打仗。

    当时袁崇焕被崇祯下狱,余大成准确判断出了祖大寿会反,果然三天后祖大寿率军撤离北京,此时皇太极还在围攻北京,这种举动已经和造反无异了,崇祯让祖大寿回师,结果崇祯的圣旨都不好使,祖大寿依旧往宁远跑。

    后来余大成忽悠袁崇焕,让狱中的袁崇焕写了封信给祖大寿,祖大寿才停兵待命,此时祖大寿都快跑回锦州了,随着孙承宗的重新起复,祖大寿才带军队回北京,继续作战。

    所以余大成擅长的是权谋,而非兵事,他也因此受到内阁高层的赏识,火速提拔,一直到现在的山东巡抚,原本日子过的挺滋润,现在被这一封信打搅,一早的好心情全没了

    余大成也在纠结怎么处理这事,要不要真的让抚标营去围剿,又或者是招抚,亦或是叛军不进山东就不闻不问?

    纠结了许久,余大成最终下定了决心,采取鸵鸟策略,当这事没发生过一样,如果真变成大事在处理不迟。

    让下人取来纸笔,然后给王道纯回信,让他先调查清楚,辽兵多骄纵不法,与当地人闹出矛盾甚至杀人都不奇怪,很可能只是单纯的小事情,被谣传为叛乱,这么重大的事情需要调查清楚在做决定。

    如果只是小事,就不必理睬,该怎么处理,那是登莱巡抚孙元化的事情,如果真的是发生兵变,乱兵没有进入山东,就不用管了,那是河间知府的事情。

    如果乱军进入山东,就由王道纯负责招抚即可,他一个山东巡按有这个权利,至于剿灭,那就不必了,这年头兵变大多是闹饷,补发点饷银那些乱兵就安分,然后处理一下带头之人即可,没必要闹大,毕竟还要靠他们去打鞑子。

    让人把信送出去后,余大成松了一口气,在他看这这事这么处理挺正常,之前其他地方的兵变,大多也都是这样处理的。

    处理完后,余大成就当这事没发生过一样,优哉游哉的享受生活去了。

    。。。。。。

    李天经终究还是带着家人离开了,连原本留在老宅的两个侄子和仆人也都带走了,原本不打算这么快离开的,主要是因为孔有德那句话对他的触动很大,他迫不及待的要去京城找徐阁老。

    至于河南右布政使的差事,他现在也懒得管了,毕竟还有一个河南巡抚,一个河南左布政使,一个河南按察使,有他们在少自己一个也没什么。

    孔有德也很满意,毕竟李天经在这,自己抄大户的家还有点抹不开面子,毕竟吴桥是李天经的老家,当着人家的面祸祸人家的家乡,怎么想都不地道,他这一走,可以放开手脚干了。

    他现在就在想张东和这差事办的怎么样了,昨天看到他们出城去了,据说是去抄吴桥最富有的一户人家,也不知道能抄出多少钱来,现在也应该回来了吧。

    刚想着呢,张东和就和秦致远回来了,见到孔有德就下跪“禀告将军,将军交代的差事属下没办法”

    “说吧,具体怎么回事?”

    “回将军,属下昨日与秦师爷商议,决定先去抄吴桥最富有的一户,属下本以为能抄出几万两银子,没想到到最后才搜出八百多两银子,属下没能完成将军交代的差事,请将军责罚。”张东和说完便头磕到了地上。

    孔有德野有些生气,亲兵搜查县衙,都能在毕自寅的房间搜出三千多两,吴桥最富有的一户才不到一千?怕不是这张东和与秦致远把银子私吞了,回来忽悠自己哦。

    “秦致远,你说说具体是怎么回事吧。”

    秦致远一五一十的把事情说了出来,他们昨天下午奔赴范庄后,就派人先将范庄周围的路口守住,然后找到了最气派的范府,进去的过程中受到了十几个护院的抵抗,不过还是顺利解决了。

    随后就找到了范府的当家人……范永年,没想到这老头子仗着自己当过官,破口大骂张东和等人,张东和一时没忍住,一刀砍死了这老头,然后找到范府的管家,威逼他说出存银子的地点。

    结果只找到了五百两,气的张东和然后砍了管家一条胳膊,管家才又交代自己房间隐蔽位置藏着些许银子,众人又从管家的房间搜出三百多两,张东和觉得不可能只有这么点,但是管家没能再找出其余的银子,还是被张东和砍死了,张东和觉得这么点银子交不了差。

    将整个范府搜查了一边,然后想到有些大户人家喜欢将银子铸成几百斤的银墩子,银球,藏在地窖里面,即使贼来了也搬不走,说不定范府的银子就是埋在地下,于是把整个范府挖了一边,挖的深度差不多有五尺了,结果都没能再找出银子,搜出来的银子加起来还不到一千两。

    “秦致远,你说那范府是吴桥最富有的人家,你凭什么这么认为?”孔有德微微眯着眼睛看着秦致远。

    被孔有德这么盯着,秦致远有些发毛“回大人,那范家老爷子以前当过官,是从南宁知府任上辞官的,属下想着毕自寅一个知县,几年时间都能攒下近万两银子,范家老爷子当了多年知府,不至于比毕自寅还要少吧,何况他还有个同样在当官的儿子,想必十万两的家资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属下才认为范家是最富有的。”

第42章 钱都用来买田地了() 
孔有德寻思着,有这么多士兵在场,想必这两人不敢私吞,就算是私吞也不至于这么难看,难不成这范家老爷子和他儿子都是清官?海瑞那种?如果真这样,那真是罪过啊,自己居然害死了这么个清官。

    其实并不是这样,范家老爷子范永年虽然不是巨贪,但也绝对算不上是清官,之所以抄家没抄出多少现银,主要是他们的财产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着。

    这年头有钱人家大多不会将银子存在家里,存在家里需要防贼不说,还不能产生什么利益,所以官宦人家但凡有些钱财,都投入到土地上面,大量购买田地。

    购买的土地可以收租,产生利益,而且不用担心被盗,而且还能升值,最关键的是官绅的土地是免税的。

    从明朝初期开始,就有官绅免税的特权,不过这个免税并不像明朝后期这样,只要是官绅,土地就全部免税。

    朱元璋这么吝啬的皇帝,怎么可能会这么大方,朱元璋给官员的工资相当低,勉强饿不死罢了,而且贪污六十两就剥皮实草,不可能会在税收方面给这么大优惠。

    朱元璋制定的大明律规定,正一品的官员可以免农税三十石,按照当时一亩地三升三斗的税率来算,差不多是九百亩地,而超过三十石的部分则一律正常交税,颇有点后世个人所得税的味道,而且官职越低,免税额度越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官权利的增加,这个免税额度就一提再提,到万历年间,免税额度想必洪武年间,提升了差不多五十到一百倍,加上皇权不下乡,土地瞒报无法清查,差不多就等同于官绅全部免税了。

    而且因此兴起了一阵“投献”风潮,一旦某人考取举人或者进士,他的亲戚都会将土地投到他的名下,从而避免给朝廷交税,只需要给这个举人或者进士交一些地租就行,而这个地租远低于朝廷税收。

    范进中举虽然是小说中的故事,但是却很有现实意义,试想一下,范进一个穷困潦倒的秀才,一朝考取举人,那么就会有大量的亲戚将土地“投献”给他,他瞬间从一个受人鄙视的穷光蛋,变成了万人敬仰,而且锦衣玉食的举人老爷,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双重巨幅提升,喜悦程度可比流浪汉中五百万高多了,承受能力差点的话疯了也不奇怪。

    明朝末期,至少一半的土地都集中在官绅名下,而朝廷又无法从他们身上收税,税收就转嫁到了其他农民头上,一有含在或者洪灾就会出现大规模流民,甚至造反,陕西山西的流民就是最好的例子。

    就像王象春所在的王家一样,有些钱财就各地购买田产,王家根基在济南府新城县,但是在四百里之外的河间府吴桥县野购买了田产,还派王与谦到吴桥来看守,他恰好被逃跑路过的孙龙砍了。

    范家的钱财,也是一样,绝大多数都投入到田地之上了,虽然不是特别多,但是还是有三千多亩,按照当前的田地价格,怎么也要个二三万两银子,而地契被范家老爷子藏起来了,连管家都不知道,所以搜出来的现银才八百多两。

    秦致远是知道范府肯定有大量地契,但也假装不知道,他想着以后有机会,再来搜一遍范府,说不定能搜出来,那就是一笔横财啊,哪怕被孔有德知道,就推脱一句自己也不知道就行了。

    “这只能算你们判断失误,不算办砸了,这次就不给予你等惩罚,不过剩下的任务你们要加紧,务必在今天之内完成,若是再出问题,到时候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孔有德并不知道这些事情,所以也没办法,只能鞭策两人好好完成剩下的任务。

    “属下遵命,一定按时完成任务。”两人异口同声答道。

    “还有,能不杀人就尽量不要杀人。”

    “属下遵命,属下告退。”虽然不懂将军为何强调尽量避免杀人,张东和还是应下了。

    看着两人走出去,孔有德一阵颓废,感觉今天诸事不顺,招揽李天经是自己一厢情愿,不存在招揽成功的可能,派人出去抢劫才抢了这么点,心情郁闷至极。

    而且从李天经这事上,孔有德发现,自己之前的计划有些草率,明显是钱去了足够的考虑。

    现在想起来,之前制定的行军计划,是不是最好的选择,有没有没考虑到的地方,想着便拿出了山东地图,看看是不是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对着这张地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