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阴雄-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点孔有德倒是没有吹牛,后世的菜品种类繁多,随便一个省份都能有几百几千道菜,可比这个时候的种类丰富多了。
一方面是经过更长时间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是改革开放之后,百姓渐渐富裕起来了,物质要求也相应的增加了。
从开始的吃不饱,到吃得饱,到最后还要吃得好,需求增加了,菜品的种类和质量自然也就提了起来,尽管现在条件有些简陋,但前世自己一边手机查资料,一边做饭,几年下来手艺还算过得去。
很快,这一些早就准备好的食材,就在孔有德的手中,变成了美味的菜肴,本来是招待徐家兄弟的,结果秦致远也后者脸皮挤了进来,孔有德损了他几句,还是让他加进来了。
徐家兄弟原以为孔有德是吹牛,没想到吃进去才发现,真的是相当不错,都不住地夸赞孔有德好手艺。
差不多快吃完的时候,黄桂中前来,说道“大人,审问完毕了!这个山贼头目把该招的都招了!”
“仔细说来听听!”
原来,这个山贼头目叫做杨伟,是这一伙山贼的三当家,他们的老巢并不在蓬莱,而是在栖霞境内的小猪山,位于栖霞,蓬莱,黄县三县交界地带。
他们大当家的是他的姐夫,名叫李副,不够已经被孔有德一刀砍死了,二当家名叫章和,是其他山头投靠过来的。
“他们二当家在哪?”孔有德比较关注这个问题。
“大人,根据杨伟所说,他们这一伙山贼一共有一百四十多人,这次出来带了一百一十人,其余的都归他们二当家的统领,留在小猪山看守山寨!”
孔有德寻思着,还是跑掉了几个山贼,不过无伤大雅,就他们先不起什么风浪。
“接着说下去!”
“其实这一伙山贼也有另一个名称……响马。”
关于响马,孔有德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虽然响马在后世一些影视作品中,都被美化成为了劫富济贫,侠肝义胆的英雄好汉,甚至是抵抗侵略者的主力,感觉一个个都心系国家,品德高尚一般。
然而事实上,这些响马就是拦路打劫的强盗,多是作恶多端,为非作歹之人,他们杀起普通百姓来眼睛都不眨一下。
响马其实可以算是山东的特产,名称有由来有两个,一说自东汉以后,山东的土匪在马脖子上挂满铃铛,马跑起来,铃铛很响,故称土匪为响马;还有种说法认为他们在行动前习惯先放响箭示警常骑马来去故称响马。
山东历史上多次农民大起义,其实都是由响马主导的,但他们的行事作风极其残忍,和黄巢那样的没多大区别。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正德五年(1510)爆发的刘六,刘七起义。
其主要原因是,明朝中叶以来,直隶,山东,河南等地的农民深受政府的马政之害。
大明朝为保证明军边马的供应,自明初以来,明政府强令河北等地农民充当养马户。马户的徭役负担极其沉重,为保证养好马要付出很大代价,不仅耽误农业生产,而且当所养马匹死亡或种马孳生不及额时,还要赔偿损失。
因为马政,很多一贫如洗的农民不得不“卖田产、鬻男女,以充其数,苦不可言”,当时有人形容为“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黄河以北)之患马为最”。
北直隶临近京师,是土地兼并最为严重的地方,剥削压迫十分残酷,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农民起义时有发生。
为了安定京畿一带的局势,正德四年(1509年)九月,专权宦官刘瑾派御史宁杲为“捕盗御史”到河北镇压农民起义。
宁杲采用极为残酷的高压手段,屠杀和镇压农民,他“奏立什伍连坐法,盗贼捕获无虚日,每械盗贼入真定,用鼓吹前导,金鼓之声弥日不绝”。
随后,北直隶霸州文安县人的刘六、刘七、杨虎等人起义,一呼百应,聚流民、响马、屯军数千人,屡败朝廷军队。
然后获取了大量的马匹,吸引众多穷苦农民加入其中,组建了数量庞大骑兵队伍。
永乐十一年,为了防御蒙古,明成祖朱棣规定在北京周围的州县计丁养马,十五丁以下养马一,十六丁以上养马二。后来的逐渐把这项制度推行到河南山东一带。
当刘六,刘七数次击败朝廷军队之后,苦于马政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带着自己所养的马匹投靠过来,起义军声势顿时浩大,一个月间攻下了山东,直隶的二十多个州县。
第367章 弟370章 马政的危害()
随后刘六刘七兵分两路,挺近河南,山西,山东,来回转战,就像现在的山西流寇一样,从明军未交的夹缝中求得生存。
而且他们的队伍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壮大,甚至曾三度避开明军的主力部队,突袭北京城,不过都以失败告终,只得继续流窜。
之后又从沧州进入德州,又南下济南、泰安、兖州,再东进直至登州、莱州等地。后杨虎率军进入鲁西南,在此地突破明军的重兵包围,进入湖广,安徽,南直隶一带。
刘七等人率众夺船入长江,攻芜湖、镇江、南通,三次打到南京城下,不过他们也因为种种问题,开始由盛转衰,实力不断的被削弱,最后被各个击破,这次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就此结束。
但大明朝受到的损失相当惨重,累积组织了不下五十万大军,在全国范围内围剿了三年,才彻底将这一股响马贼剿灭干净。
这一次农民起义,可以说的上是自大明朝立国以来,规模最为好大的一次,除了崇祯年间的遍地烽烟之外,没有哪一次农民起义规模能比得上。
而刘六刘七领导的这一次农民起义,之所以发展能够如此迅速,规模如此好大,和其庞大的骑兵数量脱不开干系。
正因为民间有着大量的马匹,而且养护这些马匹的百姓们,又对马政深恶痛绝,对朝廷极度的不满,他们才能获得数以万计的战马,从而组建庞大的骑兵队伍。
同时,这也是为何李自成,张献忠,高迎祥这些人,还有朝廷的军队,都来都不缺少战马的原因,除了从蒙古买马之外,大明朝自产的战马数量也不少,获取起来也很方便。
黄桂中提到的这些响马的历史,也不由得给孔有德提了个醒,登州府也是马政的实施范围,虽然现在已经废弛了一部分,但仍旧存在,明军保有的马匹数量,起码有几千匹,甚至上万匹,这些东西必须要处理好。
不过这都不是现在要处理的事情,现在要处理的是这些响马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黄桂中接着报告审问出来的消息,这个杨伟非常怕死,一看情况部队,早早就逃命了,不然也不会逃出那么远才被抓住,所以审问出来的信息相当多,而且很详细。
他们这一伙响马贼的寨子名叫黑龙寨,之前人数并不多,也就四五十人的样子,大多都是地痞流氓,也有一些交不上官府的税收,担心被抓起来的坐牢的,也有少数几个亡命之徒。
他们的人马真正多起来是在二月份之后,当时徐元永率领大军赶赴栖霞,因为需要扩充骑兵队伍,栖霞知县就组织人手征调战马,要求那些饲养马匹的百姓,按照朝廷规定的数量上缴。
而下面的胥吏和衙役则趁机大量敛财,只要没交出马匹的,全部按价赔偿,一个子都不能少。
这些农民交完税收之后,自己吃饭的粮食都不够,哪有钱来赔付啊,然而这些底层的小吏可不管,没钱就把人关到大牢里面,什么时候交够了钱什么时候放人。
一时间栖霞境内怨声载道,有些人被关进大牢,家里人着急,他们的子女或者父母就找当地的地主士绅借钱,哪怕是利息再高也要借。
然而当他们把钱交齐,却发现自己的亲人是竖着进去的,出来的时候却是横着的,而且身上是遍体鳞伤,这谁能接受啊,一时间怨声载道。
消息扩散开来,那些能够如数上交马匹的百姓,自然不用担心什么。
但是没法上交的,就开始忧心忡忡起来,担心自己最后也会落得个同样的下场,内心一番挣扎过后,有一部分人毅然决然的逃亡了。
其中一部分就选择上山投靠响马贼,于是这些响马贼的规模就开始壮大起来。
孔有德不禁有些感慨,这马政的危害真不是一般的大,尽管经历了当年刘六刘七的事情,貌似朝廷还是没打算放弃的样子,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考虑的。
徐家两兄弟也点了点头,他们以前没有深入了解过这些,现在才发现,原来底层的百姓过的这么辛苦。
当时徐元永正忙着整军备战,来对付可能来自登州方面的攻击,只能派出极为有限的兵力对付他们,然而栖霞境内超过八成都是山地丘陵,派出去千把人,连这些马贼的影子都找不到,更别说剿灭了。
后来徐元永回师莱阳,留在栖霞驻守的都是些战斗力极差的卫所兵和青壮,栖霞知县汤荣为了自己的安全考虑,更不敢组织人手去剿灭这些响马贼。
就算派人出去,先不说在大片群山之中能不能找到这些响马贼,就算找到了,打不打得过还是另外一个问题。
万一其他的响马贼趁着出兵的时候偷袭县城,后果更加严重,没有足够的兵力防守,万一县城丢了,汤荣可是要被问罪的,丢城失地的罪责,栖霞知县可担不起。
出去剿贼,只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结果,汤荣就将主要兵力安置在县城,其他的几个城镇安排少量兵力,等待朝廷大军打过来再说。
而这些响马贼没有了威胁之后,也开始肆无忌惮起来,开始的目标主要是集中在士绅地主身上。
和当初孔有德在济南打劫地主一样,地主士绅集中了整个村子过半的财富,打劫一户地主比打劫整个村子省事多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之中有很多人都被这些地主士绅欺压过,既然已经当响马了,指不定哪天就被官军打死了,不如把这些欺负过自己的人杀掉,以泄心头之恨。
当然,那些士绅地主可不是善茬,知道响马贼开始打他们的主意之后,也都开始雇佣人手,增加护院的队伍,然后将寨子或者院子加高加固,以防响马贼来攻。
效果很是不错,这些响马没什么攻坚器械,进攻的难度增大了不少,伤亡也大了许多,甚至有些时候损失大量人手也没成功。
第368章 委员长的法子()
继续这么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响马们将目标转移,矛头对准了那些稍微有些财产的普通农户。
毕竟他们也是要吃饭的,自己的村子回不去了,地主士绅的寨子又打不下来,总不能继续忍饥挨饿把,其他的普通农户自然是上好的选择。
有些人会觉着,这些马贼前不久还是普通百姓,怎么忍心对其他百姓下手?
其实这些投靠响马的百姓,上山之后基本都是小喽啰,目标是谁根本由不得他们,而且响马头目也会尽量避开他们的村子,减小他们的抵触情绪,而一旦尝到了甜头,他们就会从被动变成主动。
根据杨伟所说,栖霞境和莱阳内的响马数量很多,像他们这样人数超过百人的大队伍,还有五支,其中最大的一股势力差不多有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