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阴雄-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等早就禀报过,这佘五化很可能就是下一个耿仲明,成为叛军的内应,但是余大人就是不听,我等官职卑微,无权调动他一个参将,今日特请徐抚台将其驱逐,保莱州城内部安稳。”
这些事情,徐从治也听说过,而且朱万年的禀告也属实,毕竟一刻之前他还是莱州监军道,虽然只有短短几天时间,但是几天时间将莱州城的军备摸清个大概情况,还是可以的。
这佘五化确实是个隐患,留着他在城内,保不齐哪一天,这莱州城就会和登州城一样,夜里被人打开,稀里糊涂的被叛军攻陷,解决掉他,乃是现在的当务之急。
内部不稳,何以御敌?
但是徐从治仍旧邹着眉头,因为这件事情并不是想的那么简单,他仍旧有许多顾虑“这个佘五化,老夫也知道不能留他,但他毕竟身居参将之职,手下兵马三四千人,若是强行动手,就怕他做那鱼死网破之举,到时候莱州的百姓可要遭殃了,必须得想一个稳妥的法子才行!”
一旁的监军太监徐得时,摸了摸没有胡子的下巴,沉死了片刻,然后说道“徐大人,要不这样,您老刚刚上任,那些将官们还没有前来拜见,不若以此为由,将其招来,然后埋伏些刀斧手,直接将其就地正法!”
朱万年立马组织到“抚台不可,那佘五化和余大人甚是亲近,我等之前奏请余大人及将其驱逐,余大人口头答应,并未行动,肯定得知了些许消息。
若是告知他余大成已被革职拿问,他多半是不会相信,就算是相信也不会只身前来,必定会带上许多亲兵家丁,一个处理不好,就是一场祸及整个莱州城的大乱啊!
此时一定要慎重,万不可如此莽撞,此事还得想一个稳妥的法子才能解决!”
徐从治眉头皱的更紧了,而且也有些为难,根据他的了解,目前莱州城及周围,一共驻扎了一万三千人,除了佘五化的那三千多人,还有九千多人,看起来的确比他多很多。
但是徐从治知道,这九千多人,其中有五千多都是余大成带到莱州的,也就是青州之战后,余大成从各地驻军中调集了一部分,又招募了一部分,训练时间还不到一个月,战斗力堪忧。
若是被佘五化察觉,他铤而走险,学着孔有德李九成悍然发动叛乱,先不说能不能够镇压住,就是能够镇压,那时候的莱州城,恐怕也没有几个可战之兵了,到时候不说能不能剿灭叛军,连防守莱州城的兵力都没有了!
又是沉思了半晌,徐从治又提议到“要不这样吧,直接将佘五化调到昌邑或者兖州去,随便给他个差遣,让他没有理由带上那么多兵马,咱们趁机夺了他的兵权,将他的部下整顿一番,再回头处理佘五化,想必他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听到这个想法,同样眉头紧皱的朱万年,脸色也不再那么阴沉了,这个主意确实不错,现在只是担心佘五化会和耿仲明一样,当叛军的内应。
但是他就算是想当内应,现在肯定不会行动,因为李九成部叛军,现在还在黄县,离着莱州还有一百多里呢。
他现在起事,城外没有叛军的配合,多半是不会成功的,所以他不会铤而走险,走一条注定失败的道路。
那么安排一个合理的理由,将其调离莱州城,这件事情就算是化解了。
经过徐从治这么一提醒,朱万年也想到了一个点子,连忙说道“徐抚台,下官倒是想到了一个法子,之前余大人匆忙赶赴莱州,粮草并未备足,所以出发之时就已下令,让兖州,青州,东昌三府负责筹措粮草,运抵莱州。
现在应该筹措的差不多了,兖州和莱州之间的青州府年前经过和叛军一场大战后,不少溃兵都落草为寇,沦为了山贼,路途并不是很安全,抚台大人可以下令,让佘五化携带三五百兵士,去兖州府押运粮草,如此一来,他必定无法拒绝!”
徐从治思忖这,这理由不错,青州府有溃兵形成的山贼,粮草必须武力押运,抽调一员将领过去,也说得通。
“好,就这么办!”徐从治兴奋地站了起来,把佘五化这个最大的内患解决了,剿灭叛军就容易多了。
就在此时,一名差役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禀报道“大人,城外来了一支军队,人数差不多有万人!”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都震惊了,难不成是叛军李九成部现在就打过来了?
按理说不至于这么快啊,他们才打下黄县两天啊,黄县到莱州可是足足一百七十里,这么点时间,根本不够他们赶路过来啊!
要知道当初,前任巡抚余大成率领六千大军来到莱州,差不多日行八十里,结果最后只剩下了两千人,若真的是叛军告诉奔袭两日,肯定也会掉队大半。
既然来的有万人,也就是说他们起码有三万人,加上驻守黄县和登州的人马,起码有五万人,现在距离登州城陷才十余日,叛军不可能扩张到这么多人。
徐从治急忙问道“是从哪边来的军队,可有看到军队打的什么旗号?你如实报来!”
这差役歇息了片刻,气也缓过来了,虽然看到坐在首位的是监军道徐大人,有些不明白什么情况,但是看到知府朱大人对他如此恭敬,还是连忙说道“回禀大人,是从西边来的军队,来的好像不是一支人马,他们打着两种旗号,一种是杨,一种是王!”
听到是从西边来的,众人的松了一口气,他们已经断定,来的是平叛大军,而不是叛军,虚惊一场。
第188章 三万大军()
西边是莱州湾,只有从海路过来的兵马才会从莱州湾登陆,登州水师舰队已经全部撤退到了长山岛,叛军手头没有任何一艘战船,想要从登州水师眼皮子底下,用渔船运上万军队到莱州湾,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打的王,杨两个旗号,也没听说叛军中有那个实力派是这两个姓氏,倒是有个王子登,之前不过是耿仲明手下的都司,想必也不可能带这么多兵马。
徐从治已经有了大概的猜测,这支军队很可能有是从天津过来的。
“走,随本抚去看一看,这支军队到底哪来的!”徐从治面带微笑的说道,显得十分的淡定从容。
不过他倒是淡定了,搞得朱万年,寇化,徐得时等人一头雾水,不过他们都是对徐从治的能力,还是很敬佩的,徐从治的从容也让他们安心不少。
青罗观距离西门并不远,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武定门城楼上,果然就如报信的差役所说,武定门外,差不多半里的位置,有着两支大为不同得人马,一部分队列整齐,打的都是‘杨’字旗号,另一支则散乱不堪,打着‘王’字旗号。
然后两支十人左右的队伍,举着旗号向武定门走来,在护城河前停住了脚步,为首的两人上前说道“诸位大人,我等是奉朝廷命令前来平叛的兵马,我家大人是通州总兵杨御藩(天津总兵王洪)。”
徐从治捋了捋胡须,对着朱万年和徐得时笑着说道“看来老夫果然没有猜错,真的是这两部兵马!”
朱万年则极为谨慎,说道“抚台大人,虽然他们自报家门,还是先查验一番再放他们入城较好!”
对于这个提议,徐从治没有反对,于是就放下吊桥,让城外的人马将兵部调令吊上城墙,查验无误后,打开了城门。
城外的大军在两个总兵的带领下,开始缓缓入城,徐从治则带领着朱万年等人下了城墙,等候平叛大军进城。
杨御藩一进城,就看到了徐从治,连忙上前,单膝跪地行礼道“属下杨御藩,拜见老大人!不知老大人一别多年,身体可还安好?”
“好,好,玉泽(杨御藩的字,徐从治起的)啊,老夫得知来的人马打着‘杨’字旗号,就猜想是你来了,看来老夫没有猜错啊,来,快起来。”说着,六十岁的徐从治就要扶杨御藩起来。
就在,后面传来一个声音“末将天津总兵王洪,拜见诸位大人,敢问山东巡抚余大人,现在何处?我等还要前去拜见一番!”
王洪看得出来,这徐从治的穿着,不过是一个五品服饰,杨御藩跟他如此行礼,而且听口气他们早就熟识,也是情理之中,这年头虽然武将地位低,自己好歹是一镇总兵,正二品,用不着去巴结一个正五品的文官,所以有些倨傲的问道。
看到王洪这个样子,朱万年站了出来,淡淡地说道“余大人已被革职拿问,现在主政山东的乃是这位徐大人,还不快上前行礼!”
杨御藩也有些惊讶,然后再次双膝跪下,兴奋地说道“末将恭喜老大人,没想到老大人现在是山东的父母官了,山东百姓有福了!”王洪也赶忙跪拜徐从治,生怕得罪了他。
要说这杨御藩,其实和徐从治早就有交情了,而且还可以说是他们杨家的恩人。
杨御藩的父亲不是别人,就是前山东总兵杨肇基,天启二年,白莲教在兖州府邹、滕等地造反,一度扩大到数十万人。
时任山东监军徐从治深知杨肇基实为难得将才,急报抚院奏明皇帝,封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挂印征战。
当时杨御藩身为杨肇基的儿子,也有军功在身,随军征战,当时杨御蕃,和他大哥杨御荫,副将周世锡(杨御藩妹夫),就是在徐从治的指挥下,多次大败叛军。
事后,杨御藩因军功升至通州副总兵,徐从治也升至山东右布政使,可以说交情匪浅。
朱万年看到这一幕,脸上也显露出了笑容,听着杨御藩和徐从治的这些往事,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念,一定能够将叛军剿灭干净。
下午的时候,又有两支兵马赶到莱州,一支是杨御藩和王洪麾下的骑兵队伍,人可以坐船快速赶来,马坐船就不大合适了,还不如直接让骑兵从陆路过来;另一支兵马,则是保定总兵刘国柱的五千人马。
一天时间内来了三支兵马,现在莱州的战兵们现在已经超过三万人了,让紧张了两日的莱州百姓,顿时安心下来了。
随后的事情就简单了,本来徐从治和朱万年等人,还有些担心佘五化会肯遵守命令,去兖州押运粮草,现在好了,有了这新来的接近2万人的军队在手,佘五化根本不敢掀起什么风浪。
徐从治一道命令下去,佘五化第二天就老老实实的带着五百士兵,去兖州押运粮草去了,没有任何反抗的举动。
他也不是笨人,原本确实想着可以学耿仲明,作为内应打开莱州城们,然后几个辽东兄弟一起攻城略地。
但是这通州,天津,保定三支兵马进入莱州城,想要弄死他真的是轻轻松松,徐从治也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没有直接将其诛杀,毕竟他没犯死罪,站前随意诛杀领兵大将也不适合。
佘五化也不是笨人,当初余大成还是巡抚的时候,朱万年就总想除掉自己,现在余大成倒台了,他如果再准备搞事,这两人新来的兵马他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的,所以他决定老老实实做事。
先蛰伏起来,伺机而动,若是他的把兄弟孔有德和耿仲明李九成被朝廷灭了,他就老老实实当大明的参将;但要是自己的那几个辽东兄弟给力,能够打赢这些平叛大军,他不介意将兖州的粮草押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