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雄起中亚 >

第187章

雄起中亚-第187章

小说: 雄起中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抉择,让李承绩颇为为难!

第二百三十三章 民事堪忧() 
    “中书大人已被罢官,朝堂上又全由耶律子正等人把持。他们包藏祸心,向来对总督府有倾覆之意。若真顺从他们的旨意,那无异于羊入虎口。”,张钛铭见李承绩神色犹疑,跟着大声苦劝道。

    这次让他带兵回援的圣旨,就是出自耶律子正等人之手。至于圣上,向来是没主见的。在大辽东境、北境接连燃起战火后,就带着近卫,去热海围场狩猎去了。

    于是大辽的政务,就全由耶律子正等人把持。

    从前李世昌在朝中提拔的官吏,也全都经历了大清洗。不是贬职外放,就是革职罢官。更有甚者,被罗列出种种罪名,关进大狱。

    如今李世昌还活着,还多半是李承绩的存在。否则的话,早被耶律子正等人弄得屈辱而死。

    “可是……阿爹、阿娘还有大哥他们···”,李承绩面色悲苦。虽然只在这世界待了四年多的光阴,但是李家上下对自己的好,他却是铭记在心的。

    所以对于他们的安危,李承绩做不到不在意。

    其实早在大辽朝堂出现变动之前,事务司设在巴拉沙衮的据点,就发现了苗头。并用密信的形式,偷偷给李世昌通风报信。同时李承绩,也让事务司密切关注着。

    一旦局势对李府不利,就赶紧将他们送出巴拉沙衮,

    但是李世昌并不听劝!还想着向圣上申辩一二,证明自己的清白。

    可惜的是,大辽战败一事,圣上早已将所有错处怪在他的头上。因而无论怎么申辩,都是毫无用处的。

    并且即使能证明清白,圣上也并不愿意相信。

    因为圣上心里,是忌惮李府的。

    所以后来,李世昌在朝堂上,没有任何意外的失势。事务司也错过了,将李府上下运出巴拉沙衮的最好时机。

    现在就是想将他们救出来,也是千难万难了。

    阿利·不剌理解李承绩的顾虑,但是驰援大辽,实属不智之举。就皱着眉头,暗自思索了半晌,出声劝道:“呼罗珊四郡之地,大乱初平。正是人心思定,大兴善治之际。

    因而总督府当下,不宜妄起刀戈。”。

    尽管呼罗珊四郡之地的收复,并没有经历多少大仗苦仗。但是人吃马嚼,对物资的消耗,是一个天文数字。尤其是护教军的待遇,比一般军队要好上数倍。

    所以消耗的物资,往往是普通军队的数倍不止。

    民生上,也就无可避免的,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像春天刚到,蒲华、阿母、那黑沙不三郡的粮价,就猛然上涨。即便呼罗珊总督府亲自出面,命各大粮商,不得哄抬价格。

    粮价的走势,还是呈一骑绝尘的超高姿态。

    为此,总督府不得不将早些年从周边各地买来的粮食,大肆投放到市面上。这才使得不断增高的粮价,慢慢回落。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因为总督府境内,已经出现了不小的粮食缺口。很多粮商手上,就没有余粮。所以货以稀为贵的情况下,粮价的上涨是无可避免的。

    更何况,投放到市面上的粮食,乃是总督府的储备粮食。只有在明年粮食大收的情况下,才能将这些粮食替换出来。

    因此一旦发生大的灾患,总督府将没有足够的粮食应急。

    这对护教军的统治,可是非常不利的。

    已经渐渐熟悉了总督府政务的弗拉特,也跟着出声附和。自也里之战结束,他就被李承绩指派着,处理也里的政务。这期间,对呼罗珊总督府的处政方式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知道在商议军政大事时,李承绩喜欢听底下的人畅所欲言。并且谁说得在理,谁就更容易得到青睐。

    并且言论获罪,在商议军政大事时,是全无可能的。为打消诸位臣工的疑虑,李承绩还刻意定下规矩。讲明商议军政大事时,绝无言论获罪之说。

    所以在表明自己的意见后,他就从民生上,向李承绩陈述自己的理由。

    因粮价大涨,总督府治下的百姓,不得不拿出更多的钱财买粮。使得生活上,远不如护教军统治之初。

    这种情况,短时间内还不会缓解。

    因为呼罗珊的马鲁、尼沙布尔二郡,粮食产量都大为减少。尤其是马鲁,因护教军最早围城收割的缘故。使得去年的收成,不及平年的一半。

    今年虽无战事了,但百姓逃得逃,死的死。致使马鲁郡乡下,有不少田地都无人耕种。

    尼沙布尔郡,情况也好不了多少。特别是古昌、希尔凡二城,几乎被花拉子模搜罗空了。再加上经历兵乱,不少地方都盗匪横行。

    乡下的平民百姓,更是屡受其害。

    护教军花费了不小的精力,才让这些地方盗匪绝迹。但是对民事的破坏,却不是这么容易就能恢复过来。

    所以向来与民为善的呼罗珊总督府,绝不可能置这些陷入困境的百姓而不顾。因此必须投入一笔不小的钱财,让当地百姓的生活,尽快恢复正轨。

    另有那些逃进呼罗珊的流民!

    像也里城,经过统计,就有两万余人。这还是冻死、屠杀后的结果!在这之前,只怕人会更多。

    尼沙布尔郡的流民也有不少,将近一万余人。

    再加上班城郡、阿姆郡等地,流民一共有五万余人。这规模,都快赶得上护教军了。

    对于人力,李承绩向来是比较看重了。尽管这些是无家可归的流民,但是只要给他们一点吃食,他们就能为总督府效力。

    所以和其他的总督置之不理的做法不同!

    他让户部,大力接收这些流民。并将他们安置到那些水热充足,适合种地放牧。或是人力不足,需要工匠的手工作坊去。

    即使一开始,这些流民们并不会工坊的制作技艺,也没有任何妨碍。因为工坊是按照工序进行不同分工的!既缩短了普通人学习技艺的时间,又相对的,保证了技艺不外传。

    同样,对于这些人,总督府也需要负担起很大一笔安置费。尽管这些人会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慢慢还回来。

    但那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呼罗珊总督府当前的情况,完全不足以保证护教军对外动武。

第二百二十四章 李府变迁() 
    接下来,众人也都出言。虽然理由不尽相同,但意思却是一样的。都是不同意他驰援大辽,陷呼罗珊总督府于危境。

    这么听着,李承绩也大感头疼。就让众人先退下,兀自待在军帐里,皱眉沉思。

    而在巴拉沙衮,一处较为隐秘的宅院里。李大义也皱着眉头,面色愁苦。

    “堂主,总督还没消息吗?”,王贵带着些许焦躁,出声道。自促成大辽出兵回鹤一事,王贵就获得提拔。从和州,调遣到巴拉沙衮辅佐李大义处理情报事宜。

    原本古丽·阿依努尔也要调遣到巴拉沙衮的,可惜和州那边,战事进展得太快。并且蒙古人,也参与了进来。致使总督府的预判,出现严重偏差。

    因而将古丽·阿依努尔留在和州,继续负责回鹤境内的情况事宜。

    李大义也得以继续留在巴拉沙衮,保住了堂主之位。

    当下听到王贵的话,李大义唉声叹气的摇了摇头,应声道:“已传信七次了,总督只让我等,尽快将老爷、夫人、大公子他们,带出巴拉沙衮。”。

    “可李府上下,全是近卫。我等想要混进去,难于登天啊!”,王贵苦着脸,有些为难道。

    “哎!总督交给咱们的任务,再难也要咬牙应下来。”,李大义语重心长道。他何尝不知此事的艰难!但是自己已让李承绩失望太多次了,所以他不想再让李承绩失望了。

    这个重任,便不能接也得接。

    王贵闻言,有些讶然的坐在原地。自从李世昌失势后,他们在朝堂上的布置,就付诸东流。甚至很多探子,还因那些大官的失势,而丢了性命。

    为了安全起见,他们不得不换了据点。并让事务司的探子们,全都潜伏下来。事务司的活动,也就此变得异常低调。

    就在他们为此烦心不已时,李府。从前的河中郡王四字,已经消失不见。却是被贬官后,圣上收回了河中郡王的爵位。取而代之的,是许久不用的李府二字。

    上面有些掉漆了,露出了藏在内里的原木色。边缘部位,甚至还有碰撞后的印痕。

    就和冷冷清清的李府一样,透着萧瑟与破败。

    府内,李承绩从前所待的院子里。种的松竹光着树干,却是已经枯死了。李世昌神色惆怅的推开院门,慢慢走了进来。瞧见内里的萧瑟之景,不禁心生感慨。

    从前他从没想过,自己的儿子能有今日这番出息。也从未想过,自己会落得这样的境地。

    这不是说,他自负的以为,自己能够永远在大辽朝堂翻云覆雨。而是以为,在有生之年,绝不可能成为别人的拖累。

    像现在,他都不能接受。耶律子正,以他做要挟去逼迫李承绩领兵回返。

    这样想着,他又推开了有些时日,没有推开的房门。里面的铺软、帷帐等物,还都整齐的叠放着。只有隐隐一层余灰,显示这里许久无人住过了。

    再来到书房,一摞摞汉文、波斯文、回鹤语的书册,都齐整的排列在书架上。笔墨纸砚,也都一应俱全的备在桌面。一本契丹语的诗词,还静放在砚台旁。

    那是他逼着李承绩学的!

    在初入官场时,他就因通晓契丹语,而被萧斡里刺赏识。从而成为乘龙快婿,拥有今日的地位。所以他想让李承绩,也和自己一样。

    看着看着,他心下的感慨就越发深重。便走到书桌旁,打开那本稍稍泛黄的书册。

    只见上面写了不少标注,显然是用了心的。这让复杂的面色,显出几分柔和。

    正是这时,门外传来几声呼喊。

    “爹!爹!爹!”,声音由远及近。

    李承绩回过神来,就合上书册,出了房门。

    李承业刚好撞见,出声道:“娘弄了些吃食,喊爹爹去吃呢!”。说罢,肚子很配合的咕噜了一声。

    由于李府被封的缘故,府里的下人,全被遣散了。这是耶律子正等人,故意干的。为的,就是让李世昌他们难堪。并且吃食,也克扣得厉害。

    他们不得不花费重金,才能从看门的近卫那里,换些吃的。

    所以当前,他们的日子异常难过。

    李世昌知道吃食的不易,就嗯了一声,来到膳房。

    如今府里,除了李家的一大家子,就只有几个忠心耿耿的老仆。他们在李家落难的时候,并没有选择抽身离开。而是自愿留下来,与李家一起共渡时艰。

    因此偌大的李府,显得颇为冷清。

    万幸的是,看守李府的近卫,是不能进府的。否则的话,还不知道会发生多少恶事。

    “爹爹可是为耶律老贼的事而恼?”,李承业见李世昌闷闷不乐的,似有心事,就关心的问道。原是刚才,耶律子正领着人来到府外。说是给李世昌道喜,实则就是添堵来的。

    因为耶律子正道喜的是,李承绩不日就会领兵回返了。

    李承业知道,耶律子正他们,一直想将李家置之死地而后快!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