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607章

执掌武唐-第607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旦在武后面前丝毫没有皇帝的架子,躬身毕恭毕敬的回答道:“启禀母后,三郎名为隆基。”

    “隆基?李隆基,倒是好名字。”武后缓缓颔首,问道,“目前可有封爵?”

    李旦摇头道:“尚无,还请母后做主。”

    武后沉吟了一下,言道:“这样,就封李隆基为楚王,食邑三百户,不知圣人你意下如何?”

    现在朝廷大事完全是由武后做主,武后定下的事情李旦自然不敢违背,连忙笑道:“楚王不错,朕代孩儿多谢母后赏赐。”

    武后点点头,忽地望着正靠在太平公主腿边,甚是乖巧的陆徽音,止不住一笑,戏言道:“徽音啊,你觉得楚王殿下如何?将来待你们长大之后,皇祖母把你许给他当妻子,如何啊?”

    陆瑾和太平公主闻言,同时一怔,夫妻俩对望一眼,显然有些不理解武后突兀之言所为何意。

    李旦一听,立即喜滋滋的言道:“若能与太平皇妹和陆相成为亲家,朕心甚慰,孩儿就多谢母后你赐婚了。”

    陆瑾和太平公主夫妇骑虎难下,只得应承道:“多谢母后赐婚。”

    见他们如此,母后却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朕老糊涂说笑逗弄儿孙而已,你们却都当真了?不作数不作数,未来的事情还是让他们自己决断为好。”

    李旦连忙笑道:“母后,君无戏言,孩儿可记得你这句话了。”

    武后笑容微微有些收敛,语气却带上了几分揶揄:“君无戏言?哼哼,朕可不是大唐之君,圣人啊,你可不要本末倒置才是。”

    李旦一愣,嘿嘿的笑了起来,笑容怎么看都透着几分尴尬。

    离开皇宫之后,陆瑾疑惑不解的询问太平公主道:“令月,你看今日太后突然指婚是何用意?”

    太平公主一脸温柔的抚摸着陆徽音脑袋上的羊角小辫,嫣然笑道:“或许刚才真的是母后的戏言,徽音和李隆基都还如此之小,赐婚却是有些不合适了。”

    闻言,陆瑾倒是放下心来。

    (本章完)

第1100章 盟约达成() 
说实在,陆瑾并不反对与李旦成为亲家,只是有些反感武后不经过他与太平公主的商量,就冒然开口进行赐婚,这样做实在令他有些措手不及。

    而且李旦立即允诺的态度也让陆瑾有些郁闷。

    这李旦大概先帝子嗣中性格最为柔弱的一个,成为皇帝之后,更是唯武后马首是瞻,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的忤逆,甚至就连李显都要比他强上几分。

    他的允诺并非是想要同意这门婚事,而是出于他根本不敢忤逆武后。

    似乎看出了陆瑾的心思,太平公主微笑言道:“好啦七郎,你也不用想得太多了,我太平公主的女儿可不会那么简简单单就让人娶走。”

    陆瑾微笑颔首,这才放下心来。

    回到府中,沉沉暮霭已是笼罩了整个洛阳城。

    陆瑾刚扶着太平公主下了马车,阍者便走了过来,对着陆瑾拱手道:“阿郎,时才有人送来了一封请柬,请你过目。”说罢,拿出一张红色的帖子递给了陆瑾。

    陆瑾接过一看,才发现乃是崔若颜邀约他明日赴宴之请。

    正在思忖间,太平公主牵着陆俊彦恰好走来,随口问道:“谁送来的请柬?”

    陆瑾不想让太平公主知道得太多,连忙将请柬收起微笑言道:“是朝中同僚邀约明日傍晚吃酒。”

    太平公主似乎有些不满陆瑾收起请柬的举动,白了他一眼嗔怪道:“神神秘秘。”然却没有追问,当先进府去了。

    翌日下午放衙,陆瑾也没有返回太平公主府,径直去了尚善坊一间普普通通的酒肆。

    在店小二的引领下来到酒肆后院一间隐秘的包间,崔若颜和李冲均已经在此等待了。

    待到三人见礼落座,崔若颜这才笑着解释道:“这间酒肆乃是我们七宗堂在洛阳城的产业之一,内外都是我们自己的人,一定不会走漏消息,二位放心便可。”

    陆瑾点点头,也不过多客套,开门见山的问道:“琅琊王,前不久我请你考虑的事,不知你考虑得如何了?”

    李冲微笑言道:“陆相,经过宗室们的深思熟虑,决定就按照陆相你的意思去办,待匡复成功妖后下台,我们决定拥立庐陵王为帝,毕竟他才是先帝亲口认定的继承人,而当今圣人不过区区傀儡而已。”

    陆瑾微微思忖了一下,点头道:“既然你们答应了条件,那好,从今往后我陆瑾便是匡复大业的一份子,然口说无凭,还请琅琊王立下字据,我也好将先帝留下的诏书交给你。”

    李冲大喜过望,连忙按照陆瑾的要求立下了书面字据。

    其实作为他来讲,即便现在立下字据,将来也是可以想到一些办法进行抵赖的,只要到时候宗室匡复大军占领洛阳城,难道还害怕陆瑾和这些王公大臣不就范!

    收好李冲亲笔立下的字据,陆瑾微微轻吁了一声,将诏书交给了李冲。

    李冲拿着诏书开展一阵端详,止不住露出了兴奋难耐的笑容,开口道:“陆相,我们有了这封诏书在手,那么也就师出有名了,这段时间还请陆相你小心为上,千万不要走漏了消息,待到宗室起兵匡复之后,还请陆相能够为我们提供相关情报消息,若妖后能够安排陆相你统领大军,那就再好不过了。”

    陆瑾点头道:“这些事情不用你说本官都会知晓,至于朝廷大军统帅人选,我想太后多半不会让我领军。”

    “哦?为何?”李冲好奇相询。

    陆瑾叹息道:“我虽是朝廷宰相,但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身份,那就是李唐皇室之婿啊,太后理应不会用我来对付李唐皇室,而会任命自己的亲信统军前往。”

    “那陆相觉得谁人领军的机会要大些?”

    陆瑾想了想,言道:“现在太后颇为宠信左武卫大将军麴崇裕,此人虽军阵之才并不特别出众,但却对太后十分忠心,而且因麴崇裕为人谦和,在军中的威望亦是不错,故而他领军平乱的可能性较大。”

    “麴崇裕?就他?”李冲显然听过这个名字,闻言立即露出了不屑的嗤笑,“此人我知道,才能平平而已,若武后以此人为将,岂会是我皇室名将的对手?武后必定会自掘坟墓!”

    陆瑾正容言道:“战场上风云多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也算常见,还望琅琊王能够以大事为重,不要大意轻敌。”

    李冲点头笑道:“那好,本王就谨记陆相之言,明日本王就要返回博州准备,今日权当与陆相你告辞了。”

    陆瑾也不挽留,拱了拱手任由他走了。

    待到李冲离去之后,陆瑾却是良久未言,眉头皱得更紧了。

    “怎么?”见他神情有异,崔若颜忍不住好奇询问。

    陆瑾苦笑了一下,如实说出了心头深藏着的想法:“其实我总觉得李氏宗亲似乎不太靠谱。”

    “有何不靠谱之处?”

    “还是那句话,我相信他们是真心匡复,但却很怀疑他们的能力。”

    崔若颜想了想,言道:“既然如此,那为何陆相你刚才不向李冲提出,让你来统领宗室之军行匡复大业呢?”

    陆瑾摇头道:“宗室起义人马分布各地,一人统帅岂不是分身乏术?再加之我陆瑾不过是一外戚,而且还是晚辈,李氏诸王岂能容忍我掌握军权?”

    崔若颜暗自一叹,轻声言道:“那郎君还是准备走哪条路?”

    陆瑾坚定点头道:“对,若情况不利于吾等,那我也只有动用凤符,发动兵谏让太后交权。”

    “可是你只能调动一千人,始终势单力薄。”崔若颜口气中无比透露着一丝担忧。

    陆瑾叹息道:“何能尽善尽美,事已至此,也只能放手一搏了。”

    崔若颜心知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不禁沉沉一声叹息。

    ※※※

    进入八月,炎炎秋日依旧在天空肆掠,整个洛阳城犹如一个大蒸笼般,让人止不住汗如雨下。

    然而在太平公主府中,却透着一丝难得的凉意。

    (本章完)

第1101章 博州起事() 
夏天到来之前,太平公主便令人在皇宫取了许多冰块放在了公主府的冰窖当中,只要天气一炎热,便有源源不断的冰块从冰窖中取出,送来了太平公主府正堂亦或者寝室,让丝丝凉气弥漫整个屋子。

    而且太平公主还与陆小雅一道别出新裁的准备了许多冰镇饮品,每当陆瑾汗流浃背的放衙而归时,侍女总会恰到好处的送来一杯凉悠悠的饮品,他一吞之就冰凉如入心扉。

    虽则如此,陆瑾依旧是心火焦躁,寝食不安。

    说起来,他自认为自己也算是定力超群之人,但当即将要起事进行匡复大业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有些忐忑焦躁。

    这份忐忑焦躁,便是他对皇室宗亲能力的怀疑。

    说起来,李唐皇室本出生于武将世家,而且又是马上得天下,子孙中李世民、李孝恭、李道宗都是了不起的名将,想来如今的宗室领军能力也不会太差。

    在武后无名将可当大用的前提下,匡复之军获胜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

    故而每次,陆瑾都是这样安慰自己,但他也藏不住那一份担忧之情。

    只愿匡复起义能够一切顺利,一战底定乾坤才好。

    身为与陆瑾朝夕相处的妻子,太平公主首先感觉到了陆瑾这段时间的心神不安。

    但她处于对陆瑾的信任,也没有过多询问,只在今日想及,才对着陆小雅抱怨道:“小雅,你可觉得这段时间七郎躺在榻上都是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而且时常还会唉声叹气。”

    陆小雅边认真的插着花,边点头言道:“听太平姐姐这么一说,我倒是想了起来,昨夜七郎似乎也是如此,至少到了三更之后方才睡去,但不及五更天,他又醒了。”

    太平公主略微沉吟了一下,蹙眉言道:“莫非是这段时间公事太过繁忙,使得七郎有些疲惫不堪了?”

    “或许如此吧。”陆小雅也不太懂朝堂内的事情,听太平公主如此解释也算合理,便点头认可。

    ※※※

    八月十五中秋月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席卷了整个博州,州治所在的王城更是暴雨如注,天地为之变色。

    刺史府内,李冲头上戴着一顶将帅铁盔,身穿明晃晃的明光铠甲,手扶长剑身后红色斗篷微微风动,看上起宛如天神一般威武雄壮。

    而此时此刻,他的嗓音更是为威武雄壮如同铜浇铁铸般坚硬:“诸位,本王今日召见大家前来,是有一件关系社稷存亡的大事与诸位相商。”

    刺史府的其他官员,如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等,全都面面相觑,显然对李冲之话疑惑不解。

    李冲也不含糊,径直开口言道:“自先帝崩逝之后,太后武媚把持朝政擅行废立之举,新君本无过错,却惨遭武后废黜为庐陵王,迁往房州监视居住,近年来,武后更是重用妖人乱我大唐国祚,听信小人谗言陷害重臣,致使告密之风大起,人人栗栗自危,惶惶不可终日。”

    说到这里,李冲眉峰猛然一扬,亢声言道:“介于此,本王已经联合了皇室宗亲诸王,决定于今日兴兵匡复,讨伐妖后武媚,诸君是否愿意随本王匡复社稷,建立不世功勋,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