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581章

执掌武唐-第581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说话间,一阵沉雷般的鼓声从端门城楼上炸响,陡然就打破了黑夜的静谧,震撼着整个天地。

    紧接着,神都城内各个里坊,寺庙殿堂也是鸣响鼓声,撞响大钟,汇成了一股若有实质的惊涛骇浪之声,席卷了整座城池。

    暮鼓声响,也意味着白日到来解除宵禁,端门城门徐徐洞开,早朝马上就要开始了。

    陆瑾与裴居道同路而行,正欲朝着门内走去,突然听到后面传来了一阵喝斥之声,竟是有十来骑从上朝的官员们中硬生生挤入,想要夺门先入。

    端门之内不能纵马,就连身为宰相的陆瑾,也是在门外就下马步行,这队骑兵如此猖狂嚣张,不用问正是那太后面首薛怀义的随从。

    那十来骑打着灯笼横冲直撞而至,连连喝斥,气焰嚣张,被骑士围在中间的男子留着一个光头,身披锦斓袈裟,气度赳赳,不时用马鞭指指点点,显然正在吩咐安排着什么,想来正是那薛怀义。

    只可惜天色黑暗视线不清,倒也看不清冯小宝的容貌。

    见状,陆瑾眉头大皱,特别是看到有几个避之不及的同僚被骑士马匹撞得连连后退的时候,心内更是愤愤不平。

    自己好歹也是堂堂宰相,倘若对于这样的恶习也视之不见,那与素餐尸位又有何等区别!

    心念及此,陆瑾剑眉一轩,便要上前阻止。

    就在他刚刚举步的时候,一只手掌忽地伸出拉住了他的衣袖,愕然回头,目前却是裴居道紧绷着的老脸。

    裴居道一双白眉拧成了疙瘩,他摇了摇头,用只有两人才能听见的嗓音低声道:“小人得志而已,现在不是对付他的时候,万勿冲动。”

    陆瑾默然有倾,无奈点头。

    便在此时,一个紫袍官员从道旁走出,拱手大笑道:“武承嗣见过薛师,今日可早!”

    那高坐马背上的光头和尚大笑道:“哈哈,武丞相今日莫非又要为洒家牵马?那就却之不恭,多谢多谢了。”

    陆瑾定眼一敲,果见那紫袍官员正是礼部尚书武承嗣,原本还以为乔知之说言有所夸大,没想到却是句句属实。

    武承嗣没有一丝脸红之色,大笑言道:“薛师劳苦功高,能够为薛师牵马,实乃本官之荣幸。”

    言罢,武承嗣怡然自得的快步上前抓住了光头和尚坐骑马缰,牵动着坐骑朝着皇城走去。

    文武百官目送着那队嚣张骑士进入了端门之内,全都面色古怪,嘴角含着嗤笑,也跟着一并入内。

    早朝开始,陆瑾位列前排,便有殿中侍御史向太后禀告回京官员。

    得知陆瑾返回神都,武后自然一通奖掖,更言明让他继续负责今年的考功之事。

    下得早朝,时间已是辰时,陆瑾独自一人喁喁走在龙首道上,心内却是思忖不断。

    便在他思绪纷繁的时候,背后响起了一个女子的嗓音:“陆郎君……你等等我……”

    光听声音,陆瑾便知道来者乃是何人,立即转过身去展颜笑道:“几近一年不见,苏娘子已是成为了苏丞相,实乃可喜可贺了。”

    来者正是苏令宾。

    她易钗而弁全作男儿打扮,一顶纱罗垂脚幞头,身穿纹绣着大团暗花的紫色官衣,绝美的俏脸上挂着令人赏心悦目的动人风情,实乃朝臣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苏令宾也不客套,走上前来笑语言道:“你就不要笑话我了,说真的,这身官衣穿起来真不舒服。”说罢,她提了提衣袂,俏脸上露出了些许烦恼之色。

    陆瑾促狭的眨了眨眼睛,笑道:“呵呵,紫衣宰相乃是人臣巅峰,苏娘子能够得到太后的重用,也算人尽其才。”

    听到陆瑾提及此事,苏令宾淡淡一笑,抬手示意他边走边聊,说道:“前段时间多谢你在太后面前替虞国美言,不仅是我,就连虞国所有人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唐忠宝更被安置到青州出任别驾,也算不枉费他为虞国以及火凤教操持这么多年了。”

    陆瑾负手轻叹道:“当今太后任人唯才,不畏丝毫风言风语,着实非常难得,光从其任命苏娘子为相,就可以看出太后的识才用才之能。”

    “话虽如此,只是……”说到这里,苏令宾话音戛然而止,稍事斟酌了一下,却又摇头失笑没有继续说下去。

    (本章完)

第1053章 政事堂议事(上)() 
陆瑾暗感奇怪,问道:“怎么,莫非又什么不妥之处?”

    想及陆瑾也不算外人,苏令宾沉吟了一番,说出这段时间的一个重要感悟:“比起虞国,大唐官场实在太过复杂难懂,政事堂诸位宰相之间也是勾心斗角,纷争不断。”

    陆瑾思忖一下,笑道:“常言一山不容二虎,有人的地方自然也会存在争斗,此乃无可避免的情况,苏娘子你只要秉持为政之心,相信太后也一定会对你青睐有加的。”

    “但愿如此吧。”苏令宾长叹出声,继而又振作精神的言道,“对了,政事堂议事开始,你我得速速前去才是。”

    陆瑾点了点头,便与苏令宾一到前往中书省。

    洛阳宫的中书省位于皇城西部,紧邻史官与修书院,一片掩映在榆树中的院落错落有致,看起来颇有几分古朴厚重。

    而政事堂就位于中书省内的一座别院之内。

    自大唐开国以来,原本政事堂一直设在门下省,但因后来裴炎担任中书令时权大势大,将政事堂迁去了中书省,就这么一直保持了下来。

    作为大唐宰相办公之处,政事堂可谓整个朝廷的头脑,协助天子统治全国的最高议事机构,下面更设有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分理众事,供职者称为堂后官,地位极为重要。

    原本政事堂议事者原仅三省长官,分别是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四人,这也是货真价实的宰相。

    不过随着后来高宗武后消减打压相权,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让其他官员参政议政,宰相人数这才多了起来。

    到得如今,除了中书令和侍中之外,其余宰相均要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若没有加授,即便是牛气冲天的尚书左右仆射都不能成为宰相。

    故而自从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刘仁轨病逝后,尚书省也就无人成为宰相,这也是尚书省长官首次被排挤出了政事堂。

    来到政事堂内,官吏往来如梭,人人都是一片忙碌。

    比起陆瑾这个选少前来政事堂之人,苏令宾倒是轻车熟路,微笑介绍道:“陆郎,每日早朝后宰相们都须得前来政事堂议事,然后就在各自的政事房内处理公务,到得午后,便可前去所供职的衙门办公。”

    陆瑾笑叹道:“如此说来,现在我不仅要负责吏部的具体事务,更要负责政事堂的相关事宜,今后只怕会更加忙碌了。”

    “能者多劳么!”苏令宾美目橫了他一眼,却是忍不住笑了。

    进入政事堂内,宰相们均已经就坐。

    陆瑾抬目扫去,分别为内史裴居道、天官尚书韦待价、地官尚书韦方质、春官尚书武承嗣、鸾台侍郎刘祎之、凤阁侍郎魏玄同。

    裴居道与韦方质昔日便已经认识,算是点头之交,而刘祎之和魏玄同分别是陆瑾在翰林院以及吏部的老上司,倒也熟悉,武承嗣那就不消说了,与陆瑾更又一段不快的经历。

    陆瑾唯一不认识的便是天官尚书韦待价。

    此人本是武将出生,以右武卫将军、凉州都督之职入朝,被授予了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

    不过据说韦待价处理政事的能力甚差,数个月的时间便将天官衙门搞得是一塌糊涂,朝廷让陆瑾尽快回京,也是想要陆瑾回来主持大局。

    瞧见陆瑾和苏令宾到来,议事的人算是齐了。

    身为秉笔宰相的裴居道轻轻颔首,捋须正容言道:“今日陆相终于归朝返回神都,除了就任长安留守的苏良嗣之外,政事堂所有丞相已经到齐,相信对于陆相,大家也不会陌生,本官就不在此进行过多介绍,开始进行今日议事环节。”

    闻言,陆瑾倒是有些欣赏裴居道的干脆利落,只听他开门见山的言道:“诸位宰相,今日所议的第一件大事,乃西突厥事务。自去岁安息四镇不幸沦落吐蕃人之手后,西域一直动荡不安,狼烟不断,昨天五咄陆部遣使到来,想要请我朝出兵西域,重置安西西镇,此乃关系江山社稷的大事,太后令政事堂当先商量,如何决策,还请诸位宰相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听完裴居道之言,陆瑾也陷入了沉思当中。

    据他所知,贞观十二年,西突厥利失可汗分其国为十部,左厢号五咄陆,置五大啜;右厢号五弩失毕,置五大俟斤,这十个部落便是所谓的西突厥十姓。

    后来高宗显庆二年,大唐以苏定方为帅,发兵分南北两路讨伐西突厥,生擒其主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

    为求分化统治,大唐立以室点密可汗五世孙——阿史那弥射为左卫大将军、昆陵都护、兴昔亡可汗,统辖咄陆五部;又立同样为室点密可汗五世孙的——阿史那步真为右卫大将军、濛池都护、继往绝可汗,统辖弩失毕五部。

    阿史那弥射和阿史那步真虽为族兄弟,但一直是龌蹉争执不断,龙朔二年阿史那步真向安西都护苏海政诬告阿史那弥射谋反,致使弥射被杀,咄陆五部与弩失毕五部更是结下了血海深仇。

    而双方为求争夺西突厥可汗之位,弩失毕五部投靠了吐蕃,而咄陆五部则与大唐亲善,这次大唐失去西域,咄陆五部面对吐蕃与弩失毕五部的压力,自觉有可能会被吞并,故而才向大唐求援。

    政事堂内沉吟了大概盏茶时间,还是魏玄同当先开口道:“诸位丞相,咄陆五部可谓我朝稳定西域的重要力量,如果任由其被吐蕃人吞灭,必定会对将来我朝收复西域不利,故而当应出兵拯救。”

    “出兵?哼哼,魏相说得倒是轻松。”地官尚书韦方质冷笑了一下,手指关节敲击着案面,加重语气出言道:“这几年朝堂不算太平,特别是去岁徐敬业之乱,让江南道更是饱受摧残,各位可知现在我朝的赋税粮秣从哪里来?本官可以告诉大家,江南道几乎占了举国一半!徐敬业之乱至少让我们国力两三年都无法恢复,如今对付咄咄逼人的东~突厥入侵都尚算乏力,何有精力再出兵西域!”

    地官乃昔日之户部,韦方质自然是站在了粮秣钱财的角度上,反对出兵。

    (本章完)

第1054章 政事堂议事(下)() 
鸾台侍郎刘祎之沉吟了一下,出言道:“本官倒觉得魏丞相所得不错,的确,如韦丞相所言,咱们现在缺钱却粮缺兵,勉力支撑对东~突厥的战事亦是不易,实在不宜轻启战端,但是为政须得目光长远,若坐视咄陆五部被吐蕃人吞灭,将来收复西域更是难上加难了,实在不能坐视不管,即便不能出动大军,也应该出兵进行一定的支援。”

    韦方质不悦的哼了一声,言道:“如果当真要出兵,人数最多不能超过一万,超过一万人户部就承担不起。”

    “一万人马,实乃杯水车薪啊!”武承嗣止不住摇头叹息。

    韦待价想到一个办法,提议道:“这样,让河源军去如何,以黑齿常之的能耐,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