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58章

执掌武唐-第58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可惜的是,对于目前正在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大事,记忆却是清晰与模糊并存,特别是他所身处的这段时期,只知道天后武媚将在不久的将来篡唐立周,其余之事还有历史大致走向,却犹在云遮雾罩模糊不清,不能不说诚为遗憾!

    陆瑾暗自猜测,或许是记忆的原本主人不熟悉这段时间的历史,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不过能够拥有这弥足珍贵的未来记忆,却是一件天大的幸事,也可以让他比当代人站得更好,看得更远。

    走马慢行,陆瑾不断四顾,惊奇地发现这条宽阔的大道没有一间店铺,入目全为连绵不断的丈高坊墙,以及坊内的塔尖高楼。

    一问路人,才得知长安城规划严整,城内六条主要大道一律不准开设店铺,沿街也没有叫卖货品的商贾农人,唯有树木依依坊墙接连。

    陆瑾驻马愣怔半响,忍不住拊掌赞叹道:“巍巍长安,天子之都果然非凡,岂是昔日区区江宁县能够比拟的!”

    一间间里坊慢慢掠过,陆瑾正在琢磨前去何处落脚方妥,突然目光一亮,竟是不由自主地勒住了马缰。

    在他面前,矗立着一道里坊坊门,匾额上书“永宁坊”三个金色大字,坊内百姓进进出出往来不断,一片喧嚣热闹。

    陆瑾心里暗自一动,拨转马头随着人流缓缓入内,一条热闹的大街顿时出现在了眼前。

    这条名为永宁街的街道楼宇林立,商埠众多,人流密集,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比起时才所去的东市,也不遑多让。

    不过比起东市的忙碌,这里的市集却是有着几分淡淡的悠闲,人们不慌不忙地闲庭阔步,遇到熟人时还不忘驻步拱手问好,而商贾也没有站在街道旁高声兜售货物,反倒是懒洋洋地坐在店内,直到买家登门,方才迎上前来应承。

    陆瑾看得是叹为观止,也不知此地为何与东市的反差竟是如此的大,直到后来他熟悉长安的生活,才得知东市西市虽为长安城主要商业区,然却是午时开门黄昏闭门,故此前去两市的人们才会这般匆忙。

    而作为居民里坊内的店铺,则是整天营业,有些时候甚至还会举行夜市,因此才这般不慌不忙。

    沿途问路,陆瑾终于找到了第三曲二里所在。

    这是一条略显狭窄的小巷,青石斑驳布满了绿幽幽的青苔,一些不知名的藤叶曲曲绕绕地攀上高墙,使巷内看起来颇为幽暗。

    走入巷内,陆瑾仔细一数,里面总共住着五户人家,最后,他的脚步在巷内最里面的那户人家前停下了,上面的门牌写着“三曲二里钱氏”。

    “这……就是阿爷前来长安租住过的地方……”

    望着眼前红漆脱落的木门,陆瑾忍不住一阵心潮澎湃,稍事稳定心神,他轻轻一叹,上前叩响了房门。

    未及片时,那扇有些破败的木门“吱呀”一声开了,门后站着一个身着浅绿色短襦的清秀女子。

    她大概十七八岁的模样,头上梳着当下颇为流行的随云髻,面容清秀靓丽颇有姿色,此际疑惑地打量了来客半响,出言道:“郎君所找何人?”

    陆瑾沉吟了一下,方才拱手言道:“娘子,在下今日初到长安,听说贵府有房子出租,特来相问。”

    “哦,原是租客啊!”清秀女子释然一笑,猛然转过头去高声道,“阿娘,有人租房。”

    言罢,清秀女子并未让陆瑾在门外等候,反倒是后退一步微笑作请道:“郎君,你先进来吧。”

    陆瑾拱手致谢,将马匹系在了旁边的榆树上,跟随清秀女子进入房门。

    这是一片不甚宽阔的前院,黄土夯地青石为墙,院中一条铺着碎石的小径直通正堂,墙角堆着簸箕,廊下晒着干菜,无花无草简朴中透露着几分寥落。

    陆瑾正欲跨步走入院中,突闻正堂中传出一个瓮声瓮气的女音:“二娘,是谁人租房?可不要将那些满脸横肉的莽汉领进家来。”

    陆瑾错愕望去,刚好看见一个中年妇女从正堂内快步而出,满脸横肉腰圆腿粗,行至廊下一站,双手叉腰望着自己便是一通凌厉的目光审视。

    清秀女子对着陆瑾歉意一笑,这才望着中年妇女言道:“阿娘,这位郎君相貌堂堂,一看就不是什么坏人,也非蛮不讲理的莽汉,所以女儿才将他领了进来。

    陆瑾才明白原来这对母女对外租房还要审查租房者的长相,暗感啼笑皆非,上前一步抱拳言道:“这位夫人,在下陆瑾,乃荆州人士,此番前来长安参加今年的科举,因无处落脚,特来贵府租房居住。”

    (本章完)

第105章 永宁钱家(下)() 
中年妇女对着陆瑾又是目光审视半响,甚为怀疑地问道:“按照惯例,吏部科举仲秋之时方才举行,眼下刚到二月,你为何来得这么早?”

    陆瑾不慌不忙地笑答道:“在下受家父所托,还要在长安寻找家父失踪多年的好友,因此早来了。”

    中年妇女点点头,犹豫半响,硬梆梆地开口道:“府中东厢尚空着一间跨院,有书房一间,寝室一间,不知郎君是否中意?”

    陆瑾笑着点头道:“有地方暂住便可,在下并没有多高的要求。”

    “那好,我见你也算一个老实人,这样,租金每个月一贯钱,你看如何啊?”

    “好,在下没有异议,一贯便一贯。”

    见这俊俏的小郎君如此爽快地答应了下来,中年妇女这才明白他原是一个不懂讨价还价的愣头青,不禁暗自懊悔,后悔自己将租价喊得太低,有些闷闷不乐地开口道:“待会我便将租房契书立下,你签字立约便可,二娘,带陆郎君去看看屋子吧。”

    “是,”清秀女子笑盈盈地应声,对着陆瑾道:“陆郎,请随我来吧。”

    陆瑾点点头,正欲举步,不意那中年妇女又开口道:“哎,你等等……”

    陆瑾疑惑止步,却见中年妇女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气言道:“我夫家姓钱,今后你叫我钱夫人便可,还有,我们钱家在永宁坊居住了数十年,一直奉公守法敬重街邻,从来没有干过违法乱纪之事,你既然租了我的房子,那也得守规矩,知道了吗?”

    陆瑾无奈笑道:“是,在下明白。”

    “另外还有一事,没有我的许可,不许进入正北的寝堂。”

    陆瑾知道寝堂内皆为内眷女子和男主人居住,外人自然不能随意入内,便点头应是。

    跟随清秀女子绕过正堂,顺着一条走廊没走多久,一道月门便出现在了陆瑾的视线中。

    那清秀女子就此止步,盈盈作礼道:“郎君,此处便是东跨院,奴带你进去看看屋子。”

    “多谢娘子。”陆瑾拱手一礼,笑问道,“对了,还不知娘子芳名?”

    清秀女子俏脸微微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言道:“奴姓钱名秀珍,在姐妹中排行第二,郎君唤我钱二娘便可。”

    陆瑾点头笑道:“好,那就有劳二娘。”

    进入月门,入目便是布满了青色藤叶的青石墙壁,模样似乎有些熟悉。

    陆瑾略一沉思,立即明白原来这间跨院与自己时才进来的那条小巷仅一墙之隔,这片藤蔓也同样挂在了外墙之上。

    除此之外,便是两间转折排列的房间,以及一片狭窄的院落,三面屋檐一道外墙围成一方天井,人立其中好似那只坐井观天的青蛙。

    钱秀珍带着陆瑾先后看了寝室和书房,末了交代道:“郎君倘若要自行炊食,厨房在西面,那里也是仆役所住之地,只需自备米麦便可。”

    “好,在下明白。”陆瑾点点头,突然想到了一事,好奇问道,“对了,时才只见你的阿娘,却没有见到令父,不知他可有在家?”

    钱秀珍神色黯淡,低声言道:“阿爷在十多年前不甚坠崖而亡,我们几兄妹都是阿娘一手抚养长大的。”

    陆瑾听得肃然起敬,他心知寡妇独立抚养子女所受的苦楚和劳累,不仅要忍受别人的白眼,更要受到一些闲言琐语。

    想着想着,他不由想起了陆三娘,沉默半响忍不住一声喟叹。

    将钱秀珍送走后,陆瑾这才走入了跨院寝室中。

    寝室狭小局促,一张床榻一张案几一个衣箱便是全部的事物,或许是经常有人经常打扫的关系,屋内看上去竟是分外的整洁干净,特别是那崭新的被褥,更让陆瑾生出了想要躺在上面大睡一场的感觉。

    将带来的衣物整整齐齐地放入衣箱,陆瑾拿出路上吃剩下的几个蒸饼,寻思将其拿到厨房热热将就一顿,待到明天再去市集采购米麦果蔬,再行起炊。

    信步走出跨院,陆瑾朝着厨房而去,好在钱家不算太大,并没有迷路之虞,没多久他便站在了厨房所在的院内。

    院子青砖铺地,围墙下面堆码了许多柴薪,而作为厨房的青砖大屋简单粗犷,缕缕青烟从烟囱内冒出,融入了沉沉的暮霭中。

    陆瑾正欲入内,突然听见厨房内传来粗声粗气的女声,正是那钱夫人,只听她有些不悦地言道:“二娘,你做这么多汤饼干什么?难道是为那陆氏郎君准备的?”

    “阿娘,陆郎君初来此地,只怕今晚饭菜还没有着落,我们作为东道,替他准备一碗汤饼也算合情合理。”

    陆瑾听出这声音正是钱秀珍的,略一思忖,他轻步上前,站在微微隙开的窗户旁朝着里面一望:青烟缭绕中,钱夫人和钱秀珍母女面对而站,炉灶台面上搁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饼,显然母女俩正有着一番争执。

    这汤饼也叫做面片汤,为唐朝北方家庭惯吃之食,具体作法是将面团切成拇指长宽极薄的一片,然后丢入沸水中煮,煮好之后配上佐料以及猪油、葱花,便是一顿香喷喷的美食,有条件的家庭还在汤饼中配以羊肉、鸭肉等等,与后世的臊子面已有几分相似。

    钱夫人肥胖的身子在烟雾中尤为的明显,她冷冷一哼道:“就你这丫头好心,阿娘我一天含辛茹苦将你们抚养长大,你们就这般胳膊肘往外拐?可知一文一钱都是来自不易也?”

    钱秀珍默然半响,涩然开口道:“可是阿娘,汤饼既然已经做好了,如果不吃着实浪费,你看……”

    一言未了,钱夫人突地双目一瞪,语气却是不容忤逆:“留着!待到大郎他待会儿回家宵夜!”

    “是!”钱秀珍点点头,眉头却是皱得更紧了。

    站在窗外的陆瑾苦笑了一下,也不好意思在进去,索性将手中的蒸饼放回房中,独自出门而去。

    夜晚的永宁坊,依旧是热闹一片。

    华灯高照下,长街上人来人往高车穿梭,沿街行来,万家灯火中夜市煌煌,一片灿烂锦绣。

    (本章完)

第106章 酒肆打斗() 
陆瑾选得一间看似不错的酒肆登门而入,刚跨入里面,立即有一店小二迎上前来,殷情笑道:“客官,本店乃长安城百年老店,备有各色南北口味,天上跑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不知客官是几人?”

    陆瑾淡淡回答道:“只有一人,替我寻一处雅静的座案便可。”

    “好,楼上颇为雅静,客官请随我来。”店小二将抹布向着肩膀上一搭,领着陆瑾上了三楼。

    酒肆三楼一面凭栏两面墙壁,陆瑾素来喜欢幽静,落座在凭栏旁边的那张案几前,店小二连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