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545章

执掌武唐-第545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瑾不知道在那莫名记忆记载当中,武后究竟是依靠怎样的手法获得了皇位,成为女皇帝。

    但是陆瑾可以肯定的是,以武后狠辣的秉性,她那帝位必定浇灌了无数仁臣义士的鲜血,以及无辜之人的性命,通往皇者的道路,也是一片血腥。

    拨乱返正,还权于圣人,才是身为臣子的他应该做的事情。

    想到这里,笼罩在陆瑾心头的沉沉阴郁陡然消散,也使得他的目光坚定了起来,出言道:“老师说得不错,但以我来看,眼下却不能将这封遗诏交给李敬业。”

    孔志亮微微思忖,顿时明白了陆瑾的意思,问道:“七郎莫非是担忧李敬业是东汉董卓那样的人物?”

    “对!”陆瑾点点头,开口道,“目前还无法知道李敬业匡复之举究竟是为了公心,还是为了私利,故不能将这么重要的遗诏交给他。”

    孔志亮缓缓颔首,沉吟半响,提议道:“现在皇室宗亲在朝堂中的力量已是不弱,七郎你可以尝试着与德高望重的李唐皇族长辈接触,若有合适之人,不妨将遗诏交给他。”

    孔志亮这个方法的确不错,但却有着一个弊端,陆瑾叹息道:“然若由李唐宗族之人拨乱反正,高宗血脉必定不能掌权,而皇帝之位也会花落别家。”

    “是啊。”孔志亮点头道,“只可惜你资历尚浅在,在朝堂军中均是没有多大的影响力,却不能成为领头人物匡复社稷,故而这件事,只能交给德高望重的老臣去办。”

    陆瑾点了点头,心内已是有了主意:“老师,以我之见,不妨先弄清楚李敬业起兵目的,若他当真是一心为公,那我就把遗诏交给他,这样他也师出有名,拥者云集,若他并非是匡复大业之人,那我就静待时机,将遗诏交给皇族老臣,让他们来完成此事。”

    陆瑾所言是为最稳妥的办法,孔志亮点头表示同意。

    遗诏话题告一段落,陆瑾又将前不久在荒岛上所发现那些藏书的事情给孔志亮说了。

    陡然之间,原本沉静犹如深潭的孔志亮立即就惊得站了起来,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七郎……你你……你此话当真?那个荒岛真藏有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前的百家典籍?”震惊之下,就连孔志亮说话也是忍不住结巴了起来。

    “当真!这么大的事情,学生岂敢虚言!”陆瑾正容颔首。

    待得到陆瑾肯定的回答之后,一股激动难耐的热血直冲孔志亮的头顶,白皙的脸膛上亦是激动得通红。

    孔志亮本就是当世大儒,自然懂得那些典籍的价值,更别提还有儒家经典书籍,那可是用任何金银都不换的无价之宝啊!

    陡然之间,孔志亮便已经打定了注意,出言道:“七郎,你快说说那荒岛的具体位置,为师明日就前去江南道,出海寻书。”

    陆瑾点点头,说了一个具体的方位,末了沉声言道:“到得盐官县后,老师可以前去找盐官县县令,他一定会襄助老师出海的。”

    孔志亮点了点头,大感快慰。

    这时候,天色已是渐渐亮堂了起来,原来在不知不觉中,师徒两人竟是秉烛畅聊了一夜。

    陆瑾现在心内块垒顿消,也知道该如何利用先帝密诏完成大唐臣子应作之事,对着孔志亮拱手言道:“老师,军情紧急,学生还要赶去荆州领军,就此别过!还望老师珍惜身体,多多保重,长命百岁。”

    孔志亮点了点头,有些不放心的叮嘱道:“七郎,你身为儒家子弟,既要懂得为大业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也要懂得权衡利害,保护自己,万不可盲目冲动,通权达变方才是名士根本,切记!切记!”

    陆瑾知道这是恩师对自己最后的叮嘱,拱手应命道:“学生知晓,必定谨遵使命。”说完之后,对着孔志亮深深一个大拜,紧咬牙关极其不舍的去了。

    而孔志亮一直站在院门门扉前,注视着陆瑾的背影渐渐远去,消失不见,这才陡然一声怅然叹息,止不住老泪纵横。

    ※※※

    光宅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大唐江南道行军大总管、检校右骁卫将军、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陆瑾,顺利抵达了位于江陵县之外的水师大营。

    而这一天,距离李多祚叛乱已是过去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

    得知陆瑾到来,荆州大都督府左右统军司马率领诸将来迎。

    左司马乃是陆瑾的老熟人,曾在征讨白铁余之战与他平肩作战的李多祚。

    李多祚三十出头,昔日本为羽林军郎将,其后又转金吾卫郎将,陪陆瑾征讨白铁余功成之后,又擢升成为金吾卫中郎将。

    今岁圣人即位,太后武媚为稳定四大都督府局势,特派新任司马接管兵权,其中金吾卫中郎将李多祚便被任命为荆州大都督府司马,接管荆州军务。

    两人熟人见面,加之又有战火锤炼而成的同袍之情,自然不需要太过客套,李多祚向着陆瑾拱手问好之后,指着旁边一员武将介绍道:“陆帅,这位乃是荆州大都督府右司马泉献诚,他可是仰慕陆帅你的威名很久了。”

    (本章完)

第988章 升帐点将() 
泉献诚四十岁上下,身形魁梧而又壮硕,面白长须形容威武,一望便知道是一员虎将,此际对着陆瑾抱拳干脆利落一礼,沉雷的嗓音震得人耳膜隐隐做响:“末将泉献城,见过陆总管。”

    陆瑾隐隐感觉到此人之名有些熟悉,猛然间又想了起来,不禁大笑言道:“噢呀,这位不就是我朝第一神箭手么?哈哈,说起来陆瑾才是久仰大名。”

    话音刚落,泉献诚顿时落了一个大红脸,连忙摇手言道:“此为末将昔年少不更事的荒唐之言,实乃惭愧!”

    闻言,周边将领们均是发出了会心而又善意的大笑。

    陆瑾笑泉献诚为大唐第一神箭手可是有着根据的。

    这泉献诚为高句丽人,乃卞国公泉男生之子,亦是昔日那位名震高句丽,曾给太宗皇帝带来不小麻烦的泉盖苏文之孙,高句丽覆灭之后泉男生父子投唐,泉献诚便受封为右武卫郎将。

    这位仁兄军功并不怎么昭著,唯有箭术可谓独步天下,在每年朝廷所举行的军演比试当中,均是拿到箭术头魁,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很多年。

    后来某年高宗皇帝在军演之后召见有功将士,勉励泉献诚一番。

    泉献诚身为外族不太懂得中原儒家的谦逊之道,竟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对着高宗皇帝说道:“圣人,军场教武末将总是箭术头魁,臣恐从此以后,汉将都不能拿到头名了。”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不少在场武将均是对这个大言不惭的高句丽人怒目而视,显然气恼他的自大。

    高宗皇帝却忍不住哈哈大笑,喜于泉献诚的憋直老实,倒也没有计较。

    但从此以后,泉献诚就挂上了大唐第一神箭手之名,在唐军之中可以说是人人知晓,故而陆瑾才有所耳闻。

    进入水师大营中军幕府,陆瑾先去换上了一身将军甲胄,吩咐幕府军吏鸣响点将鼓升帐点将。

    片刻之后,二十员甲胄大将齐刷刷的进入了中军大帐内,望着正矗立在三尺台阶上的青年将军,全都露出了肃穆之色。

    身穿甲胄后的陆瑾看上去英伟不凡。

    一领大红斗篷罩着细软的鳞片铁甲,头戴精铁制成的主帅头盔,一张白中泛红棱角分明的脸膛刚毅而又沉雄,却又带着几分白脸书生的儒将气息,身材颀长俊秀,有着一种伟岸风流,一身戎装却又分明透着几分潇洒神韵。

    待到诸将各站各位排列整齐之后,陆瑾长剑拄地犀利的目光巡睃一圈,亢声言道:“本帅乃新任江南道行军大总管、检校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右骁卫将军陆瑾,此番前来荆州,将奉朝廷诏书讨伐逆贼徐敬业,今日第一件事,勘验本帅诏令兵符,确定兵权归属。”

    说罢,陆瑾吩咐军吏捧出了他的大总管印信以及朝廷诏书,又亲自从身上小心翼翼拿出了调兵龟符,递给了左司马李多祚。

    李多祚接过诏书展现给诸将一览,这才拿起陆瑾所带来的半边龟符与荆州大都督府所保留的那一块龟符认真勘验,待到两者终于合二为一,严实合缝成为了一只完整的铜龟之后,这才长吁一口气亢声宣布道:“兵符勘合为一,请陆元帅升帐点将。”

    陆瑾微微颔首,接过吏员递来的荆州大都督府都尉以上将官名录,开始点将发令。

    一个一个清晰的名字从陆瑾口中清晰说出,每念出一个名字,帐中便有一个人亢声应喏,待到所有人应诺完毕,也就意味着陆瑾正式接管了荆州大都督府的兵权。

    陆瑾初来乍到,对于荆州兵力情况不甚了了,对着李多祚出言吩咐道:“李司马,就由你来介绍荆州大军相关情况。”

    “谨遵陆帅之令。”

    李多祚干脆利落的应答了一声,走到大帐所悬挂的那张偌大羊皮地图前,上面清晰的写着几个大字——长江军力布防图。

    “陆帅请看,咱们荆州位于大江中游,西控巴蜀,东临江南,北抵关中,古往今来,均是不折不扣的四战之地,故而历朝历代,均在荆州布防大军。目前荆州大都督府所管辖十五个州郡军事,共有府兵三万,水师三万,各类大小舰船四百艘,府兵主要是布防在各州各郡,而水师舰船则分布在江陵县外的水师大营,以及洞庭湖水师大营。”

    说到这里,李多祚正在指点着地图的双手朝着荆州江陵县所在的方向猛然一圈,亢声言道:“待李敬业叛乱的消息传来后,末将已经下令荆州大都督府进入戒备状态,前些日朝廷诏书到得此地,令吾等在陆帅的统领之下征召大军守土平叛,故而末将已经做好了集结兵员,筹备粮草等事务,倘若陆帅觉得军情紧急,待会大军就可以出发。”

    陆瑾听到李多祚已经将征战前的诸多准备工作处理完毕,不禁点头赞叹道:“李司马幸苦了,不知道荆州水师与扬州水师相比,有何差距?”

    李多祚轻叹一声,如实回答道:“陆帅,咱们荆州水师底子薄,舰船小,可是差扬州水师多矣。目前我们只得大型楼船四十来艘,其余多位艨艟、赤马、先登等小船,而扬州水师先不论别船,光是起楼三层的楼船,就有两百艘上下。”

    闻言,陆瑾眉峰一挑,手指指间很有节奏的敲击着案面,出言询问:“现在徐敬业叛军方面可有什么动静?”

    李多祚回答道:“目前叛军尚在安稳,一直龟缩在扬州之境招兵买马,看似准备与朝廷大干一场,而且根据逆贼在檄书上所言,此番他们是想拥立庐陵王重新登位,现在庐陵王正在房州,想必叛军必定会派出水师西来,战胜我军从而掠走庐陵王。”

    闻言,陆瑾却是心头一沉,有些不明白徐敬业的目的了。

    现在他还不能确定徐敬业究竟是匡复忠臣还是乱臣贼子,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徐敬业无异于是错过了很好的机会。

    (本章完)

第989章 徐敬业的选择() 
历来调兵遣将均是需要一些时日,若徐敬业能够紧抓机会,在叛乱起初便率领匡复军沿着大运河北上勤王,朝廷因征讨大军尚未集结,肯定会出现应接不暇之态,倘若能够取得一场了不得的大胜,那么就勤王有望了。

    只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