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489章

执掌武唐-第489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陆瑾对七宗五姓的子弟都没有什么好的印象,然而对于卢怀慎所作的策文,却还是赞赏不已。

    几经思忖,陆瑾提起毛笔,亲自确定了省试榜单排名,这才亲自送到上阳宫,拿给天后过目。

    待看罢通过进士省事的这五十人姓名,武后蹙眉问道:“陆卿,不知七宗五姓的子弟有多少?”

    陆瑾早知武后会关心这个问题,故而已是有所准备,立即拱手回答道:“启禀天后,共有十六人。”

    “嗯?竟然还是这么多!”武后神情一变,两条好看的娥眉皱成了一团,“那不知寒门士子有几多?”

    陆瑾如实答道:“只得十一人。”

    说完之后,他轻轻一叹,接着言道:“天后,这次臣审阅试卷也算是公平公正,然而就实而论,寒门之家的举子的确不比上世家子弟,盖因世家子弟蒙学之后,所接受的教育均是非常完善,特别是如七宗五姓这般的世家,教育蒙童的老师皆是学富五车之士,故而在理解诗文方面,世家子弟已是占据先机了。”

    “而且世家当中藏书甚丰,可谓诗书传家,世家子弟自然能够博闻广见,汲取书本中的精华,反观寒门士子,许多人家徒四壁,为求一本学问书籍,只得前去借阅抄录,书卷的阅读数量远远比不上世家子弟,故而这一点也是占不了便宜。”

    “现在虽然朝廷已是实行了科举制度,不问出身,量才取士,但是却因民间优质的教育资源均是被世家所掌握,可谓垄断了知识,垄断了文化,寒门之士想要考取进士,肯定要比世家子弟付出更多的努力,故而,教育不公之患依旧是制约寒门之士为官的重大问题。”

    待会还有一章

    (本章完)

第885章 科举之弊() 
听罢陆瑾一席冗长的话语,武后罕见露出了一丝深思之色。

    不知过了多久,她原本皱着的眉头这才松泛开来,颔首叹息道:“陆卿,你说的不错,朕的确是太过依赖科举制度,此法却是治标不治本,要想打破魏晋以来世家门阀垄断士族的痼疾,还须另寻他法啊!你我君臣也是任重道远!”

    待出了上阳宫,陆瑾的心头依旧是非常的沉重。

    自大唐开国以来,一直不遗余力的打击世族政治,太宗与当今圣人更是先后修撰《氏族志》与《姓氏录》,打压门阀世家。

    但是从结果来看,却是收效甚微,朝廷以来世家子弟治国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而这些世家传承千年,根深蒂固,彼此之间更是相互通婚,休戚与共,结成了一股不容朝廷忽视的力量,即便王朝更替不休,世家门阀也是如泰山一般巍然不动,丝毫不受影响。

    世家子弟更是在朝堂上互为朋党,党同伐异,可谓不折不扣的政治毒瘤,即便是君王,有时候也无奈受到了世家政治的左右。

    当今天后重视科举打击世家可谓十分难得,也可看出她卓越而又深邃的政治远见,天后若是能为男子,其才只怕也只有秦皇汉武能够与之比拟,相比之下,当今圣人和太子李显实在太过平凡了。

    想到这里,陆瑾郁郁一叹,目光投向浩荡东流的洛水,怔怔然矗立站在河畔发呆直至暮鼓声响起,方才离开。

    ※※※

    初冬十月,天子车驾徐徐开出了洛阳东门,迎着凌冽的寒风朝着嵩山而去。

    天皇天后今次离开东都,自然是为了在嵩山举行的封禅大典,陪同二圣前去的,除了朝廷重臣、后宫嫔妃之外,太子李显、豫王李旦、太平公主等子女亦是同路。

    太平公主原本有些不舍陆俊彦,想将他带上一道前去嵩山,然而念及路途车马颠簸,食宿不定,在陆瑾的劝说下,也只能无奈放弃了,就将陆俊彦留在了公主府中。

    嵩山位于洛阳城东南百里开外,车驾三日便到,君臣全都入住在了嵩山脚下的奉天宫之内。

    三日之后乃是黄道吉日,更难得的是这一天暖阳高照,天气清朗,正是绝佳的封禅之机。

    白发苍苍的高宗头戴无旒天子冕冠,身穿黑羔皮制成的玄裘,下着蔽漆随裳,玉勾革带上挂着一柄鹿卢玉具剑,大袖飘飘的缓步行来,威武肃穆得当真如同天神一般。

    而天后武媚也是不甘示弱,头梳两博鬓,鬓上罩着金光闪闪的飞凤金冠,丝毫不见老态的娇躯上穿首饰花十二树之袆衣,素纱中单,蔽膝大带,白玉双佩系在腰间,恰如九天玄女下凡尘一般。

    二圣分道而行,高宗步上高高的嵩山,筑土为坛举行祭天大典,报天之功,这便是封禅的“封”。

    而武后则带领着后宫嫔妃,前去嵩山内的一座小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这便是封禅的“禅”。

    两者合起来便组成了封禅大殿。

    原本封禅两次典礼均该由天子才能主持的,只是麟德二年高宗封禅泰山,亦是由武后主持的“禅”礼,故而这次依旧等同于往昔,大臣们虽然嘀嘀咕咕暗道于理不合,然也是见怪不怪了。

    封禅结束,高宗下诏封赏群臣,文武官三品以上赐爵一等,四品以下赐爵两等,于是乎君臣尽皆欢喜,连呼二圣万岁。

    大典之后,一场鹅毛大雪忽地从天而降,冰封住了道路。

    高宗龙体欠佳,不想风雪赶路,亦准备在这奉天宫住上一些时日,是故,诏太子李显为监国太子,以宰相裴炎、刘景先、郭正一兼东宫平章事,返回洛阳主持国政。

    同时,因东~突厥酋长阿史那骨笃禄成势,扰乱大唐边境,高宗诏封兰州都督、右武卫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经略大使,率军讨伐东~突厥叛乱。

    原本陆瑾与太平公主亦是想随李显一并返回洛阳城,然而没想到高宗却是突然病倒在榻,太平公主挂念父皇的龙体,也只能暂时搁下了对孩子的思念,每日亲自照料高宗,略尽孝道。

    进入十一月,山川冰封,大地雪飘,气温也是骤冷。

    身在奉天宫的高宗身体也是一日不如一日,竟隐隐有龙驭上宾之象。

    武后见此自然大急,连忙召集各路名医为高宗诊治,然而药吃了无数,方法试了无数,却依旧不得好转。

    太平公主每日照料高宗,自然对高宗重病中的痛苦模样感同深受,接连数日都是暗暗垂泪不止。

    陆瑾见状,心内也是浑然不是滋味。

    说起来,他尽管对高宗没有多少敬佩之心,但是却感谢高宗长期以来对他的关怀帮助,别的不多说,若非高宗本就对他十分欣赏,否者即便是武后相求,高宗也不可能将太平公主下嫁给他。

    况且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高宗只要一逝,在李显嬴弱不堪,武后蠢蠢欲动的情况下,朝局只怕又会风云激变,大唐又将陷入风云急转之秋了。

    十一月十八日这一天,高宗高烧高热昏睡了整整半日,起来竟是双目不能实物,几名白发苍苍的老太医心惊胆战的诊治了数个时辰,依旧丝毫不起作用。

    见到历来坚强果敢的武后茫然无措,太平公主流泪不止,站在一旁的陆瑾再也忍不住了,拱手出言道:“天后,当此之时,应早作准备为妥。”

    武后立即醒悟了陆瑾所言的准备为何,下诏即令监国太子李显以及政事堂诸相赶来奉天宫,同时,严令右羽林军将军张虔勖率禁军严守奉天宫,加强戒备。

    一连窜命令下达,殿内的气氛稍安。

    便在这时,一名御医走上前来,用不甚流利的汉话拱手禀告道:“天后,臣秦鹤鸣有一法,可治圣人之疾。”

    陆瑾抬目望去,这才发觉此人高鼻深目,皮肤白皙,脸上生满了点点雀斑,看似不像汉人。

    一问周边御医才得知,这秦鹤鸣并非中土人士,乃是来自遥远西陲大秦国(拜占庭帝国)的景教(基督教)徒,而他的秦姓正是来自大秦的国名。

    (本章完)

第886章 封禅嵩山(起点推荐票加更)() 
闻言,武后精神一振,赶紧出言询问道:“不知爱卿有何方法可治天皇之疾?”

    秦鹤鸣一本正经的回答道:“圣人之病,乃风毒上攻之症,若能以金针刺头出血,便能治愈。”

    听到这西域胡医居然要用针在高宗的脑袋上直接放血,武后不禁回想起了当年太宗皇帝误信胡僧谗言,食用剧毒丹药而亡之事,顿时气得柳眉倒竖,开口喝斥道:“大胆秦鹤鸣,居然想在天子头上刺血,实乃罪犯滔天,可斩也!”

    那秦鹤鸣本就刚进入太医院不久,不太懂得中原人士君臣之间的太多规矩,此刻见到天后突然发怒,顿时吓得整个人都懵掉了。

    而那些老太医也是气得白发白须兀自颤抖,全都指着秦鹤鸣一阵指责,显然气恼他公然宣扬异端之术,妄想危害天子龙体。

    陆瑾脑海中尚寸一丝来自未来的莫名记忆,知晓这开颅治病之法在后世也算多见,此刻见到秦鹤鸣孤身一人面对诸多指责,他自然忍不住了,拱手开口道:“天后,三国时期神医华佗为曹操诊治头疼之症,曾建议开颅放血进行诊治,只是当时曹操生性多疑,反将华佗给杀了,故而金针刺头放血并非是无稽之谈,臣觉得在当前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不妨一试。”

    武后没想到陆瑾居然会认同金针刺血之法,显然有些意外的感觉,但此法太过匪夷所思,她还是坚决摇头道:“陆卿,圣人之躯事关国家社稷,何能容得这些胡医胡来?”

    “对!”太平公主亦是点头附和道,“驸马,如此邪术妖端,你如何能够相信?”

    陆瑾却是一叹,正容言道:“是否是邪术妖端还言之尚早,天后、公主,与其在这里争执不下,我们不如先听听这秦太医怎么说?”

    武后微微颔首,凌厉的目光望着站在殿中的秦鹤鸣,冷声问道:“秦太医,你这金针放血之法可有根据?”

    秦鹤鸣感激的看了陆瑾一眼,这才回答道:“天后,在臣的家乡,有一个名为希波格拉底的高超医士,他说过倘若病人无显著症状便失明不能视物,应切开颅骨,将脑软组织分开,使脑内所产生的积液全部流出,便可痊愈,倘若只用金针刺头放血,便可缓解一时。”

    武后目光冷冰,俏脸更是如同千年寒冰,显然是对秦鹤鸣的话依旧不相信。

    正在此刻,躺在榻上的高宗忽地艰难出言道:“媚娘,医士诊治复杂病情,本就要采取非常之法,朕已是头疼难忍,双眼更是黑沉沉的一片,这样下去与死人何异?此刻死马权当活马医吧,就让秦医士前来试试!”

    武后一阵默然,历来坚强的她美目中竟是浮现出了点点泪光,然而她生性倔强,岂会容别人看到她的软弱?长吁一声又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泪光已是消失不见,娇靥重现坚定之色,沉声言道:“秦医士,按照你的办法,速为圣人金针放血。”

    秦鹤鸣拱手应命,拿着药箱神情严肃的走到了高宗病榻之前。

    他取出两枚长长的金针,闭目定神一番,这才睁开双目全神贯注的将手中金针分别刺入了高宗的“百会”与“脑户”**,可见鲜血顿时从头上流了出来。

    武后与太平公主母子见状心痛,均是离开了床榻,唯有陆瑾一直神色严肃的守在高宗旁边,防止有可能出现的变故。

    一炷香之后,秦鹤鸣取出了金针,对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