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482章

执掌武唐-第482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顷刻之后,四名稳婆慌里慌张的跑来,一瞧太平公主的模样,顿时惊声道:“的确是要生了,快,准备热水、蜡烛、剪刀,另外还需要一些布帛。”

    未等宫娥们拿来所需的东西,陆瑾已是亲自前去找齐了一切,他脚步匆匆正欲进屋,不料门口站着的一个稳婆已是一把夺过了他手中的东西,绷着脸言道:“驸马爷,公主殿下正在生产,你可是不能进入血房之内,还劳烦你就在外面等候。”

    陆瑾无可奈何,也只能点了点头。

    独自一人在门外转悠不止,陆瑾辛心情又是焦急又是期待,只可惜现在他什么都不能做,也不能帮助太平分毫,耳中听到房内传来的太平公主所发出的痛呼之声,陆瑾当真是心急如焚,一颗心儿已是悬在了嗓子眼上。

    眼见陆瑾就这么在眼前晃来晃去,一并守在门外的伊萝不禁苦笑言道:“驸马爷,你在这么走下去,真是快要晃得我头都晕了。”

    陆瑾止住了脚步,长长的吁了一口气,暗自告诫自己一定要沉住气,定住神,然而听到太平痛呼之声一浪高过一浪,他仅有的几丝定力便烟消云散了。

    就这么焦急不安的等待了足足一个时辰,终于,一声嘹亮而又高亢的婴儿啼哭响了起来,也使得所有守在房门外的人们全都忍不住一震,立即就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本章完)

第872章 喜得麟儿() 
陆瑾呆呆的站在原地,听那阵婴孩啼哭清晰传进了耳中,心内又是激动难耐又是感触颇深,更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复杂心理。

    恰在此刻,寝室房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一个稳婆环抱襁褓走了出来,走到陆瑾身前喜滋滋的言道:“驸马爷快看,公主殿下给你生了一个儿子,你看这模样长得多像你啊。”

    陆瑾长长的吁了一口气,颤抖着伸出双手接过了稳婆怀中的襁褓,入手的那沉沉甸甸的感觉恰如巨石一般夯实了他的心海。

    “哇……”

    又是一声响亮的啼哭,一段莲藕般的结实小腿从襁褓中伸了出来,挣扎了数下,猛然踢在了陆瑾的胸口,却是那么的结实有力。

    陆瑾望着那一张还没有睁开眼睛的皱巴巴小脸,顿时生出了一种血脉相连的亲情感觉,他又像是在告诉自己,又像是在告诉别人,镇重其事的一字一句的言道:“他就是我陆瑾的儿子!漂泊半生,我陆瑾终是有后了!”

    ※※※

    接下来数日,陆瑾都没有前去吏部,而是留在公主府陪伴太平公主与刚刚出生的孩儿。

    对于这一切,吏部尚书魏玄同自然不会多说些什么,毕竟此乃人之常情,况且天皇天后已是下令陆瑾夫妇带着婴孩进宫,想要见一见这位外孙,陆瑾有所忙碌也是应当的。

    这日午后,陆瑾扶着已经能够独自行走的太平公主上得马车,又吩咐侍女抱着孩儿,一并朝着上阳宫而去。

    上阳宫内花开正茂,蝉声阵阵,洋溢着初夏的气息。

    这段时间高宗龙体有所好转,待陆瑾与太平公主来到的时候,他正在天后武媚的陪同下观赏着池塘中的芙蕖,一瞧两人进入凉亭,顿时就开心的笑了起来。

    “太平见过父皇母后。”

    “陆瑾见过天皇天后。”

    “哈哈,快快免礼。”高宗大袖一甩,目光已是越过了陆瑾和太平公主两人,径直望向抱在侍女手中的襁褓,连声言道:“快,将孩子拿给朕看看。”

    太平公主点头应命,从身后侍女手中接过了襁褓,又万般小心的交给了高宗。

    高宗接过襁褓之后便是一阵逗弄,武后也笑着脸前来凑着热闹,笑叹言道:“圣人,这孩子与太平小时候生得可真像啊,瞧着机灵的眼睛,当真是一模一样。。”

    “对对对,”高宗连连点头,笑问道:“陆卿,可有给孩子取名啊?”

    陆瑾摇头笑道:“启禀圣人,我们还没有想好。”

    “这些事当提前思忖才是,怎能到得现在还不起名字。”高宗皱着眉头教训了陆瑾一句,忽地想起他才刚刚从鄯州回来,有所疏忽也是人之常情,便笑道,“这样,朕给这外孙取一个名字,不知陆卿意下如何?”

    能够得到天子亲自赐名乃是莫大的荣幸,陆瑾立即拱手谢恩道:“微臣求之不得,请圣人赐名。”

    高宗微微颔首,将襁褓交给了站在一旁的武后,略微思忖了一下,忽地言道:“不如叫陆俊彦如何?”

    高宗的话音刚落,陆瑾已是笑着言道:“《楚辞·九思伤时》有言:览往昔兮俊彦。俊彦乃是杰出之士,贤俊之才的意思,臣替陆俊彦叩谢圣人赐名之恩。”

    高宗摇手笑道:“无妨,希望将来俊彦能够博学多才,能文能武,辅佐他的表兄李重照治理大唐江山。”

    李重照正是太子李显与韦莲儿的嫡长子,刚出生便被高宗皇帝钦点为皇太孙,只要李重照将来长大后不犯太大的错误,一定是未来的大唐皇帝,高宗自然希望他们表兄弟能够精诚合作,治理好大唐江山。

    闻言,陆瑾和太平公主自然点头言是,也对长子陆俊彦多了一份期待。

    唯有武后依旧开心的逗弄着陆俊彦,似乎对高宗刚才的话毫不在意,然而嘴角却是牵出了一丝嘲讽的微笑波纹。

    取名之后,武后将太平公主拉到一旁嘀咕了起来,说得不外乎是育婴之事。

    而高宗则与陆瑾坐在凉亭石桌之前,喝着冰镇的果汁,聊的却是关乎天下的大事。

    提及唐军在鄯州的大败,高宗忍不住郁郁一叹,言道:“这次是朕看走了眼啊,裴卿他虽然治国有道,然而的确并非是领军之才,若当时能够让你继续领军,说不定也不会发生后来的事情了。”

    陆瑾也知道高宗心里一定是说不出的懊悔,毕竟放走了大唐最大的敌人钦陵赞卓,实在尤为可惜。

    然而当此之时,他却不能附和高宗之言,只是苦笑言道:“圣人,微臣太过年轻了一点,前番之所以能够战胜达古日耸,也是因为运气使然而已,若是再行领军,后果也实难预料。”

    “也是。”高宗轻轻的吁了一口气,“陆卿,你从棋博士以进士头魁进入官场,说起来也只得两年多的时间,鄯州大战关乎到国运兴衰,故而朕当时不得不慎重相待,才派出了老练持重的裴炎前来领军,若是待你再多磨练几年,朕才能放心的将军队交给你统领。”

    陆瑾点头笑道:“圣人如此信赖重用微臣,微臣实在感激不尽,现在臣职司吏部侍郎一职,事务繁剧,矛盾重重,真是最好的磨练机会。”

    “不错。”高宗颇有同感的点了点头,言道,“吏部乃是六部之首,也是负责管理所有朝廷命官之处,按照官员的选授制度,三品以上者由朕亲自选授,五品以上者由宰相提名呈报朕御批,吏部听制授官;而六品以下者由吏部根据其身材、资历、才能、功劳、德行、言辞、书判诸方面的优劣予以“注批”,并报请门下省审复后授职。”

    “而在我们大唐,六品以下的官员是最多的,所有县城的县令、县丞、县尉也全为六品以下,这些人直接与百姓接触,管理着民间大大小小的事项,他们贤与不贤,更是我们大唐能够获得民心,守住江山的关键所在,先帝有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陆卿,民心大于天,你现在主管考功司,实乃任重道远啊。”

    (本章完)

第873章 年度考功(上)(加更)() 
听罢高宗这一话,陆瑾感概颇深,颔首道:“圣人放心,微臣一定会尽快熟悉吏部的具体事务,争取能够为我大唐挑选优秀俊杰,切切实实的让这些优秀之才成为守牧一方的县令,为朝廷效忠,为生民造福。”

    “说的好。”高宗皇帝轻轻拍案,忽地又是笑着问道,“对了,马上就是一年一次的官员大考,这可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陆瑾你可有准备?”

    “尚无准备。”陆瑾如实回答,没有一丝一毫的隐瞒。

    “哦?”高宗皇帝惊讶的挑了挑白眉,问道,“莫非你已是有所定见了?”

    也不待陆瑾回答,高宗自顾自地的笑道:“朕知道每年大考的那些麻烦事儿,为了求一个好的考评名次,朝内可是会一番风起云涌啊,即便是政事堂的宰相,只怕也会前来考功司托关系说情,而负责考评的吏部官员面对这些复杂的人情利益纠葛,更是处在了暴风眼当中,一件事做不好就会得罪一片的人,故而如何处理这一切,使得每个人都基本满意,便非常考验吏部官员的水平。”

    陆瑾受教的点了点头,正容言道:“圣人,微臣也明白考评之事乃是吃力不讨好的活计,然为政者任事,当有勇往直前,夷然无惧之心,若瞻前顾后害怕得罪人,那我这个吏部侍郎也可以回家带孩子去了。”

    高宗忍不住一笑,已是点头表示认可,拍了拍陆瑾的手背,语重心长的言道:“现在正值多事之秋,朕这身体状况也是非常的堪忧,愿陆瑾你不要辜负朕之期望,经办好年度考功之时。”

    陆瑾长身而起,正色拱手道:“圣人宽心,臣一定不负您的期待。”

    ※※※

    没过几日,一年一度的官员大考正式开始了。

    京城三省六部九寺十六卫所有官衙,都将所属官员的考评结果送到了吏部,堆在了考功司正堂的案头。

    大唐官员晋升罢黜,这考评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吏部每年将考评官吏分为九个档次标准,分类进行考核,考评为上等三级,便能按照为官年限得到晋升,而得到下等三级,则有受到惩罚之危,故而上到宰相,下到九品芝麻小官,都对考评一事非常重视。

    陆瑾心知考评乃是考功司每年最为重要的工作,故而自然不会有所大意,立即调派了精干的官员对考评结果进行审查。

    衙门属官的考评一般都是由主官确定档次,而吏部主要负责审核同意便可,但是为纠正主官有可能对属官的打击报复,吏部在审核考评档次这一个环节还是非常的小心认真。

    即便是贵为吏部侍郎之身的陆瑾,也是静心的坐在书案之前,认真翻看着考核文卷,查找可有不妥之处。

    到得午后放衙,陆瑾站起身来展了展身子,顿觉周身上下说不出的酸麻难耐。

    稍微活动了一下,陆瑾正准备回去,忽地看到考功郎中杨再思脚步匆匆的跑了进来,对着他拱手言道:“陆侍郎,今晚门下省宴请吏部考功司,郭相请陆侍郎你务必参加。”

    陆瑾知道杨再思口中的郭相乃是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郭待举,在侍中裴炎率军还未归来的时候,门下省大小事务均是由郭待举进行主持。

    虽是隐隐猜测到了郭待举的用意,陆瑾还是询问道:”“不知门下省延请考功司意欲何为?”

    “陆侍郎莫非不知道么!”杨再思轻轻一叹,言道,“每当到了一年一度大考之时,为求一个好的等次,其他官衙前来请客吃饭送礼的多矣,这门下省也在我们吏部考核范围之内,自然不能例外,而且门下省权重显赫,我们可是得罪不起,况且还是郭相亲自相邀,所以我们必须得去。”

    陆瑾轻轻颔首,问道:“不知宴席地点所在何处?”

    杨再思回答道:“北市宾满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