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476章

执掌武唐-第476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史张靖臣略懂兵法,也看过几本兵书,立即照搬兵书之言开口道:“孙子兵法有言,历来埋伏之地当选险峻之处,之要骑兵能稍微展开,一般就不是最佳的埋伏地点。若吐蕃人要设下埋伏,昨夜我们所经过的那片山谷便是最好的埋伏地点,既然吐蕃人并没有在山谷中埋伏偷袭我军,那自然也不会选择这般无险之地,刘总管实在是多虑了。”

    刘景仁无可奈何,只得领军跟随裴炎踏入了这片草原河谷当中。

    唐军两万铁骑、两万步卒在茫茫一片的草原中全面撒开,处处可见飞驰疾行的骑兵,健步如飞的步卒,马蹄如雷,山鸣谷应。

    便在这个时候,一片尖锐而又高亢的牛角号响彻草原,还未等唐军将士们回过神来,冲在最前面的那一片骑兵登时就被突如其来的箭雨射中,人仰马翻,变成一个个刺猬翻倒在地。

    位于前军的沙吒忠义见状大惊,来不及高叫“敌袭散开”,密密麻麻的箭簇已是从密林长草中飞出,腾空而起,化作一团团黑云飞入唐军当中,犹如狂风骤雨一般无情地钉射到狂奔的唐军骑兵卒身上,就像一个个张开血盆大嘴的巨兽肆意的吞噬着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

    十九张月票了,哪位书友再投一张,又能加更了吶

    (本章完)

第861章 追击之战(下)() 
唐军一片大乱,有的人被长箭洞穿身体倒飞了起来,有的人被长箭恶狠狠地钉在了地上,更多的人中箭倒地后,被汹涌澎湃的人流踩成了血肉模糊的肉饼,场面满是腥乱混乱。

    在听到莫名响起的号角那一霎那,裴炎已是为之色变,当他看到前军陡然遇袭一片混乱的时候,顿时就吓得脸色苍白,高声嘶吼道:“敌袭,有埋伏,大家速速接阵防备。”

    还未等他的话音落点,一队队精锐善战的吐蕃骑士纷纷冲出山林,象下山猛虎一般,狂野凶悍地杀向唐军,而在齐腰身的长草丛中,也是突兀出现了许多吐蕃骑士,挥舞着闪烁着寒光的战刀冲杀而来。

    唐军悴然不防遭遇袭击,加之未接阵形,顿时就陷入了危局,被吐蕃骑兵这么一冲,立即就有无数人惨叫倒地,人马四野窜突自相拥挤践踏,片刻间死伤无算。

    吐蕃骑兵分作五路突进,每路都是满当当的五千人骑队,将散乱在草原上的四万唐军分割成了彼此不能相顾的数个碎块绞杀,虽则人数处于劣势,但却占据着显然的上风。

    裴炎在百余护卫的护持下狼狈逃窜,乱军当中,他那顶精致而又漂亮的帅盔早就掉了,此际白发散乱,老脸惶恐,恨不得能够插上一对翅膀逃出去。

    为求保住主帅,护卫骑兵们自然是冒死冲杀,然而面对一群群在草丛中呼啸而来的吐蕃骑兵,亲卫们却是力所不及,每冲杀一番便会又数人坠马而亡,人数极具减少,

    钦陵赞卓有心将唐军全部灭杀于此地,此际见到裴炎的帅旗在千军万马当中飘飞舒卷,又是下令手下起号,示意将士生擒裴炎。

    如此一来,裴炎的局势更是凶险,坐镇中军的刘景仁见状不对,立即带着为数不多的骑兵拦截冲杀而来的吐蕃骑兵,顿时陷入重重包围。

    刘景仁手舞一口陌刀左冲右突,每次刀光起落,便会有一名吐蕃骑兵惨叫坠马。

    然而冲杀而来的吐蕃人实在是太多了,即便刘景仁自持武勇,也陷入了寡不敌众的结局。

    便在刘景仁奋勇杀敌,形势岌岌可危的时候,一枝暗箭不知从何处突然射了过来,呼啸而至正中刘景仁的后背,他立即闷哼一声栽下马背,瞬间便被呼啸卷来的吐蕃骑兵所湮没了。

    护卫裴炎的骑兵依旧没能够突出重围,形势依旧非常的危机。

    好在这个时候,一队整肃的唐军步卒突然从后方飞快掠来,将裴炎裹入了军阵当中,恰如一片厚实的盾牌一般抵挡住了吐蕃骑兵疯狂的进攻。

    这队唐军步卒的主将正是阎温古。

    此番追击吐蕃人,阎温古本是奉命殿后统帅行进较慢的步卒,加之因为陆瑾那日所言,他一直对追击之事留了一个心眼,即便是在进入这一片不太利于埋伏的草原河谷,他也下令所领的八千步卒整肃进军,不得有丝毫的混乱。

    而在吐蕃人杀来的一瞬间,阎温古在心惊之余,急忙令麾下步卒接阵防守,抵御吐蕃人的进攻,并慢慢向着裴炎的帅旗靠拢而去,这才恰到好处的救了裴炎。

    待到的安全之地,裴炎脸上血色尽失,兀自喘息不止,眼眸中更是布满了惊恐之色。

    阎温古心知此刻已经不能指望吓得不轻的裴炎,他当机立断以主帅的名义起号,指挥着混乱不堪的唐军。

    大约半个时辰后,残存的唐军终于在各色尖厉的号角声中渐渐聚集起来,分头做拼死厮杀,而阎温古也是带领着步卒且战且退,向着南方慢慢撤离。

    没走多远,背后已是波涛滚滚的黄河,被吐蕃军队围成一片的唐军已是穷途末路了。

    张靖臣眼见情况如此危机,急忙建议道:“裴帅,现在我军战败已成定局,眼下只有渡河而逃,否者我们别无生路也!”

    “谢太辰狗贼误我!”裴炎万分悔恨的言得一句,老脸上已是留下了滚烫的热泪。

    张靖臣焦急道:“裴帅,现在不是说这些话的时候,当机立断啊!”

    阎温古听到此人居然怂恿裴炎弃军而逃,登时就勃然大怒,长剑一指厉声喝到:“大胆张靖臣,现在我军背水一战尚有一战之力,况且河源军得知我军战败之后,只怕立即会到,岂能轻言临阵脱逃!倘若在乱我军心,休怪本将将你斩杀在阵前。”

    张靖臣没有丝毫的气愤,急切言道:“阎总管,河源军埋伏之地离我们尚有五十里路程,过来只怕要三个时辰之久,待到河源军到来,我们已经被吐蕃人砍成肉末了。”

    “不管如何,本帅绝对不会同意撤退。”

    阎温古有着自己的坚持,他忽然想起了陆瑾曾让自己带给黑齿常之的一封信,虽然他不知道信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然而出于对陆瑾的信任,阎温古忍不住高声道:“放心,只要我们能够在坚持一会儿,河源军马上就回到。”

    仿佛验证他的话一般,一片激越而又高亢的号角声陡然掠过战场,西面天际隐隐出现了一队疾驰而来的骑兵,火红的旗子,黄蒙蒙的战甲,正是唐军骑兵的装束,不用问也一定是黑齿常之所领的河源军到了。

    眼见援军到来,被吐蕃人包围在黄河河畔的唐军顿时就士气大振,瞬间有了一种绝境逢生的感觉。

    与此同时,正欲下达进攻命令的钦陵赞卓见状却是一愣,有些意外的笑言道:“这黑齿常之来得可真快,如此一来,这一仗在打下去就没意思了。”

    吐蕃新任万骑将谢太辰今日大是意气风发,因为是他的诈降使得唐军中了圈套,此际闻言,忍不住皱眉问道:“大元帅,裴炎还在我军的包围当中,此人身居要职,若能将其擒获,必定可以震慑唐庭。”

    钦陵赞卓却是笑着摇了摇头,又是提点又是解释的说道:“太辰,裴炎的确身居高位,然而对于我吐蕃来讲,不过是区区一块朽木而已,这样一个人留在大唐成为秉笔宰相,实乃我吐蕃之福,何须将之生擒?更何况若要生擒此人,我军不仅要面对背水一战的这万余唐军残兵,更要面对黑齿常之的援军,伤亡一定非常的惨重,故而这场战斗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完全没有意思了。”

    (本章完)

第862章 押解而回() 
谢太辰思忖了半响,隐隐明白了钦陵赞卓此话,立即一脸敬佩的点头道:“大元帅果然高见,末将这就请岳父大人退兵。”

    钦陵赞卓点了点头,继而补充道:“不只是退兵,此番平局虽非我愿,然西突厥已被王方翼平定,再行攻打鄯州也是徒劳无功而已,乘着唐军现在混乱不堪的机会,我们撤离鄯州返回吐蕃。”

    谢太辰应的一声,领命而去。

    未及河源军骑兵到来,吐蕃军队已是全军撤退。

    阎温古本想乘此机会进行反攻,然而一想到已军遭遇埋伏之后一片混乱,军心不稳,也只得愤愤然作罢了。

    此战,四万唐军死者七七八八,唯存万人左右,总管刘景仁、爨宝璧两人战死沙场,可谓一场惨败,消息传回了位于湟水北岸的唐军大营,更是激起了守营将士们一片哭泣之声。

    听到此讯,陆瑾呆坐在案后不动不言,恰如一尊石雕木俑,不知过了多久他才站起身来走到了帐口边。

    帐帘风动,昏黄的阳光长长地照入了帐内,陆瑾负手而立盯着枕在山头的那一轮残阳渐渐沉沦,直到黑暗降临大地,一线冰凉的泪水涌上了他苍白的面颊,静静流淌不止。

    十日之后,朝廷的诏令抵达了鄯州,在吩咐裴炎整肃军队的同时,也令金牙道行军副总管陆瑾返回洛阳。

    诏令并没有言及让陆瑾返回洛阳何为,但是大家都明白与陆瑾涉嫌通敌虞国有关,特别是那位昔日虞国的镇国大将军君四海也是与之同路,更是证实了众人的猜测。

    陆瑾知道这次朝廷诏令他返回洛阳,形势凶险之极,然而一来他本就问心无愧,二来算算时辰太平公主也应该快要生育了,故而他对于回去之事倒也乐见其成。

    离开大营的那一天,裴炎并没有前来送行,想必是因为不听陆瑾的劝告遭遇惨败,故而自觉无颜。

    沙吒忠义与阎温古都是来了,然而一看到昔日出征的五位总管最后只剩下了他们两人,都感觉说不出的难过和唏嘘。

    陆瑾心情也非常的沉重,稍事安慰了他们几句之后便上得马背,在送行之人依依不舍的目光中朝着东方而去。

    此时洛阳城,陆瑾勾结虞国一事的消息并没有在朝堂上扩散,准确来说,天后武媚并不希望这个消息被更多的人知道。

    今日下朝之后,武后独自一人花园内踱步思忖,手中拿着的却是陆瑾所写的自辩奏疏,她边走边看,脑海中却是思忖不断。

    陆瑾在自辩奏疏中说得很清楚,也讲明白了当年他被虞国擒去之后所发生的事情,并言及他隐瞒不报的诸多苦衷。

    在武后看来,她对陆瑾的行径并不觉得奇怪,反倒认为这么行事正是陆瑾惯常的作风,虽然有违朝廷律法,却情有可原。

    不过这一切却不怎么重要,重要的是武后她自己想要利用这件事达到什么目的,若是陆瑾乃是她的政敌对手,此番武后肯定已经下令彻查,并责令监察御史依照朝廷律法办案了。

    然而现在,陆瑾不仅仅是太平公主的驸马,更是她武后着力培养的人才,武后之所以要让陆瑾前去领军,其目的也只是想凭借陆瑾掌握部分军队而已。

    令武后非常满意的是,陆瑾的确是一个军略战阵之才,竟然在裴行俭突兀病逝的情况下,领军大败吐蕃。

    若非后来裴炎不停劝告误中吐蕃人的诈降之策,说不定唐军还真有击败钦陵赞卓的可能。

    实在可惜了。

    更为可惜的是,武后明知裴炎身负战败之罪,却不能对他过多责罚,不为其他,只因裴炎乃是她的心腹。

    暗自感叹了一番,武后心内已是有了定见,吩咐蔗蔗唤来了上官婉儿,沉声下令道:“婉儿,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