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460章

执掌武唐-第460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之后,阎温古走到传令兵身前一通命令,那传令兵听得连连点头,急忙前去飞奔传令。

    顷刻之后,城墙上那五座石炮立即在士卒们的推动下转动了起来,炮口更是瞄准了吐蕃投石车的方向。

    陆瑾知道这石炮乃是投石车的简化版,盖因城墙狭窄,投石车在城墙上根本无法安装,故而只能退居求次安装使用这种小型的投石车,名为石炮。

    就实而论,石炮远远比不上投石车的威力,投射出去的石块也是小了许多,故而在中原很多城墙上,都是配置的床弩,而非石炮。

    不过阎温古乃是守城名将,既然决定动用石炮,那必然有着一番用意,陆瑾也不追问,就这么耐下心来静静观看。

    待到将炮口对准了敌军的投石车后,三名光着膀子的壮汉合力搅动石炮木盘,只见带着韧劲的粗长牛筋绳绷紧之后搅得“嘎啦嘎啦”直响,待到牛筋绳彻底的绷直拉紧,一名壮汉又是猛然解开了绳索。

    陡然之间,原本平放在地上的粗长木制杠杆一下子猛烈竖起,带动着挂在杠杆上面的坛子旋风一般飞了出去,朝着敌方投石车准确砸去。

    陆瑾的视线紧紧跟随而走,只见那个不知何用的坛子在天空中飞扬出了一道好看的抛物线,其后飞快坠下,极其准确的砸在了一辆投石车上。

    “中。”阎温古高兴的欢呼了一声,显然对第一次发射就命中目标兴奋不已。

    陆瑾正在好奇敌军坚固结实的投石车岂会害怕这像是酒坛子一般的东西,然而很快,他就看见落在投石车上的坛子裂开冒出了一片灿烂的火光,恍若火龙一般瞬间就席卷了那辆投石车。

    站在旁边的吐蕃士卒救无可救,只得眼睁睁的看着那辆投石车被火苗包裹,熊熊的燃烧了起来。

    陆瑾看得惊叹不已,好奇笑问道:“阎总管,坛子内装得究竟是何物,竟如斯的厉害?”

    阎温古哈哈笑道:“陆帅有所不知,这是守城所用的桐油,在石炮发射之前,先将坛内的桐油点燃,命中目标之后坛破油撒,火苗便倾泻而出燃烧一切,对付投石车、冲车、云梯之内的木制攻城器械最是有效。”

    陆瑾满意的点了点头,直接下命令道:“既然如此,阎总管,将敌军其余投石车全部毁掉。”

    “诺!”阎温古应了一声,急忙下令军卒继续用石炮向着城楼下抛射。

    只可惜这石炮的准头也是特别的差,大概发射十来次能够击中一辆投石车,足足过了一个多时辰,吐蕃人的二十来辆投石车全都被火焰所笼罩,无可奈何的燃烧了起来。

    (本章完)

第833章 小胜一场() 
而这时候,吐蕃攻城士卒也是冲杀到了城墙边缘,一排排木制长梯如同怪物生出的巨手般攀上了城墙,吐蕃人背插战刀,单手持盾,如同蝼蚁般登上木梯,一群一群向着城墙上攀登而上。

    面对吐蕃人的进攻,守城的唐军自然不会闲着,在箭如雨下的同时,无数大大小小的石块也是从城墙上飞了出来,间或还有巨大的擂木从天而降,当头砸下,攻城的吐蕃人一时间遭到了猛烈地打击,顿时梯毁人亡,死伤惨重。

    惨烈的攻城大战直到夕阳西下方才停歇,鸣金号角响起,吐蕃人如同潮水一般退去,收兵回营。

    陆瑾下令全军原地休憩,并吩咐庖厨抬来饭菜,让士兵们就在城头吃饭,防备吐蕃人夜攻,而他自己则带领着阎温古、刘景仁、沙吒忠义、狄仁杰四人,在城楼上就地召开简单的军事议事。

    会议伊始,刘景仁便对陆瑾表达出了止不住的赞叹之意:“陆副帅,你真是料事如神,如何会得知吐蕃人会利用裴帅的死讯做文章,从而瓦解我军军心?没想到你竟然找到了一个和裴帅身高体型相差无几的老者临时假冒,竟也蒙混过关,连吐蕃人也为之上当,哈哈哈哈……”说完之后,已是高兴得大笑了起来,

    陆瑾凌厉的目光却是朝着刘景仁身上一闪,很快就又恢复了平常之态,淡淡言道:“并非本帅料事如神,只是有备无患而已,况且这位老者乃是狄公找来,事先本帅也不太知情。”

    “陆副帅说的不错。”狄仁杰笑着捋了捋胡须,“老朽也是偶然见到那位老者与裴帅有几番相像,故而临机一动,便将之请到营中以作不时之需,没想到今日却恰好派上了用场。”

    “不过……裴帅逝世的消息尚未传开,除了朝廷几位重臣,也仅限我们几个总管知晓,为何吐蕃人会突然得到了消息?”阎温古皱着眉头一脸不解。

    还未等众人开口,陆瑾已是站起身来摇手道:“好了,现在也不说这些,当务之急当关注于战事之上,今日我军虽然获得了一场小胜,但是情况却依旧不容乐观,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故而还望诸君协力,共同守卫好城池。”

    众人立即拱手言是。

    今日,沙吒忠义奉陆瑾的命令指挥骑兵,无事可做眼睁睁看着步卒同僚们杀敌,他浑身上下闷得几乎快要生出鸟来,此际急不可耐的开口道:“陆帅,也不知咱们骑兵什么时候能够出城杀敌,总不能呆在城中什么事情也不做吧。”

    陆瑾知道这沙吒忠义属于典型的好战份子,闻言不禁笑了起来,伸出手来重重一拍他的肩头,勉励笑道:“如果说今番步卒是我军防守之盾,那么骑兵便是我军攻击之刃,沙吒总管放心,本帅一定不会让你们无事可做,只是现在时机未到而已,说不定到时候击败吐蕃人的关键,还要在骑兵身上。”

    闻言,沙吒忠义大是满意,忍不住眉开眼笑了,重重点头应是。

    此刻吐蕃中军大帐内,气氛却是一片阴沉肃然。

    此番挟军而来,达古日耸本是抱着建功立业之心,他们噶尔家族五兄弟,每一位在吐蕃都是说得上顶天立地的好汉,出将入相显赫全族,他达古日耸自然也不会例外。

    在攻打大莫门城之前,达古日耸已经与幕僚谢太辰商量好了计策,那就是在大战开始之前揭穿唐军主帅裴行俭已经病逝的消息,从而彻底瓦解唐军的军心,攻击城池自然也是事半功倍。

    然而令达古日耸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在他们揭穿真相的那一霎那,裴行俭居然从城楼内走了出来,顿时让守城唐军士气高涨,呼声震天,也使得他们的计策为之瓦解。

    达古日耸不知道是哪儿出现的纰漏,为何细作送来的情报竟然有这么大的问题,虽然他也不知道藏匿在唐军中的那位细作的真正身份,但是也知道这样错误的情报对于吐蕃大军来说可以说是致命的。

    然为求稳妥,他还是将情况及时报于兄长钦陵赞卓知晓,他相信以钦陵赞卓的能耐,必定能够联系细作,并查明事情的真相。

    既然瓦解唐军军心的计策已是彻底行不通了,那么摆在达古日耸面前的道路只有一条路可选,那就是强攻大莫门城。

    从今天的攻城情况来看,吐蕃攻城军卒的伤亡还是颇大的,特别是攻城所用的器械被唐军那劳什子石炮摧毁许多,着实让达古日耸心疼不已。

    站在达古日耸旁边的谢太辰自然看出了主帅纠结的神情,他眼珠子轻轻一转,忽地凑到达古日耸耳畔轻轻低语了几句,顿时令达古日耸一双眼睛瞬间就亮了起来。

    “太辰,此计真的可行?你可有把握?”

    谢太辰镇重其事的点头道:“元帅放心,只要元帅你调给一万军卒供属下指挥,十来天之后属下必定不会让你失望,而大莫门城也必破。”

    达古日耸站在羊皮地图前揣摩地形良久,终于点头道:“那好,就依你的计策行事,太辰啊,你不愧是本帅的军师,哈哈,若是能攻下大莫门城,必定记你首功。”

    “多谢元帅。”谢太辰喜滋滋的言了一句,不无怨毒的想到:可恶的陆瑾,别以为我就没有办法收拾你,待到城破了之后,在于你新仇旧恨一并算来。

    ※※※

    第二天,吐蕃大军继续攻城,然而令陆瑾感觉到意外的是,今天吐蕃人无论是从攻城的规模,还是兵力来看,都远远比不上昨天。

    最多两个三千人的军阵,攻城器械选择的是简单实用的云梯,就连冲车都没有准备,就这么一窝蜂的向着城池攻来。

    唐军的弓弩和床弩毕竟不是吃素的,几轮箭雨如同夏日狂风骤雨般对着吐蕃人当头浇下,吐蕃人死亡无算,顿时就让攻城的势头减弱不少。

    (本章完)

第834章 不明就里() 
而刚到午时,正在酣战中的吐蕃人便懒洋洋的收兵回去吃饭,下午也没有攻来,而是就在营垒里操练战阵,不禁令唐军将士们都是一头雾水。

    “这吐蕃人究竟在玩什么花样?”饶是通晓守城之法的阎温古,此刻也忍不住有些疑惑了。

    陆瑾沉吟半响,口气不知不觉带上了几分凝重之意:“事出反常必有妖,本帅猜想必定是吐蕃人思索到了什么攻城妙法,或者想要另辟蹊径另选他路,故而对攻打大莫门城不太那么热衷了。”

    “陆帅说得很有可能。”刘景仁认同的点了点头,言道,“要不我们派骑兵出城前去主动冲杀一番,看看能否了解吐蕃人的用意?”

    陆瑾思忖半响,否决道:“不可,安知这不是吐蕃人的诱敌之计?在没有较大的把握之前,万不能冒然出城杀敌,这样,不管吐蕃人如何,我们只要死守大莫门城便可,以不便应万变。”

    众将一听,立即点头领命。

    接下来两三天,吐蕃人再也没有前来攻打城池,每日除了在大营内操练,便是吃饭睡觉,日子过得极其有规律。

    如此一来,倒是苦了唐军一干将领,特别是陆瑾,更是在为不知吐蕃人有何阴谋而暗暗伤神不已。

    这日一早,陆瑾在城楼上等待许久,眼见辰时已过吐蕃大营方才战鼓声响,而吐蕃军卒亦是与往常一样在营内操练,依旧没有出营攻城的意思。

    见状,陆瑾面色不禁阴沉了下来,重重一掌拍在了城垛之上,转身走下了城楼。

    来到大莫门城街道,陆瑾也没有让亲卫们相陪,独自一人漫步长街边走边想。

    大莫门城乃是以军事要塞的规模建设,故而城市贵在坚固,并没有多少繁荣景象,城内也没有多少百姓,街道甚为冷清。

    陆瑾边走边想,脑海中却是思谋不断。

    目前朝廷已派八百里加骑传来急报,言及门下侍中、秉笔宰相裴炎迁升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陇右道经略大使,不日将前来鄯州统兵决战吐蕃。

    想必这个消息吐蕃人也应该已经探听到,并传入了钦陵赞卓的耳中,同时,裴行俭病逝的消息也是无法继续隐瞒下去。

    在陆瑾的印象当中,裴炎此人可谓是一个擅长玩弄权术的朝臣,裴炎之所以能够成为门下侍中、首席宰相,完全是在昔年审问太子李贤谋反案中善于揣摩上意的缘故。

    裴炎揣摩的并非是天皇之意,而是他领会到了天后武媚想要做实太子李贤谋反案的决心。

    故而在案件审理当中,身为主审官之一的裴炎完全对李贤没有半分怜悯,采取的是往死里整的手段。

    至于当时另一位主审官薛元超,在做实了李贤谋反之罪后,薛元超由中书侍郎擢升为中书令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