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399章

执掌武唐-第399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第723章 太子妃的荒唐建议() 
“陆少卿说得不错。”

    这时,刘仁轨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当先便是一句认同之语,其后对着李哲拱手道:“殿下,当务之急,应立即派出专人前往泾州调查暴乱缘由,并派发粮食平息骚乱。”

    李哲一听正副留守都这么说了,自然是点头言是,虚心求教道:“那不知两位卿家觉得何人能够担此大任?”

    陆瑾和刘仁轨对视了一眼,心内不约而同的飘出了一个人的名字。

    陆瑾一看裴行俭的眼神,自然明白了过来。

    的确,从目前情况来看,陆瑾是最适合赶赴泾州处置暴乱并派发粮食的人选,但可惜的是,长安城离不开他,大大小小的事务更是需要他,故而他不能去。

    毕竟长安城的重要性远远高于泾州。

    刘仁轨显然也懂得这个道理,不禁暗自一叹,只得退而求次的问道:“陆少卿觉得太仓令萧璿如何?”

    陆瑾轻轻摇了摇头,言道:“萧璿职司关中粮秣统计调运之职,实乃牵一发而动全身,实在没有余力前去泾州。”

    刘仁轨轻轻颔首,拧着白眉继续思忖合适人选。

    在目前绝大部分朝臣跟随天皇天后前往长安之后,能够堪当大任之人本就不多,故而陆瑾和刘仁轨都是颇费思量。

    便在此时,一声女子的轻咳陡然响彻殿内,让正在议事的三人同时一怔。

    陆瑾抬眼望去,只见正殿通往内殿的入口屏风上,正有一个模模糊糊的黑色人影,刚才咳嗽声正是从那里发出来的。

    见状,刘仁轨白眉猛然一抖,心内不由飘出了几分怒意。

    这样重大的议事,居然还有人躲在一旁偷听,也不知这太子殿下是如何管教宫娥的,竟如此没有规矩!

    反观李哲,却是露出了尴尬之色,他对着面无表情的陆瑾和有些气愤的刘仁轨一拱,讪讪言道:“这个……两位爱卿,本太子有事先失陪一会儿,马上就回来。”言罢,也不待陆瑾和刘仁轨同意,转身疾步而去。

    待到李哲绕过屏风进入甬道,入目便看见太子妃韦莲儿正站在那里,衣衫单薄的她春光乍现,别有一番动人的风情。

    “爱妃,何事也?你没看见我正在议事么?”李哲哭笑不得说了一句,然而口气中满是溺爱,可见这位新晋太子妃在他眼中的重要性。

    韦莲儿美目中神光闪闪,出言问道:“殿下,刚才你们是否在商量前去泾州平息暴乱的人选?”

    “对。”李哲点了点头,丝毫没有隐瞒的意思。

    闻言,韦莲儿精神陡然一怔,忽地出言道:“既然如此,莲儿向殿下推荐一人。”

    “啊,爱妃也有合适的人选?”李哲顿时惊讶了。

    “当然有!”韦莲儿肯定的点了点头,言道,“莲儿觉得左监门率长史韦洵可堪大任!”

    一席话落点,李哲霎那间便是为之一怔,继而颇觉不可思议的惊讶笑道:“莲儿,虽说是内举不避亲,然大舅哥才当上监门率长史不久,如何能够前去平息骚乱?”

    韦莲儿口中的韦洵,正是她同父同母的亲哥哥,在韦莲儿成为太子妃之后,原本白身的韦洵也凭借这一层关系担任太子东宫左监门率长史,一跃成为从七品上的官员。

    至于监门率,则是负责替东宫把守大门,故而李哲觉得韦莲儿如此推荐实乃有些不妥。

    但是,向来私心极重的韦莲儿也有她一番坚持。

    她虽然已经成为高高在上的太子妃,但总而论之,父辈兄长却无一个显赫大员,对她来讲不得不成为弊端。

    故而刚才韦莲儿才会轻咳一声唤李哲进来,说出想要推荐韦洵前去平息骚乱之意,也让兄长能够凭此功绩获得迁升。

    至于前去平息骚乱是否危险,韦莲儿却觉得根本无涉大局,区区几个泥腿子的暴民而已,能够掀起多大的波澜?在精锐的大唐官军面前,肯定是不堪一击的。

    故而,韦莲儿正容回答道:“殿下有所不知,我那兄长自小文韬武略,可比管仲乐毅,对付区区骚乱,派发些许粮食,还不是易如反掌手到擒来,自然可以胜任。”

    听到此话,李哲微微沉吟,显然是动了心思。

    韦莲儿乘热打铁的继续劝说道:“殿下,你可是监国太子,刘仁轨和陆瑾均是你的部下,你如何能够事事都听他们的,让他们牵着你的鼻子走?莲儿和兄长均想要为殿下你分忧,难道我们就没有陆瑾和刘仁轨可靠?”

    李哲耳软惧内的性格与高宗皇帝非常相似,一听韦莲儿此言,想到爱妃也只是推举兄长处理些许小事情而已,并没什么大碍,于是点头道:“那好吧,我出去与刘仁轨陆瑾商量一下,你就在这里等着。”

    韦莲儿惊喜不已的点了点头,忽地她又想到了什么,沉着俏脸言道:“殿下,你出去不是商量,而是直接下令,可不要忘了。”

    李哲点头一笑,连忙出去了。

    当听完李哲说出前去平息骚乱的人选,刘仁轨登时就茫然了:“韦洵?何人也?微臣似乎从未听过此名?”

    李哲脸膛微微有些泛红,想到韦莲儿最后的吩咐,口气不自禁的带上了几分坚定之色:“刘相,韦洵乃是太子东宫监门率长史,年纪轻轻便是文武全才,由他前去应该能够顺利平息暴乱。”

    听到李哲口气如此笃定,刘仁轨倒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了,转头问向陆瑾道:“陆少卿觉得这韦洵如何?”

    时才待到李哲说出韦洵名字的一瞬间,陆瑾便已经知道韦洵乃是韦莲儿的兄长,当初韦莲儿女扮男装之时,所用的化名也正是韦洵,不用问,刚才那声轻轻的咳嗽声正是出自韦莲儿,如此人选也是她所建议了。

    若是前去处理些许小事情,陆瑾说不定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毕竟裙带关系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泾州骚乱并非小事,此乃一件说不定会影响到关中安稳的大事,故而应该派遣能够主持大局的老练人物前去,而非靠才名能力均不彰显的外戚。

    (本章完)

第724章 劝无可劝() 
心念及此,陆瑾立即出言表达反对意见:“太子殿下,刘相,泾州离长安不过数百里,实乃火烧眉毛的肘腋之患,以下官之见,当派老练持重的官员前去处理委托。”

    刘仁轨正欲认同颔首,谁料李哲已是急不可耐的反驳道:“陆少卿此言差矣!韦洵乃是太子东宫之人,没有人比本太子能为了解他的为人品行,此人年纪轻轻便又能文又能武,实乃不可多得的贤才,性格也颇为老练,担此重任绝对没有问题,再说陆少卿你也不是一样很年轻么?父皇母后同样也对你委以重任,故而本太子觉得韦洵前去没有丝毫的问题。”

    一番话听得陆瑾眉头大皱,想要继续出言反对却又觉得有些不妥。

    眼前这位毕竟是监国太子,国之储君,即便他的决定有所不妥,身为臣子劝诫可也,但绝对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太子的身上,否者便有犯上之嫌。

    特别是在李哲几乎不管事的情况下,若自己与刘仁轨太过忤逆李哲关键的决定,别人一定会觉得他们有几分挟太子以全私欲的企图。

    更何况,现在根本没有证据表明那韦洵就一定不能担此重任?

    刘仁轨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沉吟片刻皱眉言道:“既然太子殿下如此认同韦洵,那微臣自当领命,以微臣之见,可在城内金吾卫中挑选百名骑士跟随韦洵前去泾州,调查暴乱因由并派发粮食。”

    “好!”看到刘仁轨同意了下来,李哲不禁拍手叫好,振奋言道,“那就让韦洵担任太子特使,全权处理泾州暴乱之事。”

    回到公主府,时间已经快到三更了。

    望着内殿内那道明亮温暖的灯火,陆瑾心内不禁生出了淡淡的温馨感觉。

    这几天不管他回来有多晚,太平公主都会留灯等候他归家,而且只要待他一踏进公主府的府门,那肩头上的沉沉重担就好似一瞬间突然消散了一般,变得轻忽忽无比。

    陆瑾很久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如此滋味尤记还在江宁县的幼时,每当他夜晚做噩梦惊醒的时候,透过窗棂望向阿娘房中透过来的朦朦胧看灯光,所有的惊惧害怕均会烟消云散。

    或许,这就是家的感觉,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体会到这样的温馨。

    暗自感概着一叹,陆瑾嘴角忽然溢出了一丝轻轻的微笑,举步朝着内殿而去。

    殿内,太平公主正斜躺在贵妃榻上休憩打盹,陆瑾进来的脚步声尽管很轻,但也还是将心绪牵挂的她为之惊醒。

    待看到陆瑾回来,太平公主困意顿消,立即从榻上翻坐起来,脸上睡意朦胧的关切问道:“七郎,几更了,可有吃饭?”

    “三更天,我在衙门里已经吃过了。”陆瑾忽地伸出了手来,扶住太平公主的莲臂,示意她坐下。

    感觉到陆瑾的动作有些亲密,太平公主暗暗觉得奇怪,顺势落座轻叹言道:“驸马每日如此忙碌,回来只睡上两三个时辰,天蒙蒙亮又要出门,实在太过辛劳,真不知太子皇兄和刘仁轨一天都在干甚!竟将事务全部丢给了你。”

    面对太平公主的抱怨,陆瑾却是淡淡一笑,安慰言道:“无妨,我本是副留守,多做些事情也是应当,只要不出现乱子,幸苦一点也是值得。”

    “你呀,真是如同秦川老黄牛般任劳任怨!”太平公主忽地一笑,抬起纤手伸出玉葱般的手指一点陆瑾的额头,笑容如同山花绽放美丽如春。

    陆瑾脑袋微微一侧,避过太平公主在他额头捣乱的手指,抬手猛然抓住了她的皓腕,半是怜爱半是关心的言道:“堂堂公主,就不要如此胡闹,对了,整日稀粥,现在可饿?”

    太平公主摇了摇头,美目中的神光温柔可人:“饿过了也就不饿了,比起驸马的辛劳,令月吃点苦又算些什么?对了驸马,现在粮荒可有缓解?”

    陆瑾沉重叹息了一声,随之苦笑摇头,言道:“长安城情况还稍微好一点,周边郡县却不容乐观,今日泾州传来急报,声言出现了庶民抢粮暴动事件,弄得一团乱麻!让人着实头疼。”

    “哦?那驸马准备如何处理?”

    “只当调查暴乱缘由,并补充泾州官场粮食。”

    说到这里,陆瑾心内微微有些犹豫,沉吟了一下终是忍不住实言相告道:“不过派去泾州的特使乃是由太子殿下亲自推荐的,其人名为韦洵,似乎是太子殿下的妻舅!”

    “妻舅?”太平公主闻言一怔,慢慢想了一下顿时就回味了过来,唇角不禁飘出了一丝嘲讽的冷笑:“如此说来,太子皇兄是想提携韦莲儿的娘家人呢?”

    “是啊。”陆瑾点了点头,说出了心头最是担忧的隐忧,“若是其他小事,那倒无妨,不过泾州的安稳关系到关内道的安稳,派这样一个人前去,也不知是否合适?”

    “那驸马为何没有劝说太子殿下?”

    “四娘,我虽是长安副留守,但也需要尊重太子殿下的意见和人选,在刘相没有反对的前提下,我如何能够出言表示反对?”

    “也对。”太平公主轻轻颔首,“既然木已沉舟,那驸马你也不必忧心,但愿那韦洵当真能够有几分才干,不要为目前的乱局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