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251章

执掌武唐-第251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韦洵见那木匣用黄绸包着似乎颇为贵重,心念陆瑾一时半刻不会回来,急忙打开木匣朝着里面一看,一双眼睛陡然就瞪大了。

    匣内只有一物,乃是一枚四四方方的青色官印,印纽为一只雕刻得栩栩如生的金龟,龟背上面系着黄色流苏,显然是出自名家之手。

    霎那间,韦洵呼吸急促,颤抖着双手将官印从匣中捧了出来,一瞧印面上的阳文大字,赫然刻着“监察御史之印”。

    居然是监察御史之印?莫非他是朝廷的监察御史?这这这,何其夸张惊人!

    韦洵不能置信地双目圆瞪,呆呆地望着官印,张开小嘴久久回不过神来。

    他本来也是出生于官宦世家,自然明白些许官场规矩,也懂得监察御史乃是非常显赫之职,倘若此印是出自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之身,韦洵觉得尚可接受,然陆瑾才多大年纪?充其量也不过十七八岁,居然就位列监察御史,着实惊人之极!

    韦洵长长的一个鼻息,双颊泛出激动的红晕,他仔细地打量着手心中的官印,在确定乃是真货之后,这才小心翼翼地物归原位,瞧见包袱中似乎还有几套折叠得甚是妥当的衣物,又开始翻找了起来。

    面上几件衣服都是普普通通的袍服,然而最后那件衣物,却使得韦洵渐渐平息的心海又泛起了波澜。

    那是一件深青色官袍,面料上绣着小绫暗纹,腰上还套着一条鍮石腰带,正是朝廷八品官的服饰,韦洵之父乃普州录事参军,也是正八品的官身,韦洵实在太熟悉了,断然不会认错。

    毫无疑问,陆瑾正是一名正八品的监察御史,官服和官印均可证明一切。

    就在这个时候,韦洵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他曾听兄长们闲谈提及,昔日太子李贤谋反之事,便是由一名年轻的监察御史率先查出,那名御史似乎正是姓陆。

    陡然间,韦洵的心儿止不住狂跳了起来,双手死死地抓住那件青色官袍,眼眸中流淌着一股异样的火焰。

    ※※※

    待到陆瑾回到房内之时,沉沉的暮霭已是笼罩了大运河两岸,停泊在码头上的客船也点亮了风灯,船身随着波涛轻轻荡漾不止。

    瞧见韦洵呆呆地坐在榻上,陆瑾以为他还在为今日受到挟持一事而害怕,不禁笑语言道:“我已经将抓来的药送去厨房熬制,想必待会便会将熬好的药送来,韦郎君服下之后,必定会好转。”

    韦洵点了点头,目光复杂地望着他,却没有了起先那种看不起人的傲慢,反倒有些拘谨了起来,毕竟眼前这个与自己岁数差不多大的男子,乃是朝廷监察御史。

    天色渐晚,初春的夜风依旧是冰凉入骨,陆瑾拿起榻边的燎炉放在案上,添入几根木炭将之引燃,又寻来煮茶铜炉架在上面,片刻之后,阵阵茶香四处弥漫。

    韦洵一直呆呆地注视着他的举动,白皙的俊脸被火焰的光芒映照得忽明忽暗,不知过了多久,他突然开口问道:“陆郎君,不知你可有娶妻?”

    没想到韦洵突然问出了这个问题,陆瑾倒是有些奇怪,他将茶水舀入茶盏,头也不回地开口道:“在下一直醉心功名,因而尚未娶妻。”

    闻言,韦洵一直悬着的心儿这才落下,笑着问道:“那不知陆郎君可有心仪的女子?”

    陆瑾闻言一呆,腾升而起的水雾朦朦胧胧似乎变幻出了上官婉儿美丽的娇靥,他轻轻一笑,却不能对韦洵透露心上人的身份,故而摇头言道:“没有!”

    韦洵双目发亮,心内更是涌出了一阵激动,言道:“那不知陆郎君你钟意何种类型的女子?不知能否说来听听?”

    听到此话,陆瑾这才感觉到了奇怪,转头笑问道:“怎么?今日韦郎君莫非想要打探了解在下的私事?”

    韦洵笑了笑,双手抱膝目光炯炯地望着他,言道:“实不相瞒,在下与陆郎君可谓一见如故,见郎君你人品贵重,学富五车,故而想给你说媒,不知你意下如何?”

    “说媒?”陆瑾好气又是笑,当下便想摇头推辞。

    见陆瑾神情似乎不屑一顾,韦洵心头暗惊,怕他推辞一般急忙言道:“在下有一小妹,年方十六美艳如花,看似与陆郎君你非常匹配,陆郎君可否愿意一见?”

    陆瑾摇头笑道:“感谢韦郎君好意,在下尚无娶妻的打算,好意心领了。”

    韦洵顿时急了,言道:“陆郎君啊,我那小妹可是出生名门,你可有听说京兆韦氏?”

    陆瑾眉头一皱,瞬间醒悟了过来,笑道:“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没想到韦郎君竟是韦氏中人,倒是在下失礼了。”

    (本章完)

第455章 去天尺五(下)() 
陆瑾口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之谚语自西汉以降就广泛流传于世,它是对世居长安城南之韦、杜两族密迩皇宫、亲近皇权之政治社会地位的形象描述。

    到得隋唐,京兆韦氏杜氏更为显赫,也是中原极其尊贵的世家,贞观年间韦氏更是出了太宗贵妃韦珪、驸马韦正矩、韦思安、太常卿韦挺等人物,即便是到得当朝,建造上阳宫的韦弘机也是出自韦氏,可见其族势力雄厚。

    就实而论,陆瑾也是地地道道的世家子弟,但他却对世家没有多少好感,即便昔日面对出身七宗五姓的崔若颜,他也是爱理不理,更何况京兆韦氏,因而此际韦洵抬出家世,却没有起到半点作用。

    感觉到陆瑾似乎对家族甚为敬重,韦洵不由生出了与荣俱荣的感觉,轻咳一声言道:“陆郎君既然知道我韦氏,难道还觉得韦氏之女配不上你?你可知有多少寒门出身的官员和求取科举的士子,想要入赘韦氏而不得入,如今这样一个好机会摆在郎君面前,难道你还要推辞不成?”

    陆瑾淡淡一笑,言道:“在下求取佳偶,并非是在意对方的家族身世,而是寻揽一种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男女感情,绝对不会因为对方门第高低而心存偏见,京兆韦氏固然声威赫赫,然在下与韦郎君之小妹素不相识,且没有半分感情,岂能乱牵红线?”

    一席话听得韦洵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心内更是腾起了阵阵羞怒,他怎么也没想到,陆瑾居然毫不思量就拒绝了他的好意,实在令他是情何以堪。

    沉吟片刻,韦洵冷冷言道:“婚嫁之事乃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陆郎君竟想凭借感情寻找心仪之人,何其荒谬!”

    陆瑾笑了笑,言道:“此事对别人来讲的确如此,然而在下自小父母双亡,自然没有父母之命,因此倒是可以自由择偶。”

    韦洵闻言语塞,却也不好在这个问题上继续下去,只得暗叹了一声了得。

    接下来两天,陆瑾和韦洵两人几乎都呆在船舱闲谈说聊。

    陆瑾饱读书籍,对于古今内外的奇闻异事知晓甚多,捡了许多有趣之事对韦洵说了,倒是听得韦洵津津有味不已。

    期间,苏令宾也曾派人来邀约陆瑾赴宴,陆瑾自然是应约而去,回来之后,他便觉得韦洵大是闷闷不乐,气鼓鼓的也不理人,显然正在生闷气。

    陆瑾自然感觉到韦洵似乎对苏令宾颇为不屑,摇头一笑故而也没有往心里去。

    这日黄昏,客船停泊在一个繁华的水陆码头,夕阳残照之下的市集熙熙攘攘颇为热闹,倒影在水中荡漾着光怪陆离的色彩。

    韦洵今日兴致极高,站在窗前望了一会儿,兴致勃勃地言道:“陆郎君,我们一并到岸上去游玩一番如何?”

    陆瑾早在客船上呆得不自在,听到此话立即点头叫好,与韦洵两人下得客船,有说有笑地朝着市集而去。

    这片市集即是繁华又是杂乱,大概是长期从事水产交易,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腥臭味儿,直熏韦洵眉头大皱以袖掩鼻。

    虽则如此,却还是没能破坏两人的游兴,及至离开码头进入城市,陆瑾和韦洵均是双目一亮。

    这是一条灯火相连明亮得犹如白昼的长街,大概是因为地处偏远,且身为货物转运之地的缘故,这里执行宵禁并不怎么严格,沿途车马往来行人不断,在沉沉暮霭中大是热闹。

    韦洵大觉兴奋,拉着陆瑾一路上看杂技,看表演,玩的是不亦乐乎,走到卖糖人的老汉那里,还别出心裁地买上一个糖人品尝,直看得陆瑾失笑不止。

    走得半响,阵阵饥饿感从肚腹中传来,韦洵双目一转,突然笑着言道:“陆郎君上次将我从流寇手中救出来,我还没好好感谢你,今日正好来到市集,在下请你喝酒,不知你意下如何?”

    面对韦洵拳拳盛意,陆瑾自然不会拒绝,点头笑道:“那好,在下就却之不恭了。”

    片刻之后,两人来到了一座造型别致的酒肆前面,抬头一望,可见小木楼望旗飘飘灯笼高挂,看上去既是气派。

    进入酒肆,立即有店小二前来殷情招呼,陆瑾向来喜欢安静,便吩咐店小二在二楼靠窗处寻得一个幽静的座位,与韦洵对案而坐。

    点上几样颇具地方特色的小菜,韦洵眼眸中闪烁着些许不可琢磨的光芒,言道:“小二,你们这里有何等美酒?”

    店小二将手中白色抹布往着肩头一搭,犹如绕口令般侃侃言道:“小店备有郢州富水、乌程若下、河中桑落、袁州宜春、荥阳土窟春、富平石冻春、剑南烧春、河东乾和葡萄、岭南云溪博罗、宜城九酝、浔阳湓水、齐地鲁酒,客人若中意京师佳酿,本店也有西市腔、新丰酒、及虾蟆陵之郎官清、阿婆清等等。”

    一席话听得陆瑾和韦洵同时咋舌,陆瑾失笑言道:“看来贵店店家必定是一个好酒之人,否则怎会准备得如此丰富,几乎囊括了大唐所有的名酒。”

    店小二笑着解释道:“这位客官有所不知,小店之所以藏酒丰富,乃是因为此城地处水路要冲,来往商贾多不胜数,嗜酒口味也各不相同,因而店家才准备得比较充分,对了,不知客官要上什么酒?”

    陆瑾正欲开口,一旁的韦洵突然抢先言道:“不知你们店内何酒最烈?”

    店小二回答道:“若论酒烈,当属乌程若下酒,此酒清冽醇正,力道灌顶,寻常人只要喝上两三斤,铁定烂醉如泥。”

    韦洵点头言道:“那好,就上此酒。”

    见到店小二应命而去后,陆瑾这才笑言道:“看韦郎君的架势,似乎颇能饮酒,在下却不胜酒力,只怕最多喝上半斤。”

    “陆郎君谦虚了,今日你我不醉不归。”韦洵说得一句,起身笑道,“在下去上个茅房,陆郎君稍等片刻。”

    陆瑾点了点头,目送韦洵下楼而去。

    刚走到一楼,原本挂在韦洵脸上的笑容立即就消失不见了,他想了想,瞧见时才那店小二正在招呼客人,走上前去言道:“小二,待会上酒时你上一坛真酒和一坛白水,其中白水那一坛放在我的案上,真酒则放我同伴的案上,记得了?”

    店小二听得目瞪口呆,言道:“这……这是为何?”

    “你听我话便是,其他休要多管。吶,这是打赏。”

    说完,韦洵解下荷包,拿出一贯开元通宝递给了店小二,店小二双目一亮,立即连连颔首。

    韦洵冷冷一笑,脸上浮现出一丝不可琢磨之色,这才上楼去了。

    (本章完)

第456章 莲儿的故事() 
片刻之后,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