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223章

执掌武唐-第223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既然是相识满天下,为何十七郎君别人之名不提,却只提及在下之名?难道崔郎君就不觉得奇怪么?”陆瑾嘴角含笑,然而话语却陡然凌厉了起来,“不管是盛名之下无虚士,还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在下这个状元,乃是圣人钦点,不容外人质疑,倘若阁下有所疑问,怀疑圣人识人用人眼光,不如前去求见圣人,相信圣人一定会给你解释一二。”

    陆瑾此言丝毫不留情面,质疑他状元身份,自然也带有质疑圣人眼光的嫌疑,可谓一语击中崔琳的要害,崔琳顿感语塞,国字脸上飘出了几分涨红,即便他再有胆量,也不敢前去询问圣人。

    陆瑾冷冷地看了崔琳一眼,突然对着众进士抱拳正容道:“诸位郎君,这次在下能够侥幸获得状元,且还能得到圣人当殿授官,有着极大的运气在里面,我相信诸位的文学才华,也必定不会差在下多少,大家来自天南海北各不相识,因科举走到了一起,为的便是能够学而优则仕,入朝为官,不管以后身居何职,我相信彼此之间的同科情谊也不会改变,能够与诸君相识,陆瑾更觉幸何如之。”言罢,深深一躬。

    陆瑾此话既坦诚又谦逊,立即让原本还有些愤愤不平的进士大感受用,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其中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年男子当先抱拳笑道:“状元郎客气了,在下名为魏旭伦,乃二甲头魁,能够与状元郎同科进士,幸何如之。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面容敦厚的青年拱手言道:“在下徐长平,乃二甲第三名,状元郎见教了。”

    一时间,许多进士微笑着上前介绍姓名籍贯,一片其乐融融,唯有崔琳独自一人站立在旁,神情甚为尴尬。

    陆瑾一一和他们拱手问好,突又笑言道:“时才圣人让在下带领诸位一并游览天街,题名奉塔,在下听得不明不白,然而也不好当殿询问,糊里糊涂的便应承了下来,现在却还是一头雾水,不知圣人此乃何意?”

    话音刚落,未然笑容一僵,哭笑不得地言道:“状元郎当真连这些都不知道?莫非是说笑乎?”

    陆瑾如实言道:“在下的确不知,还请未郎君赐教。”

    未然仿若是看怪物般看了陆瑾半响,确定他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后,这才微笑解释道:“历来成为进士放榜之后,庆贺过程分别有四个步骤,分别是御街夸官,雁塔题名,杏园探花,北里饮宴。先说御街夸官,便是状元郎带领众进士,骑着白马游览长街,接受万民祝贺,再说题名雁塔,则是众进士前去大雁塔题名留恋,至于杏园探花,是为在进士中推选出一名探花郎,与状元郎一道去寻觅新鲜的名花,并采摘回来供大家欣赏,至于最后的北里饮宴……”

    说到这里,未然露出了一个男人都懂的笑容:“则是进士们前去平康坊内寻欢作乐直至天明,状元郎,圣人钦点你为众进士之首,今天诸位进士可是跟定你了,一切听从你的安排。”

    闻言,陆瑾一个头两个大,御街夸官,雁塔题名,杏园探花三件事情还算好说,最后居然还有他带领进士们前去烟花之地饮宴为乐,也不知是何人兴起的这样的规矩,忒煞古怪!

    魏旭伦悠然笑道:“不过此乃洛阳城,大家自然不可能前去身在长安的大雁塔、杏园、北里,因而有所变通,题名大雁塔改为提名洛阳大福先寺内的奉塔,杏园探花改为春园探花,而北里饮宴,则变作了温柔坊饮宴,状元郎,时候已经不早了,我等还是速速出宫吧。”

    陆瑾大概听明白了,既然今日圣人让他领头主事,自然须得让众进士尽兴而归,大家笑嘻嘻地前去吏部骑上早就准备好的白马,与鼓乐仪仗一道,出了端门朝着天街而去。

    时至午时,正是洛阳城最为热闹的时候,二十五名进士鲜衣怒马地上得天津桥,在锣鼓喜乐开道之下,个个神采奕奕,精神抖擞,玉树临风,立即引起了庶民轰动。

    不消片刻,宽阔的天街左右便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大家指指点嗡嗡议论,男子们聚在一起评点进士赫赫威仪,女子们则相互议论进士长相容貌,更有老者拉着黄口小儿连连叮嘱,让他们树立人生榜样,毕竟能够成为进士,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可以称之为一步登天了。

    作为状元,陆瑾自然位列对首,他一手抓着马缰,另一只手对着街道两边摇手示意,脸上充满了浅浅的微笑,足可令街边的怀春少女心跳如鼓。

    (本章完)

第404章 春风得意马蹄疾(下)() 
人群之中,裴淮秀看到陆瑾骑着白马潇洒而来,芳心止不住一阵欢喜振奋,对着他连连招手不停,然而重头到尾直至走过,陆瑾都没有看她一眼,不禁令裴淮秀大感失望。

    见她似乎有些沮丧,同路的裴凌青抿嘴笑道:“淮秀,现在人山人海我们又站在人群中间,七郎如何能够看得见?你还是少费些力气吧。”

    裴淮秀这才恍然醒悟,故作不屑地嘟起了嘴,言道:“刚才那么多的进士,谁说我是招呼七郎?况且黄昏时他总回归家,那时候再恭贺他也是不迟。”

    裴凌青笑道:“今夜七郎会去温柔坊通宵达旦的饮宴,只怕不会回府了。”

    “什么,他要前去温柔坊那种烟花之地。”裴淮秀一双美目陡然就瞪圆了,俏脸露出些许微不可觉的愤然之色。

    裴凌青点头道:“是啊,此乃进士放榜后不成文的规定,进士们都会前去烟花柳巷寻欢作乐,以示庆贺。”

    裴淮秀美目怔怔地望着陆瑾渐渐远去,想及今晚他将与那些烟花女子左拥右抱,不知为何,芳心陡然飘出了一阵酸味,使得她暗自裹紧了粉拳。

    虽则是御街夸官,陆瑾还是觉得太过招摇了一些,严格来说他也不喜欢这样备受市人瞩目的情景,回首一看其他进士,许多人却是洋洋自得,兴趣盈然,毕竟一朝鱼跃龙门成为进士,将十年寒窗苦读的郁闷渲泄而出,这种受到万人膜拜恭贺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

    沿着天街走马向南直至淳化坊,进士马队又折向东面从新东桥渡过了洛水,一路上敲锣打鼓满是喜庆,及至来到靠近洛阳东面城墙的积德坊内,方才收缰驻马。

    陆瑾高坐马背举目望去,一片金碧辉煌的寺庙巍峨矗立在层层叠叠的民居内,其中一座十来尺高度的佛塔尤为引人注目,恍若长剑一般直刺天际。

    未然驻马陆瑾之旁,展颜笑道:“状元郎,前面便是大福先寺,不知你可知道它的来历?”

    陆瑾笑语言道:“这我还是知道,相传此庙乃是当今天后为生母杨氏祈福所建,以前本名太原寺,建在与端门相对不远的教义坊内,一日天后登端门遥望洛阳之景,见太原寺不禁思念生母,悲恸之余令太原寺迁移到积德坊内,而太原寺从此以后也更名叫作了大福先寺。”

    未然恍然笑道:“噢呀,忘记状元郎乃是天后心腹,这等事情岂会不清楚?呵呵,在下刚才怕你不知道,还想班门弄斧替你解释一二了。”

    闻言,陆瑾淡淡一笑,却没有言语。其实这段故事并非是天后讲述,而是他以前身在温泉宫时,太平公主无意间提及的,故此才记在了心中。

    来到寺庙门前,早有一群僧人恭候于此,为首老和尚头戴佛门志公帽,白发苍苍矍铄苍旺,瞧见众进士走马而至,立即站在原地深深一个佛礼,言道:“老衲大福先寺主持法藏,见过诸位进士。”

    陆瑾心知眼前这位法藏和尚乃是盛名远扬的佛门高僧,自然不敢有所托大,急忙下马对着法藏拱手言道:“在下陆瑾,见过方丈大师,我等奉帝命前来奉先塔题名留念,还请方丈大师行个方便。”

    法藏捋须微笑道:“大福先寺能够留下诸位进士的墨宝,实乃荣幸之际,诸位里面请。”

    在寺庙僧人的陪同下,陆瑾带着进士们走入了大福先寺内,入目便是飞檐斗拱的庙宇,百姓们进进出出往来不断,神情虔诚地向着每一个金身佛陀雕像叩拜作礼,嘴里碎碎念叨着祈求之事,袅袅青烟萦绕盘旋四周,庄严而又肃穆。

    唐时佛教兴旺鼎盛,备受平民百姓喜爱,尤盛道教多矣,未及陆瑾言语,不少进士都已经进入庙宇之内焚香叩拜。

    相比佛教,陆瑾更信服土生土长的道教,因而他并没有入内向佛主叩拜,而是就这样站在外面等待。

    过得半响,进士们重新聚齐,在法藏和尚的带领下来到了奉先塔之下。

    这座奉先塔乃是近年新建而成,仔细数来共分七层,全是以制式统一的青砖堆砌,砖面粉刷白灰为底,看上去极为气派。

    陆瑾四下环顾,正在思索改在何处题名留念,法藏已是捋须笑道:“状元郎,浮屠四周的围墙都可以用来提名,还请状元郎赐下墨宝,供人瞻仰。

    陆瑾点头言是,却见一名小沙弥已是捧来了红彤彤的朱漆,恍若血水一般盛在木盆之内。

    而作为题名所用的毛笔,则是一只笔锋肥硕饱满的巨大毛笔,陆瑾刚握在手中,便觉得手腕为之一沉。

    不容多想,他信步来到了东面围墙前,略一思忖断然挥毫,一行行漂亮的大字已是出现在了墙面之上,写的为:调露二年,岁在庚辰,暮春之初,新科进士二十五人会于奉先塔前,感念圣恩浩荡,科举举贤,特题名留念聊作回忆。

    写完这一行后,陆瑾另提一行,龙飞凤舞地写出了自己的名讳籍贯:江宁陆瑾。

    “咦,原来状元郎是江宁人士啊。”站在旁边的未然颇觉惊讶地笑了起来。

    陆瑾这才醒悟不知不觉写出了真实籍贯,然而现在更改却是不可能,只得点头笑道:“在下祖上乃江宁人士,故此便写为了江宁。”

    未然点头笑道:“原来如此,这么说来你我还算有缘了。”

    “哦,未郎君也是江宁人?”

    未然言道:“非也,在下乃丹州咸宁人,不过母亲却是江宁人士,在下在江宁县也生活甚久,算是半个家乡吧。

    陆瑾本欲询问一下谢府目前情况如何,然现在人多势众,也不好再问,对着未然轻轻一笑,将手中毛笔递给了崔琳。

    待到二十五名进士在围墙上写下了自己的姓名,奉塔题名就算完结。

    魏旭伦露出了意犹未尽之色,微笑提议道:“状元郎,光是名字却没有诗句搭配,岂不枯燥无味?以在下之见,不如请状元郎你再题诗其上,聊作纪念,不知状元郎意下如何?”

    话音落点,立即得到了进士们的拥护同意,纷纷出言请陆瑾题一首诗歌留在墙上,作为庆贺。

    (本章完)

第405章 题诗奉塔() 
陆瑾也不推辞,信步走到围墙边,略一思忖正欲挥毫其上,站在旁边的崔琳不禁冷冷提醒道:“状元郎,你这首诗可是代表着我们同科进士所有人的文采水平,若是出现纰漏示以后人,只怕会引来嘲笑,还请你谨慎思之,”

    徐长平点头附和道:“崔郎君此话不错,状元郎未及思索便冒然下笔,却是有些太过轻率了。”

    的确,一般人琢磨题诗,都会思忖半响甚至更久,慢工才能出佳句,毕竟这可是留给后人看的,若是出现差池,丢脸的不仅是陆瑾一人,还会捎带同科所有的进士。

    瞧见众进士似乎甚为认同崔琳和徐长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