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164章

执掌武唐-第164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见太平公主并未深究,上官婉儿悬着的心落回了胸膛,笑言道:“公主目光如炬,相中的情郎怎会输给别人?陆瑾以河南府乡试头魁的成绩,通过了乡试,再过几天便要参加洛阳府举行的府试。”

    “婉儿此言当真?”太平公主立即露出了无比惊喜之色,眼眸中更是异彩连连。

    “当真,这可是我亲眼看到的。”上官婉儿微笑颔首表示肯定。

    “啊呀,他居然取得了乡试头魁,真是太好了。”太平公主如同蝴蝶般在轩亭内旋转一圈,裙裾飞扬犹如盛开之花,显然性情非常的高兴。

    瞧太平公主如此模样,上官婉儿心内生出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好像还有一种淡淡的妒忌参杂其中,心内也浑然不是滋味。

    想了想,她突然很是羡慕太平公主,太平有着倾国倾城的惊人美貌,金枝玉叶的显赫出身,敢爱敢恨的飒爽英风,不像自己,落魄仕女,低贱宫婢,即便拥有才高八斗的学问成为天后侍诏,一辈子也只能枯守皇宫不能离开,常人的幸福更如云朵般只可远观,而遥不可及。

    正在上官婉儿心思纷乱间,太平公主已是恢复了常态,笑语言道:“通过了乡试,下一步就是府试了,婉儿,府试可难上许多,你说本宫是否需要暗地里襄助于他?”

    上官婉儿略一思忖,摇头道:“公主,以陆学士的才能,想来府试也应该会轻而易举地通过,现在最为关键的,是在省试上面,省试依靠的可不仅仅是才能啊。”

    太平公主轻轻颔首,显然也知道省试中的龌蹉,沉吟片刻轻叹言道:“可惜今科知贡举空而未决,本宫一时之间也没有好的办法,待到确定是何人担任以后,本宫再去拜托七郎,请他出面相助。”

    太平公主口中的七郎,乃是七皇子李哲,也是高宗与武后第三子,目前封为英王,在诸位皇子中,太平公主与他的关系最是要好。

    上官婉儿听到太平公主竟是想的拜托李哲相助,一时间大感安心,微笑言道:“若是由英王出面,不管知贡举是何人,想必也会给英王三分薄面吧,不过公主,陆瑾可非一个简单的角色,今日我与他一席长谈,他竟说出了一条改革科举制度的妙计,若此计能够得到天后首肯,必定会增添他成为进士的胜算。”

    “哦,什么妙计?快说给我听听。”太平公主登时就来了兴趣。

    上官婉儿轻轻颔首,将陆瑾的话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

    太平公主尽管鲜少关心朝政国事,然而对科举的弊端还是隐隐约约知道一些,听完上官婉儿之话,她沉吟良久,颔首言道:“陆郎此计的确不错,婉儿,本宫觉得你应该尽快禀明母后知晓。”

    上官婉儿点头道:“公主放心,这么大的事情,婉儿自然不会拖延,我这就去找天后。”

    “好,未免母后怀疑,本宫就不与你同路了。”太平公主悠然笑了笑,方才出亭而去。

    望着太平公主渐行渐远的婀娜身影,上官婉儿痴痴凝望良久,却是一声沉重的叹息。

    ※※※

    “你说,此乃陆瑾想到的主意?”

    仙居殿内,斜靠在贵妃榻上的武后听了上官婉儿详细的禀告,不禁出言一问。

    上官婉儿低头言道:“启禀天后,陆瑾本就在参加今科科举考试,今日婉儿出宫之时与之随意闲聊,感叹知贡举权力过于庞大的问题,当时陆瑾便说出了在省试之上加一殿试的方法,殿试由天子亲自出策考校省试合格的人才,谁是磐磐大才,谁是滥竽充数的劣才,当场就无所遁形一目了然。”

    武后眼波闪了闪,闭上美目久久地思忖着,蔗蔗站在她的身后轻轻地打着羽扇,微风荡起了武后的长发,一下一下轻轻飘忽。

    不知过了多久,武后方才睁开了双目,淡淡言道:“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没想到天后竟是采取的这般不闻不问,不置可否的态度,上官婉儿陡然一呆,言道:“天后,你……”

    一言未了,她陡然醒悟了过来,立即闭上小口将后面的话咽进了喉中,低声道:“婉儿告退。”

    及至上官婉儿离开许久,武后才从贵妃榻上翻坐了起来,挥挥手示意蔗蔗不要跟随,独自一人出得殿门漫步在了外面的平台上。

    不知就这么转悠了多少圈,武后终于理顺了心头大概的思路,仰望中天皓月,心内升起了熊熊燃烧的火焰。

    (本章完)

第298章 矛盾心态() 
朝霞漫天,雀鸟啁啾,翰林院亭台楼阁沐浴在了一片混沌金光当中。

    相比其他内廷机构,翰林院要清闲许多,挂着学士之衔的刘祎之、范履冰等人各有公务,鲜少前来院内,而其余待诏们除非帝王召见,一般也是呆在各自的公事房无所事事,以至于大唐官场流行着一句俗话“要清闲翰林院,点卯品茶看书卷”。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目前负责撰写《孝经》的应贤院便是印证了这句话,成翰林院内忙碌的地方。

    “解琬,你昨日撰写的那一章我已经看了,有几处仍是值得斟酌,你再拿去好好修改一下,明日送给我过目。”

    “是,上官学士,我这就拿去修改。”

    “还有你,郭元振,专心一点用心一点,昨日送来的书稿竟有错字,这可是不该有的错误啊。”

    “诺,学士放心,在下今后一定会更加仔细。”

    上官婉儿轻轻颔首,又将目光转向了一干书吏,沉着小脸言道:“还有你们,收集的撰书资料为何竟是参差不齐?让你们选其精华去其糟糠,就不明白我的意思么?难道真的要我亲自跑一趟弘文馆?”

    闻言,其中一名书吏颇为委屈地言道:“上官学士,并非属下虚应故事,而是弘文馆那些人实在太可恶了,我们前去的时候总要等上许久,方才打开藏书阁之门,时间紧急因此抄写书料非常忙乱,才会有所失误。”

    上官婉儿柳眉轻轻一挑,言道:“竟有此事?我记得先前可不是这样的啊!”

    书吏也是满脸地疑惑地开口:“侍诏,也不知是否是属下多心,这几天弘文馆之人似乎对我们颇为冷漠,许多时候都是爱理不理的,属下也想不透其中缘由。”

    上官婉儿略一沉吟,言道:“那好,今日我亲自前去一趟,与弘文馆馆主谈一谈,陆待诏,你与我同去。”

    陆瑾立即点头应命。

    待到上官婉儿和陆瑾离去之后,郭元振捧着被上官婉儿述之有错误的手稿,良久之后不禁沉沉一叹。

    这时,解琬走了过来,瞧见郭元振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落座在他的对案,轻声问道:“元振,怎么回事?以你的仔细,书稿竟会出现错字?真的让我有些不敢相信啊!”

    “能有什么事,心绪不宁而已。”郭元振细长的手指一敲案几,叹息道,“解郎难道不知现在国之大政全决于东宫,天后已经失势了么?”

    解琬听得心头一跳,左右环顾见无他人在旁之后,方才低声言道:“自然知道,据说是天后面对宰相以及宗亲的咄咄逼人,主动让出了权力,同意让太子监国理政。”

    “所以说,现在朝廷风向变了啊!”郭元振又是一叹,沉吟半响眼眸中闪过一道精光,悄声言道:“你可知为何弘文馆会刁难我们前去查阅资料的书吏?听闻前不久天后带着上官婉儿与陆瑾前去东宫,将《孝经》前面五章送给太子一睹,太子看了以后只说了一句话‘本太子何须让人教导孝顺之道’,便将书稿掷在了地上,如今太子掌握监国大权,以他厌恶《孝经》之心,自然会对《孝经》一书多加阻扰刁难,弘文馆馆主许叔牙曾与太子一道修撰《汉书》,本是太子亲信,太子一朝得失,他自然也威风起来,刁难应贤院自然也是常理之中。”

    说到这里,郭元振大感沮丧,轻叹言道:“从目前形势来看,天后失权已是改变不了的事实,你我撰写《孝经》无异于得罪了东宫,这次真是上错了船啊,以后必定是官运晦涩。”

    一席话说来,解琬听得是良久默然。

    的确,郭元振说得非常不错,以他们这样通过科举还未授职的官吏,冒冒失失卷入天后与太子的权力恶斗中,又贴上了‘北门学士’的标签,在天后失势之后可以说已是自绝于官场成为了弃子,东宫势力和宰相势力都已经容不下他们,前途实乃一片渺茫。

    心念及此,解琬沉沉一叹,拍了拍郭元振的肩头以示安慰,一时间却不知说什么才好,半响才言道:“元振,当初你我为了成为北门学士,可是费了一番很大的功夫,是天后欣赏我们,拔擢我们,才给了我俩撰书扬名于青史的机会,在下自认为饱读诗书,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道理也明白,当此之时不管情况如何,我都觉得需对天后所交给我们的撰书任务尽心尽责,方能对得起士子气节。”

    郭元振愣愣地盯着他,似乎被解琬言语触动,又似乎满含犹豫,半响才摇手而叹道:“罢了罢了,就当你说得很对,不过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解兄,你我终归是要想想自己的后路。”说完之后,抱着手稿慢慢去了。

    解琬看着他的背影良久默然,不知过了多久方才喟叹出声。

    ※※※

    弘文馆地处皇城,位于门下省之内,上官婉儿与陆瑾两人从翰林院步行而去,倒也有不小的距离。

    行进在宫城夹道上,两人都没有说话,唯有脚步踩在青砖地面的声音极有节奏的响起。

    自从那日与陆瑾出宫之后,上官婉儿还是首次与他单独相处,不知不觉中,她不禁又回想到了在河南府衙门前的那尴尬的一幕,人山人海中无可奈何地与陆瑾紧紧贴在了一起,身体摩挲心跳如鼓,那种犹如醉酒般的醺醺然感觉,使得她这几天总是心绪不宁芳心如麻,昏昏然如在懵懂之中。

    别看上官婉儿在应贤院指挥若定的模样,但在面对陆瑾的时候,那股指挥若定顷刻便烟消云散,上官婉儿希望能够与他单独在一起,却又害怕与他单独在一起,这种矛盾心态,是她从来没有体会过的。

    就比如刚才,她明明可以一个人前去弘文馆,却鬼使神差地让陆瑾与她一并前去,然而此刻与陆瑾同路,却又是暗自后悔又是心内羞怯,一时之间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不过,上官婉儿却明白陆瑾乃是一个谦谦君子,否者那天也不可能在与她如此亲密之下坐怀不乱,而是选择跃出人群,现在回想起来,他腰间那把折扇真是有些古怪,可惜当时只是轻轻一握,就被他突然打断,以至于未能深究……

    (本章完)

第299章 弘文馆学士() 
不知就这么默默无语地走了多久,上官婉儿才想起一路走来两人都没有交谈一句,气氛难免有些尴尬,不禁轻轻言道:“对了,你对科举考试设立‘殿试’的建议,我已经禀告天后知晓了。”

    陆瑾眉头一轩,笑道:“哦,那天后怎么说?”

    说及此事,上官婉儿仍觉有些纳闷,言道:“我说了一大堆话,天后却什么都没说,根本是不置可否。”

    “不置可否么?”陆瑾若有所思地想了想,缓缓颔首道,“若是如此,那就对了。”

    闻言,上官婉儿突然止住了脚步,疑惑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为何对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