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武唐-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的麻烦。
当然,这种麻烦对于太平公主只是一通责罚,然而对于陆瑾,却是灾难了。
心念及此,上官婉儿暗自打定主意,看来此事之后,须得找太平好好聊聊才行。
正在此时,一声“天后驾到”的悠长喧呼响彻堂外,堂内几人慌忙起身,迎出了正堂,便见到一名雍容华贵的宫装妇人在宫人簇拥下昂首阔步而来,举手投足间大见凛然之姿。
陆瑾并非第一次见到天后,然而每次看到她的时候,终会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因为他知道在十余年后,天后将会革唐立周,成为亘古以来第一位女皇帝,如此英雌,如此人物,自然让陆瑾生出了一股难以而喻的感觉。
“参见天后。”众人恭敬作礼。
武后微微颔首,一言不发地走入正堂当中,陆瑾几人自然亦步亦趋地跟随而入。
行至堂内,武后当仁不让地落座在了居中一案,待到众人纷纷坐定定,上官婉儿对陆瑾五人情况稍作介绍后,武后开宗明义地正容言道:“诸位在杏林宴上的表现,朕也略知一二,今日召集你们来到翰林院内,是为了考校良才,这样,先说说诸位对孝道的理解,朕素来不喜欢听废话,言简意赅便可。”
一席话干脆利落直击主题,众人尽管早就有所准备,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一问,也忍不住有些发懵,以至于武后嗓音落点半响,也没有一个人出言,尽皆一副思考之色,堂内一片静谧。
(本章完)
第234章 孝道之论(下)()
毕竟,能够思考的时间太短了,先出言阐述观者思考时间更是要少上许多,而且天后之意不明,沉默观望一番,才是最好的选择。
一时之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久久的沉默在正堂内蔓延。
“怎么?朕问的问题很难么?这么久也无一个人回答?”武后俏脸上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看似和蔼可亲,宛如一个慈祥的长辈,而不是权势赫赫的天后。
上官婉儿坐于武后侧面之案提笔记录,很敏感地察觉到了武后语气中的那一丝不满,要知道当初武后考校她的文才之时,她几乎是想也不想便对答如流,才得到武后青睐,如今,堂内才子们个个缄口不言老城观望,都不想当第一个发言者,自然让武后大感不悦。
上官婉儿暗自一叹,却不好开口提点,正在左右为难当儿,突然听见一个清朗嗓音打破静谧:“天后,微臣文学馆棋博士陆瑾,有一浅薄之见,还请天后倾听指点。”
眼见终有人开口,且还是被自己寄予众望的陆瑾,武后的笑容中多了一丝欢愉的味道:“陆卿何必谦虚,但说无妨便可。”
“诺。”陆瑾拱手应得一声,面上换作了一丝肃然之色,侃侃而论道:“从周朝开始,便将孝道作为“三德”之一,古书《尔雅》有言:‘善事父母为孝’。古之圣人更有‘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之说,从古到今,孝道便是贯穿儒家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西汉之时,更确定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国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更是成为维人伦大道的最基本准则,然从南北朝五胡乱华开始,北方蛮族冲击中原,华夏文化为之变革,在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年代,父弑子,子弑父之事屡见不鲜,儒家孝道为之沦丧,因此朝廷疲软,士人乏力,面对北方胡骑肆掠,却丝毫没有还手之力。”
听到这里,武后长长的英眉猛然一挑,出言问道:“听陆卿口气,似乎认定儒家制度的崩塌,便是南北朝祸乱的根由?”
陆瑾颔首言道:“儒家之学,乃盛世之学,治国之学,也是维持天下纲常道德之学,它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东汉末年道德纲常败坏,群雄割据争乱不休,虽有司马氏建立晋朝天下归一,然而却忽视了儒家纲常对世人的教化,以至于人心紊乱,兵戈不断,而酿成晋朝衰落的“八王之乱”,正是因为孝道伦理的败坏,以至于诸王争夺皇权内斗不休,才被异族马踏中原。”
陆瑾顿了顿,继续说道:“因此,微臣认为孝道在举国大政中居于重要地位,只有人人识孝、人人敬孝,人人行孝,才能人心安稳社会安定。”
一席话听得武后连连点头,更对陆瑾有此见识而赞叹不已,此人眼光独到高屋建瓴,以大政根本为起点,阐述孝道的重要地位,有此见识,修撰那本《孝经》应该不会是什么难事了。
心念及此,武后微微颔首,言道:“陆卿此言,的确深得朕心,其余诸位,不知可有想好了说辞?”
看到陆瑾之言得到了天后认定,郭元振心内大是不甘,在他看来,自己乃是新科状元,任何时候都应该是瞩目所在,没想到这陆瑾以区区陆博士之身,不论是在杏林宴还是眼下天后考校学问,都是稳稳力压自己一头,所有风采都几乎被他抢去,如何不令郭元振又气又恼,心里面更是说不出的妒忌。
此际见到天后发问,郭元振再也忍不住了,拱手言道:“天后,草民郭元振也有一言,请天后指点。”
“状元郎请说。”
郭元振正容颔首,清了清嗓门侃侃而论,身为状元的他,自然有着不错的真才实学,一席话更是说得武后连连点头不止。
其后,解琬,陈子昂、陈浩三人也根据孝道,阐述各自观点,然而都是有些千篇一律,老气横秋,再无任何新颖之说。
及至考校完毕,武后稍事勉励了一番便起驾而去,也没有对几人文采作任何评点,反倒是上官婉儿稍事点评了几句,然都是浅说即止,不涉重点。
离开翰林院后,陆瑾也没有返回文学馆,就这么出宫而去,与之同路的还有陈子昂。
从翰林院出来的那一刻,陈子昂情绪似乎就非常的低落,看似非常的闷闷不乐。
陆瑾心知他因为考校之事心情不佳,有心安慰他一番,微笑言道:“子昂兄,时至午时,咱们不如找个地方喝酒闲聊,你看如何?”
陈子昂勉力一笑,颔首言道:“好,七郎之言某自然从命。”
※※※
午后东市,繁华而又热闹,坐落在长街交汇处的宾满楼更是宾客如云,喧嚣阵阵。
自从上次金效白在宾满楼做东宴请后,陆瑾就喜欢上了这里。
不仅仅因为宾满楼菜式独到,口味美妙,更为重要的是陆瑾喜欢此地闹市取静的风雅之气,能够在此饮酒闲聊,实乃非常不错。
寻得一间幽静雅间,房内三面皆墙,一面临窗,角落置放着绿油油的盆栽草木,居中处一张宽大的食案,陆瑾和陈子昂对案而坐,美酒佳肴阵阵飘香。
默默不语地连饮数杯下肚,陈子昂黧黑的面容上飘出了一丝红色,沉沉地吐了一口酒气,言道:“七郎,待过几日,我便要离开长安,返回蜀中了。”
陆瑾闻言,心头不免为之一惊,放下酒杯问道:“子昂兄不是要考取功名么?眼下已是夏天,离朝廷开科已经不久,为何却要返回蜀地?”
陈子昂苦涩地笑了笑,望向陆瑾的目光中不免有些复杂之色:“不瞒七郎,这次科举失败,其实某一直非常不服气,总认为是知贡举裴炎从中捣鬼,然而这段时间细细想来,特别是见过七郎才学之后,才发现自己学问见识当真是非常浅薄,今日武后考校文学,你面不改色的侃侃而论,某却观点陈旧,言语飘忽,不得要领,如此才学,何其浅薄也!”说罢,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又是一声长长喟叹。
陆瑾陪得他饮得一杯,心里面却不知道如何劝说才好。
(本章完)
第235章 如此年代()
其实说起来,陆瑾感觉和这陈子昂还是颇为投缘,在杏园之内面对裴炎权威,所有人噤若寒蝉不敢相言,唯有这陈子昂凛然无惧出来为自己辩驳,此等仗义相助之情,陆瑾着实深有感动,再加之陈子昂性子虽然有些偏激,然却能秉持正义,傲骨凛凛,在谄媚之风大行其世的当代,这样的人品实在太可贵了。因此,陆瑾才生出了想与他结交之心。
今日天后考校文才,陈子昂的确有些发挥失常,从他讲述完结,天后却不置可否来看,必定未能入得天后之眼,因此才这样沮丧气馁。
心念及此,陆瑾也是轻轻一叹,言道:“倘若返回蜀中,不知子昂兄有何等打算。”
沉默了一阵,陈子昂突然正容言道:“自然是发奋攻读,专研学问,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某必定要再次来到长安,考取进士。”
陆瑾闻言,不禁欣然一笑,提起案上酒壶替陈子昂斟满了美酒,端起酒杯正容言道:“子昂兄能有此心,陆瑾实在佩服万分,这一杯酒权当陆瑾为你践行,愿兄平安返蜀,努力攻读,早日返回长安一抒心中所学。”
“好,多谢七郎吉言。”陈子昂笑了笑,端起酒杯言道,“待到在下再次来到长安之时,必定与七郎把酒言欢,还望七郎不要忘记陈子昂这个朋友。”
陆瑾含笑点头,两只酒杯哐啷的碰在了一起,酒汁四溅笑声阵阵,尽皆一饮而尽。
※※※
考校了陆瑾几人的才学后,武后罕见没有返回延英殿处理政事,屏退宫娥内侍,独自一人沿着太液池踽踽独行,漫步在了池畔草地上。
初夏时节杨柳依依,太液池水波光粼粼宛如碎玉般闪烁不止,更有无数水鸟游弋其中,相互追逐嬉戏。
站在池畔久久愣怔,武后心内涌出了一丝惆怅的感觉。
自从太子李贤修订注释《汉书》以来,他对吕后的评价就宛如刀子一般狠狠地刺入了武后的心脏。
吕后何人也?那可是汉朝开国皇后,在高祖刘邦驾崩后祸乱朝纲之人,临朝称制重用外戚,几乎让汉室江山为之倾覆,若非齐王刘襄拨乱反正发难于外,陈平、周勃响应于内,刘氏诸王群起誓杀诸吕,说不定便无汉朝四百年盛世了。
如今,李贤竟在《汉书》注释中以吕后乱国为由,指桑骂槐辱骂自己,根本不顾母子之情,如何不令武后气恼不已。
这次武后想要遴选人才修撰《孝经》,明里上是与李贤针锋相对,然而暗地之中,何尝没有想与李贤何解之意?她虽然贪恋权势,然而也知道天下乃是李唐皇朝的,自然不想与李贤在这般龌蹉倾轧。
如果李贤能够明白她的良苦用意端正行为,武后认为母子之间依旧有着相互和解的可能,然若李贤依旧宁顽不宁,想要与她斗出个你死我活,那么她当真就只有另谋他法了。
想及母子之间弄成这种模样,饶是武后的铁石心肠,此际也忍不住悲从中来,暗自喟叹不已。
正在武后暗自悲伤当儿,突然听见一阵轻轻的脚步声响彻身后,竟是那么的熟悉。
武后头也不回,淡淡问道:“婉儿,你觉得今日那几人才学如何?可否委以重任?”
来者正是上官婉儿,她步履轻快地走近,见武后背对自己没有转身的意思,斟酌一番言道:“想必天后心头已有定计,婉儿浅薄之言,不提也罢。”
武后微笑转身,言道:“你这丫头现在也喜欢给朕打马虎眼了,浅薄之见?呵呵,何必如此谦虚也,说吧,朕想听一听。”
上官婉儿沉吟了一番,言道:“婉儿觉得,陆瑾、郭元振、解琬三人可以委以重任。”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