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书生-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很明白,自己现在最需要的是甚么,旁人的目光也都当作看不到好了。
卯时一刻,贡院开门,数百名考生接受搜身,鱼贯入场。这年代的科举考试,除了县试、府试和最后的殿试以外,其余的考试进场时都要进行十分严格的搜身。
还别说,真有些人夹带了小抄打算进去作弊的。不过这种情况,一般也不会被取消考试资格,通常都是严厉地呵斥一通,没收小抄,然后就放行的。
只要不是在考场里边舞弊被抓到,通常都不会太过严格。当然了,若是你的小抄藏在裤裆里,那就别想考了。
为何?
亵渎圣人经传,此乃大罪过!
不过携带小抄一类的舞弊手法并不高明。真正有钱的,大多都是买通考官,提前得知考题,然后背诵好考试用的程文就行了。此时才是明朝中叶时期,这类现象虽然有,却还没有后期那么猖獗。
陆诚跟着队伍前进,来到辕门处停下,差役仔细地验证了他的身份,看过了他的考篮,又搜过了身后才予以放行。
他可不会携带小抄,因为实在是没那个必要呀。
陆诚的作弊方法太过高明,东西都装在脑子里呢,想要啥就能有啥,何必带小抄那么累呢?
要带,就带“大抄”好了。
在一名差役的带领下,陆诚来到自己第一场考试时的考棚里坐下,里边搭了两块简易的木板,下边一块是用来坐的,上边一块是供考生答题的,相当于一个简陋的小书案。
所谓的考棚,其实就是一间只容纳一人空间的小号舍,考生坐在里边,基本上也没甚么多余的空间了,条件并不太好。
不过也没人会抱怨这个了,十年寒窗苦读都坚持过来了,还在意吃这一天的科考之苦?
衙役从外边关上了号舍的门,整间号舍里,便只有上方还留下一个窗户位置大小的出气口,用于采光。这六月的天气,人坐在这么小的空间里,肯定是十分闷热的,可以说是一种煎熬。
陆诚坐在木板上,双手拄着及胸的木板发起了呆。他实在是不太喜欢这样的环境,这年代可没有风扇空调一类的东西,在这里边待上一天,非得把人给闷坏了不可。
对于他这样的现代人来说,这八股文也实在是没甚么意思,若是没有“超级作弊器”的话,自己怕是这辈子都考不上秀才的。
陆诚赶到考场的时间并不早,加上第二场院试的人数也不多,只稍坐了一会,外边的所有考生便全都进了考场。随后进场的,便是这一届的提学吴伯通,以及儒学署的教谕。
至此,考生和考官都入了场,辕门正式关闭。
开封府的院试,和其余各府稍微有些不同,由于是一省的治所驻地,有现成的贡院可作考场。自打考生入了考棚后,便不能随意走动了,每间号舍的门前都站着一位差役,上茅厕的话需要差大哥跟着,以防考生作弊。
很快的,上边便发下来了卷子。
卷子从号舍的上方“小窗”递了进来,里边的考生伸手接过,等到所有的考生都拿到了卷子后,天色已经大亮。
院试的第二场考试,正式开始了。
考试的题目,由吴提学写在几张纸上,贴上几块木牌,然后由几名差役手持木牌,全场巡回展示考题。
号舍都是一排连过去的,陆诚的号舍比较靠后,考题公布后,也比前边号舍里的考生看到的要晚上一些。
正在此时,只听到前边的考生里传出一片哗然之声,然后便是公差们的训斥声:“肃静,肃静!考场之内不得喧哗!”
从考生们的反应来看,这次的题目应该是有些难了。
第011章 院试也不难()
等到差役举着木牌来到陆诚的号舍前,陆诚便看到了此次的考题,一时也有些挠头,那上面赫然写着七个大字:“枉己者,学则不固。”
枉己者,学则不固?
陆诚心里一阵郁闷,这提学大人果然是在玩截搭,也不知道这么刁钻的考题,有没有的抄?
这是明朝科举考试中的特色,出小题或者截搭题。
小题就是选出一句话,截掉下半句或者上半句,只用那句话的一半来当做考题。而截搭就更变态了,从四书之中任意找出两句话,然后各自截掉半句,拼凑在一起就成了考题了,有些驴唇不对马嘴。
这种情况在童生试里边十分普遍,毕竟是地方上的小考,朝廷是不会过多去关注的。院试又是童生试里最为关键的一次科考,是考生们科举入仕的第一道门槛。
因此,往往乡试和会试所出的题目,还比不上院试的考题难。不过难易都不能决定甚么,越是简单的考题,越是难以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从乡试开始往上的考试中,出题倒是中规中矩。毕竟后边的都是大考,不会允许主考官出这类型的题来为难考生,这太有损朝廷的形象了。
这种小考朝廷就不会过多地去理会了,只要是按着正常的科举规矩来,出甚么样刁钻的考题都行。
其实这也不能全赖主考官,科举出题只能从四书五经中选择文句,范围就会被缩小许多,这制度进行了那么多年,难免会有许多重复出过的考题。
如此一来,就会有考生在科考前进行猜题,选定一个范围,背诵许多前人科考中被录取过的程文,一旦临考时碰到同样的题目,那就真的是赚大了,只需要对自己背诵过的程文做些小的改动,便可直接用于答题了。
程文这东西,就相当于后世的作文范本,专门有编撰成书出售给考生的,比四书五经还要受到考生们的欢迎。也有人是请到当世的名士大儒,花钱请他们作上一二百篇的程文,来供自己背诵的。
考生们使用这种死记硬背、投机取巧的方式来应付科举,就会造成考生学无所进的情况,朝廷将来若是录用了这样的人当官,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考官们才想出了这种出小题,截搭题的方法,来尽量避免程文应付科考的状况。
今天这道考题的上半句,出自孟子,原先的句子是“枉己者,未能有直人者也”。意思就是说,错误地扭曲自己的看法,是不可能让别人正直的。
而这下半句,则是出自论语中的学而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这句话的解释就是:孔子说,君子如果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信,学到的知识也记不牢固。
可让这位提学大人这么一搭配,原来的意思都变了。
这算甚么?
不正直的人,所学到的知识是不牢固的?
这科举考试,难就难在这里了,这东西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很多时候能不能考上,完全得靠揣摩主考官出题的心思。你猜到了他题目中所隐含的深意,那就很容易中榜了,反之则会名落孙山。
这考场里有五六百位考生,而阅卷的时间只有三天,主考官就算是再勤劳,也不可能每一张卷子都看完的,除非他有分身之术。
因此,破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考官会认真看的卷子,基本上都是那些破题破的好的。
不会破题的人怎么会写文章?
反过来就是,会破题的人文章一定写得好!
这便是考官们的思维,只要你破题破对了,就算文章写的差了一些,也很有可能会被录取的。
陆诚可不敢对自己的破题盲目自信,一边研着墨,一边将这句话截取到了脑海中,搜索到的答案让他眼前一亮。
看来这题虽然刁钻,也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同样的考题呀,光搜索到的八股文就有一千多篇,都是被院试录取的文章。
他挑挑拣拣,找出了一篇看上去十分不错的文章,是明朝末年一位院试案首的。虽说自己写不出那么好的八股文,可光是看,也还是能分辨出好坏来的。
陆诚仔细地对比过了其他的几篇文章后,发现破题都很相似,应该是错不了的了,便直接在卷子上抄了起来,连草稿都不需要打。
正所谓脑袋里装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完全可以用来形容陆诚此时的状态。
反正案首的文章是绝对好的了,至于自己能不能考上,可就全看能否迎合这位吴提学的喜好了。
在许多考生还在苦思冥想,犹豫着应该如何去破题时,陆诚已经完成了第一道四书题。准确的说是抄完了,这抄文章的效率还是很高的,旁人没法相比。
答完了第一道四书中的考题,接下来还有一道考题是从五经中选出来的。应该说是五道考题,考生从中选出一道来作答。
而考生要选的这道考题,是和自己的本经有关的。
明朝的科举考试不像此前的朝代,“墨义”、“帖经”等科目早就不考了,更为着重于经义。考题皆从四书五经中选择文句,用八股文来答题,格式也有严格的要求,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不允许考生自由发挥,而必须得引经据典,借用圣人的论点来作出文章,此谓之曰“代圣人立言”。
大明朝尊崇的是朱熹,考生皆要熟读他所编撰的四书章句集注以及五经传注、孝经、周礼、战国策以及国语等儒家典籍,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学、中庸、论语四书。
所谓的“本经”,相当于选修的一门科目,由于五经的经注实在是太多,考生很难全部都学会,因此只需从五经里边选学一经就行了。
这年头,大多数考生一般都会选择诗经作为自己的本经,陆诚也随了大流,从小选的本经便是这个。
不过他可不需要理会这么多,再次开启脑袋里的图书系统,输入这道本经的考题,寻找出了一篇案首的文章,开始大抄特抄,忙得不亦乐乎。
一般来说,考官阅卷主要看的都是第一道四书文,只要这道题答得让主考官满意了,基本上就能中榜了。至于五经题,写的稍微差一些也是可以被原谅的。
在其他考生还在答第一道题时,陆诚已经再次答完了题,满足地伸了个懒腰,心道:“抄起来都这么累,就甭说靠自己思考来答题了,这考科举,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抬头看看窗外,还没到晌午时分,便从自己的考篮里拿出了大饼啃了起来。
连续两次使用脑袋里的图书系统,陆诚感觉精神很是疲惫。索性时间还早,他吃完了东西便趴在木板上,和周公下棋去了。
第012章 送几句忠告()
“醒醒,醒醒嘿,我说你小子是想挨板子了吧?”
陆诚正在熟睡时,耳边传来了差役催促的声音,身子让人猛地一推,便醒了过来。他睁开朦胧的睡眼,就看到差大哥一副很不耐烦的神情,这才发现自己睡了整整一天。
差大哥看着他睡得迷迷糊糊的样子,倒也见怪不怪了。像这样的考生他见过不少了,实在答不出题来就自暴自弃,在考场里呼呼大睡起来。
院试的考试时间为一天,天黑必须交卷,没完成答卷的都要统统停笔,不能再答题了。不过总共只有两道考题,这时间还算是充裕的,大多数的考生都能提前答完。
在日落西山前,考场便会进行分批“放排”,打开辕门,让答完卷子的考生们出场,直到天色彻底昏暗下来时,考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