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书生-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等今日之事传扬开去,陆案首之名,将会传遍整个开封府,乃至整个河1南境内。到了那时,谁还敢说他这案首名不副实?
不过大家都是士林中人,这奉承的话还是要说上两句的,这才是君子之风嘛!
面对着众人的赞誉,陆诚口中连连说着些谦虚的话,好不容易才挤出了人群,便看到了人群后的左国玑和李濂二人。他忙迎了上去,拱手笑道:“左兄,李兄,咱们又见面了。”
李濂笑着回了一礼:“陆兄大才,在下佩服!”
左国玑也同样笑着拱手道:“是啊,陆兄不愧为本届院试的案首,竟能当堂做出如此精美绝伦的文章,在咱们这整个开封府不对,应该说是整个河洛一带,都无人能出其右!”
“左兄过誉了。”
陆诚谦虚了一句,转而问道:“左兄和李兄怎么也会在这儿?”
“其实说来也巧,我和李兄那会刚好也在附近参加一场文会。”
左国玑解释道:“这文会嘛,还是那赵玉虎所办,邀请了不少本届的生员和童生。只是此人心术不正,文会一开始就在诽谤陆兄,我俩正打算看看,他还有些甚么高谈大论,就听到了陆兄出事的消息,这之后的事情,陆兄想必也都能猜得到了。”
几人聊了几句,沈毅和张子君俩人也出来了,陆诚便给几人互相介绍了一遍。
正说着话时,众人耳边突然传来了贺知府的声音:“陆生员还在呢?呵呵文章做得不错,难怪就连左公子都对你赞誉有加。”
“见过府尊大人!”陆诚等人连忙上前行礼。
“呵呵,不必多礼!”
此时观审的人都早就离开了,贺知府便也没有再摆官架子,和颜悦色地笑道:“你们几人都是我开封府的学子,哪来那么多的繁文缛节?”
“学生(草民)不敢。”陆诚等人忙拱手答道。
贺知府又勉励了众人几句,才以公务繁忙为由,率先离开。
目送贺知府走远后,陆诚突然对着左国玑深深揖了一礼:“在堂上时,在下便一直想不明白,为何府尊大人会插手此案,现在才知道是左兄在此事上帮了大忙。大恩不言谢,今后左兄的事,便是我陆诚的事!”
“陆兄客气了,这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左国玑忙回了一礼。
陆诚猜的没错,确实是左国玑为他请来了贺知府。
左国玑一介草民,自然是没有那么大的面子的,之所以能够请到贺知府出面,全是因为他姐夫——李梦阳。
李梦阳现在虽然还只是个正六品的户部主事,但他是京官,和地方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像他这样二甲进士的出身,如果不是在京为官,而是外放地方的话,最少也会是个知府或是同知的官职。而六部的主事一旦升迁,也大多会成为省级的官员,一般是迁为按察佥事,也很可能会继续担任京官,迁六部郎中或员外郎。
当然,能在京为官的人,就没几个是想外调的。
对于京官们来说,外调可是相当于贬官的。
其实外放个按察佥事也不算太差,大明朝基本上都沿袭了元朝的区划,在地方上分三级行政。县级之上是府级,府级之上便是省级了。
行省之权一分为三,承宣布政使司行政,提刑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挥使司掌军,三权分立,以为制衡。
自永乐以后,提刑按察使司逐渐发生了些变化,除了最开始时设立的分巡道以外,又增设了分守道,由布政使司的参政和参议来兼任。
后来又分出了诸多分道,这些分道则成了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派出机构,负责屯田、提学、兵备、督粮等事宜。这些道台官员,分别由两司的参政、参议、副使和佥事兼任。
不过道台官员也分权力大小,其中分巡道权力最大,分道巡视各府州县,具有司法和监察的职能。而像吴提学这样的提学道佥事,则没有太多的实权。
因此,像李梦阳这样的京官,贺知府还是愿意卖他这个面子的。更何况,此次要对付陆诚的人是和他不大对付的冯推官,这忙就更得帮了。
吃一堑长一智,陆诚突然发现,自己先前的想法还是太简单了些。
单靠着科举入仕,而不去结交权贵的话,或许有些行不通。这才刚考上个秀才呢,就已经是麻烦不断了,甚至还有人想要将自己置于死地。
这科举舞弊的罪名,一旦被定了下来,往重了判也是足以判处死刑的。
看来,要想在这大明朝更好的活下去,进而出人头地的话,不结交点权贵还真不行。
告别了李濂二人后,陆诚本以为张大姑娘会就此离开,却没想到,对方竟是把武馆派来接她的人打发了回去,硬是要吃陆诚这一顿请。
陆诚苦笑道:“天色也不早了,再喝完酒的话,你今日还能回去吗?”
张子君眨了眨眼:“今日回不去,那就明日再回去呗。”
沈毅也出声附和道:“对对,不管怎么说,先去喝酒再说,今日本公子实在是憋屈得很!”
也难怪这位沈大公子会觉得憋屈,在江南时,他何曾受过这样的待遇?别说是一府的推官了,就是松江府的同知大人,也不大愿意去得罪他沈家。
随后,几人找了家酒楼,要了个雅间吃饭。
不知为何,席间张子君总是有意无意地在灌沈毅喝酒,没多久便把沈毅给喝趴下了,让他的家仆给搀扶了回去。
直到回到客栈时,陆诚才想起来,这沈毅喝醉了,今晚逛窑子喝花酒的节目,可不就得泡汤了吗?
这张大姑娘,原来是在耍心眼儿!
————
————
(ps:昨天就码了一章,然后去帮朋友搬家,忙了大半天,晚上还卡文了。。。今天一定两章,厚颜无耻地求几张推荐票。o(nn)o)
第043章 私塾先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夏日的早上,郎朗的读书声从陆诚的书房中传出,在院子里晾衣服的陆母脸上满是温馨幸福的笑容。
陆诚已经正式上岗,成为一名私塾先生了。他负责开蒙的弟子,是八名半大的孩子,基本上都在十二三岁的年纪。
前几天让张大姑娘那么一搅,陆诚自然也没能去喝花酒,第二天便和沈毅告别,回到了家里。而沈毅在开封也待了一段时间,当天也动身去了洛阳。
陆诚如今既是一位蒙学的先生,也是一名学生。
各州县的官学每天也会有讲学,却并不严格规定在学的生员们过去听讲,发展到如今早已沦为形式,就是教授和教谕们也都乐得清闲。
其实这也是正常,秀才们可不是都无所事事的。有的会开私塾教书,有的则会外出游学,总之就是各忙各的,哪里顾得上去儒学署?
不过生员们若是有心要学,在学术上碰到的问题,也是可以去找儒学署的教谕们指点的。
陆诚和那位孙教授不对付,自然就懒得往府学跑了,几天前告别了朋友后,便径直回家教书了。
孙教授此次诬告自己,估计在儒学署也待不长了,案子呈报上去后,朝廷应该很快就会下来决定,到时换了新的教授,再去拜访也不迟。
这年头都讲究一个“尊师重道”,这当老师的,地位相对来说还是很高的。
要带自家孩子去找夫子接受开蒙,除了要敬上束脩以外,学生还得进行一个正式而隆重的拜师礼,恭恭敬敬地给先生磕头,以及拜过了孔子的画像,而后先生还要说几句训诫的话,才算是真正的入学。
蒙学的启蒙读物,通常为“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
不过,有条件读书的家庭还是不多的,因此这四本启蒙读物,并不会让学生学上太长的时间,私塾先生一般也只是大概地教一遍,之后便会涉及一些四书五经的知识,开始教授学生论语。
这样的教学方式,自然是为了让学生早点儿应科举考试。
其实在这年代,孩子们大都比较珍惜能够读书的机会,学起东西来也是很快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陆诚也只是简单地教过学生们读了两遍,他们便能够自个儿朗读了,这自然也有赖于教材朗朗上口的功劳。
书房里,陆诚端坐在书案后方,书案上摆放着笔墨纸砚,手边还有一杯茶水,泡茶所用的也是比较好的茶叶,这都是学生们的家长亲自送来给他享用的。
孩子送来读书开蒙,送上了束脩是没错,可若是额外再给夫子送点儿礼,可不就能让夫子更加用心教导自己的孩子么?
在他的对面,则是几张小案牍,几个小脑袋正在摇晃着在那儿朗读。
摇头晃脑是这年代人读书的习惯,因为这时书本都没有标点符号,用摇头晃脑来配合着吟诵的话,有利于断句和记忆。
陆诚本来是不摇头晃脑的,为了教书效率能更高些,不得已之下也得入乡随俗,把这种朗读方式教给弟子们。
弟子们在下方朗读,陆诚则在上方练字,倒也算得上是一举两得。
“嗯,不错。”
学生们读完几遍后,陆诚满意地点点头,简单地讲解了一下前面所读经文的意思后,便开始接着教下边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他的话音一落,学生们便自觉地跟读了起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
教过了两遍后,陆诚便让他们自己先朗读几遍,自己又继续低头练字。
他写的是声律启蒙,是一本直到清朝时才出现的儿童启蒙读物。这本书籍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陆诚写出来,倒也不是一定要拿来当作教材,而是正好练字,便顺手写出来罢了。他暂时的打算,是只当一年的私塾先生,毕竟这不是自己的主业,自己也不可能会当一辈子的夫子。
在一年里,要教授学生这么多本书,时间也不一定够用,只能是先教教看吧。若是孩子们学的比较快的话,这声律启蒙也是可以教的。
明年是乡试的“大比”之年,科考时间固定在八月,距离现在还有整整一年的时间。陆诚对自己很有信心,觉得应该是有机会中个举人回来的。
当然了,准确点来说,他是对自己脑袋里储存的八股文很有信心。
这年代的先生们,也是十分清闲的,通常一天的正课,总共只会花上两个时辰的功夫来教,便可以给学生们放学了。
两个时辰也是分开来教,中间都会有让学生们放松休息的时间。
午间休息的时间,陆诚便放弟子们到院子里玩耍去了,自己也跟在后头出了书房,放松放松。
陆诚性子随和,在自己的弟子们面前,也不会太过严肃。
他和这年代的夫子们有些不同,不会像那些人一样,为了要在自己的弟子们面前摆出一副威严的模样,基本上都喜欢板着一张臭脸,像是谁欠了他好几百两银子似的。
随和可不代表不严厉,如果是有学生不用功读书,在课堂上犯了错误的话,陆诚也是会沉声训斥的。
几天的功夫下来,这八名弟子也算是摸透了他的脾性,除了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