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斗1981 >

第18章

奋斗1981-第18章

小说: 奋斗198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见李路,都纷纷说话。

    “老三,你爸妈和你那些兄弟姐妹都回来了,在老房子那呢。”

    “三儿啊,这个年你可好过了,你们家啊,都回来了。”

    ……

    老四一溜烟的窜进自家院子,冲着坐在中堂门槛那里修理锄头的李国光喊道:“爸!三哥回来了!”

    没等李国光有所反应,就又跑过去冲炉灶前的蔡芬芳喊:“妈!三哥回来了!三哥回来了!”

    全家人都被惊动了起来。

    李国光愕然地抬起头看着李路,把锄头放下去慢慢站起身,试探地向走进来的棒小伙子打招呼:“老三?”

    “爸,是我。”

    “三儿。”李国光的身子微微颤了颤,“三儿,真的是你。”

    李国光没意识地往前走,激动得浑身都在发抖。

    蔡叶芬一边在衣摆上蹭着湿漉漉的双手一边从厨房走出来,一直走到李路跟前,望着李路,“三儿?”

    “妈,是我。”李路跑过去抱住了蔡叶芬,两行泪水就没控制住咕咕的往外冒,“妈!”

    蔡叶芬终于确信她的三儿子回来了,“三儿,三儿,真是你,可算回来了……”

    念叨着就哭了。

    “老三!”

    “老三!”

    李路看过去,大哥二哥从屋里走出来,大步走过去,用力地把他们抱住,“大哥!二哥!”

    “老三!”俩兄长狠狠拍打着李路的肩膀。

    农村人的情感是含蓄的。

    转眼之间看见俩穿着满是补丁衣服的小姑娘扶着门柱怯生生地望过来,李路走过去把她们搂在怀里,狠狠地亲脸蛋,“小五,幺妹,想三哥了没,哈哈哈!”

    小五和幺妹被吓得闭眼张嘴你哇哇大哭,挣脱了李路的怀抱跑过去抱住了蔡叶芬的大腿哭得更厉害了。

    俩小姑娘看着五六岁的样子,实际上小五已经八岁,幺妹也有了六岁。只是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发育缓慢,因此显得与实际年龄不相符。李路看着俩妹妹,心里难受一阵一阵的。

    蔡叶芬抹了眼泪,轻轻拍着俩女儿的小脑袋,说,“哭什么,那是你们三哥。”

    一家人在哭天抢地之中团聚。

    大哥李耀华,二哥李家华,四弟李祖明,五妹李晓琳,六妹李倩凡,这就是李路这辈子的兄弟姐妹。现年四十二岁的李国光、蔡叶芬夫妇是村里最不会让人小瞧的一家子,因为他们的女儿众多。

    从名字能够看得李路的特别之处。

    李耀华二十一岁,李家华二十岁,在生了他们哥俩之后第五年有了李祖明,李祖明比李家华足足小了六岁。再往后,八岁的李晓琳,六岁的李倩凡。

    李路并非李国光夫妇亲生,十岁那年,他被寄养到了这个家。

    “爸,妈。”

    李路看着破败不堪的老房子,对李国光夫妇说,“咱们不用住老房子,我转业回来,区府给分了个大院子,就是村头那大院子。”

    这会儿,郭翰威也到了,马上的打招呼,“叔,姨。”

    “这不小威嘛,长高了啊。”李国光拍着郭翰威的脑袋,郭翰威乖巧得很。

    和其他人打了招呼,郭翰威说,“叔,姨,哥现在是光明厂保卫科的副科长,是干部了,区府给分了大院子,哪里还要在这老房子猫着。”

    随即,他对李路说,“哥,我招呼人来搬家。”

    说完就一溜烟去了。

    李国光把李路拉到一边,低声说,“三儿,那大院子是你爷爷留下的,你以后就在那住吧,我们就不过去了。”

    这话说得叫李路心痛得很。

    四年前,李国光一家被送走改造,他被爷爷的老部下接走到部队当兵,这个家一下子就分离了。如今回来,他李路再不同往日,但李国光这一家子没有变化,并且非常清晰的在和李路之间画上了一条线。

    李国光不是普通农民,他上过大学,是陆港地区有名的农业专家,只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沦落到如今这个境地。哪怕如此,他知道李路不是一般家庭的孩子,早晚要和他们这些人划清界限。

    说白了,李国光认为他们家高攀不起。

    如此如何不叫李路心痛。

    李路忍着眼泪说,“爸,你不要跟我讲这些,现在不要讲,以后也不要讲。我的家人都在这里,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是,不会变。”

    他不再和李国光纠缠这些事情,他真怕自己忍不住哭。

    转过身,李路对站在那边静静看着的兄弟姐妹们,说,“大哥,二哥,搬家,如果你们还认我这个兄弟,你们不搬,我就搬回来!”

    李耀华一咬牙,拽了一把李家华,“老二,搬家!”

    李路对老四李祖明说,“老四,别愣着了,快去帮忙。”

    “好嘞三哥。”李祖明屁颠屁颠的去了。

    李路把老六李倩凡抱起来,拉了小五李晓琳的手就往外走,“走,跟三哥到新家去。”

    郭翰威这会儿带了平时跟他混的小年轻呼啦啦的过来了,郭翰威就吆五喝六的让大家伙动手搬家。其实除了行李和一些破坛烂罐,并没有多少东西。

    蔡叶芬走过来,叹口气对李国光说,“别让孩子为难了。”

    李国光点点头,无奈地说,“随遇而安吧,走,搬家!”

第023章 人手() 
101大院里,杨青松和钟华站在陆地巡洋舰边上说话,那边放着一堆的年货,全都让他们给驮了回来。

    这边李路一家呼啦啦的进来,杨青松赶紧的过去打招呼,又是一阵子热闹。然后,大家都被霸气十足的陆地巡洋舰给吸引住了目光。

    刚才还止不住哭的小五老六这会儿也不哭了,盯着“大汽车”看。

    李路把回来这段时间做的事情对大家说了一遍,家人们听得云里雾里,但都有同一个强烈的感觉——老李家的日子要红红火火起来了。然而,让他们接受这么巨大的变化,无疑需要时间。

    整个下午都热热闹闹的,郭翰威又带了几个人出去然后用自行车一车一车的把年货什么的往家里搬。李路让李耀华和李家华跟着上街,把家具什么的进行了紧急的购置。

    李路没想到爹妈回来得怎么突然,什么都没有准备。不过他现在好歹是万元户,市区里的东西想买什么买什么,都不带考虑的。就是苦了李耀华和李家华,背着装满了钞票的挎包,走路都不太敢迈腿。

    他们哪里见过这么多钱。

    忙活了一通,李路才发现钟华已经走了,没来得及和他聊两句。直觉告诉他,那个庄稼汉不是普通的农民。

    晚上一大家子开开心心的吃了年夜饭,李国光多喝了两杯,回忆起了往事。也许是改造终于结束,也许是因为一家人团聚,或者全都有,李国光非常的高兴,哪怕他从一名知识分子沦落为农民。

    吃喝到十点,大家都睡下的时候,李路出门找到了杨青松。从杨青松那里了解到了钟华的情况。

    了解之后李路吃惊了,一副贫下中农模样的钟华居然是农业大学的学生。

    今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开始走出校门,由他们开始,华夏会逐渐走上知识创造财富的道路。二十年后,这些人不是某个领域的学术大牛就是大企业的老总。

    小环境上,现在的高校教育实行的是严格的精英教育,现在的人的求学渴望度远超三十年后,大环境上,经济开始滑跑的这个年代,是最容易成就个人事业的时期。

    因为穷,因此思变,怎么办,没有可以借鉴的历史,摸索着来,错了重新来,政策放宽,允许你尝试,甚至某些方面没有相关政策限制,你可以放手去干,干出第一桶金来,壮大了自己,往后逐渐走向严格之后,你便不惧风雨。

    李路心里有自己的一盘棋,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应该怎么走,他心里有数。他不是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后世的他是执掌上万人乃至于数万职业情报人员的情报官,在拥有了超前记忆之后,他完全可以做到在大方向上不会出现严重的错误和失误。

    在村边的机耕道上走着,李路问杨青松,“老二,我的工厂办起来了,缺人,你考虑得怎么样。”

    杨青松面露难色,说,“我没问题,早不想干了,只是我爸妈那边……”

    屠宰厂是国营单位,好多人托关系都进不去,杨青松凭着回城知青的身份,政策照顾,家里花了钱,好不容易进去。在杨青松的爸妈眼里,李路搞工厂哪里能和国营单位比,那可是铁饭碗。

    “你自己拿主意吧。”李路说,“或者再过一段时间。”

    在这个问题上,他也没有办法。观念是最难改变的东西,所谓铁饭碗,直到后世依然大有市场,那个东西根深蒂固厉害得很。

    市场放开后,供销社首先会被挤得没活路,然后是百货公司,接着就是屠宰厂之类的地方国营企业,都会被那些来势凶猛朝气蓬勃的民营企业扫进历史。

    杨青松说,“我尽量说服他们。老三,你要造拖拉机,靠谱吗?光明厂能答应?再说,你是光明厂的职工,厂里估计不能让你造吧?”

    这样的疑虑和担忧不止杨青松一个,包括最清楚此时的裴磊也是很不赞成的。光明厂军转民的主打产品是拖拉机,你李路不但是光明厂的职工,还是保卫科副科长,公然挖社会主义墙角的事情,厂里知道了肯定不能让你干。

    知道未来走向的李路没有这些担忧,如何历史没有发生重大改变,移交地方之后,光明厂会在三年后陷入经营困境,随即进入苟延残喘阶段,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在国企改制浪潮中被作为陆港市的老大难问题改制,改制失败,最终彻底消亡。那么大一个厂子,衰败起来的速度是让人难以置信的。

    拖垮光明厂的因素很复杂,加上退休职工,一万五千多名人员是最沉重的负担。

    李路不担心被开除,手里掌握的未来技术是他最大的依仗,而他需要继续留在光明厂,是为长远考虑。

    “给不给,光明厂说了不算,政策允许私营企业从事农业机械制造,我就能造。”李路说。

    因为地处南方沿海,陆港地区的人们接受市场经济的意识比较强,并且受到三角洲地区的直接影响,杨青松也不是老大粗,高中文化呢。

    村里玩得好的小伙伴,按照年龄排行,杨青松是老二,李路是老三,郭翰威年龄最小是老四。

    杨青松忍不住问,“上次你没说,你的钱从哪来的,开工厂可要不少钱。”

    “卖收音机电视机啊,年前你不还帮着老四卖呢么。”李路说。

    杨青松瞪大眼睛说,“后面的老板是你?老四可没说,他说是一个香港老板!”

    李路笑道,“那是我交代他的。现在我还是躲在后面的好,厂里知道了肯定会找我麻烦,你也别往外说。”

    “那小子嘴巴够严实的,连我都瞒住了。”杨青松说,“对了,你大哥二哥都回来了,他们不是能帮上手吗?”

    “他们我有其他安排。再说,我大哥二哥除了种地什么都不会,让他们跟着我爹种地再好不过。”李路说。

    杨青松摇头,“种地有什么出息。”

    他打心里觉得李路这样会亏待了大哥二哥。

    李路不多解释,种地才是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