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之绝版马官 >

第268章

大唐之绝版马官-第268章

小说: 大唐之绝版马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在李引县令的家中,陈赡与他的妻子被李引锁在院子里一夜,而他们只吃了一顿饭。到第二天的早上,陈赡对这位李大人的用意产生了怀疑。

    他对妻子道,“会不会有诈?怎么这样久了也不见他的人?”

    但她妻子确信地说,“我们且放心,李大人一定是个好人,他不会害我们的。”

    “但我们那些家当……可是连门都没锁。”

    他妻子道,“赡,只要能和你去西州、远远地离开这个鬼地方,我什么都不要了也心甘。如果那位西州的高牧监真像你说的,与他那位老子不一样……”

    陈赡问,“高刺史怎么了?!”

    吕氏道,“他……太严厉,总让我们上山浇地……”陈赡笑了,两个人耐心再等。随后两人听着院门上的锁环响。门打开,进来两个女人。

    陈赡不知两人来意,但也只是稍稍加强了戒备,他看到在李县令的门外停了一架有棚子的马车,还有未曾下马、一身戎装的十名西州女护卫,陈赡认得她们。

    他妻子不易察觉地往他身后躲了躲,小声对他道,“赡,这是刺史夫人……”

    两个女人在此时此地相见,吕氏的心里嘣嘣直跳,不知接下来要发生什么。这位高人一等的美貌的刺史夫人,会不会对她示以惩戒。

    刺史夫人好像不大愿意与她说话,让陈赡看她掌心里托着的钥匙,“你就是陈赡了,我和丫环受李县令所托送你们出城,但你的这身皮甲就须换换。”

    夫人身后的丫环手中托着一套青布袍子、靴子,陈赡立刻就明白了,他不多说,返回屋中更衣,再出来时就是一位年轻的乡村后生。

    崔氏让丫环抱出李大人的行李被褥放到车上,然后陈赡和他的妻子钻入车里。之后崔夫人和丫环也上来、坐在他们的前面。

    有人锁了院门,女护卫们前后拥着马车往城西门驶去。

    应刺史大人的吩咐,城门边加强了守卫,对过往的行人严加盘查,所有的车子都要挑开车帘儿往里看上一眼才放行。

    但没有人敢拦刺史夫人的马车,虽然他们也例行公事地、当着那十名西州护卫的面挑了一下车帘儿,但不敢往刺史夫人的方向看。他们只看了一下丫环那张娇气而有些怒气的脸,便在脸上堆起一下歉意的笑容放行了。她们轻松出城。

    驶出都濡西城十来里路,都濡县县令李引带了一辆马车,在道边的树林中等他们。

第875章 因地制宜() 


    山道上前后无人,而树林中更是无人,她们停下来。

    崔氏、丫环、陈赡、吕氏一齐下车。陈赡看到李县令把他的马也骑来了,而他的弓刀都在李县令带来的马车里。

    车中还有一大包儿盘缠及一些衣物,都是刺史夫人给准备的。

    李引冲陈赡抱拳道,“过所都给你们备好了,都在车中,二位此去西州,李某就祝你们一路顺风吧!”

    陈赡虽然把都濡县的全部家当都抛弃了,但他最重要的家当却带在了身边,此时洋溢在他胸中的是满满的豪情。

    他对李县令道,“大人,小人回西州后,一定向高总牧监说一说县令大人的相助之恩……不知李大人有些什么话要我带给高大人?”他听李引说过与高总牧监是朋友。

    李引摇着手道,“莫要说、莫要说,本官与高都督只算神交面都未曾见,你若这样想就是高抬我了……我没你想的那么好!”

    而吕氏对这位李县令为她遮掩的举动有着说不出的感激。因为陈赡赶回来的那天晚上,她开门后所叫的“大人”,是高审行……这是不能用话语来表达的。

    当着陈赡她只能双膝一弯给李引跪下,哽咽道,“大人再造之恩,小妇人永世不忘!到西州后,小妇人一定供上大人的尊位,初一、十五,逢年、过节,都会祁求上苍保佑大人……”

    李引尴尬道,“莫提此事,在下不值得谁如此。要谢你就谢崔夫人吧……她才是你最该感谢的。”

    吕氏闻言,羞愧不起,只在地下膝头挪动、转个方向,再向夫人磕头不停,说一定也要给夫人供个尊位。

    崔夫人只好上手拉起她,“这回总算与陈赡天天在一起了,以后的生活也就没有多难……你正该高兴才是。”

    吕氏哽咽道,“可是……夫人……我,我,”

    崔氏不许她多说、反而叮嘱道,“我尽知了!有些时候你又能怎么做呢……再说也算我照顾你不好。到西州后你们男牧女织定会不错,此去路途虽远,但你们一步一步走好,总会走到的!”

    说着,夫人再递上一封信给陈赡,“你要亲手交给高总牧监,他一定会安排好你们的。”陈赡接过,仔细揣入怀中,护着马车上路回西州。

    陈赡和他妻子的马车走远,而这件助人之事却是自己与李引共同完成的,崔夫人当众将钥匙交还给李引,笑着对他道,“我已与老爷说过……你是下到某乡去了,你总该往那处去走一趟、晃一下吧?”

    李引对夫人躬身一揖道,“小人谨遵夫人之命。”说罢徒步往来路上而去。

    丫环竟然一句话也轮不上说,一时也猜不到夫人与李引之间有什么秘密。主仆二人上了自己的车子、由十名女护卫护送回了黔州。

    在车中,丫环再被夫人叮嘱了几句,回府后不准多嘴。

    晚上时,西州长史苏殷、七夫人丽容与另十名护卫们也赶回来了,而高审行留在了都濡县城。崔氏能猜到他此刻坐卧不宁的样子,但她心中一点儿快意也没有。

    一边吃着饭,崔夫人问苏殷在都濡走了一天、看了一天,对于黔州抗旱的局面有什么看法。

    苏殷道,“母亲,黔州抗旱若都是都濡县的这个面貌,那我和丽容住些日子也可回西州了。”

    苏殷说了她在盈隆岭上的所见,那里庄稼长势良好,悬崖上,高大的畜力取水舀车缓慢而有力地转动,将水由岭顶上沿曲折而下的石渠送到岭下。在这里根本看不到诏书上所说的严重旱情,而盈隆岭还在那样高的地势上呢。

    崔氏心情很好,对媳妇笑道,“恐怕是一叶障目了,明天我陪你们到别处看一看。”

    丽容的心思和压力怎么说都比苏殷轻些。听了崔氏的,话丽容鼓掌说好,她总是找些话与崔氏说、支持婆婆的每一句话,借以获得婆婆的好感。

    而崔氏自从一步踏入西州的那天起,也对丽容十分喜爱,晚上她们在同室休息,崔夫人再问起了西州家中的事。

    夫人笑问丽容,“老大、老五都有了孩子,老二、老四也在抢醋了,你们却跑到了这里来,有没有着急?”

    苏殷不说话,不想被这件烦心事打扰。谁都可以有这个念头,只有她不能想。

    她在高峻的家中年纪最长、但在生孩子这件事上却是最没可能的——高峻到目前为止,只在旧村送自己和丽容赶赴黔州时、才拉了拉她的手——拉拉手也能生孩子?

    丽容却抓到了机会,她很委屈地对崔夫人说,“母亲!这是我一个人着急的事?”

    崔氏安慰道,“没什么,总得有个前后。但依我看,你这么乖巧可人,又懂事理、又机灵,总是早晚的事……”

    “可是母亲,你不知家中还有更乖巧可人、更机灵的呢!我算老几。”

    崔夫人不在意她明显的妒意,反而感觉她可爱,于是安慰道,“你是说玉如吧,那我就也没什么好办法给你想了。从你们身上,我看出来她也不是多么跋扈的人。不过……于情理上说,高峻全部的荣耀本该都是她一个人的……”

    丽容止住不再往下说,接下来问着明天婆婆要带她们去哪里。崔氏想了想道,“那就去去澎水县吧,黔州只有那里有盐井。”

    于是,高府的三位夫人第二天坐了车、在卫队的簇拥下到澎水县来。县令张佶远远地接出来,引着三位夫人到盐井的周边去看他们开出来的荒地。

    到了这里,苏殷才看到了黔州旱情的一斑。地倒是开出了不少,连井边儿都平整了,但种子洒下去,一棵苗儿也没有出,现在连水也不必浇了。

    张佶县令苦着脸说,“这哪儿是种庄稼的地方!那些囟水早把这里浸透了!可刺史大人的命令谁敢不听?”

    “老爷怎么说?”崔氏问他。

    县令道,“刺史大人有些日子没来了,下官曾经建议,就着天时把这些不长庄稼的地块都移栽上桕树——它们是最抗盐碱的,但刺史大人当时把我申斥了,说我去树开荒,你和我唱反调儿是不是!”

    苏殷道,“总比空着强啊!”

    张佶知道说话的是西州大都督的八夫人,又是长安派来黔州协助抗旱的长史,于是努努力争取道,“什么叫因地制宜?这里只宜于种桕树,不种,就只能荒着。”

    他指着那些裸露着地皮的山坡对夫人们说道,“草皮都铲了,树也一棵不剩,下官担心万一雨季一到,泥水要冲到盐井里去了!”

    丽容笑道,“这里在说抗旱,哪里有个下雨的迹象啊。”

    苏殷却对崔氏说,“张大人说的确是这个道理,地总不能闲着,反正丽容我们跟着老爷到处走,也真帮不上什么大忙,不如就在这里植树。”

    崔氏说好,府中内宅还有十几棵树苗,下次我们移来。

第876章 渭城朝雨() 


    有刺史夫人和他的两个儿媳点头,而且其中还有位西州来的长史,县令张佶就不怕刺史大人来了之后对自己吹胡子瞪眼。

    他说干就干,而且要自己再加上个县尉,一块抓这件长史认可的大事。他还站在盐井边、对忙碌的人群里招手喊道,“马洇,你跑步过来!”

    从人堆儿里一溜小跑过来一人,正是都濡县贬职为民的原县令。

    县令做不了,但总得吃饭,原县里呆不了、总有别的县可去。于是他托着人,举家到澎水县的盐井上谋了个差事。

    马洇可不是大字不识的乡民,他身上的袍子虽然没有了,此时穿着一套紧身短打扮,布鞋上沾着囟水。但不代表他的头脑也堕落到了乡民的层次。

    他做惯了县令,对于盐井上的体力活有诸多的不适,每天回到住处后,马洇往床上一躺,感觉腰都要累断了。

    不过他谦恭的态度、机灵的眼色和务实低调的作派、还有相比乡民而言不俗的筹划之能,让他很快就站住脚,并且被新县县令张佶看在了眼里。

    人挪活、树挪死。

    他不挪地方就是个死。不过当他跑过来听了县令大人的吩咐,马洇毫不怀疑地推翻了这句俗语中的道理。人挪活,树挪也一定活!县令说的!

    ……

    长安,渭城朝雨。

    自从皇帝下达了祈雨诏,关中一带的天时果然很给面子,不久便下起了牛毛小雨来。眼下皇帝最关心的正是天时,而西州那里已经暂时退到第二位了。

    有郭孝恪和高峻在西边,他没什么不放心的,他关心的倒是黔州了。

    升苏殷做西州长史的主意又是皇帝灵光一闪冒出来的。对于那些有一点点理由和根据、而在成例上又很出人意料的事情,皇帝的决断力惊人。

    谁说女子就不能做长史?再说有高峻在那里,西州需要一位多么强势的长史么?一位中庶子的倒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