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遗憾-第8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而乖乖的听从李安的安排,服务于大唐帝国的全球战略之中,为大唐帝国的持续繁荣稳定贡献自己必须要贡献的力量。
“是的,李侍郎,自从南征被奥斯曼挫败,拉赫曼已经没有勇气继续与奥斯曼为敌了,而且,他还非常担心奥斯曼会进攻他,但碍于面子和苏丹的高贵身份,他又不肯降低身份去求和,整天都是提心吊胆的,国都的好多商人都开始变卖家产,准备逃离西班牙这个是非之地了。”
部下开口说道。
李安闻言,自然是大为高兴,如此一来,事情就更加的好办了,李安完全可以利用调停的机会,从西班牙索取巨大的好处,不挖掉西班牙朝廷的一块肉,李安是不会罢休的。
“传令下去,让他们多弄点西班牙的详细资料,什么样的材料都要,比如矿产的分布,港口的情况,山林资源,田地资源,还有池塘资源,这些都要搞清楚,另外,拉赫曼是后来进入西班牙的入侵者,在西班牙未必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有哪些反对拉赫曼的人,也要把他们尽快找出来。”
李安开口下达了命令。
“是,属下明白。”
部下应了一声,前去准备。
在部下离开之后,李安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是否要增加一个大唐的海外基地,先前的基地有五个,分别是马六甲海域,狮子国海域,西天竺海域,亚丁城海域,以及最后的大唐运河海域,一共五处海外飞地,可以起到控制和维护全球贸易的巨大作用。
但此时此刻,李安心里又有了一处海外飞地,那边是未来大唐运河西部几千里之外的一条不算很宽的海峡,也叫直布罗陀海峡。
这个海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海上枢纽,在后世的时候,很多军事强国都试图控制这一海上通道,从而为自己谋取巨大的利益。
毕竟,直布罗陀的地位太特殊了,他直接控制着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咽喉,切断直布罗陀就切断了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联系,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在后世的时候,有一个叫英国的国家,强行占据了直布罗陀,而且,始终都没有将这块土地归还给西班牙,从而让这一块土地,永远的成为了英国的土地,也成为了后世欧洲,唯一的一块殖民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和西班牙进行了多轮的磋商,西班牙从未放弃对直布罗陀的主权要求,并于二次大战后加强了收复活动,经常性的去与英国商量,但从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甚至都严重影响了两国的关系,就连联合国都被惊动了,要求两国尽快解决直布罗陀的归属问题。
不过,有些事情确实是非常难以解决的,因为收复领土不是用武力打回来就完事了,西班牙的实力远不如英国,根本是打不过英国的。
不过,最终迫于国际的压力,英国在原则上同意与西班牙共有直布罗陀,这似乎是一个比较好的折中方案,被联合国的很多国家看好。
但这个双主权的提议,却遭到了直布罗陀地方政府和居民的强烈反对,许多直布罗陀的当地老百姓认为,英国同意共享主权是出卖主权行为,为向两国政府显示直布罗陀居民维持地位不变的决心,直布罗陀的地方政府宣布举行全民公决。
像这种全民公决,直布罗陀的老百姓一共举行了两次,第一次有百分之九十九的老百姓赞成直布罗陀留在英国,仅有极少数的人,同意直布罗陀回归西班牙,而第二次全民公决,有百分之八十八的直布罗陀老百姓支持直布罗陀留在英国。
而反对两国共同治理直布罗陀的居民人数,两次都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反对。
也就是说,直布罗陀的居民反对西班牙收复直布罗陀主权的立场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老百姓的公决结果,不论是对英国朝廷,还是对西班牙朝廷,都是很沉重的一击,它向世界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意思是说,在解决直布罗陀的归属问题上,两国朝廷都不能忽视直布罗陀的民意。
它表明两国关于直布罗陀归属问题的谈判依然任重道远,西班牙收复直布罗陀主权的决议不会因此而有所改变,而英国朝廷显然不可能在短期内说服直布罗陀居民改变主意。
这个可能让人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些直布罗陀的老百姓不愿意回归祖国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他们为什么留恋待在英国,而反对回归西班牙,这岂不是叛徒行径。
这自然是因为,当初英国在占领直布罗陀的时候,为了将来能够永久的控制这个重要的地方,将居住在当地的西班牙土著全部赶走了,然后,从别的地方大量的移民,如此,居住在直布罗陀的老百姓,很多都不是西班牙本国人,自然也就不存在爱国一说了,这也是西班牙很难收复这一地区的主要原因。
另外,人都是逐利的,哪儿有利益,人们就会往哪儿去,在英国和西班牙之间,英国的实力要稍微强大一些,而西班牙则相对要弱小的多,如此一来,当地已经习惯被英国统治的老百姓,当然不愿意加入西班牙朝廷了,他们又不是傻子,怎么会心甘情愿的返回相对落后的国家。
在任何时代的任何普通老百姓,更多的还是看重自己的利益,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重要的,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为最优先,至于国家的利益,更多的时候也是一种自私,也就是当爱国对自己有利的时候,所有人都会选择爱国,但若是出卖国家能得到更大的实惠,则很多人的爱国心就会动摇了,就会想着如何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两个国家争夺一块膏腴之地,只要能够取得这块土地,就能够获得巨大的利益,也就是说,只要能够获得这块土地,一个国家的所有老百姓都能获得巨大的利益,如此一来,所有老百姓自然都是爱国的,谁也不傻,谁都不愿意自己国家的膏腴之地被外地给侵占,因为那里面也有自己的一分。
但若是有外敌给予巨额的资金,让一个人去出卖祖国,去窃取祖国的情报,则这个人就会有很大的可能去做这个事情,毕竟,爱国能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太少了,而卖国求荣却能给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如此,自然会比较动心。
所以,在面临外地入侵的时候,所有国家都会出现大量的叛徒,华夏帝国的汉奸更是海量存在的,有大汉奸和小汉奸的区分,也有特别凶恶的汉奸和为生活所迫的汉奸,总之,汉奸遍地多如狗,有人的地方就有汉奸,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人出卖祖国。
当然,后世西班牙直布罗陀的老百姓,就不能用汉奸来形容了,当然,也不能叫西奸,因为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从来就不是西班牙人,他们自从来到直布罗陀这个地方,他们就已经是英国的老百姓了,想让他们改变自己的国别,他们自然是非常不情愿的,甚至觉得英国朝廷在卖国。
也就是说,直布罗陀这块土地,以前是归西班牙所有的,但直布罗陀上居住的老百姓,大部分却并非来自西班牙,所以,这给西班牙收回直布罗陀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怕是很难收回直布罗陀了。
这不得不说是西班牙朝廷的遗憾,但也是没有办法啊!谁让直布罗陀的老百姓都不是西班牙的子民呢?若他们都是西班牙的子民,估计愿意回归的就比较多了,另外,若是西班牙能够比英国富裕,能够给这些老百姓提供更加优厚的生活条件,如此,则这些老百姓也会愿意回归西班牙。
这样,大家土地连在一起,回归之后的生活就会更加的便利了,各项经济也可以更快更好的发展,总之,好处是大大的。
但直布罗陀的老百姓,已经习惯自己是一个英国人了,如此,他们就很难再去接受一个新的身份,而且,他们的组成本身就非常的复杂,并不是某个单一的西班牙后裔,就好像让一个华夏人,从此成为倭人,则他的感情上就非常难以接受了,会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简直不可想象,会非常的愤怒。
另外,还有很多生活习惯也是很难改变的,比如,英国的交通是靠左行走,而其余诸国都是靠右行走,若是回归的话,仅仅是交通规则的改变就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去适应,就更别提其它各种生活方面的问题了,这简直就是重新做人,就像婴儿一样,重新开始适应不同的生活,而这样必然会给老百姓带来阵痛。
基于这些缘故,直布罗陀的当地老百姓,是死活也不愿意回归西班牙,他们情愿跟着英国脱离欧洲,也不愿意回归到西班牙的怀抱,毕竟,他们已经属于英国几百年了,祖祖辈辈都已经适应自己是一个英国人,突然让他们改变国籍,这无论如何也是不能接受的,死活都不能接受。
而这样的例子,也给李安一个很好的提醒,若李安占据直布罗陀这块交通枢纽,并从大唐本土和其余世界各地向这里移民,如此,这里的土地将永远属于大唐帝国,任何人都不可能从大唐的手里夺回这里的土地,这里的土地将为大唐的子子孙孙,提供源源不断的巨大的财富。
第八百六十八章 圣母心()
李安一想到直布罗陀这块咽喉要地,日后能完全被大唐帝国所掌控,心里顿时就非常的兴奋,有了如此重要的咽喉要地,就扼住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的海上交通要冲,而这必然能给大唐帝国带来难以估量的利益。
也就是说,以后任何人想要通过这个狭窄的海峡,都必须征得大唐帝国的同意,否则就不能通过,甚至,大唐帝国可以随时动用军船封锁海峡,阻断不听话的小国的商船随意的通过,从而可以轻易的左右各国的经济命脉,让诸国不得不听从大唐的号令。
此时,因为地中海与红海之间的大唐运河还没有建设完成,所以,直布罗陀的重要性还不是太高,但随着以后大唐运河的开通,直布罗陀的重要性将会暴增,到时候,直布罗陀的价值将能够翻十倍。
所以,李安要在直布罗陀涨价之前,轻松的将其拿下,并在这里驻守一支大唐的精锐军队,将直布罗陀牢牢的给控制住,从而控制诸国的命脉。
当然,李安是不会花钱购买这一块土地的,那样也太破费了,能用最低的成本获得利益,才是李安做人的宗旨,在西班牙举国慌乱之际,李安相信,只要自己稍微耍点小手段,就能够让西班牙的苏丹拉赫曼先生,乖乖的将土地双手奉上。
毕竟,李安的实力摆在那里,另外,李安要求的也不会的太过分,不会瓜分西班牙太多的土地,仅仅就是很小的一块土地罢了,另外,也会相应的给予他们一些好处,比如,大唐兴建直布罗陀海港的时候,需要雇佣大量的西班牙当地人,日后运转起来之后,也同样需要大量的西班牙人来工作,从而为这个国家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队伍出发的时候,李安仍在思考直布罗陀的问题,甚至,趴在他怀里睡觉的李晓露把他的大腿给压麻了,李安都没有感觉到,可见李安思维的集中和认真的程度。
在李安的印象中,直布罗陀的大概位置,李安是非常清楚的,就在西班牙的最南端,扼守着大西洋与地中海的交通,而直布罗陀的具体地形,李安却并非完全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