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崛起1646-第4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不敢泄露半分。”
“请应大人放心。”
进入六月,大明各地都在热议两件事。
一是朝廷开设了一种叫做“银行”的新鲜东西,任何人都可以拿银子存在里面,非但不像其他银号那般收保管费,还会按月付给利钱!
这简直相当于银子能生银子了!
起初民间还不太相信,都保持观望态度。只有个别家中阔绰不在于那点儿银子的人,拿出一两五钱的存了进去,换到一张“存单”。
待一个月后,这些吃螃蟹的人持存单去取银子,果然顺利拿回了本银和利钱。虽然只有五毫的利,但白得的谁还嫌少?
于是人们胆子大了起来,开始三五两的存,有些胆子大的小户人家也试着存了个十几几十文的。
另一件奇事儿便是全国各地都有人收取宝钞!
一开始是一两银子收二百两宝钞,后来竟一路高涨,最后稳定在一两银换六十两宝钞。
虽然不知道这些人为何收这些废纸,但能把废纸换成银子却没人会拒绝。
前后仅两个多月,三千七百多万两的宝钞就被先后送到了应天祥指定的地方,那十八家巨贾也顺利地将九十多万两现银带了回去。
当年秋分时节。
大明各地一共十八所银行皆是顾客盈门,由于各银行从未有过丝毫拖欠兑付的情况——按规矩,十两之内当日可取。五十两之内三日可取。千两之内十日可取。
加上有户部做为担保,银行在百姓心中已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誉,甚至有人从数百里外赶来存钱。每天往来于银行之间的银车络绎不绝,从而又促进了各重镇之间木轨道的建设,毕竟这东西运银子又快又安全。
同时银行开始向外小额放贷,不过暂时只针对工部、商部名下的产业,诸如军器局、木轨道局、造船厂之类。
宝钞的价格也在不断提高,江南一带已有人出一两银换四十八两钞的价钱了。
南京。
紫禁城,乾清宫。
“陛下,”户部尚书张沧海手持一份清单,禀道,“近半个月来,每日仅有四五百两的宝钞送来,而且还有减少之势,臣以为,民间的宝钞应当已收得差不多了。”
朱琳渼问道:“一共收上来多少宝钞?”
“回陛下,共六千三百三十万两。户部共兑付一百五十八万两。”
朱琳渼点了点头,按照户部留底的资料,正德朝之前,朝廷一共发宝钞五百万两,其后从崇祯朝开始一直到隆武朝,都疯了一般滥发宝钞,前后共超过六千万两之巨!
“用一百五十万两便买回朝廷信誉,这钱花得值。而且这笔钱很快就能收回来。”朱琳渼微笑道,“要说来还得感谢建虏,没有他们留在沈阳的那五百多万两,回收宝钞和建银行等事恐怕还要再晚两年才能启动。”
他望向张沧海,“张部堂,新钞都准备好了吗?”
“回陛下,一共三百万两,皆已备妥。”
“好,十月初三,全国各地正式发布新宝钞。”朱琳渼道,“各环节皆按我事先吩咐施行,有劳张部堂了。”
“臣领旨,必不负圣望!”
本章完
第八百一十二章 自古以来……(跪求月票)()
汉兴二年十月。
又一个惊人的消息传遍大明——任何人都可以持宝钞去银行兑换现银,不论崇祯朝、弘光朝还是隆武朝的宝钞,一两换一两,足额足值兑换,立刻拿现银。
崇祯朝时候的旧账朝廷都认,谁还能怀疑朝廷的信誉?!
然而前一阵子绝大多数宝钞已被不知名的商贾收走,民间存留的宝钞只剩下不到四十万两而已,当初低价卖掉宝钞的人无不悔得捶胸顿足。
与此同时,大明皇家银行宣布发布新版宝钞,面额从一文、两文到十文、百文一应俱全,最大的也只有一两而已。
这种新宝钞由朝廷担保信用,随时可在银行换成现银。
当然,虽然银行在百姓们取钱的时候都会客气地问一句,“是要现银还是宝钞?”但毫无悬念,所有人都选择了现银,根本不去理会什么宝钞。
随后朝臣们惊恐地发现,自己的俸禄里有两成竟是用宝钞发的。
他们无不匆忙赶去银行兑换现银,却发现都是虚惊一场,银行立刻便换了银子给他们。
不过地处偏僻的一些官员就惨了,只能“组团”将宝钞交给一个人,出路费让他去数百里外的银行兑换。
当然,所有人都顺利拿回到了现银,这股风潮很快便平息下去。
其后朝廷又公布新政,用宝钞交税可以少交一厘。
还有这好事儿?自然能省一文是一文!
当下又有不少人在收税前一天拿现银去银行换成宝钞,而后立刻像丢烫手山芋般,将这些“纸片”交给税官,决不在手里多拿一刻。
经过几个月的折腾,大明上下逐渐发现,这宝钞存放方便,银行也越建越多,兑换现银毫不拖拉,似乎没什么风险。
逐渐有人开始短时间持有宝钞,接着又有懒得兑换的人开始长时间持有。
皇家银行按照朱琳渼的吩咐,始终为市面上发行的宝钞准备了几乎等额的现银,以备有人兑换。
不过回到银行手中的宝钞却越来越少。人的心理就是这样,你越是不让他换现银,他越是不踏实,想方设法也要换。而越是放开了随便换,反倒令人们对这些纸币有了信心,却没人去换了。
社会经济本来就是一种群体信心、意识的博弈。朱琳渼虽没有学过经济学,但作为一个二十世纪的人,些许浅显的道理他还是清楚的。
半年之后,第一批发行的新版宝钞只剩下二十多万两还在银行手中,在集市上买东西时,大部分的商贩都已经愿意接受纸币了。
第二批二百万两宝钞发行的时候,银行备付的现银已减少到了一百六十万两。这些纸币通过各种渠道流入社会,却并未像第一批发行时那些遇到挤兑现象。
第三批时,备付银减少到六成,以后可能还会进一步降低。
不过按朱琳渼的要求,四成是备付银的最低下限。也就是说,每发行一百万两宝钞,银行里就要准备四十万两现银。为保证纸币信誉和避免通货膨胀,这是绝对要遵守的底线。
到了汉兴四年年初,就连琉球、日本、朝鲜、安南等地都开始大量接受大明宝钞。
年底,第一笔二十万两宝钞被英国人带回了欧洲。这条名为“奢望号”的商船在好望角附近遭遇海盗,船长在大炮的逼迫下停船,百余名海盗随即登船劫掠。
当海盗抢走了船上所有货物后,满意地放奢望号离开了。然而他们却没发现被藏在船长室夹层里的二十万两宝钞!
这笔钱保住了船东,也就是弗莱克维亚勋爵的身家性命,令他免于破产沦落街头的命运。
这个传奇般的故事不胫而走,自此之后,往来于欧亚之间的货船很少有人再携带现银。而大明宝钞作为全球储备货币,也因此事走出了自己坚实的第一步!
……
西西伯利亚平原。
这是一片二百万倾的平原,位于鄂毕河和额尔齐斯河之间。
由于水资源丰富,加上黏土地极为肥沃,此地属于可产粮的地域,这在条件极端艰苦的西伯利亚显得极为难能可贵。此外这里气候虽也酷寒,但每年总有一段时间冰雪消融,草木葱郁,比起西伯利亚的其他地方,已算是气候非常舒适宜人了。
后世沙俄在西伯利亚所建的最大的城市——诺伏尼古拉耶夫斯克城就坐落在这片土地上。
不过眼下这里只生活着千余蒙古族和极少数的鲜卑族人口。沙俄也是近几年刚在这里建了个不大的据点,以一座十分简陋的棱堡为依托,驻有三百多人的探险队,起名为鄂毕城。
这里距离莫斯科、察哈尔、黑龙江都是四千里远,恰是沙俄与大明力量投送的平衡点。
这天清晨,伊戈尔诺夫背着火枪,小心翼翼地从鄂毕城的内墙上探出头去,目所能及的地面上都是积雪,看不到任何足迹。
“看来他们今天不打算来了。”一旁的拉弗洛维奇吹了声口哨,“美好的一天。”
两人皆松了口气,将火枪靠在一旁,各自摸出块黑面包,蹲在胸墙下就着寒风啃了起来。
不料才刚吃了几口,他们就听见东面有人用生涩的俄语高喊起来,“这里是西波尔西卫,自古以来就是大明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自汉代起,大将军霍去病就曾亲率大军探索北海,也就是你们说的贝加尔湖。唐代已在北海附近建都播城,后有回鹘携此地博尔巴任城归附大唐。
“大明承先祖疆域,对这里有无可置疑的所有权与管辖权。请罗刹国擅自侵入者即刻出城,缴械离去,否则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将全部由你们承担。
“再次警告!这里是西波尔西卫,自古以来……”
喊话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伊戈尔诺夫作为来到此地小半年的“老手”,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自从四个月前明国一支探险队——或许是军队——在鄂毕城附近建起一个据点之后,他们便隔三差五地来宣示主权。
涅斯托罗夫少尉曾率城中百余士兵去袭击过他们一次,却被打得大败,死了四十多人。从此以后,少尉就命令所有人都缩在棱堡中,没有命令严禁外出。
感谢:bili8021,大明帝国神机营,潘学忠给我的慷慨打赏!在下感激涕零,合十拜谢!
话说,最近有双倍月票活动,天海山在此吆喝一声,跪求月票与推荐票了!如果今天月票超过10张,我就加更一章,决不食言!
本章完
第八百一十三章 远东划界(月票加更)()
然而明国人却没有罢休的意思。
他们起初在附近袭击前来运送补给的沙俄马队,后来甚至明目张胆地射杀鄂毕城城头的卫兵。明国人所持的火抢非常凶悍,射程比伊戈尔诺夫他们的火绳枪远了一倍有余,而且命中率极高,常有棱堡中的守卫刚露了个头,就被人远距离一枪射杀了的情况。
明国人的“驱离警告”还在不断重复,拉弗洛维奇有些烦了,皱眉嘟囔着,“这些家伙什么时候才能闭嘴?!”
“冷静点儿,习惯了就好。”伊戈尔诺夫打了个哈欠,“说真的,我觉得我们熬不了多久,或许是该退回巴克柴尔了……”
“你说什么呢?!”拉弗洛维奇不满地打断了他,“男爵大人花费多少心血才建起了鄂毕城,这里是探险队继续向东的补给点。如果我们放弃这里,就等于彻底放弃了向东探索的可能!”
伊戈尔诺夫神色疲惫地瞥了年轻人一眼,想起自己刚来的时候,也是满脑子都是一望无际的无主地和取之不尽的皮毛、金矿、鱼类,梦想着可以一夜暴富。只是没人告诉自己,这里还有明国人,否则打死他也不会来这儿。
“向东探索?”他摇头道,“探险队在远东建起的几个临时据点没有一个能逃过明国人的魔掌。现在换成他们在那里建了棱堡,就算鄂毕城能撑住,恐怕以后也很难继续向东了……”
他挪了挪屁股,“况且鄂毕城也坚持不了多久了,仓库里的食物只够不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