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崛起1646-第3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陛下,依您吩咐,重炮皆配九十八斤铁盾,小炮配六十斤铁盾。”
朱琳渼微微点头,给大炮增加炮盾也是近来的改良重点之一。别小看这一片铁板,依靠科学的外形,能极大减少炮手伤亡。尤其是大炮集中使用时,大量炮盾并在一起能形成堡垒般的效果,步兵甚至可以躲在炮盾后面向外射击。以前炮兵阵地被步、骑兵一冲就散的情况可以得到不小的改善。
中间又有数门九磅和六磅加农炮以及三十二磅臼炮经过观礼台,最后面则是多达二十门的佛朗机炮。
这些佛朗机炮分为两种型号:小的是传统一号佛郎机,自重三百斤,发射一斤的炮弹。大的是由千斤佛郎机精简而来,自重六百五十斤,发射两斤三两的炮弹。
经过句容之役,明军上下对配备密封圈的佛郎机炮赞不绝口——重量轻,极其灵活,射速高得惊人。射程虽比不过加农炮,但也能打一里多远,对付建虏步、骑兵甚是顺手。
是以朱琳渼便令军器局增铸了多达百门佛郎机炮分给龙卫军和破虏营,并针对一号佛郎机火力不够强的缺点,新设计了那种六百斤佛郎机。这些炮轻便好运,占用马匹和炮兵数量少,不会对炮营造成太大负担,但却能提供极为密集的火力。
特别是佛郎机炮后膛装弹的特点,所有炮兵可以一直躲在炮盾后面操作,除非敌人冲到跟前肉搏,否则对他们几乎没一点儿脾气。
刘文秀却小声叹道:“这些炮看起来甚为威武,却是数量少了些……”
孙奇闻言偏过头来小声道:“这不过是将各式大炮抽了些检阅,龙卫军加破虏营眼下光是十二磅重炮便有八尊,六磅、九磅“小炮”一共六十多尊,佛郎机炮更是上百!”
刘文秀猜想所谓十二磅、九磅之类,便是刚才从场中经过的那些炮,那些至少也是一千五百斤以上的重炮,哪儿有什么“小炮”?!
近七十尊重炮!他顿时兴奋地胸口猛跳,脑中已浮现出密密麻麻的大炮齐声怒吼,猛轰鞑子的场面。
如今以福京、南京军器局加上龙南铁场的产能,铸造几十门大炮相当轻松。其实相比起陆军来,水师那些动辄便要装三十多门炮的战船才是大头。而且水师所要的还多有十八磅甚至二十四磅的巨炮,陆军最强的十二磅炮在他们看来只是“入门”水平。
大明各地现在加起来一个月能铸十二磅以上的重炮近三十门,小型火炮五十门以上,但即便如此,有时还得向澳门的卜加劳炮厂订货,才能供得上水师的需要。
第六百七十二章 紧急军情()
很快,重骑兵、骠骑兵和枪骑兵等也器宇轩昂得从场中依次通过。
他们算是近来变动最小的兵种,只是为枪骑兵配发了胸甲板甲和一支防身的簧轮铳,还有就是因为缴获了大量建虏战马,坐骑比以前更健壮了些。
在骑兵之后,却又有两个步兵“方阵”紧随而来。这些人一出现在视野中,李定国便皱起了眉头。
只见那两队兵虽身穿标准的深绿色龙卫军军服,但所持武器却乱七八糟,火铳、弓、弩都有。更要命的是,除了领头的军官精气神十足,士卒们都是斜膀歪胯、脚步虚浮,前面一队还勉强能聚成一团,后面那队则走得歪七扭八,简直如同一群被大水淹巢的蚂蚁,甚至有几次因为相互踩脚,队伍险些崩散了。
李定国忍不住又小声询问邓山,“大人,这是新兵吧?”
邓山白了他一眼,“破虏营的新兵敢是这幅德行,早被赶回家百十次了,更不用说龙卫军了。”他将声音压得更低了些,摇头道,“这些是朝鲜兵。陛下不知为何,非要带他们一起上阵虽换了大明军官来指挥,但仍旧是烂泥扶不上墙。”
所有参阅队伍都从观礼台前走过之后,又来到大营西侧列队以待。
余新紧跑几步,至朱琳渼面前敬礼道:“陛下,全营整军已毕。”
朱琳渼点头下了观礼台,纵身上马,在野战军主要将领的簇拥下向西行去。走出了数步,他又转头吩咐张家玉道:“待阅兵结束,召集所有参谋司将官于帅营议事。”
“是!”
待朱琳渼来到了军营以西,收住马速,开始郑重地从一个个明军将士组成的方阵前缓步走过。
每到一个方阵前,他都会微笑侧身,挥手示意,说一句,“将士们好!”
他面前的官兵们立刻中气十足地齐声回应,“吾皇万岁!”
“将士们辛苦了!”
“为大明尽忠!”
这套阅兵时常用的问候仪式在后世看来了无新意,但对于明军将士们来说却是头一遭。天子御驾从自己面前走过,还如此亲近地同自己打招呼,这简直是可以吹一辈子的殊荣!所有将士立时全神贯注,亢奋不已,士气直冲云霄。
待检阅完毕,朱琳渼圈马回到队列正前方,肃然扫视所有在场将士,用力提气,朗声道:“将士们,我们即将迎来对大明最为重要的一刻!”
整个大营中鸦雀无声,他的余音在空中回荡,一直飘向远方。
他回身北望,接道:“多铎大军就在扬州,再向北去,便是北京!两年了,我们从来比今天更加接近光复整个大明!
“我们将挥师北上,夺回扬州、山东、北京,直至杀奔辽东,让这些践踏我大明国土,杀戮我华夏子民,劫掠我百姓钱粮的虏贼,为他们的罪行付出血的代价!
“此番北伐,朕将御驾亲征,同诸位将士们一道,用手中的剑和铳,将恐惧与战栗留给鞑虏,让他们世代牢记,犯我大明者,定诛不赦!”
所有在场的明军官兵们皆是拼劲全身的力气,一齐发出震天的吼声,“杀!”
做完战前动员,朱琳渼立刻前往中军大帐。龙卫军和破虏营的主要军官皆得张家玉召唤,也迅速向帅营聚拢而来。
朱琳渼刚进了军帐,正看到立于左侧前排的军官中有两张陌生面孔,转问张家玉道:“这二位是?”
“回陛下,乃是迅捷营指挥李定国、刘文秀,他们昨日刚到江宁。”
二人忙上前立正敬礼,“拜见吾皇万岁。”
朱琳渼仔细打量,就见两人已换了崭新的黑色带排扣的破虏营军服,显得甚是威武挺拔,于是微笑抬手还礼,“你们在湖广大得不错,这次北伐争取再建奇功。”
“是!必不负陛下厚望!”
片刻,所有的数十名军官悉数到齐,朱琳渼来到上首,待诸将一齐行过了礼,点头道:“此番急招大家前来议事,乃是江北军情有变。”
他望向众人,语气严肃道:“据北镇密报,多尔衮调晋、陕、鲁、北直隶等数路清军集结扬州。眼下多铎手中兵马已不是先前估计的六万余,而是急增至十五万往上!”
第六百七十三章 双重包围()
十五万?!
朱琳渼的声音在帐中回荡,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龙卫军和破虏营之前的确战胜过洪承畴的十多万清军,但那时敌人不但分兵冒进,而且明军还在水师辅助下迅速绕袭南京,全盘打乱了洪承畴的部署。
然而此次建虏近在咫尺,留给明军寰转的空间极小,很难有效扯动敌军阵型。此外建虏渡江之后很快便能威胁到南京,多铎完全可以复制上次明军围点打援的战术,明军为保护国都,将不得不与数倍于自己的清军硬拼。
朱琳渼却又抛出一个坏消息,“另据长江沿岸的斥候回报,因为今年冬天极冷,长江多条支流上冻,致使长江水位比往年低了三成不止。”
在座的军官都很清楚,每年十二月到来年三月都是长江枯水期,本来水流量就比较少,若寒冬再进一步降低水位,建虏渡江将会变得极为容易。众人不禁都想起了去年博洛人马徒步偷渡钱塘江的一幕。
“时下镇江的旧江口、扬中、江阴靖江等地附近的江面皆不足三十丈宽,有几处甚至连水师的大船都已无法通行。”朱琳渼沉声道,“是以,此役将会非常艰苦。”
他顿了顿,虽见诸将有紧张、激动、沉思等各种神态,却没有一人显出惊惧之色。
经过近两年来的接连大捷,明军上下早已没了当初那种畏建虏如虎的情况。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一往无前的霸气,是一种不论敌人有多么强大,都有能将其击败的自信气势!
朱琳渼满意点头,接道:“建虏兵马虽多,战力却与我军相去甚远,最终的胜利仍将是大明的!
“不过既然敌情出现变化,我们也要拿出新的部署方案以应对。”他说着,示意石霖展开地图,“此役核心策略仍是利用虏贼不知我军虚实之利,诱其深入抄。
“只是以我军目前三万六千人马,很难彻底堵死十五万虏兵退路。若无法将敌尽灭,令其蹿入南直腹地,对我百姓危害极甚,故而增兵已是当务之急。”
他指向地图上绍兴附近,“我前天已下旨调浙军八千兵马北上,不日即可抵达江宁。泰征朝的近四千御营已编为南直驻军,现于溧阳待命。另调福京驻军三千入绍兴,负责浙江地方守备。”
朱琳源的御营虽出了叛徒,但其兵源多是姜正希的手下,对朝廷还是比较忠心的。经过前番逐一审查,肃清了军中汉奸之后,还算是凑合能用。
“此外,湖广局势已近收官,秦佐明、杨展与翟式耜部追剿叛军余孽,忠贞营坐镇荆州、岳州,永宁王部控制武昌,可保无虞。故万元吉所部赣军一万两千人马亦可沿长江入南直助战。”
罗明受所部的长江水警舰队即日也要调来南直隶助战,正好可以载赣军一起来。战船顺流而下,很快就能开赴江宁港口,绝对能赶得上决战。
朱琳渼接道:“如此,我军在南直便可汇聚六万大军。若长沙能够很快收复,还有浙军、川军共一万三千余人可供征调。”
隆武初年时,朱琳渼还只有寥寥数千兵马,眼下随着大明逐步收复疆土,能够调用的军队越来越多。即便在四川和南直隶两线作战,聚集七万大军也已不是难事。
要知道,这七万人马可是根据朱琳渼全新的明军整编方案所编练的,与崇祯、弘光等朝的时候动辄三四十万“大军”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纵然是战斗力较差的地方驻军,从装备、士气、训练等各方面都能甩旧式明军几条街,更不用说精锐的野战军了。这也是朱琳渼敢用六万人马与多铎十五万虏兵对阵的信心所在。
“待建虏渡江南下,我会设法诱其深入南直百里左右,”他在地图上划出两个圈,“届时野战军在内侧围敌,以迅雷之势将虏贼击溃。而后由外圈的两万四千驻军负责清剿,务必不能令贼军逃逸而为祸地方!”
这也是他为何要给临近的浙江留一队人马的原因——谨防少量溃敌南蹿。
朱琳渼言罢,再次望向诸将,“接下来大家便规划一下具体部署吧。”
立刻有军官禀道:“陛下,此战之关键在于要尽早获悉虏贼从何处渡江,我军才能提前布置合围。”
朱琳渼微笑指向李定国,“这事儿交给迅捷营最为合适。李将军,令你率部于镇江至江阴一线巡查,但有贼军过江迹象,即刻往江宁告警。”
迅捷营先前做过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