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崛起1646-第3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了大片裂隙。
多尔衮接道:“此战极为重要,若不尽快攻灭南人朝廷,待他们筑城、屯粮已毕,我们想要夺取江南之地必得付出数倍代价。”
这一年来大清连吃败仗,令举国上下士气大挫,人心浮动,甚至令他的权势地位都不再稳固。他太需要一场大胜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了,此外还有和豪格的赌约,故而他必须倾尽所有力量,只能胜不能败!
“我准备调山西、山东、京畿乃至辽东十余万大军赴扬州,与豫亲王所部合兵,一举荡平南明……”
大学士刚林却轻咳了一声,揖手道:“禀九王殿下,我大军雷霆南进,南人必不是对手。但是眼下正值寒冬,若兴十数万大军,恐影响春播大计。或等开春之后再发兵攻明,更为妥当。”
对于一个农业社会,春天播种乃是得以生存的基础。若此时调动十几万大军作战,肯定还要辅以三四倍的民壮搞后勤,这势必会使大片土地无人耕种,来年大清上下都得喝西北风去。
这也是为何清军一直以来,都是秋季收兵修养,次年春天才大举南犯的原因。所谓“修养”,其实就是让这些兵员回去种地。
多尔衮怎能不知春播的重要,他皱眉叹口气,道:“等不及了。不瞒你们说,眼下南明出现内斗,南直隶空虚,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绝不容错失!”
豪格已经答应和他打赌,他此时也不用再掖着藏着了,何况这么大的事情,消息要不了几天肯定会传入北京的。
刚林和身旁几人对视一眼,仍要劝阻,却被多尔衮抬手阻止了,“至于春播的劳力,”他一指范文程,“范大人即日去趟朝鲜,令他们送十万民壮来,聊做补充。”
范文程一愣,忙道:“殿下,朝鲜小国,前番三四十万人入辽已是伤筋动骨,要他们再出十万人,恐怕……”
多尔衮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告诉李倧,这是最后一次。这十万人我只用一年,一年后还还给他便是。”他只觉得自己作为征服者,这态度简直是太和善了。
范文程见他甚是果决,只得硬着头皮应道:“下官遵命。”
多尔衮又问刚林道:“月初时让你运盛京屯粮入通州,办得怎么样了?”
“回九王爷,共运粮十五万石,五日前已过锦州。”他犹豫了一下,小心接道,“只是,盛京库中余粮仅够驻军三月之用。”
“三个月足够了。粮草也不用在通州停留,直接运去扬州。”多尔衮转望向朗求,“对了,漠北那边有消息了吗?”
后者忙揖道:“下官今早本就要向殿下禀奏此事,但殿下一直在忙,还未得传见。
“昨晚李若琳送回消息,说素巴第已将人收下了,也同意出兵,只是……他们还想要些钱粮、牛羊。”
多尔衮无奈叹了口气。他为了应对腾继思的叛军,送多罗格格毓蕙给喀尔喀扎萨克图汗素巴第和亲,请喀尔喀出兵拖住察哈尔部,没想到这家伙竟还狮子大开口……
“十万两银,加三万头羊。告诉他,等我江南大捷,再分些战利品给他。”多尔衮咬牙吩咐朗求,又对谭拜道,“还有,传令科尔沁各部,让他们配合喀尔喀人一起夹击腾继思。”
“可,科尔沁眼下……”
“我知道他们难,但朝廷更难!让他们想想办法!”
“这……嗻。”
多尔衮又望向马光远,“新的火铳、大炮眼下打制出多少了?”
“回殿下,近几个月共新制燧发铳一万七千支,另有库中的四千支旧燧发铳已都新换了铳机。千斤以上大炮八十七尊,其中三千斤以上的有十尊。”马光远道,“眼下蔡士英正令匠人日夜赶工,待到豫亲王南征时,还能造出近两千支铳及十来尊炮。”
上次勒克德浑被六角旋膛炮坑了一次,多尔衮便知道这东西不堪用,于是下令仍全力铸造红夷炮。正好从日本购买的六万斤黄铜到了,他立刻全都送去铸炮场。
为了这批铳炮,他前后投入七八十万两不止,十一月刚收上来的“南捐”银还没焐热,就被军器局吃掉了近一半。
他又问道:“那加固甲胄之事呢?”
“回殿下,共一万五千套棉甲,所坠铁片加厚一倍有余,已装车待发。另有数千套也很快完工。”
“好!告诉蔡士英,让他盯紧了工匠好好干。待江南大捷,我便给他官复原职。”
“下官遵命。”
多尔衮的心中这才略松了松。特别加固的精甲,两万四五千支改良过的燧发铳,百门大炮,再加上多铎手中原有的火器,不信还压不过那些南蛮子!
他只觉得信心又重新回到了身上,傲然起身来到挂着地图的墙边,对殿内众人道:“军器、粮草充足,我大军必能一举平定江南!来,咱们议一议人马要如何调动。”
范文程等人刚围了过来,便有太监在门外高声道:“禀摄政王殿下,贝勒拜音图、辅国公巩阿岱、内大臣西讷布库、内大臣索尼求见。”
屋中之人皆是一愣,这些都是两黄旗的人,素来只听圣母皇太后调遣,今儿跑来武英殿干什么?
多尔衮却是大喜,心说布木布泰行事果然利索,立刻笑着招呼道:“快让他们进来!正好一起参议调兵之事。”
第六百六十三章 孤注一掷()
扬州城东十五里,清军大营。
一杆随风飘展的白色镶龙大纛之下,多铎接过马光远捧上的册子翻开扫了一眼,顿时开怀大笑起来。
“糙米十万石,饷银十二万两最重要的是这新制燧发铳一万七千支!好!”他拍了后者一把,喜道,“南蛮子所仪仗者,不过是火器之精。眼下有这批火器,看他们如何还能张狂得起来!”
马光远一旁躬身道:“殿下,这还只是北京库中屯粮和便于运送的军器。后面另有盛京的十五万石粮草,以及行进迟缓的大炮八十七尊,估摸着还有半个月即到。”
“这么多炮?!”多铎眼前一亮,“加上我军中现有的,临战之时便能排出一百六七十门大炮。也教那些蛮子知道厉害!”
他继续向下看去,却有些诧异,“怎还有一万五千副棉甲?据勒克德浑溃军所述,蛮子火铳威力甚强,百步外便能洞穿我军的甲胄,为何又打制了这么许多?”
马光远忙道:“殿下有所不知,这一万五千副精甲乃是摄政王令人以好钢所造。末将在京时见识过这批精甲,端的坚固无比!”
“哦?”多铎望了眼马光远身后长龙般的车队,没想到还有意外惊喜,当即吩咐手下,“取几副来我看。”
“嗻!”
很快,有军官抱着棉甲返回。多铎拿起一件在手中掂了掂,分量比普通棉甲重了能有十斤。他心中便知这甲定不一般,索性令人就在营外支起木靶,将那几件棉甲套在其上。
他取过身旁侍卫所持的兵丁鸟铳,略瞄了瞄五十步外的木靶,扣动扳机。运气不错,一声轰响过后,铅弹正中最最侧的靶子。
他忙快步上前验看,就见那甲胄外层的棉布虽有撕裂痕迹,但垫在后面的铁片完好无损。这次多尔衮也是下了血本,这些垫片都是掺了百炼钢所制,韧性确实了得。
“不错!”
多铎又令人装好铳弹,于距离四十步处再射那棉甲,仍是未能击破。他一连试了数次,直到距木靶二十步远时,铅弹才终于洞穿了棉甲上的钢片。
“好!太好了!”他抚摸着棉甲上的弹洞,满意点头道,“寻常火铳已逼到了这么近都难伤此甲,料想南人那铳纵然再犀利,五十步外当也能抵得住!”
他见过之前从伤兵体内取出的明军铳弹,视其大小应当不过六钱左右,参照清军三钱兵丁鸟铳的威力,自然会得出这番结论。
但他哪儿能想到明军的铳弹射出来可是会剧烈旋转的,那破甲能力远超普通铅弹数倍!这也是从十八世纪中叶往后,各军事强国大量减少步兵佩甲的原因——火枪威力越来越大,盔甲根本挡不住子弹,又何必增加士兵的负担?
多铎仍沉浸在自己的迷思中,转望向正在鱼贯入营的车队,转对硕塞道:“将这些军器分拨下去。明日一早令士卒们持新铳、着新甲演武,以振我军威!”
“嗻!”
他话音刚落,又有多铎的亲卫护军自远处驰来,高声道:“禀大将军,恭顺王、怀顺王所部前锋以至十五里外。”
“孔有德和耿仲明的人马到了。”连番的喜讯令多铎满脸笑意。这两人都曾随他与李自成打过仗,其所部还是很有战斗力的,加上也算老部下,用起来自然更为顺手。
他对身旁军官们一挥马鞭,“走,随我去迎接大军。”
马光远立刻凑上前来,锦上添花道:“殿下,这次除了恭顺王和怀顺王所部近三万大军外,摄政王殿下还调了智顺王所辖晋军及旧部共两万五千余,李国英的陕军一万人。”
这智顺王就是尚可喜,他手下有近万名原大明辽东边军,战斗力非常强。李国英此人原是左良玉手下总兵,后随左梦庚降清,也是颇为悍猛,历史上一直做到过满清的川陕总督。
多铎心中却是一惊,他先前已听说了多尔衮和豪格约定谁的军功大谁就主政之事,虽知九哥定会派大军南征,却没料到竟然调动了这么多人马。
此前他手下有两白旗主力,加上关宁军以及部分绿营兵,一共有六万三四千兵力。等孔有德、尚可喜等人的人马到了扬州之后,他麾下便能汇聚近十三万大军!看来九哥这次是志在必得了。
然而多铎很快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对马光远皱眉道:“摄政王此番调动了陕军、晋军、鲁军以及直隶大部绿营,如此一来,必会缺少兵力来弹压地方”
马光远也知道他所虑不差,但从之前武英殿议事的情况看,摄政王明显已是孤注一掷了。加上近来朝廷连番加派捐、赋,地方上随时可能会闹民乱。
但这一切也不是他一个“小军官”能管得着的。他沉默了片刻,继续道:“殿下,其实这些还都不是主力。”
“什么?!竟还有其他兵马?”多铎心中将大清所有的部队迅速划拉了一遍,似乎已经没有什么人马可调了,只剩下
他难以置信地望向马光远,“九哥不会是把”
“回殿下,巩阿岱、拜音图两位贝勒爷应已率两黄旗大军离开京畿了。两黄旗下索尼、西讷布库、鳌拜、贝隆、阿哈尼堪等大将皆一同随行。”
多铎只觉浑身发冷,虽不知九哥是如何调动了两黄旗人马,但这些兵向来都用于守卫京畿重地,竟将他们都拨给了自己万一南征战事不利
他几乎不敢想下去了,巨大的压力令他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自己手中握着的,差不多就是整个大清全部的力量!此战,只能胜不能败,否则太祖、太宗一手打下的江山怕就会
马光远不知他心中惊涛骇浪,又拱手小心道:“除京营大军外,摄政王殿下还令在京的罗刹人牵线,许重利使罗刹人派了两千多精兵助战。”
当然,他只知有罗刹援军前来,却不知俄罗斯本就人少,眼下又在东线用兵,故而这两千三百多人之中,仅有三百真正的俄国人,其余的皆是被他们征服的布里亚特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