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108章

大明之崛起1646-第108章

小说: 大明之崛起164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第191章 自信的阿济格() 
    朱聿奧离开了奉天殿,却未直接返回王府,方才朝堂上之事让他颇为烦闷,脚下不由自主地便向文渊阁拐去。这些天来他总在此处理政,竟已成了习惯。

    近来发生了诸多大事。先是他的嫡系刘若鳞所部在天兴府以西意外遭遇了清军拜尹岱的人马。

    后者大概是因为缺粮而准备终止北侵福宁州退回延平,故而显得士气低落军容不整,于是刘若鳞判断可趁机与之一战。

    不料就是这不到两千名士气不振的虏军,依旧将刘若鳞的两千三百多人杀得落花流水。待刘若鳞逃回天兴府,立刻让守军关闭城门,闹得城中皆以为是建虏要来攻打。

    直到次日方才探明,拜尹岱的人早已西归延平而去。

    本来胜负乃兵家常事,若只是刘若鳞战败倒也没什么。但不巧的是,很快便有战报传回,说姜正希所部在延平以南大破虏贼主力,斩首一万三千余!

    最要命的是,这一战打下来,博洛似被吓破了胆,竟向大明乞降!那姜正希可是曾太后的人,让其拿下这驱虏扶国的大功,以后她的气焰定会更为嚣张。

    他自然不知,所谓姜正希大破建虏不过是按照林欲楫的计策扯谎而已,那斩获的万余首级只是饿死的闽南饥民。甚至姜正希此时尚在赶往闽南途中。但在这个信息不畅的时代,所有人也只能相信邸报所言。

    于是今日朝堂之上,曾太后便以皇帝之名,命大学士兼礼部侍郎林欲楫赴徽州与虏首多尔衮讨论受降一事。并言虏军残部现已囚于南平郊外,博洛降使请求在受降期间供给粮米。

    林欲楫立即奏言,为使降卒不乱,可每四日给予吃用三日之粮草。再使姜正希部收缴虏军兵刃并就近监视,若虏有异动,便立时断粮,以大军剿之。

    那些前几日被拜尹岱“攻城”吓得不轻的朝臣们听闻建虏乞降,无不大大松了口气。一时间朝上皆为姜正希歌功颂德,吹捧皇帝真龙天佑云云,对太后的一应安排自然也是毫无异议。

    破虏大功已归了太后的人,这受降大事若自己再不参合进去,以后朝堂之上必然威信大跌。

    待远远看到文渊阁的牌匾,他就见都察院左都御史林嵋快步迎了上来,先向他施了一礼,又左右观望,见附近无人,这才肃然道:“殿下,方才朝堂之上众臣皆被一场胜仗冲昏了头。建虏侵我河山,戕我百姓,即倾尽全力将其碾为齑粉亦难消大恨,怎可受其降而放其生耶?”

    朱聿奧一愣,林嵋作为他的心腹,为人如何他还是很清楚的,今天怎会如此大义凛然嫉恶如仇?

    “林大人的意思是?”

    林嵋拱手道:“下官定会联络都察院言官,并六部给事中,上表朝廷,决志不与建虏妥协,定血战到底!”

    他看了眼朱聿奧惊讶的表情,又望向别处,低声道:“但若殿下的人能出任受降副使,以及姜正希在延平所获贼军首级能分润出一些来,或饶那些建虏残兵一命也未不可。”

    言罢,他只微微颔首,便似从未遇到唐王一般,自向午门而去。

    朱聿奧嘴角当即便扬起一抹笑意,这些言官啊,一张嘴简直比刀枪还管用!

    次日,都察院大小官员云集朝堂争相表奏,竟要太后收回昨日懿旨,誓与建虏战至一兵一卒。

    又一日后,曾太后再次以皇帝名义颁旨,改由曾道唯任受降副使,又彰游击将军罗宝玉数日前在延平附近破虏四千,初时因邸报不详,误计入姜正希名下,现予更正。

    而昨日还喊着要与建虏拼命的言官们却像失忆一般,均一言不发。

    其他朝臣皆知曾道唯和罗宝玉是唐王辅政王的人,这些个官场老油条们自然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心照不宣之下更是无人再提血战到底之辞。

    ……

    已近六月,纵然福建的山中亦酷热难当。

    阿济格回望山道上因为又饥又热而垂头丧气的数万大军,不禁皱了皱眉,举起马鞭指着大队人马对部将卓布泰道:“让这些崽子们都打起精神来!我阿济格还没死,我大军还没败哪!”

    他胯下战马仍旧向前走着,不经意山中枯枝勾住了他的衣衫,刺啦一声便将锦缎的汗衣撕出道口子来。

    阿济格不由大怒,抽刀砍断了枯枝,正要喝令士卒将那枯树也连根刨出,就见有一骑飞驰而来,离得还远便在高声呼喊:“贝勒爷,有大将军密信!”

    阿济格忙让人接住信使,拿过密信查看。

    但见信中言道:明廷已然中计,现已派和谈大使出关,待随明臣同行的景顾勒出了仙霞关,摄政王立时便能得知福建战局,届时便可派刘光弼大军于杉关以西配合夺关。

    阿济格面色顿时为之一松。当得知明军夺取仙霞关并围困建安城之后,博洛便与众将定下计策,由博洛率一万多名最弱的绿营兵留在延平迷惑南人,并假意与明廷议和拖延时间。

    而另一边则以阿济格为将,率剩余的四万八旗主力及绿营精兵沿小路急速赶往福建西北的杉关。如今明军主力皆在仙霞关及建安一带,杉关当无多少兵马驻守。

    只要能麻痹南蛮朝廷二十天左右,待自己大军突然出现在杉关,定能旦夕夺关而出。

    如今看来,一切都在按照博洛所设想最好的情况发展。明廷同意议和,景顾勒得以出闽,也就是说现在江西的刘光弼很快便能得到消息。有他那两万大军于杉关西边策应,夺关更是不在话下。

    其实阿济格起初并太赞同博洛之计。依照他的想法,大军一路开赴福州,夺下南人的都城,看他们还如何硬气?

    但博洛却说大军行至福州便要半月,若南蛮阖城死守,大军必饿死城下。

    他复提议挥军夺回建安及仙霞关。博洛又说南人定会在沿途设伏,甚为危险。

    最终博洛定下了这个以议和拖延时间,并声东击西,佯装屯兵延平,主力西出杉关,脱闽入赣之策。

    感谢:站在棺材上开炮和恩洁快乐小黑哥给我的慷慨打赏,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持。祝你们新春快乐,狗年大吉!

    (本章完)

第192章 两方拉拢() 
    韩固山立刻拱手道:“宋人曾云,靖康年间,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自淮南至荆榛,有持行在犹食者,谓之‘两脚羊’。实则自汉末起,直至蒙元,多有军伍因粮草不足而取两脚羊充饥。

    “此‘粮’不仅随处可得,且如牧羊一般,可驱赶着随军而行,即时可食。如此,粮草之事立解。”

    两脚羊,人肉?阿济格虽对屠城杀掠之类习以为常,但提到吃人肉却仍令他一阵反胃,不由冷冷望向正一脸谄媚等他夸赞的韩固山。

    他有些无法理解,这个自幼学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之类圣贤书的南人,竟能想出如此“绝妙”的主意来。

    他本想呵斥韩固山一番便作罢,却猛然想到这也的确是个解决粮草问题的办法,只是却不能让建州勇士们吃这东西。

    他对韩固山微微一笑,“韩参将这办法不错。”

    “谢贝勒爷夸奖!雕虫小技而已。”韩固山喜道。

    阿济格接道:“那么从即日起,你所部三千绿营以及原李成栋部那四千人的口粮减少八成,所缺粮草以两脚羊补齐。”

    “贝勒爷,我……”

    韩固山闻言脸色一僵,又听阿济格道:“以后你便随图赖的人一起外出劫粮,顺道取你的‘羊’回来。记住,绝不可泄露了行踪!”

    ……

    建安乃是福建第二大城镇,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经营,这里人口众多,繁华富足。“福建”这个名称的由来,便是从闽地最繁盛的福州和建安两地各取首字拼合而成。

    朱琳渼凝望着建安城那巍峨的城墙,心思却完全没在如何攻城之上——实则有施琅作为内应,想要拿下这座仅有千余建虏把守的城池根本毫无难度。

    倒是大明内部的事情,才最让他烦闷。

    近十日前,他已得知大明皇位顺利传承,隆武的幼子登基,大赦天下,国号泰征。

    虽然和他一开始的隐瞒隆武死讯的计划有所出入,但国家权力的交接似乎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这让他略为松了口气。只要大明内部稳定,他自有信心带大明走出建虏入侵的阴霾,重归富强盛世。

    但很快,曾太后便派了太监来,竟添油加醋地夸大他所取得的战功,并以皇帝名义将他盛赞一番,还传抄各地昭示天下。

    朱琳渼本以为曾太后是为了借大捷提振大明百姓的信心,略为夸大倒是无妨,倒便也没做他想。

    不料随后新任吏部尚书王应华也来了,却是代表辅政王殿下前来嘉奖他在仙霞关及衢州取得大捷。

    他细问之下才知,原来是“辅政王”便是先前任监国的唐王朱聿奧。

    那王应华表现得甚为恭敬,又送了不少礼物,言语间尽是拉拢之意。

    特别是临走时,王应华竟暗示,只要他力挺朱聿奧,若唐王得以更进一步,便将赣州封给他做藩地,并加封“上亲王”的爵位。

    更进一步?朱琳渼大为吃惊,那朱聿奧已是辅政王,再进一步岂非要造反称帝?!

    待王应华离开,他立刻让人打听朝中的情况,这才得知朱聿奧早在太子返回天兴府之前,便已遍插亲信担任朝廷要职,并调苏观生的新威军充做御营驻守宫禁,几将天兴府握于掌中。

    但随后曾皇后携太子急返回都,由黄鸣俊所部人马护卫左右,以迅雷之势突然于朝堂上公布了隆武死讯。随即又宣读隆武遗诏,令太子继位,并封黄道周、路振飞、杨廷麟为三师,任顾命大臣。

    最后她却突兀地加封了朱聿奧做辅政王,继续统管朝政。

    朱琳渼联想那日曾太后和朱聿奧先后派人来讨好自己,立刻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这显然是朱聿奧事先从什么地方获悉隆武已崩,便产生了非分之念。而曾皇后抢在他没有动手之前,仗着遗诏和大义名分迅速让太子登基,却忌惮朱聿奧在朝中的势力,便封他为辅政王以安其心。

    只是从王应华那一番话来看,这朱聿奧仍是野心不减。

    “内斗,又是内斗!”朱琳渼只觉得一阵烦闷,坚固的堡垒无不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尤其是大明,历史上各种内斗几乎从未断过。先是“争国本”泰昌帝与福王斗,而后是东林党和浙、齐、楚三党斗,东林党和魏忠贤斗,又有整个文臣集团与崇祯斗。直到了南明朝,鲁王监国和隆武仍在内耗。

    这一系列的内斗最终耗尽了偌大国家的最后一丝气力,可以说,历史上大明的各种时弊,这根子全都在内斗之上。

    他想到自己费尽力气,想方设法救大明于危难之中,这些人却在朝中不断拆台,便觉气不打一处来,不由怒而自语:“国家危如累卵,竟还有心思争权!非要把大明折腾散了才甘心吗?!”

    一旁石霖闻言便是一愣,旋即示意周围亲兵退开,而后走到朱琳渼近前,拱手道:“爷,我有一言,在心里憋了许久。”

    朱琳渼听他换了称呼,心中颇为奇怪,不由转过头来。

    石霖继续沉声道:“爷,当今天子不过是个吃奶娃儿,能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