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崛起1646-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观生微微点头,“殿下有所不知,此时陈王率精兵近两万绕过虏军背侧正往仙霞关而去。”
“仙霞关?”朱聿奧一头雾水,“有两万大军为何不回守天兴府?!”
苏观生前几日已听黄鸣俊对他说了陈王的福建战略,此时现学现卖道:“虏军看似势大,实则已犯兵家大忌。自仙霞关入闽攻天兴府,长驱直入八百余里,粮草辎重皆由仙霞关入。”
他抬手用力一握,“若我军取下仙霞关,虏贼粮米即无从接济。此值五月,正青黄不接之时,博洛何处取粮?不出半月,贼军必然断粮!”
感谢:好きぎよ,大好きぎよ同学,神人一夭同学,站在棺材上开炮同学,轨迹同学对我的我慷慨打赏!十分感谢你们的支持和厚爱!为了你们我一会要更加努力才行!
推荐一本朋友的小说《洪荒之吾名不周山》。简介:盘古大尊死后,脊梁化作不周山,用以支撑天地,那是何等的辉煌伟岸。又凭甚成了洪荒最悲催的一座山?居然被祖巫共工一头就给撞倒?
(本章完)
第177章 劝进()
苏观生见朱聿奧眼中闪过一抹惊喜,又继续道:“是以天兴府无守亦坚。下官出江西之时,赣地尚有大军三万余。其时杨廷麟杨阁部亲率两万人马往杉关,若福京有需,即刻便得入闽相援。王元吉部并湖广、两广援军,也在万人以上。”
他望向朱聿奧,“殿下现在觉得天兴府可否守得?”
朱聿奧得知福京并非死局,立时大喜,“方知圣上早有成算。”
“却非圣上之策。”苏观生摇头缓道,“或可说,圣上现下已无法统御大局。”
朱聿奧闻言立刻想到了谕旨中提到过皇上生病之事,忙询问道:“不知圣上所染何疾,竟已重到无法理政的地步?”
“圣上并非染疾。”苏观生凑前一步道,“下官此番急返回京,正是要禀于殿下——当下之势,恰如正统、景泰朝时!”
朱聿奧闻言心中顿时如有一道闪电划过。正统、景泰朝发生过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太师也先举兵犯境,正统帝朱祁镇率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临行前令其弟郕王朱祁钰监国。
不料朱祁镇被太监王振所累,兵败土木堡,遭蒙古人俘虏。消息传回北京之后,以于谦为首的朝臣力推当时任监国的郕王继位,即景泰朝。
苏观生说时局如正统、景泰之时?朱聿奧心念飞转,皇兄御驾亲征,留自己这个弟弟任监国,确如正统亲征瓦剌时留郕王监国的情形相似。
而正统土木堡被俘,难道?!他圆瞪双目看向苏观生,惊得嘴唇微颤,“圣上……落于虏贼之手?”
苏观生却不说话,只侧目盯着朱聿奧的表情。
朱聿奧见他并不否认,更是认定皇兄被俘之事。这一瞬间,他心中却未生出丝毫悲意,甚至竟有些难以遏制幸运感。
之前他仅是一名亲王,每日吃饱便睡,几乎无所事事。直到后来隆武亲征,他充任监国数月,这才品尝到了权力那令人欲罢不能的滋味。
在那段日子里,天下大事凭他一言而决,他一个念头便能改变他人的命运。没有人敢随意忤逆他的意思,所有朝臣在他面前都是竭尽讨好的媚态。那,是一种可以操控一切,俾睨天下唯我独尊的爽快感觉!这至高的权利便如du品一般,只要试过就绝难再戒掉。
但是他知道,这权力只是暂由他保管,所有者根本不可能是自己,是以也从来未有过其他念头。
而眼下,若皇兄被俘,自己岂不是如正统朝时的郕王朱祁镇一般,正可由监国之位继大统,开启这个时代的景泰朝!
一念及此,他又猛然愣住,不对,现在和正统朝时还有一处不同!他望向苏观生,脱口而出道:“太子现在情势如何?!”
苏观生闻言也是松了一口气,他最怕的便是唐王没有野心,那他纵有天大的能耐,这从龙之功也是无源之水。
但眼下自己暗示隆武遇难,唐王第一反应并不是要设法搭救皇帝,而是询问太子的情况。那便说明他最在意的并非他的皇兄,而是空在皇兄身后的那个大位!
只要唐王想迈出这一步,那便有了自己施展的天地!苏观生道:“太子正与皇后赶回天兴府,眼下车驾当已出永福县。”
太子无恙?朱聿奧顿觉空欢喜一场,浑身劲头一泄,转头坐回了椅子上,叹一口气道:“太子即将回宫,那社稷安矣。”
苏观生立刻拱手道:“殿下此言差矣。如今建奴跋扈,江河零落,社稷动荡,正当是大贤出,一力鼎定天下之时。”
他把心一横,继续道:“不瞒殿下,实则十数日前,天驾已崩!陈王与黄道周等人议,外称圣上染恙,秘不发丧,由皇后代行天职。此时曾后正携太子急返天兴府,待其入宫,昭告天下太子扶灵,则诸事尘埃落定,再无回转。”
“什么?!皇兄他怎会……”
不等朱聿奧说什么,苏观生便又接道:“太子不过数月婴孩,主少则国疑。便是承平年代,亦会引出风波无数,更莫说这国家危难之际,若无圣君力擎江山,我大明二百七十余年的国祚,或就止于这小太子之手……”
苏观生说完这些,也是背后冷汗直淌,他这干的可是掉脑袋的买卖。若朱聿奧此时说出“逆臣”二字,那他的一切便全都完了。
朱聿奧尚在迟疑,便见书房屏风后面走出一人,正是礼部侍郎王应华,惊得苏观生颜色尽失,“殿下,这、这屋中怎有旁人?!”
这个王应华,不是说让你回避吗?朱聿奧也是极为尴尬,正欲解释,便见王应华几步走到他面前,撩衣跪倒,正色道:“臣以为苏阁部所言字字至理。殿下可记得刘炳、高恒、赵昺之祸?为天下苍生,为大明社稷,臣请殿下继大统,以安社稷!”
王应华乃是朱聿奧心腹之人,利益捆绑极深,此时得知唐王竟有登天良机,怎能不极力劝进?若朱聿奧登基称帝,他定能鸡犬升天,跟着权倾朝野。
他所说的这三人乃是自汉至宋的幼年皇帝,在位之时不是亡了国便是搞得民不聊生。
苏观生闻言大松了一口气,也忙并排跪下,“臣同请殿下早作决断,继承大统,靖先帝未完之中兴大业!”
朱聿奧心中狂喜,表面上却依旧做为难状,扶起了面前二人,道:“此言差矣,怎可行此悖逆之事,二位万莫再提。”
王应华和苏观生皆是官场老油条,知道只要朱聿奧这已算是同意了,但反复推辞不受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二人又做劝谏,朱聿奧则再三推辞,一幅坚决不纳的样子,并打发他们离开。
待出了王府,苏观生对王应华急道:“时间紧迫,距皇后回天兴府至多数日,这劝进之事当从快从简,以防夜长梦多。”
王应华当即拱手,“交给下官安排,请苏阁部放心。”
两人又商议一番,将一应事宜略做谋划,这才各自离去。
(本章完)
第178章 政变()
王应华府邸。
密室中仅有四人,除苏观生外便是王应华和何吾驺这两名与唐王关系最为密切之人。
下手则坐了名长须五短身材的中年人,其身份虽只是唐王府一名笔吏,但他更是朱聿奧的心腹亲随,正是代表唐王在此。
“欲谋大事,必以两者相辅。”苏观生比出两根手指,“一曰朝堂。朝中官员虽大多会持中立之态,但也必有迂腐顽固之辈,不顾社稷大义,愚阻监国进位。”
他看向面前几人,“故而如内阁、都察院、吏部、户部、兵部等关键所在,皆需为自己人所持方宜。
“以曾后车驾之速,或有五六日后至天兴府。唐王时下有监国之责,即刻颁旨调动要害处的人选,当于行大事前安置妥当。”
何吾驺点头道:“内阁那边黄道周、杨廷麟等人均在它处,有我和苏阁部,拉上李光春、曾樱几个无甚主见的,已在监国大人掌控之下。都察院那边更不是问题,先前多是郑党的人充斥其中,如今拿下了郑党,填补的大多都是监国的人。”
王应华皱眉接道:“吏部那边最为重要,但若要动的话,却必会开罪于黄道周。”
苏观生不屑地哼了一声,“他早就是曾后的人了,有何好顾虑的?”
“那便容易了。”王应华道,“其正好不在天兴府,可将其调为工部尚书。改由苏阁部任吏部尚书,如此可行?”
苏观生微微一笑,立刻投桃报李,“而户部那边,何楷不过是个无甚根基的清流,将他转去刑部。吏部之要害当由何阁部执掌。至于礼部……”
他望向王应华,“王大人以礼部左侍郎顺势而进,正为适宜。”
王应华忙揖手道:“下官自当全力以赴。”
“只是兵部有些麻烦,”苏观生又道,“杨廷麟手握江西,又拥重兵,只能尽量招揽,却不可动其兵部之位。
“好在他与兵部侍郎皆不在朝中,当不会对监国大事有所掣肘。待大事既定,他也只有顺应大势而已。”
待安排完了朝廷之事,他看向唐王府那名笔吏,见他只是垂首听着,便知唐王当无异议,于是又接道:“朝堂之外,二曰御营。曾后身旁现有黄鸣俊、姜正希部,前些天虽遭降虏贼军伏袭,但仍余人马一千四百左右。
“我新威军仅千人,加上王府护军,也不过千二百余,届时需盯住天兴府诸门,又要控制宫禁,军力还显不足。或可立即于天兴府招募兵员,临时充用,只是时间稍显紧迫……”
王应华立刻拱手道:“调兵之事下官倒是有些办法。”他得意一笑,“连江守备曹宏祖屯兵近三千于其地。其虽初投郑氏,却未得郑芝龙重用,故始终心有它算。下官与其有旧,若告其建虏仙霞关重地已失,虏军已危,当能说他率军来投。”
连江距离天兴府非常近,急行军的话不足三天就能抵达,苏观生闻言大喜,“有王大人调来这支大军,复有何虑?
“我于粤地多有故交,若许丁魁楚以高爵,当可说动他举两广之地奉唐王承大统。只要前期有兵马能压住曾后的人,待大事已定,丁魁楚率两广数万大军入闽,天下便再无敢持疑之徒。”广东南临福建,从广东调军入闽,速度快的话仅需月余。
说着他望向那名唐王心腹道:“张先生以为如何?”
那张先生忙恭敬揖道:“殿下的意思,可许丁魁楚梧州王。”
苏观生闻言也是一惊,心说唐王还真舍得下本,忙应道:“如此,丁督堂大军定至!”
待苏观生所说的政变需要的两大基础都已议定,他顿觉松了口气,似乎已看到了唐王登基时的雄壮景象。
“曹宏祖兵入天兴府后,可任其统领五城兵马司,其部便驻守都城。”他继续谋划道,“而殿下王府护军并新威军即改作御营,由我麾下刘若鳞任御营都统,进驻大内。
“及曾后回宫,先阻黄鸣俊、姜正希部入城,使曹宏祖盯住其部。若不可,便以通虏罪名于城中将二人拿下。其后困曾后于后宫,着刘若鳞监守。
“次日宣天兴府诸官员皆临朝,公布先帝崩讯,唐王殿下扶灵出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