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有家店 >

第18章

崇祯有家店-第18章

小说: 崇祯有家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皇上,袁崇焕进京之后去了孙府,他去见了孙承宗!”王承恩躬着身子说道。

    孙承宗?他在京城?崇祯皇帝直接从椅子上坐了起来。明朝末年绕不过的名字,除了袁崇焕之外,还有就是孙承宗,这一位袁崇焕的恩师。

    关于孙承宗,崇祯皇帝最直观的就是孙承宗的死,崇祯十一年,清军大举进攻,十一月,进攻高阳。赋闲在家的孙承宗率全城军民守城,城破被擒,自缢而死。

    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孙家百余人遇难。孙承宗时年七十六岁,当时崇祯皇帝听了这个消息,也做了一番样子,可是连一个谥号都没给孙承宗,这也体现出崇祯皇帝刻薄寡恩的一面。

    虽然对孙承宗的争议很多,但是对他的忠诚这方面,基本没什么争议,毕竟孙承宗一家死的太壮烈了。

    袁崇焕在辽东的失败,很多人归咎于孙承宗制定政策的失败,其实也不竟然。毕竟袁崇焕的政策和孙承宗并不一样,比如孙承宗就很支持毛文龙,主张联合蒙古和朝鲜。

    可是袁崇焕却不是如此,在后金进攻朝鲜的时候,他在大凌河筑城,建设自己的防线,导致朝鲜直接导向了后金。

    毛文龙打败了后金和朝鲜的联军,袁崇焕直接杀了毛文龙,很难让人不怀疑袁崇焕的动机。

    朝鲜归附后金,毛文龙被杀,导致后金可以从容西进,征服蒙古,进而绕道直取京城。袁崇焕将宁锦防线经营的密不透风,那又如何?京城都差一点成了后金的跑马场。

    袁崇焕曾经信誓旦旦的对崇祯皇帝说五年平辽,这也是崇祯皇帝大力支持他的原因,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甚至连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崇祯皇帝都没有追究他,结果他就搞成了这个样子。五年期满之际,眼看平辽无望的袁崇焕,心中打起另外一个主意,那就是和后金议和。

    一旦议和成功,自然就是平定了辽东,以此来圆自己对崇祯皇帝五年平辽的保证。

    可是议和与平辽,这两个概念在崇祯皇帝这里是不一样的,崇祯皇帝觉得自己被袁崇焕给耍了。花费了这么多的精力,这么多的钱,结果居然是议和?崇祯皇帝怎么可能接受。

    在加上后金绕路围困京城,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不满也就达到了峰值。朝中有人参劾袁崇焕,又将他杀了毛文龙的旧事翻了出来,一句话,毛文龙没死之时,后金根本无力统一蒙古,也无力绕路进犯京城。

    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容忍终于到了极限,直接将他下狱,然后干掉了。

    如果说熊廷弼的死是党争的牺牲品,那么袁崇焕的死,基本上就是自己做的。

    要知道袁崇焕可是兵部尚书衔,总督辽东军政,赐尚方宝剑,可以说在辽东大权在握。崇祯皇帝清空国库支持袁崇焕,为的就是袁崇焕五年平辽。在崇祯皇帝看来,平辽就是灭了后金,收复失地。

    五年的时间,崇祯皇帝等得起,即便是清空国库,只要平定了后金也是值得的。

    可是事实上,五年平辽成了梦中泡影,钱却如流水一般花了出去,最后袁崇焕却搞了一个议和来唬弄崇祯皇帝,崇祯皇帝不杀他都奇怪了。

    对于孙承宗和袁崇焕,崇祯皇帝拎得很清,知道两个人不是一个套路。如果孙承宗在辽东,辽东局势不会糜烂成那个样子,毕竟孙承宗守辽东的时候,辽东局势也很稳定。

    朝廷没钱的时候,孙承宗也看的清局势,不说大话空话,而是做实际的事情。

    天启五年,给事中郭兴治请求朝中大臣讨论孙承宗的去留问题,很多人都弹劾孙承宗说他冒领军饷,而吏部尚书崔景荣支持孙承宗。

    天启皇帝下诏让孙承宗继续督师辽东,却让孙承宗精兵简将,减少军饷。而孙承宗刚刚派遣诸将分别驻守锦州、大小凌河、松山、杏山、石屯等地,扩张二百里,将尤世禄、李秉诚等将罢免,裁剪军队一万七千人,节省开支六十八万两。

    在节省开支的情况下,孙承宗大量的在辽东屯田开源,前后修复九座大城,四十五座堡垒,招练兵马十一万,建立十二个车营、五个水营、两个火器营,八个前锋后劲营,制造甲胄、军用器械、弓矢、炮石等打仗用的装备有几百万,开疆扩土四百里,屯田五千顷,年收入十五万。

    天启皇帝记孙承宗大功,让他的儿子世袭锦衣卫千户。

    崇祯皇帝一直对孙承宗不以为然,原因是到了后期,孙承宗对东林党的口号看的很清楚,提出了很多否定意见,结果不想而知,崇祯皇帝全都拒绝了。

    最著名的就是崇祯四年,孙承宗当时还在辽东,对崇祯皇帝也没有死心。

    根据他多年的治辽经验,孙承宗又上书边关政务共计十六件事,但崇祯皇帝见书后却不采纳。孙承宗于是在高阳城居住七年,朱由检屡次召用,孙承宗全都拒绝。

    从这件事情之后,孙承宗对崇祯皇帝和朝廷完全丧失了信心,至于最后战死,为了自己的名节,也为了自己心中的那种坚持,所以现在的崇祯皇帝一直觉得孙承宗死得凄凉,死的憋屈。

    其实崇祯皇帝看重孙承宗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孙承宗会治军,能练兵。

    孙承宗遗留的军事著作有车营扣答合编》,这是他在督师蓟辽,经营辽西防务时,筹划反攻辽东与其属下讨论军事问题的记录整理而成的。

    全书共一百零八个问答,由《车营总说》、《车营百八扣》、《车营百八答》和《车营百八说》等四部分组成,通过问、答、说、图等对车营编组方法、营阵布列、行军作战、后勤保障等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在作战指导思想上,很重视发挥火器的作用与各兵种的协同动作。如说:“用车在用火”,“用火在叠阵”。所谓“用火”即是发扬火力,所谓叠阵即步、骑、炮重叠配置,彼此协同,长短相补。

    战斗队形也要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使用方、圆、曲、直、锐等各种队形,向人们展示了火器和冷兵器并用时代,步、骑、炮等诸兵种协同作战的雏形,在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车营百八答》则多出自赞画鹿善继、副总兵官茅元仪等人之手。当时由于保密,未能全部刊行。

    崇祯皇帝对这一点很看重,自己想要练兵,没有一个会练兵的人是不行的。

    崇祯皇帝心中的第一人选就是孙承宗,无论他的其他想法如何,单单是练兵一点,整个大明恐怕没人能够和他比肩。

    以徐光启研发火器,用孙承宗来练兵,崇祯皇帝觉的是非常合理的安排。

    原本以为孙承宗在老家,没想到他就在京城,崇祯皇帝立马动了心思,看了一眼身边的王承恩,直接吩咐道:“王承恩,宣孙承宗进宫,你亲自去,明白吗?”

    “奴婢明白!”王承恩答应了一声,带着人就向外走了出去。

    崇祯皇帝在大殿里面走了来回,深深的舒了一口气,孙承宗被打压,其实也有党争的原因。

    身为天启皇帝的老师,孙承宗可以说位高权重,人脉极广,在魏忠贤当权时代,魏忠贤也没能将孙承宗怎么样。

    当时魏忠贤企图扩张权利,见到孙承宗功劳非常高,想要攀附,于是派刘应坤向孙承宗表明自己的意思。但孙承宗见到刘应坤之后与他一句话也不说,魏忠贤因此记恨孙承宗。

    魏忠贤迫害朝中大臣,将杨涟、赵南星、高攀龙等驱逐出京,孙承宗正在巡视蓟州一带,想到上反对奏书皇上未必会亲自阅览,于是以贺寿为由请求入朝面奏,借机弹劾魏忠贤。魏广微听说后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魏忠贤,说孙承宗打算以清君侧为由杀掉魏忠贤,魏忠贤于是跑到皇帝朱由校床前,哭着求情。

第二十三章 君臣奏对() 
顾秉谦也说没有圣旨私自离开防守的地方,不合法度。于是朱由校连夜召见兵部尚书,派三人骑快马阻止孙承宗。

    魏忠贤又假传圣旨给九门的宦官,若孙承宗到了齐化门,就将他绑了。

    孙承宗到达通州后,接到朱由校的旨意,只好返回辽东。魏忠贤又让党羽李蕃、崔呈秀、徐大化上书诋毁孙承宗,孙承宗于是请求罢官。

    只不过天启皇帝没允许,魏忠贤的策略没有奏效,但是孙承宗在辽东,魏忠贤就在天启皇帝身边,加上天启皇帝的身体状况堪忧,魏忠贤能够做很多的手脚。

    天启五年,马世龙误信降人降将刘伯潱陕持住⒗畛邢认∫荩屑粕硭溃鹗陌儆嗳恕

    于是魏忠贤党羽趁机弹劾马世龙和孙承宗,孙承宗于是强烈请求辞官,十月,天启皇帝同意孙承宗辞官,并给孙承宗加特进光禄大夫,儿子世袭中书舍人,又赏赐蟒服、银币等,并派人保护孙承宗回家。

    在崇祯皇帝看来,孙承宗当时辞官,只不过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

    魏忠贤却鼓动天启皇帝答应了下来,让孙承宗结束了四年的督师生涯。要知道当时孙承宗已经准备出师平辽了,宁远城修复,关外的守备器械也已建造完毕。

    孙承宗上书朱由校请求发军饷二十四万,这样就可以大举进攻了,但兵部和工部却横加阻挠,向朱由校进谗不能给钱,孙承宗上书催促无果,孙承宗大军因此没有出征。

    这里面充满了魏忠贤的影子,他担心,他害怕,一旦孙承宗平定了辽东,朝堂之上还有谁能够和孙承宗争权?孙承宗也一定是誉满天下,魏忠贤怎么敢让孙承宗平辽。

    这样的情况下,魏忠贤想尽各种办法将孙承宗调离辽东。

    其实孙承宗索要不过二十四万军饷,朝廷怎么可能拿不出来?

    因为这件事情,孙承宗怕也是心灰意冷,这才动了辞官的念头,或者说用辞官来做最后一搏,只不过这最后一搏失败了。

    东林党曾经也想托庇于孙承宗旗下,只不过孙承宗并不擅长党争和争权夺利,当然也有魏忠贤篡权的原因,孙承宗只能在自己最想施展抱负的时候,黯然收场,最后悲壮的战死。

    虽然崇祯皇度软禁了魏忠贤,没有杀他,可是崇祯皇帝也知道,魏忠贤做了些事情,但是坏事也没少做。

    或者说这就是当时党争的环境,党争高于一切,非彼即此,至于国家兴亡,百姓死活,全都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朝堂上就是你争我夺,你赞成的我反对,你反对的,我赞成,无分是非,无论对错。

    穿越过来之后,崇祯皇帝对魏忠贤的态度是很单纯的,那就是杀或者不杀。

    从来没有想过重用魏忠贤,一来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要收拢权力,绕不过的就是魏忠贤。二来也是因为魏忠贤的人品,说实话,崇祯皇帝对魏忠贤并没有那么信任。

    毕竟他曾经试图给崇祯皇帝下药,还要给崇祯皇帝安排美女,试图腐蚀崇祯皇帝,将崇祯皇帝当做傀儡。

    对于孙承宗,崇祯皇帝却没有这种想法,最多也就是对孙承宗策略的不赞同,但是对于孙承宗的人品,崇祯皇帝重来没怀疑过,至于孙承宗对大明的忠心,崇祯皇帝更加没有怀疑过。

    这也是在得知孙承宗在京城,崇祯皇帝第一时间要见孙承宗的原因。

    对于这位天启皇帝的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