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7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的俄军占具不少出人意料的优势,在短暂的反击之中就把敌军击退到原来那残破的胸墙之外。
在敌军被击退的时候,一些勇敢的官兵也开始纷纷将手中早已准备好的重手榴弹投向了溃败之中的敌人,虽然这并没有真正的杀伤多少俄军,甚至因为操作失误的缘故还给自己带来不少意外伤亡,但这也同样是撤退之中的敌军变的更慌乱起来,给了少数战斗中能够保持状态的弓手以射杀敌军的机会。
此时负责指挥战斗的新朝义勇部队军官们也明白如果敌军以及拥有继续作战下去的决心,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很难重新收拢好队伍的队伍很快就会陷入崩溃之中。
也就在这个时候,似乎如同雨前的雷声一般的隆隆的炮声从远方隐隐传来。四五里距离上射来的重火绳枪弹丸一般重量的霰弹误差足能有方圆一里左右的范围,不过这也恰恰覆盖了整个据点及附近的大部分俄军。
十二门并不算有多重的三斤弹野战炮每一次开火打出数百发霰弹,大概只能打倒不到二十人以及近二十匹马左右的样子。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在之前的战斗中承受了不少严重消耗的俄军终于没有信心和决心再次打一次胜负未占卜的鏖战,不得不向马匹集中的地方撤退。
在这个时候,紧张到极限的不少少年义勇部队官兵才真正的把心松下来。
并不激烈却很危险的战斗给罗斯托夫附近据点的官兵带来了四五百人接近两成上的伤亡损失,上百人在战场上战死,还有不少人重伤或残疾。因为各部队相互之间的距离不算远,给人没有在战斗中伤亡的人带来的影响也更大。
直到从恐惧中回过神来的时候,不少人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负责指挥队伍的701营群军官同很多新军主力官兵一样,也并不是个善于言谈与讲话的人,不过在带领队伍之前多少进行过一些必要的培训,专门的学习甚至是背诵过不少东西。在撤的敌军渐渐远去到不构成威胁的距离上的时候,才对众人鼓舞道“你们没有必要为自己的表现而自责。仔细想想看我们的训练和武器虽然比敌人精良一些,并且还有防守之利,但优势并没有多么悬殊。而这十几倍于我军的强敌就这样被战胜了。我军的炮术更为突出是主要原因,但你们能在面临强敌的情况下击败那些逼近到近处的强敌,作战表现同样突出。新军主力部队是集天下精工之力,在不少省份进行优选,又在西征以前进行了十分严格的训练和锻炼的结果。十个指头各又不同长,天性也有平庸软弱和英勇之分。我们远远不如西征大军的表现并没有什么说不过去。我不希望的事情知耻而不后勇,认为在战场上耍滑头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而且我想,我们相比敌人并不在兵力上拥有弱势,这里的地形也并不复杂,这样的恶仗在之后并不会是寻常。。。”
说这这些虽然逻辑不是很完善,但多少还是在鼓舞人心的话的时候,让人有些尴尬的时候竟然开始有人在这种情况下低声的哭了起来。
见到这样的现象,负责指挥701营群的新军主力部队骨干彻底的无语了怎么会发生这样儿的事儿?他想到过这些动员起来的队伍必然不可能像新军主力部队一样坚韧,却没有想到还存在这样儿的人,并且为数还不少。
当然他隐隐的开始担心道这种情绪很可能并不是少数人才有,一旦应对不对,就可能传染起来,因此也只能对官兵们撩下了最后一句话“我希望这是有些人对之前自己在战场上的行为而进行的自责,而非软弱和恐惧。。。”
增援而来的队伍并不多,大概只有两个营群,使罗斯托夫一带的守军增加到两三千人左右的规模,这当然不能完全让人放心,针对之前的教训。军官和将领们只能强令那些惊魂未定的官兵忙碌起来,彻底的加强据点的守备工事。因为这才是之前的战斗中最大的教训。
第1305章 增援新军()
类似罗斯托夫据点附近的战火在南俄大地各个地方都不停的上演着。
除了少数时期的个别名将外,俄军不以军事贵族们的指挥能力而突出。或者说除了普鲁士以外所有军事贵族旺盛的国家,包括有武士传统的日本,在军事指挥方面都比崇文抑武的宋明军队最多略强一些而强不了太多。俄军也不以强悍的战斗力表现而突出,没有波兰或瑞典又或者奥斯曼新军那样精兵,然而却有着农耕化民族深藏在深处的任性,还有民众对化政权堪比汉人一样的服从。这些内在文化上的优势使得俄国最终征服了周边诸多桀骜不驯或野蛮或团结而开化的强手。在面临巨大民族危机的时候,也表现出了民众对于政权或主动或被动的极大协同能力。
新朝并没有传统王朝那些弊端,但相比连独立战役单位和建全中高级军队建制都没有的少年义勇军来说,却一样在最初的时候陷入了被动的战争泥潭之中。如果不是军事化的义务教育赋予了这些少年们至少超过寻常军队的战斗表现,外加有领先这个时代技术水平的轻炮兵,很可能在最初的时候就会陷入巨大失败。
在入冬后的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第一批入进入南俄的少年义勇军各营官兵在最初的攻势中累计有多达五六个营群遭到歼灭性打击,十余个营群遭到重创。伤亡损失超过万人,多达几千人被俘虏。不过悬殊的基层战力差距并没有让俄国在本土抗战中所拥有巨大优势转化为最终的胜势。就像朝战最初入朝的志愿军一样,优秀的中下指挥能力使队伍经常能赢得开放战线下对美军优势的战术态势,可是后勤、弹药、乃至火力等方面的匮乏却终不能将优势的战役战术态势化为大的胜利。最好的态势下歼灭一倍兵力的美军往往要付出一倍半至两倍半于敌的代价,自身在战区又没有抗战对日军那种层次的兵力优势的时候,终究因为伤员和弹药供应的负担而失去主动。
在把第一批进入南俄的八十多个少年义勇营营群的压缩至罗斯托夫附近方圆五十里左右内的区域的时候,俄军动员全国之力与十数万兵力的反攻也在付出了四五万伤亡损失代价后达到了顶点,并没有意识到当新朝少年义勇部队兵力收缩后一场巨大的危机正等待着通过一系列惨烈的胜仗的俄军。
在得到来自北方的败报之后,伊朗萨法维王朝境内一直肩负清理残敌任务的第三暂编师师长王新盟以最快的速度率领四千左右规模的先锋部队在南俄战役展开后的不到一个月内就赶到了黑海东北新朝少年义勇部队云集的罗斯托夫附近。只所以只能带四千多人不大一个满编旅群的力量,实际上同当年新军精锐部队基辅决战的时候原因类似。在携带不少马匹的情况下,水路的运力终究是有限的。奥斯曼或萨法维虽然也是古老文明地带的大国,但是在经济与物力上却根本无法与此时的西欧相比,甚至不能跟运河与长江下游的中国核心地带相比。
王新盟率领的上岸队伍规模并不算庞大,即便那些军事经验并不算丰富的人也能看出来,不过这几千新军主力部队到来却使得不少情绪低落的少年义勇先锋部队的信心好转起来。虽然经历了严重的失败,也了解到了真正战争的危险,但是绝大多数少年官兵还是并没有把战局在最初的不利归于俄军的强大而是自身的懦弱。而对于那鲜有败绩几乎自起事以来战无不胜的新军主力部队,自幼在象牙塔里接受教育的少年们依旧有着近乎崇拜的信心。
见到罗斯托夫一带不少以前新军主力部队中的骨干也多少有一些自责和内疚的情绪,王新盟并没有像人们所想象的批评或者教训些什么,而是对罗斯托夫一带的众人说道“这一个月来的一系列失败放在新军主力部队身上,那或许是从未有过的事情,是巨大的耻辱。但这个责任并不需要你们来背,是后方的人没有了解到俄国境内的正规武装主力并没有被真正消灭。你们原本的任务只是对付那些地方上的牛鬼蛇神而不是同规模庞大的敌人正规主力做战略决战。。。”
可越是王新盟这样说,那些前来请罪的少年义勇营负责人却心情越是沉重。
王新盟并不是一个轻浮而过度追逐功利的人,可是大军在伊斯法罕城下的严重消耗还是使队伍丧失了参加西征主力并立下更多功劳的机会,这一点不少的第三暂编师官兵都觉得遗憾,因此王新盟率领数千新军主力部队精锐前来的目的也是再简明不过的让官兵们在回乡的时候不至于被以前的战友所取笑。至于那些俄国人,王新盟也看过不少战报,包括同这些少年义勇部队的交战情况也了解一些,因此并不觉得在这些敌人的头上刷战绩是怎样困难的事情。
当王新盟提出针对俄军展开反攻决战的意见之后,很多营群的少年义勇营的负责人都踊跃的请战以求以雪前耻。
王新盟并不打算同这些新来的部队抢功,不过思索了片刻还是把自己的忧虑讲了出来“俄国人不算有多么精明,可是如果我军立即如同来了强有力生力军一般的全面逆转,恐怕那些强敌未必愿意同我们决战。几个月前,新军真正精锐的时战力他们是领教过的。因此,不是我打算抢功,只有我军出战的兵力最多不超过七千人,并且还不能同义勇营的装具装束看起来区别太大,敌军才有上钩的可能。你们对敌人的态度转变太大,我怕吓走了这些云集起来的俄军,在以后清剿的时候会带来更大的麻烦。那样的话,可就得不偿失了。。。”
这时还是有一些人似乎有些担心,似乎想说些什么。王新盟却笑道“你们放心好了。我想就算这次出击不利,也一定能给敌军足够的损失扭转战局的。”
第1306章 诱敌决战()
扮猪吃虎是新军主力部队起事后不久就有的老套路了。兵力的局限决定了以少胜多易而以少歼多难。在拥有巨大战斗力优势的情况下也必须依靠敌军在战场判断上犯错误才有可能达到“以少歼多”的目标。
到了当年国内战事末期的时候,这一套即便在那些反应迟钝的军队身上都快有些不灵了,靠着骨干部队一次又一次的刷新敌军的认知纪录才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在这信息闭塞的年代,王新盟并不认为俄国人会同当年那些被刷足了人头的“老油条敌军”一样难以对付。不过必要的伪装工作前来的官兵们还是懂得一二的。
为了最大限度的取得欺骗敌军赢得决战的效果,新来的第三暂编师骨干部队的官兵们只在内衬和梭甲的基础上套上了胸甲半大腿甲等简单的防护装具,头盔方面也以借用少年义勇军队伍里一些较大规格的头盔为主。
第三暂编师没有在之前的数个月里跟随张海刘洪涛等人所率领的新军主力部队一起继续西征,也没有按照主力大军作战需求强化部队的线膛化火力能力。不过在这近半年的时间里依靠留守下来的工匠营官兵还是在火力方面有所改善。除了改造一些口径扩大寿命将尽的待发枪铳并进一步加大弹丸威力之外。也开始试制一些轻型的臼炮火力以适应萨法维王朝境内山地战的需求。并且通过放大规格来降低制造难度的办法生产了千余支成本并不算低的前装线膛抬炮。
幸运的是这些双人使用的前装线膛抬炮还有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