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英雄 >

第685章

明末英雄-第685章

小说: 明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李少华吸取在哈萨克汗国教训,没有让四五万人的大军在过远的距离上分散开来,越来越富饶的平原也能够为集中起来的几万大军提供充足的后勤给养。即便是民众全部逃亡的村子里,那些埋地财经验远不如中国地主们更为丰富的俄国农民及贵族也很容易被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积累的新军主力部队中的专门人才找到至少粮食所藏的地方。而贵重物品等外财所藏的地方,即便不考虑兵源成分,有着优厚待遇并见多识广的新军远征部队也没有多少人真的有兴趣了。尤其是这时候的俄国还是一个多少有不少军事化传统和保守风气的地方,民间的财富和远不如后世的斯大林带着人马四处抄掠的时候。

    新军主力部队特殊火力结构所形成的风格使的即便如今的队伍人人都备有马匹,在行军的时候官兵们还是更愿意让马匹携带给养而不是用来骑行,然后人员步行前进,直接牵着马或者让专门的队伍牵着马前进。

    而且为了防止任何意外,四五万人的大军在平坦的原野上展开行军的时候似是如同数十万人的声势一样浩浩荡荡的向着远方行去。

    “按圣主当初的说法:他们后来被称呼为双头鹰也不仅仅是有两个方向上的扩张**。草原与农耕之间的俄国有着双重的性格也是其中之一:他们没有游牧民族的勇敢,却有着游牧民族一般的坚韧。他们没有汉人那样的勤劳,却有着汉人一样服从。是西方的分权文明与东方的集权文明之间的一个过度状态的文明。我猜测:他们不会像叶尔羌或哈萨克人那样无知的。一定会。。。”就在李少华装做成熟稳重的摸样对身边的人闲谈的时候,有负责通报的侦骑敢了过来。而且李少华也可以直接用望远镜在很远的地方看到那前来的一队俄国“骑兵”。以不过十几个人的人马直奔大军而来,虽然没有以白旗示意,但这本身就是一种来使的态度了。

    这些仅仅携带弓刀等自卫兵器而没有携带火器的俄人在遇到新军主力部队的游骑之后也没有回避的打算,而是摆出了投降妥协的驾驶集中起来,并让其中的一名蒙古摸样与口音的通译直接用新朝白话的用语习惯说道:“我们是来和谈的使者。这是上国曾经发过来的东西,可以做为我们身份的证明。其他的证明印信,我们也都带来了。可不可以让我们见见你们的统帅?”那名还算是有些开化的蒙古人见到周围那怀疑的目光就补充道:“如果实在担心什么,派能说上话的代表也是可以的。我们莫斯科公国沙皇乃至臣民们并不希望与上国为敌,完全可以像卫拉特人那样成为新朝上国征服天下的帮手。我们还可以给出那些卫拉特人拿不出的利益。。。”

    “你不用多说什么了,在这儿先等着吧,会有回信的。”一名新军战士说道。

第1214章 越过俄国() 
李少华并没有张海那么多顾及,在简单的确认了身份之后就直接在中军大帐见了前来的使臣。

    “我听说,你们的国家并不是国王说了算的。而是各地还有不少的贵族们。那么你们来同我们谈什么呢?你们可以代表整个国家拿注意做决定么?”

    “阁下放心!在几个月前的时候在有关俄国的前途命运问题上,我们的杜马就已经做出了决定。最多只不过有少数认识不到新朝上国强大的人不开眼罢了。

    “那么就是说,在我们远征的时候,你们不会阻挠,反而会给予各种支持了?”李少华继续说道。

    听到这样的话,本来没有多少信心,也提心吊胆的来使们终于彻底的松下了心:“那太好了!说实话,我们的长老们还有国王都清楚哪怕是阁下率领的这几万天兵,也根本不是我们能够对抗的。只是我担心如果两国交兵的话,多少会因为误会而耽误不少时间,给了那些西方虽然战斗力同样无法和大军相提并论却人数众多兵力雄厚的外国们以必要的准备。总是会让大军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伤亡代价的。。。”

    “你们识时务就好,不过,我们的大军打算在你们这里征集一两万辆像样儿的大车和几万合格靠谱的马匹,还有一些粮草,问题不大吧?当然,我军还像去莫斯科城下看看,好给那些波兰人一种错觉:我们要直接进攻莫斯科。当然,让不让进城就要看你们的意思了。。。”

    李少华的这些话也仅仅是让前来的俄国使臣稍稍迟疑了片刻,就痛快的答应下来:一两万辆大车和几万匹马不是一个小数,可也不是凑不出来的东西。更别说这些东方人也没有提多少人口土地乃至财富方面的要求。如果真的是以这些代价就能避免整个俄国的浩劫的话,就是杜马里的一些顽固派也不会不给面子的。毕竟新军是一支远超当年蒙古人的强敌在有点儿消息来源的俄国上层基本上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只是还有人幻想可以靠各种方法来给这几万强敌麻烦,可以迫使对方做出一些妥协,放弃对俄国的征服打算而已。。。”

    虽然不知道新朝来的强敌这么痛快也这么好说话是不是一种军事上的烟雾弹,但是这些俄国来使还是颇为兴奋的拿着李少华亲笔的信笺与文书向着莫斯科的方向回城而去。

    此时的北路集群大帐之内,一些李少华身边的参谋个将领们也多少觉得有些奇怪:这好象根本不是这位成都青年旅旅长的风格?

    李少华则以平时少有的语气认真的说道:“我昨天收到了有关波斯境内还有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一些战役详报。进攻这些西方边缘势力的国家,以那么精锐的队伍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我军这三个暂编师群的四五万人马,着实没有自大的底牌。特别是我们几乎是在畅通无阻的大陆上直面这一切的时候。我想我们首先应该回避一些无意义可能浪费时间的仗,坚决那些敢于同我们进行会战或者有不得不战之地的国家。用最坏的速度扫荡敌军的腹部并给予其打击。。。”

    “可是我担心。。。我担心这些俄国人并不算傻。当我们面临强敌的时候,他们会不会从背后。。。”说到这里的时候参谋长似乎意识到什么,也就释然的笑了起来。

    李少华也笑道:“我军本来就是在敌对的环境下孤军作战。而且按照外情部的兵备地要,深入泰西之地后几千里辽阔的范围内都是这种一马平川的地方。而且还少夜而少风雨,极有利我们的热气球侦察。要是有那不开眼的大股敌军从后面袭来,我们打垮他们就是了。我军的后勤给养本来就是一个月左右的高品质物资携行做为基本保障,相当一部分靠抄掠。

    就这样,李少华没有让队伍向进入哈萨克汗国的时候那样执行分路清剿的任务了,而是继续集中在一起继续向着远方展开行军。这也让在之前的作战中吃够了清剿战斗之苦的官兵们心安了不少。

    同很多旧军队不一样,有着严格军纪约束的新军主力部队官兵们其实并不愿意从事那些针对敌国平民为主的清剿任务,显然更喜欢在大规模的会战战场上收割敌军的人头。

    在过去这一路上的时候,官兵们在出了中原之后其实就很少见到千里沃野的景象了。而是在过了河进入到真正的泰西东部之地的时候,才发现什么叫做真正意义上的“千里沃野”。很多地方虽然不是沃野,但是在初夏来临的时候草木之茂盛肥沃却远远的超出了蒙古草原的东部。与这里相比,那些所谓“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地方根本就是不知一提的荒凉之地罢了。”

    虽然这里的人烟远不如中原更为稠密,但是那行军数天却根本看不到废地与山峰的地方是官兵们在中原的时候从未见过的。

    大军在行军的时候也一直没有放弃行军中的侦察与警惕,不会随着敌情的减少乃至新朝“入侵”只是借道的消息经过俄国上层迅速的向下传达下去的时候,队伍也有了更多了解这些地方的机会。在敌情缺乏的时候,外出的侦骑们有时也将了解到的当地的一些情况报告上来。

    “这里的农民也太有意思了!庄稼竟然种的这么稀疏,而且过了农忙的时节就很少有人在田间进行田间劳作了。彻彻底底的靠天收。每一户农民拥有的土地都不比乡一级的大户庄园少了。”在侦察当地经济情况的时候,一些报告也让北路集团参谋部的一些人都惊讶起来。

    “我从圣主那里接受专门培训的时候就了解到:或许是长期没有耕地的压力。这泰西之地的单产同河南河北甚至辽东等地正常年景的收成差的不可以里计。据说这整个泰西最为擅长农耕的是最西边儿的英吉利人,技术高超到懂得选种,同是小麦,收成差不多是俄国人这里的三倍之多,可是相比我们中原北方的小麦收成,那英吉利人就只有五六成左右的亩产了。。。”李少华对此却并不怎样以为意。

    “这难道不是说:在欧洲很多地方的收成只有国内的五分之一。。。”听到这样的话不少新军高层军官们都有些感慨,也更增加了一些动力:这么肥沃的土地,绝不能让这些低效的半调子种地牧人浪费掉。。。

第1215章 草原交锋() 
李少华率领的大军在欧亚大草原西部的夏季来临的时候,经过长途的行军终于逼近了乌克兰,依据外情部提供的一些信息还有当年从圣主张海那里得到的一些了解。李少华认为波立联邦乃至波兰王国是一个刺头式的自大国家。

    这个久战之地的联邦国家可能比此时的俄国更为野蛮、但也必然更为无知与自大,只要自己的大军对他们稍加挑衅,这个国家就可以能对远道而来的己方投入重兵。这样以来,就有利于己方给予这些自大的贵族们以摧枯拉朽的打击。

    然而不论是张海本人还是李少华,都对波兰不知不觉的带上了一层有色的眼镜。波兰固然是一个不多见的分权文明社会,可也不是所想象的那种“共和国”。这个国家的人虽然有这一丝军事贵族式的自傲,可也因为经常要在这个“四战之地中的四战之地”生存,国际视野受到很大局限却要更广一些。就像当年主动联络明王朝的土耳其人一样。不少的波兰贵族乃至国王对那遥远的东方一个从文化传统到政治制度都完全不同的国家没有太多的偏见,反而充满着神秘般的敬畏。

    在这巧合的年头,此时刚刚登基不久的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四世也是一位优秀国王,自幼就精通德语、意大利语和拉丁文。也正为瓦迪斯瓦夫四世自幼表现出来的才智,他并不受什拉赫塔们的欢迎。很多人都觉得这样一个国王上台会对某些人的利益带来威胁。在镇压了某些人的起义之后瓦迪斯瓦夫四世的地位才得到初步的巩固。

    近几年来,他努力的试图了解来自东方的文化,并且用并不算太长的时间就初步掌握了荷兰口音的“新朝白话”,可是越了解有关东方那个新生王朝的历史,就越来越觉得神秘而不可测。

    此时代的欧洲崇尚骑兵,对火器的认知并没有后世很多人那样高。瓦迪斯瓦夫四世一直不相信新军主力部队是在没有多少专业骑兵的情况下就单凭借步兵火器来做到这一点。

    不论是波兰贵族们还是瓦迪斯瓦夫四世,都并没有对最近让整个欧洲都风声鹤唳的新朝远征大军有怎样的轻视。

    在议会,他极力的说服众人要有危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