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在过去的战斗中经历过几次危险,艺高人胆大之下还是认不住有冒险发起进攻的冲动,毕竟在世上大多数人对于自己来说不论披甲与否都形同无甲的孩子一般。但张海顾虑起其他的一些事情,还是犹疑起来。
“师傅,明日要展开攻山么?”余杰问道。这样的山寨进攻起来其实比攻打县城还要困难,除了张海以强劲的战力沿山脊登城作战外似乎别无它法。虽然张海早已在弟子们面前展现出惊人的实力,但这样做还是太冒险了。
“我们准备些时日恢复些实力在说吧。”张海最终说道。以自己的实力加上有限的准备,似乎并非没有拿下这宅子的可能。毕竟这寨虽然依山而建,可似乎是因为上面的人自觉有了很大的地利,木制的寨墙并不高也并非坚固。但是如果在攻坚作战中消耗了太多的优良箭矢等资源,又忽然遇到北直隶甚至山西境内的追兵呢?必须有应对意外的本钱才能展开进攻。
箭匠家庭出身的张海早就知道知道制作优良的箭矢所要花费的工夫并不低,这些只能从长计议了。短时间内恢复拳铳实力才是当务之急。
“铅弹的模子还在么?”张海向负责保管模具的李师傅问道。
“我还见在,金尺、模子这些重要工具我怎么会丢弃呢?”做为家匠之首的李师傅笑道。
虽然经历过不少恶战与风险,但因为重要的物资都由家人乃至最可靠的人负责保管,从足有十多石重的银钱所得到七八石盐与药材乃至或缴获或携带而来的二十多石杂号铅弹铜钱都没有丢弃。
接下来的十余天时间里,队伍没有展开攻山。一面派出队伍到不远的地方负责坎柴采木及征购麻绳布条等物,一面加紧了进攻前的准备。
在拥有模子的情况下制造大号的铅弹也并不困难,工时造价大概相当于铠甲的几千分之一,熟练的工匠一天就可以制作二十个。而从铜钱或将缴获来铅子重新熔炼也不需要炼铁的木炭和竖炉。但张家对于火药的严格要求恢复这些拳铳的备弹还是多花了不少时间。
不过从盐山庆云乃至敌人的军中缴获到个别算不上平庸的木匠与铁匠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师傅你看这是什么?”思路远比一般弟子更为宽广些的刘洪套拿来一张盾牌与一件头盔。
头盔当然是原来张海所用的,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制作出来。但似乎好象多了向前突出并且能够与头盔连接成一体的面甲。
由于长期的禁武导致缺乏从使用者着想的兵工思路,不要说是面甲,就连张海在起事前所特制的铁鞋及护腿都已是十分鲜见的了。
这面甲不但能够向上搬开,并且除了眼缝之外还在呼吸处留了许多小孔。确保能够呼吸顺畅的情况下抵挡住实战中动量和能量并不大的大多数刃伤。水平和设计思路已经同二百余年前初入文艺复兴时代的法国相当了。只是那时西方从手指关节开始的全面防护却非自己现有的这些条件能够做到的。
特制新作做为张海所用单手大盾的板条盾甲由半分厚的锻打铁皮及一寸后的木板组成。除了带有支架之外还在盾牌上留了寻常箭矢难以穿过的观察缝。
这一系列的防护看起来没有多少质变,实际上却使张海面对危险时的信心大增。
“这些在实战中不会影响视线吧?”李峰似有些顾虑的问。
“多多少少的影响当然会有。但是庆云之战时你们难道没有经历过与敌人面对面的恶战么?战场实战的时候包括为师在内没有多少人能做到言观六路耳听八方,攻击大多是凭借感觉和模糊的印象向着威胁最大的地方展开的。这些改进可让为师增加了并不少攻坚破难的把握和决心啊”张海赞道,忽然想起了什么又问:“现在我们的六两铅弹攒到多少了?试射过射表了么?”
虽然起事以来发射的六两铅弹多达上万,但乱射的时候少,平均到每支来说却并不多。
“除了半成左右的拳铳的在激战中有所破损修复的有些影响,大部分仍然保持在五十分之一的曲射精度内。缴获来的铅子及所有的铜钱都重融了铅,杂质太多没有凑够每支六发,大约只有四千余发的样子。”一名学塾弟子回道。
张海觉得这山寨之上的土匪不会有太过顽固的战意,整个队伍在山下的营地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以后已经有把握展开进攻,并应对可能的意外。
当在负责查探周遍动向的少年营骨干除部分留守负责警戒报信的人归来之后,准备周全的张家众人便展开了对馆陶山寨的进攻。
铳箭与人群集结的声势之下,山上的敌人似乎终究没有能够沉住气将张家众人放到山腰上在展开防御,几块负责威慑的雷石在队伍刚刚从山脚下散开队伍向上爬的时候就滚落了下来,索性没有造成严重伤亡。但很显然:这些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是很难用盾牌防护的。
少年营的主力在两侧山脚下展开试探性徉攻的时候,张海及三十多名核心弟子百余名学塾弟子全部移动到了山的左翼山脊起点处。
当山上的滚落兵器投放而来的时候,因为山脊并不是笔直的直线,不少石头和滚木落不到半山腰就歪斜滑下去了。不过居高临下的优势得那些原本不算出众的弓手也能将箭以不小的力道射到一百五十步以外。
。。。
第66章 山寨攻坚(二)()
对着山脊线的左翼寨墙上越来越多的射手聚拢过来,足足有五六十名弓手分上下两排在宽不过七八丈的范围内不断将箭射来。(。)
张海及最前面的几名弟子身批重盔顶着挂着板条铁皮的盾牌沿着山逼近到距离敌寨大概一百五十米远左右的地方。
此时寨墙内纵深范围内那些挂着绳子的投石索成群的飞了过来,还有十分简陋的轻型抛石机也向山脊上投处重达几斤的石块。
那些敌人的投石水平并不怎么样,如果是在平地也不过能攻击百米外的目标,而在居高临下的情况下却能把石头投到上百步远。为了避免意外杀伤和躲避飞来的石块张海及弟子们的队形不得不拉的很长,只有很少的人可以在前排与人数众多的敌人对射。但张海却清楚,继续前进即便有盾甲防护出现伤亡的危险也已经很大了。
张海将挂着板条铁甲的大盾让给了大弟子刘洪涛,数名弟子在前面于山上的敌人投石投掷范围的边缘处立起了盾墙,随即便从后面接来三石强弓将笔直的箭头沿着山脊向山头上瞄去。
这寨墙的主体由这太行上比较多的乱石砌成,远远比野战用的橹盾要坚固。即便是速度每秒**十的三两重箭也难以穿过。可城垛处却大多没有用真正泥与石灰砌起来,仅仅是类似平民人家那种黄土黏结而成的墙体。能量多达数百焦尔如**弩一般的重箭在第一次命中垛头的时候就将那些并不牢固的石头彻底打塌,但更多的时候则是精准的从凹处掠过将放箭的人彻底穿过。
在百步的距离上张海虽然没有绝对的把握射中那时不时露出来的头部,但在接连多人被精确的强箭杀伤的情况下,射过来的箭羽一下子就委靡下来。
寨墙内的不少敌人似乎发现了左翼进攻上来的那伙人兵力虽少却可能是用于进攻的精锐主力,越来越多的人手也被调到了左翼寨墙内准备随时应对可能的进攻。当张海的弟子们试探着发起进攻的时候,更多的飞石从墙内飞了出来。
这时山脚下威胁距离之外的众学塾弟子不时传来做好观瞄测距及发射准备的信号,张海在准备好用于突击近战的工具之后传达了展开开火的手势。
同时发射的小型臼铳每当连成一片的砰砰声响起不久,就有百颗左右的铅弹就从山脚下越过二百多米的距离从各个方向飞至馆陶山寨上空砸了下来。
尽管这山体的高度使这些六两铅弹的威力大打折扣,可因为这寨子里的山贼远远没有北直隶各府战兵们那样的铠甲防护及优良的盾牌,被砸中的人还是绝大多数非死即残。即便有那简陋的盾牌阻挡也无济于事,只有躲避在屋子里或者这些天来临时搭建的那些木板掩体下的少数人才免于别落下的弹丸杀伤。
但无论如何,两分钟内接连十余轮臼铳打出的千余枚弹丸轰击之下没有多少人敢于暴露在外尤其是接近左翼寨墙附近向外投石了。
在铅弹抛射火力展开的时候,张家临时普及了拳铳的几百名少年营战士每人携带两支臼铳全队迅速沿着山腰前进,逼近到距离敌人的寨墙很近的地方组织了冲击前最后一全军臼铳齐射。尽管少年营的那些人没有像学塾弟子一样在抛射火器方面很深的训练基础,却也有把握在近距离把弹丸抛射到公顷计大小的敌人主宅内。
没有了山体高度给臼铳威力所打的折扣,从二百多米相对寨子高度的空中抛落而下的上千发铅弹组成的弹雨瞬间就造成了守在寨子里的各处敌人五六十人的伤亡,即便是一些木顶屋子里的人也被砸死砸伤。
当张海在几名骨干弟子的协助下翻越过底矮寨墙的时候,登城处原本预想中的激烈抵抗并没有发生。
原本准备在这里迎敌的那些山贼早已逃离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一些准备好的陷阱都在学塾弟子们精确的铅弹洗礼下露出了本来的面孔。当张海全身披挂闯进几个屋子的时候除了呆若木鸡造已丧失迎战能力的人就是那些伤残的人。
“后山的寨墙还没有派人去封锁,要不要包抄过去?”刘洪涛问道。
张海却觉得南方某些半民半匪的人群或许有改造消化的价值,然而这些在商路不远处的职业团伙却不在有多少消化的价值了,还不如以后在附近山区的百姓中通过斗争获得有价值的兵源。
“我们的目的是夺寨,逃散的那些人就让他们去吧。”张海叹道。
整个对馆陶山寨的进攻仅仅用了几百支箭雨、两千数百发铅弹击毙数十人杀伤百余人就获得了胜利。只有少年营的几名弟子在发射臼铳的时候摔伤,一名学塾弟子被从山上扔下来的投石砸伤了腿部。
最终没有逃出去的俘虏还是有不少人,临时分开逐一审讯的甄别之中没有发现什么头面人物。**等人也没有发现当年曾经认识的人。
不过在俘虏中那些年纪最长的一些“老兵”在审问中也算得到了一些信息。如今馆陶山寨上的这伙人是十一年前才来到这里占山为王的,初来这里的时候这里早已荒废多年,并不是夺寨所得。这附近的许多百姓也是二十多年前的那场官军围剿的兵祸之后从附近两省迁移过来的人。时隔不到一代人的时间,这馆陶山早已物是人非了。**和杨秋霞还有家里的不少年近中年的家匠不由的心中悲凉。
“看来当年那一战之后没有多少人老寨的朋友能够活着逃出来。”**不由的感叹道。
张海还是最近才了解一些父亲当年的事,不由的问道:“当年遇到了多少官兵?如今我们要是遇到能对付的了么?”
“和我们今天攻寨的规模差不多,三百多省镇营兵,总计不到千人。不要说今天我们这队伍,就是只有一名像孩子你这样的出众高手在,局面也会大为不同。不过这些都是旧事了,今后无需再提。”
。。。
第67章 铁匠师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