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英雄 >

第324章

明末英雄-第324章

小说: 明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后坐力非人力所能承受,往往需要勾挂在城墙上或者船舷上进行开火。青州之战后就主要是炮兵部队还有水师装备过不少了,其他部队更是很少运用。

第529章 精进枪械(三)() 
在经过利用这种装备的几次试射才明白,不知道是阴差还是阳错,这种二十斤左右的重型臼铳弹丸的初速和弹道性能同这种新式的前装线膛枪十分接近。

    几名战士忽然恍然大悟:“我用过这种炮铳|”

    原来是海军和炮兵单位入选的两名战仕,这两名战士平日里也很少用这种不常用的装备进行训练,不过对这种初速二百大几米每秒,又有一定风阻克服能力的小炮的特性还是有些熟悉的。

    “你们再来试试看!注意这枪铳上的标尺,还有测距方面的一些要领”张海对两名战士叮嘱道。

    战士不用张海多说什么就已经心领神会:这种线膛枪的特性很可能就是大致类似那种小炮一般。

    战士熟练的调整着目光的远近“焦距”看清了目标在瞄准标尺上的大概大小,在合适的提前两下接连不断用三支填装好弹药的枪械展开了五组射击。

    两个人在五组开火打出的十发子弹完全命中了八十步外的传统步枪靶,没有一发子弹脱靶。但知道了这些枪铳的成本之后,张海并不满足这个并不寻常的成绩。精干的弓箭手或是鸟枪手同样可以保证命中一百二十米上下那一平米左右的靶子,这根本没有什么了不起。

    于是负责测试的战士开始用线膛枪射击八十步左右的“半身靶”,这半身靶的大小同现代步枪的靶子大小类似,仅仅只有明军传统二五尺靶面积的不足四分之一,方圆不过半米左右。

    两名战士向着远方的半身靶各打出了三发一共六发子弹,仅有三发子弹上靶,但是经过五轮累计各十五发子弹的试射,战士们终于摸到了规律。在每次射击中可以把三分之二以上的子弹打中八十步外的半身靶。

    张海有些兴奋,但并不着急,继续让战士们向远处八十步左右的头靶目标进行试射。

    这一次命中率一下降了不少,但是经过十组各三十发左右的试射,在测距与射击领域基础功底都十分扎实的战士们还是在最后两轮试射中做到了一半上下的命中率,又经过各五轮的打靶实测,最终的水平稳定在针对八十步左右的头靶五成左右命中率的范围上。这个精度,实际上相当于张海这样举世罕见的神射手用弓箭才能达到的精度。而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随后,欣喜万分的战士们在张海的示意下又用着新式的线膛枪测试了攻击二百米,三百米,乃至四百米距离上的目标,又各展开了三轮十五组,每组三发,总计四十五发子弹左右的试射,才将掌握这精制枪械的能力充分的战线出来。在各轮最后两组开火的成绩中,二百米头靶的命中率约为五分之一,三百米半身靶的命中率大概为四分之一左右,传统二五尺靶基本能三百米能上靶,在四百米的距离上达到了传统优秀射手精制滑膛枪在一百米左右的精度:射击传统的二五尺靶也有一半左右的命中率。

    通过这持续不少时间的测试也让张海大致明白了一个规律:要让战士熟悉一种新式枪械的弹道性能并最终稳定下来,可以在各个距离上有效展开射击,那至少有八十到一百发子弹的实射。而且还必须是在报靶,教育,总结等方面十分认真情况下的开火实射。

    宋子悦做为张海的核心弟子之一听说过另一位面的大世界后世不少历史上的希奇事,不由的叹道:“后世运用这种武器的最精锐射手部队恐怕也就这个水平了?”

    张海对南北战争时代的狙击手入选水平是有个大概的印象的:在一百八十米的距离上,要求把十发子弹打在不超过十英寸的范围内。如果算子弹的散布面积,几乎只有这两名战士四分之一左右的大小,可以说强出一个小层次。毕竟南北战争时代的西方已经能够大量的生产米尼步枪及其弹药,其狙击步兵团的选拔范围,训练条件,武器的精良程度都不是如今的新军主力部队可比的。即便同那些北军依靠射速而不是精度的后膛枪绿衣人们去相比也是如此。

    “你觉得这有可能么?”张海只是这样回答道。宋子悦感觉也是托大了。

    精锐射手装备底部自膨胀弹头的前装线膛枪在足够的训练下的确表现出了突出的效能,但也让张海颇花了一翻心思去估算了下其效费比相比传统的武器模式大概如何:。要保持选拔出来的射手掌握枪械的性能并在服役期内维持战斗力,还要为作战留出必要的弹药空间,那么生产一支枪就要至少伴随生产一百五十发步枪子弹。二战时期最吝啬于子弹生产的日本军也差不多是这个比例,这样算下来一支前装线膛枪及其相应的弹药大概六个工作年的工时成本。即便是交给全军十里挑一几十里挑一的精干射手,近距离的精度大概相当于滑膛枪的二十五倍,远距离的精度折算大概十几倍,平均二十倍于单件燧发排枪枪管的效能是没有问题的,一发射击等于一个战士打出身上的全部待发滑膛枪精制枪管。

    在敌军的一次进攻当中,三分种左右的步兵有效射程冲击时间范围内熟练的射手可以打出至少十发子弹,其实更远距离上虽然效率不高也有一些射击机会,那么一支优良的前装线膛枪可以发挥出二百个早已填装好弹药的精制滑膛枪枪管。而二百件精制滑膛枪枪管及其必要的千余发铅弹按照每月三支的效率差不多也要六个工作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完工。这还没有考虑到足够重量的精制枪管线膛枪发射的弹丸威力方面明显要比那些一千克左右的“迷你燧发枪”强的多。在某些方面或许不如每个战士携带四支燧发排枪更能组成可靠的最后防线,但在远战及攻坚上绝对会有此效率。

    这样粗略的一算,精制的前装线膛枪还真是划算的,只要用心及投入足够,其实可以发挥出明显比后世同样运用米涅弹步枪的一般列强步兵出色,完全是一种值得投入的武器。

第530章 精进枪械(四)() 
前装线膛枪的测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使得包括张海在内的不少战士对于后膛枪也有所憧憬起来。于是在花了不少时间测试了前装枪的效果后又展开了对后装枪的测试。

    后装枪在艺复兴时代的西方也并非没有,同工业时代的后装枪不同,那也是少数花费巨大工时和财力搞出的东西,并且依然面临闭气的问题。不过张海自信如今队伍上的条件还有重视程度要超过那些欧洲小国。

    模仿弗格森模式的后膛枪在研制过程中就面临着不少抉择,因此制造的型号并不是一类。一种是类似新军主力部队原有的那种燧发排枪一样比较小口径的线膛枪,大概十毫米口径左右;一种是十七毫米口径比较大的后装线膛枪。

    小口径后膛枪的开火声轻脆的响了起来展开了射速测试,因为开火的靶子并不远,也没有要求太高的精度,因此试射的战士十分轻松。

    以小口径后膛枪的战斗射速经过初步测试:较为优秀的人员大概在每分钟五发左右的射速,填装比赛的顶尖水平士兵才能达到每分钟七发或八发左右的水平。弗格森模式的后装枪闭气效果要比想象中的好不少,然而在开火的时候要想保证发射的顺畅仍然不可能像后来的后膛枪那样卧倒射击,至少要坐姿或跪姿才能有效发射。

    精度射击测试中,挑选出来的优秀射手仍然可以用弗格森后膛枪有效的射击百米处左右的头靶目标,在一百步以内的精度上明显超过以前的燧发排枪枪管,也不逊色于前装线膛枪。可是到了一百步以后精度下降就十分明显了,有效火力射程大概只有前装线膛枪的一半或略多,大概一百二十步左右。

    毫无疑问:这种后膛枪也是一种优秀的武器,它可以轻易的让一个只经过简单训练的人达到一名经过多年训练的职业弓兵的水平。可张海觉得,这枪的有效射程及作战任务上,同新军传统的作战模式就在很大程度上重合了。

    不错,这枪的精度是很好,可是在优秀的射手手中它唯一能够发挥比前装线膛枪或者新军传统火器表现更优秀的作战领域就只有城池或城堡的攻坚战了。而面对野战中的敌军时,其有效射程大部分也在对手的弹矢火力压制范围内,精度的意义不那么重要,而射程上的缺陷却显而易见。

    “看看另一种后膛枪的表现。”张海说道。

    不少战士觉得可能是小口径高初速的局限才使得后装枪的射程不那么良好。17毫米口径左右的大型后膛燧发枪似乎同样表现优秀,甚至可以说一开始的时候比前装线膛枪更为优秀。可是在半分钟之内包括已经填装好的弹药接连打出了四发子弹之后,枪管就产生了过热的问题,精度也远非之前那样理想了。

    最终的测试结论也很显而易见:在黑火药时代如果要保证枪械的威力,射速就不比每分钟三发有明显的改善。因为不仅仅黑火药会产生更多的热量,还没有弹壳去带走热量。而在这个时代,即便是关内作战的时候往往也至少得上千焦尔的有效射程处抵达能量才能够应对敌军各种可能的进攻中的防御手段。

    随后,对于这种类似于前装线膛枪弹道性能的大型后装枪战士们又用几十发子弹进行了精度实测。尽管大型后装线膛枪的精度十分类似于前装线膛枪,但在中远距离上还是有些差别。因为相比前装枪,后膛填装时也保证足够的精度对于子弹和枪管的公差游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负责试射的战士们积累了不少实射经验,采用后装线膛枪的情况下对八十步处的头靶命中率也只有五分之一左右,精度下降十分明显。而攻击三百米初的传统箭靶和四百米处的抢靶命中率也只有二分之一左右,比前装线膛枪整整低了一半。这恐怕也是南北战争时期的南军狙击手最终没有选择后装狙击枪的重要原因。

    实战射速没有质的提高,中远精度下降一半,仅仅有后膛填装者一个优势,成本还略高。这些因素使得张海最终决定放弃原来的设想的大型后装线膛枪,仅仅保留做为攻坚用途的小型后装线膛枪。

    “这半年以来的其他方面军备生产怎么样?”张海忽然问道,虽然这方面的信息已经有个大致资料,但还是要确认一下。

    在主力部队出征前,队伍上一共生产了14。4万支精制的燧发排枪枪管,至三月份的时候实际上累计持续进一年的生产一共生产了二十九万支精制的燧发排枪枪管及不少的超轻臼铳。即便减去不少战损,如今的新军主力部队主要步兵基本上都做了平均每个战士至少装备四支四管燧发排枪,再加上每人十支超轻臼铳及十多个陆海炮兵团和各个铜鼎炮炮营,可以说军备生产的任务不像以前那样大了。之后的改进,就是增加线膛枪来替换一部分战士手中的超轻臼铳做为整个火力体系的升级。

    张海以前的看法是枪铳单位的万余名员工三分之二负责民转产,三分之一仍然负责新式军的加工制造。不过了解到了线膛枪子弹的成本之后觉得至少要投入四千名熟练工匠用于新型枪支及其弹药的生产了。这些武器体系的主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