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敏虽然是张海身边的小女孩中比较聪慧也开始懂事的一个,但却没有像李千兰那样诸多的心思和顾虑,有些好奇的问道:“若说这开国盛世的时候每年人口增长千分之十五才算正常。那么照此下去不过一百二十八年的时间人口就要增加为原来的六七倍?那个时候应该怎么办?”
张海觉得应该对着毫无顾及提出问题的行为予以鼓励,这也是这些孩子们相比总是揣摩上意的成年人一个重要的优势。因此直言不讳的说道:“且不论在海外还有很多**地或者耕地利用效率明显不足的土地,在传统的框架内农业有所革新,仅仅是海内的耕地应该就足以让六七亿的人口过上温饱无忧的生活………如果社会分配不出问题的话。若是一百几十年太平幸福的日子却没有必要的社会结构进步,不能让让全体民众过上无需养儿防老的日子。那么我们的革新事业不能说是形同失败了,也至少是没有完成天帝交付于我们的使命。”
即便这样想,这些话题也无疑让张海及其身边的女孩们感到有些沉重。直到最近的一些消息传来,运河沿线各省内的治安战随着新建的步兵旅的清剿逐渐摆脱了被动,才让宫城内的小小院落内的氛围有所缓和。
“新兵们的甄别工作已经完毕了,这是这个月通过一些线人的消息所搜集到的这些士兵的所有档案,新的整编工作可以开始了么?那些甄别出的问题少年们怎么办?”负责新的“中央调查统计局”相关事物的宋子悦送来了不少的件。
此时的张海也有些释然:“我原本打算对这些进行说服教育工作,现在看来,没有这个必要。只要不是有组织有任务的,让他们以一个乡下普通百姓的身份活下去。我相信他们中的多数人会通过且身的体会和感受明白我们的事业中不可避免的一些事。
天色似乎又阴沉下来,江南之地夏秋之间的酷暑也开始在断断续续的秋雨中阴凉下去。不过被队伍占领近一年之久的南京城却逐渐从最初的军管和清洗带来的萧条中重新恢复过来,曾经在去年以来激烈的清乡扫荡中被破坏的商贸与粮食征集网络至少在大运河的南端也开始逐渐的恢复。
第301章 崭新娱业()
在新朝政权快速崛起的短短两年时间里,铁与火无情的扫荡从城镇到乡村。上百万的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除了战争的破坏,京师的沦陷和政治中心的重新南移也让不少的人失去了饭碗。三千里京杭运河沿线的中华核心经济地带从乡间的粮商以及有功名的乡绅,到运河沿线盐业漕运构成的庞大利益体系在一两年间就顷刻间瓦解了大部分。
常言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可在改天换地的大格局下几代人积累起来的一切通常都将烟消云散。就如同中华大地上几千年来除了孔家等极少数特例,几乎就没有能够延续千年一直兴旺的家族一样。
官僚权贵豪绅等旧的利益集团及其附庸者在改天换地的暴风骤雨面前,最终不是在顽抗中被清洗消灭,就是不得不从九天之上落到九地之下,尝农村最底层的雇农贫农乃至城镇游民般的生活。
可物质界有能量守恒一说,社会界也是如此。旧利益集团损失的巨大利益如金银妻女乃至其仆从附庸所消耗的粮食,即便在当年女真蒙元入侵中原的时候也不可能全部凭空消失。
而在新朝政权革新天下的大背景下,队伍上掠夺而来的巨大利益除了维持为数并不算多的军队及武装力量开销外,以崭新的方式投入到了新的利益体中。仅仅张海等人攻占南京等地的近一年时间以来,在兵工装备及造船等方面的开销就多达二百多万两近五百万贯之巨,还有二三十万治安军几万新式军队及其被服装具每年不小于此数的开销。新化和新艺队伍的壮大和发展,乃至书籍出版医药卫生等领域逐步萌芽的新变革让旧利益集团所消耗的不少利益以新的面目出现。
就这样,南京以及苏、松、杭等东南经济圈虽然因为广泛的社会清洗大量的城镇人口被驱逐到乡村,大量的旧利益网络被粉碎。但剩下的东南核心地带数百万城镇脱产人口所构成经济圈却没有像元末明初的时候那样萧条。
旧利益网络所遭受的洗劫不仅惠及了城镇中那些诸多有一技之长的人,原本的不少贫农佃户虽然没有什么人代头组织分田地却也因为这种旧利益体系的垮塌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受益者。就像李自成当年在河南几乎在基层没有什么影响力,也根本没有什么土改工作队之类,不过仅仅农民战争洗劫大户和减轻人口压力这一个作用就让乡村经济在清军到来的时候感受到了新的气象。很显然:即便没有土改队来组织分田,征粮的人少了,原本的贫民们干活也有了力气。
“中了!中了!一筒箭就中了三百钱!”一个街上曾经的游民笑道。
“别高兴的太早,就是射中了十两银子的手指头或眼睛缝又怎样?还不是碰的运气?”一个稍微粗通些箭术的中年男子有些不满的说道。
秦淮河畔当年朱元璋命工部亲自修建的十六家第一等酒楼,在这一年的时间以来只剩下醉仙楼、乐民楼、来宾楼、醉仙楼、乐民楼。醉仙楼主要面向“体系内”的人员及其家属,乐民楼主要面向商旅及没有被波及到的大户,来宾楼和重译楼依然承担着负责接待外宾的职能。其他的不少酒楼有的因为被牵连而关门大吉。有的改做收钱阅读和学习的图书馆或演武场乃至或名归实质或挂羊头卖狗肉的“武馆”乃至药铺等等。
主要面向“体制内”生意并不比过去差上太多的醉仙楼,却拥有其他酒家或娱乐场所也少有的近五十步左右用高达的帆布隔起来的狭长走廊。这五十步左右的狭长走廊实际上就是弓箭所用的射靶场。
掌握不少弓箭制造资源,在用地方面也拥有政府特权先天优势的醉仙楼后的靶场在价格和规格上也是此时的南京城里最突出的。
队伍上却有一个规矩:在役的新军主力旅官兵还有张海及其弟子们不准以射箭的名义赢钱或**。
就这样,前来的人也有不少好奇的街上平民。尤其是南京织造的女工们的工钱也大幅度上涨后家庭地位却没有本质性的提高,每月三两级别的工钱养活了不少靠女人们的劳动过活的闲汉。
明时同弓箭社遍地的两宋时期大为不同,闲汉或乞丐游民为主体的南方市民可没有多少人接触过弓箭。即便是有个别习弓的武人或江湖人或猎人,练习的射法也大多是直射快箭平靶为主。
像这种用弓力不过二三斗寻常人都能拉开的弓,三四两的重型战箭,在最大抛射射程上去射逼真的仿人型靶是从未有过的游戏。大多数人就是平均抛射出七十到一百支箭,对于这种单个的单人靶命中一次也就不错了。要命中那模拟披甲战士人型靶的前手和眼框等有效部位,连射一千箭甚至两千箭也未必能中。
为了推广实战抛射箭术运动也为了营收当然也有彩头。按照这醉仙楼后院北面的射箭场来说:每射一箭需要花费五钱,不过要是射中的那仿真披甲兵的身靶则会一箭就中上三百钱。要是射中了眼鼻构成的面部上方乃至前手等铠甲也无法防护到的地方则可以一下就得到十两银子的奖励。这些还仅仅是按照店家规矩的射靶和奖励,而实际上在不少的**被清理整顿后在射箭比武乃至中靶等方面下注私赌又成了一门新的学问。
至少这众目睽睽光明正大的运动下做假出老千的可能性不说没有却也很小。不懂箭术的人虽然命中率低一些,但命中概率不是平均散布的,也不是连出好运凭借射箭赚钱的可能。甚至只要在私下乃至台上多下工夫练习,就能大幅度的提高赢钱的概率。
“这开业的第一旬我们的收入不少,那些二三斗力的单体弓和铅头重箭的制作成本损耗成本都不大,没有几个能命中的。可这第二旬的收入就下降很明显啊。”负责这酒楼后靶场经营的前江湖人士刘子云不无忧虑的对前来的大人物李峰说道。
第302章 崭新娱业(二)()
“现在的我们已经是官家,是做大事的人。无需完全像一个商人一般斤斤计较那蝇头小利。这个旬的旬报我也检查过,不过是不少在射箭上完全不上路的人到开始上路而已。接下来继续提高的速度也不会有这么快。如果这南京城的闲汉们射艺水平到了能让我们考虑亏本问题的程度。新扩充一些场地也就是了,反正这一家箭场的年盈利最多不过三四千两的样子而已。”李峰边饮酒边不以为意的说道。
同口味向来清淡,就连上的酒也少有烈酒的东南一带饮食风气大不相同。军队地位很重,带有浓重“兵化传统”的新政权带来了重辛辣口味和重烈酒的风气。就如同民国至新中国以来“兵化”“军队化”对饮食领域的影响一样。
李峰这样平时很少有几乎饮酒酒量也不是很大的人同样更倾向那些蒸馏后的北方烈酒用来伴食,不过平时不会喝酒也喝不了多少的人却也有优点:因为摄入的酒精不会太多,即便感觉到头昏脑涨神智却往往是清醒的。
不过为了试探身边的不少人,李峰却总是习惯于装出有些迷糊的样子。
“我听说新朝政权的目标是天下为公,而且队伍里的不少人都传言一个话题:说是凡是有家事家属的人,在队伍里很难受到重用。那些重用的人里几乎就没有一个是大户背景里出身的人。你是圣上身边不远的人,就你来看:现行的这些政策还能维持多长的时间?你我这些人的利益还能维持多久?”刘子云鼓起勇气试探着问道。
李峰笑道:“天下为公又怎么样?难不成圣上还会让你我这样的人去种地不成?又或者说:这天下的国计民生还能有一天离的开金银通货?即便有那么一天,那也是我们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不过我听说主力部队里从军官到战士都有终生严禁纳妾的纪律,甚至还有风传说,如果生家中拥有两个儿子的人在以后都可能失势。”刘子云见李峰没有责怪的意思又询问道。
“那样不更好么?都说好家产架不住三份分,我看那些没有主心骨的大家族也没有什么意思。”李峰回道。
酒席之间没有舞女甚至没有以前这醉仙楼常有的负责陪酒的女子,让见过奢靡生活的刘子云不由的觉得无聊且无趣味。
李峰见到这类人有些无奈的样子有些神秘的说道:“你们就忍着!日子长着呢。师傅说我中华的宫廷贵族几千年以来都好歌舞。而人家外国那些尚武的部族却以射猎习武摔交为娱乐,所以空有百倍于北方蛮夷的国力却不能转化为真正的力量。当然,今天我可以带你去一个武相容的好地方,就不知道你们这类人习惯不习惯。”
“什么地方?难道又是以前那样的私下暗猖?”
“那些我们都腻了。风险太大不说也没有什么新意。去乐民楼后边儿的武馆。”
酒后,李峰与刘子云来到醉仙楼后的射箭场展开了比武。李峰做为张海弟子中的突出者又参加过不少城池攻坚战及抛射火器等方面的运用,虽然在这长弓重箭的抛射上没有14世纪的英国职业长弓手们那样的造诣,却也远远超过常人。在投石索技巧上有过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