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悠闲唐朝 >

第67章

悠闲唐朝-第67章

小说: 悠闲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李靖都看开了,也许自己真的该换个主子了,只要还能活下去就行。

    李靖挣扎地喊道:“唐公,您起兵是为了平息天下的暴乱,您不是想成大事吗?为什么要以私人的恩怨而杀掉壮士呢?”在古代,壮士可不是随便人都能当的,敢说自己是壮士的,一般都有两把刷子。像李靖这样的事例,在以前也出现过,就是汉朝的那位韩信,两人都因为这么一嗓子活了下来。

    李渊能有此作为,他本身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再加上李二见李靖很有才能,也在旁边帮着劝说,就这样,李靖免于一死,总算是活了下来。

    一开始,李靖进了李世民的参谋部,在征讨黄河流域势力的那段时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李靖在大唐崭露头角,是从征讨长江流域南方割据势力开始的。

    武德二年,李渊突然下令调李靖出秦王府,让他跟随李孝恭平定盘踞在长江中游的萧铣势力。李靖在这场战争的初期有了优异的表现,在李孝恭大败之时,李靖率八百人马奇袭敌将,斩杀敌人头领,并俘虏了五千人马,一下子扭转了战局。

    而通过这场战役,李渊终于放下了以往对李靖的仇恨,写信表示既往不咎,让他以后好好干。同时,下令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兼李孝恭的长史(参谋长)。这样,李靖终于有了一展所长的机会。

    虽然此时的李靖已经有50岁了,对古人来说,这已经是很老了,但对李靖来说,人生的辉煌才刚刚开始。

    在李靖的建议和帮助下,李孝恭很快消灭了萧铣势力,把长江流域纳入大唐的统治。李靖因在这场战争的绝佳表现,被李渊封为上柱国、永k县公,并兼任荆州刺史。接着,李靖又越过五岭,来到现在的gx桂林,派人分别招抚当地少数民族的头领。在李靖的恩威兼施下,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先后归属大唐,让大唐的南方领土势力达到了南海一带。

    李渊更加高兴了,又给李靖升官,任命他为岭南道抚慰大使兼桂州总管。没过多久,李靖接到随同李孝恭平定辅公祐叛乱的命令。在这场战争中,李靖已经升为二把手,早已不同往日了。

    辅公祏盘踞在长江下游,虽然在名义上投降了大唐,但大唐在这里并没有太大的控制力,因此辅公祏基本处于半独立的状态。通过平息这场叛乱,辅公祏的地盘才真正掌握在大唐的手里。至此,长江流域的全部纳入大唐的控制范围。

    李靖在此战役中严明军纪,安抚百姓,使江南各地迅速平定下来,成为头号功臣。李渊评价李靖,认为他比得上古代的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等名将。这个评价很高,而且还是出于和李靖有私仇的李渊,可见李靖无愧于大唐的“军神”“武圣”之称。

    全国统一之后,北方疆域仍面临严重威胁,突厥陈兵边境,不时南下侵掠,严重干扰着大唐国内的经济建设。于是,李靖再次奉调北上,担负起抗击突厥的重任。

    后来,李二利用突厥内乱的有利时机,下决心灭掉突厥。而李靖因为战功卓著,以前从事过防守突厥的任务,现在又长期驻守北方边境,对突厥事务比较熟悉,而被任命为六路大军的总指挥,全面负责这场战争。

    李靖也因为这场战争,达到了他人生最辉煌的顶点。

    北伐突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最大的功臣是李靖和李世勣,尤其是李靖,每次都是他做正面攻击,瓦解了颉利的抵抗,对整场战争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二为了庆贺这场战争的胜利,下令长安放假五天,普天同庆,热烈欢迎北征将士的归来。

    李二亲切接见了两位功臣,君臣三人首先进行了亲切会谈。在会上李二首先慰问了那些远征的将士,表示自己很关心他们,对他们所取得的胜利表示极大的满意,并对李靖等人的领导工作做出了充分的肯定……而李靖、李世勣则连连谦虚,表示自己能取得胜利全因为皇帝陛下的洪福齐天和英明指导,否则自己也不会胜利……愿意在陛下的领导之下,再取得佳绩。

    就在君臣几人热乎劲还没过去的时候,李二突然脸色一变,说道:“下面有人弹劾你啊,李靖。说你漫无军纪,纵兵抢掠,还中饱私囊,侵吞战争财产,这个你怎么解释?”李靖做梦也没想到皇帝老儿的脸变得这么快,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口中忙称有罪,乞求饶恕。

    这里我们能看出,以往的经历让李靖明白了很多道理,包括政治中的斗争和自我保存。因此,当时在玄武门之变中,李靖采取中立态度,没有支持李二。因为,在那个时候中立也是一种自保,不管最后谁输谁赢,自己都稳赚不赔,而对李二来说,别人中立,对他也是一种帮助,中立,总好过去李渊、李建成那儿告他谋反。

    而现在李靖并不像以前那帮武夫那样,哭天喊地地表示自己冤枉,李靖明白这就是政治,这就是君王的御下之术,自己不要去争辩,而要表示自己的确做错了,很后悔,希望您能饶恕的态度。

    这就是古代的政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不过因为四个字:功高盖主。

    打仗还是需要武将的,而皇帝总是用文臣来平衡武将的势力。当一位武将立下很大战功的时候,皇帝高兴的是自己的江山安稳些了,可又会担忧这人会不会造反,枪杆子里出政权,大家谁都明白。能混到这一步的人,没一个是智商低的。只不过看你怎么对待这些。

    刘邦、朱元璋采取的措施很简单,但也很有效,一个字,“杀!”这些功臣宿将都死了,当然不会再去造反,要反也是跑到地府里反去了,那就不关他们这些皇帝的事了!而以李世民、赵匡胤为代表的皇帝,则是采取温和态度对待。这两位皇帝一生基本上和自己的这些老战友过得都很愉快,大家也没闹什么别扭。

    但即使是李二这样的君主,在大将立下大功的时候,还是要鞭策鞭策的,而文臣也明白这些,揣摩圣意可是一位政治家的必修课。因此每次总会在战后,出现几份弹劾报告,很明显和当时的气氛不符合,但也是那时候皇帝最喜欢看到的东西。

    李二很严厉地批评李靖,李靖一直在那儿认错,其实大家都在演戏,心里也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但该走的过场还是要走的。最后,皇帝表示,你看你立下这么大功劳,但也犯下这么多的罪,本来是不能当这个官的,但我知道你的为人,你也不是有心的,所以还是升了你的官,以后自己多注意点啊!不能每次都让我维护你吧,有时候我也很为难的……反正就是让你感恩戴德,自己卖命换来的东西,只是皇帝施舍给你的纪念品。碰上不明了的武将当然对文臣恨之入骨,不过这正是皇帝喜欢看到的;碰上明白的,像李靖这样的,以后做什么事尽量小心翼翼,不能让自己没个善终。

    事后,李靖被封为代国公,接替死去的杜如晦担任尚书右仆射。

    李世勣则被李二任命为并州大都督,负责镇守北方边境。

    谁留在外,谁留在身边,看来李二心里还是有数的!

    李靖的功绩大概罗列下他最大的四次军功,每次都至关重要,可以说成败可以影响到历史的发展。

    第一次,大破地方割据势力萧铣,并擒萧铣到长安。

    第二次,大破丹阳宋政权,擒辅公祐到长安。

    第三次,贞观初年,大破dtz解除大唐北方威胁。

    第四次,破吐谷浑,逼死其大王,另立傀儡政权。

    这只是李靖一生中四次规模最大的战争,前两次关乎全国的统一,后两次关乎国家安全和对外利益。

    另外,李靖还对岭南的开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大唐能顺利地平定南方,逼迫两广云贵的割据势力投降大唐,与李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李二对李靖是信任有加,很放心他统领军队。而李靖这人也比较谦逊,不多说话,为人和善,李世民对他的忠心和品格还是很赞赏的。曾有人诬告李靖要谋反,结果很不幸的是,此人当即就被李世民抓进了大牢!

    当李二出征高丽的前夕,曾去李靖家里探望,并说道:“你南平吴越,北打突厥,西破吐谷浑,只有东面的高丽还不服气,你想不想去试试?”

    当时的李靖已经七十多岁了,本来身体就不行了,身体还病恹恹的,可是一听这话,当即就来了精神,马上说道:“陛下,只要你让我去,我的病马上就好!”

    这就是军人,心里没有自己,只有国家,一听打仗就兴奋得嗷嗷叫;一听有仗打,浑身的血液就沸腾,烧得他们坐卧不安!

    可是李世民看着李靖太老了,不忍心让他再劳累奔波,就没让他去。

    李靖去世后,也被陪葬在昭陵,而且李世民还组织了一个哀乐班子,让他们奏着哀乐送李靖到昭陵!

    当然了,这些也都是后话了。

第一百零七章 李德謇和李德奖() 
叶文给林小妹、红娘她们留下的有备用的手枪和子弹,倒也不担心她们?13??手枪使用报废了或者没有子弹可用。

    到了代国公府,发现守门的家丁相比于那些文官的家丁,颇有一些军人的风范,应该受过李靖的训练,也不知道李靖是如何训练他们的。

    叶文上前行了一揖对着两个守门的家丁中一个较为面善的家丁说道:“在下叶文,叶大夫,受代国公的邀请,前来代国公府,还请阁下通报一下。”

    “原来是叶大夫,家主一早就有吩咐,叶大夫请。”那个面善的家丁听了叶文的话,对叶文还挺客气。

    而另一位家丁打开府门,那面善的家丁客气的请叶文先进府。

    叶文先进了府门,打量着这代国公府的情景,看到前院一旁有着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在拿着竹竿在捅着树上的知了,一旁有着仆从看护,想来是李靖的孙子了。

    “请。”那家丁跟着进了府门,上前请叶文道。

    叶文客气一下,就跟着家丁走了。

    随着家丁来到一处大厅外,那家丁让叶文稍候,然后就进入大厅通报去了。

    等了一会儿,那家丁带过来一位拄着拐杖跛着脚的六旬老人,那位老人身边跟着与叶文有一面之缘的李德謇、李德奖,想来这位老人就是李靖了,按照李靖的年龄计算,李靖今年已经六十有四了。

    “拜见代国公。”叶文上边拜见道。

    “叶大夫不必多礼。”李靖笑呵呵对着叶文说道,对叶文较为客气。

    叶文又对着李德謇、李德奖一番客套后,进入了大厅,待大家都坐定后,叶文找个话题说道:“自从来到长安,一直听闻代国公内平吴越,外灭突厥,像代国公这样的大臣历朝历代可是少见的很啊!在下也很是敬佩。”

    “呵呵。。。叶大夫缪赞了,其实这些都是陛下的功劳,没有陛下的信任有加,老夫也立不下这等功劳。”李靖听叶文如此的夸奖他,虽然心里很开心,但嘴上还是把功劳全给了李二,以免被人抓住把柄说是居功自傲。

    叶文也没有多说什么,闲扯了几句后,也有些失望。叶文刚来的时候,还想凭借着后世的见闻和小空,能够和李靖探讨一下军事上的见闻或者指点下天下。但从始至终,李靖好像没有探讨这方面的心思,叶文也就放弃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