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黼对报纸的态度。
好在有一个好消息,这些贪官和参政知事们似乎也意识到了舆论的重要性,他们或多或少的都‘入股’控制了几家报纸,这样一来,他们对于张三报纸的依赖就降低了,自然张三的报纸的地位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张三虽然控制着大宋日报,但是大宋日报明显是一份官方报纸,人家只替皇上说话,拍官家的马屁,他们就算插手也不敢乱来,这大宋日报可是陛下每日必看的。
这个也是张三的优势,人家只能写一份奏章还不一定能让皇帝看到,张三可是能写无数的‘奏章’皇上肯定能看到,这就让那些家伙不敢轻易的动这一份报纸。
至于另一个大宋新闻报,虽然是仅次于大宋日报的销量第二,但是随着其他报纸的争相模仿现在优势也不是那么明显了,那些人只是想有自己的舆论渠道又没有想控制舆论。
王黼现在也只是刚刚抱住大腿开始发迹,离以后的六贼高度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况且他也知道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干不久就会继续升职,所以他对于具体的事情不怎么关心。
通过他身边人的态度来看,他也无意于得罪张三这个皇帝身边的红人,六贼之中现在混得最好的还不如高俅,现在童贯还正西北做监军,蔡京刚刚通过关系接近皇帝,起复还需要一段时间。朱缅更是刚刚得了修建神霄宫收集奇石的差事。
总之他们现在还没有权倾朝野,现在正在发迹的道路上,还不敢对张三有什么想法,这让张三放心了不少,不过张三也安心不了多久,不出两年这些人就会统统的上位,所以张三决定加紧转移财产。
这次猴子过来张三打算把情报中心分成三块,第一个就是京城的情报中心,负责大宋京城以及长江以北的消息收集。第二个就是杭州的情报中心负责沿海地区和长江以南的情报工作。
除了这两个中心之外,张三还想成立一个琉球情报中心,这个情报中心除了负责琉球本岛的情报之外,还要负责所有战略敌人的情报收集。
例如南越国、泰国、吕宋、辽、金、高丽、倭国这些近期和远期的敌人的情报收集,其实张三还想成立一个军事情报处,用于收集各种军事相关的情报,可惜人才有限,只能等以后再说了。
猴子作为东京情报中心的总负责人,周封则负责江南的情报工作。至于琉球情报中心,张三并不打算用猴子手里的人,而是用孤儿之中新发现的一个情报人才。
这个孩子平时沉默寡言,但是确有非常优秀的分析判断能力,往往在一些普通的消息之中能推测出事情的大概脉络,有一种惊人的直觉。
张三打算把他带在身边细心培养,等自己回琉球的时候在安排他做事,毕竟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冒然让他到琉球岛负责情报恐怕有人不服不配合。
张三把自己的想法跟猴子说了之后,猴子当然没有什么意见,只是有点奇怪,原本他以为张三会用时迁呢,他知道时迁最近有很多大功劳,按理讲也该升迁了。
接着张三开始真正的成立战略情报处了,抽调最优秀的情报人才,找最优秀的最有天分的孩子,成立战略情报处,负责收集张三指定的情报,或者有重要价值的情报。
这个机构的负责人就是时迁了,相比于以前时迁带领的情报小队,这一次张三把时迁的工作更加明确化,和其他三个情报机构不同,他们负责的是全面的情报,就算有所侧重也只是能外围探查。
而时迁的战略情报处就不一样了,他们只负责张三指定的情报还有就是具有战略价值的情报,凭借时迁还有他的徒弟们高超的轻功,还有优秀的化妆技术和武功等等,深入敌人内部,探听重要情报。
这也是张三这次把时迁带回东京的原因,毕竟只是做那些偷盗钱财的事情显然浪费了时迁的才华,张三把自己的想法和时迁还有猴子说了之后,两个人都很高兴。
猴子手里没有什么高手,一些情报想要收集很困难,特别是一些深宅大院,即使安排了卧底家丁,往往这些人很难混到庄园内部探听到有用的消息。
而放贷设局敲诈等手段又不能常用,毕竟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万一真碰到一个二愣子就坏事了,所以猴子的情报工作进展缓慢。
张三也知道,这种常规的情报获取方式需要时间的经营,也许十年二十年之后,猴子安排的人扎根到这些人的宅院中有了一定的地位那么猴子的情报机构得到的情报未必比战略情报处差,但是现阶段张三想要获得这样的情报还是需要时迁的功夫。
时迁高兴是因为终于有了一份真正的工作,前一段时间总是在打探人家的藏宝,那个活真的让时迁有一种回到从前的感觉,这和他在大名府那边干的没有什么区别。现在有了这个活计总算是能够发挥他的才华,所以很高兴。
接着张三询问梁山计划进行的怎么样了,这个事情是由猴子秘密负责的,此事也是由猴子负责单线联系,见张三问起,猴子看了看一边的时迁,时迁也是一愣看了看张三,是不是需要自己回避?
第四百二十二章梁山计划()
张三摆摆手说道:“时兄弟是自己人,而且梁山计划的下一步我打算由时迁兄弟负责,这个事情很重要,将被划定为战略情报。”
猴子听张三既然这么说了也不再隐瞒说道:“目前梁山上已经先后安排了十个人上山,整个梁山目前有三个头领,喽啰有二百二十八人,寨主王伦头领杜迁宋万两人,王伦会一点剑法,不知道实力如何。杜迁宋万两人实力只有三流水准。”
张三点点头,现在的梁山实在是没有什么看头,恐怕比起对梁山的了解张三比起猴子了解的都多,现在张三要考虑的是如何安排卧底梁山的将领。梁山现在出色的水军将领几乎被张三扫荡一空,所以张三打算在梁山安排卧底的人选就必须有水军将领。
还有就是要有一个智囊型的人物,但是又不能暴露名声,王伦太过嫉贤妒能,自己就是个书生,要是去一个自称军事的那他估计就不干了。
还有就是要有懂得掌握军队的人,所以人选上就需要仔细挑选了,不能太强了,派一大票超一流去当卧底,然后在梁山上一呆就是七八年那绝对是浪费人才。
所以选人的标准就是头脑灵活、忠诚而且实力在中游水平,张三选来选取,最后定下了焦挺、李忠、张横、童威四个人。
为什么选择的都是梁山曾经出现的人,这是因为既然有将星这么一回事,那么这梁山一百零八将肯定更容易相互亲近一点,而且水浒传中也没有写过这些人背叛的事情。
这四个人里面李忠一直是威远镖局里的镖师江湖上跑动了一年难免会被人认出来,还有焦挺也是跟着燕青在英雄楼出没,也是认识一大票人物,所以两个人出逃都要安排一个理由。
至于张横和童威两人本来在江湖上名声不显,而且也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去向,而却跟着张三一年气质大变,这次调到梁山想必就算是浔阳江的穆春穆弘兄弟也不一定认得出来。
两人都有兄弟在张三手下办事,所以更多了一层保障,四人都是老江湖,张三也不用担心什么,只需要在去之前进行一些简单的情报收集和传递训练还有一些间谍的基本常识就行了。
除了这四个人之外,张三还打算在加一层保障,毕竟四个人也只能说是精明,张三必须在梁山再安排一个能处理事情的军师级人才,只是张三现在手上只有闻焕章、公孙胜和乐和三个人。
这三个人派哪个去张三都舍不得,闻焕章估计不愿意去,公孙胜现在的工作很重要不能去,乐和虽然在努力培养,但是离成为优秀的军师还有一段距离。
剩下的就是燕青和李四两个人也能胜任这个工作了,李四张三是放心的,这一年来为了张三的生意没少出力,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只是李四身上张三的标签太重了。
燕青现在管理的英雄楼说实话,张三真的不报什么希望了,这一年来除了小猫两三只之外,其他的都是来混酒喝的,张三并不是请不起这顿酒但是这和张三用英雄楼招募天下好汉的计划想去甚远。
这也怪不得别人,张三的威远镖局崛起的太快,这一年来疯狂的吸收江湖人物,现在江湖上谁不知道,只要加入威远镖局收入高、安全而且有面子。这对张三的英雄楼计划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这次回京张三有意对英雄楼做出一些调整,当然不是规则上的,而是调整一下人事安排,将坐镇的燕青空出来,安排一个得力的掌柜的经营,取消武师坐镇这个规则,反正英雄楼和威远镖局只隔着几个街道。
要是有事一刻钟就能支援,而且这京城天子脚下,又有巡城官差和禁军,敢生事的也没有几个,安排几个身强力壮的活计在从威远调一个二流的高手坐镇就行了。
空出来的燕青张三有意让他接管山东的生意,作为下一步的重点方向,山东需要一个这种八面玲珑的人物来处理,但是把他派到梁山上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这英雄楼的主管和副主管都跑到梁山上人家不胡思乱想就怪了。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张三从猴子哪里得到消息,李师师终于出现了,对于这个号称连皇帝都动心的名妓张三也是很期待了,连赵佶张三都不想让,更别说这个燕青了,所以张三决定先把燕青调走再说。
这几天比较忙,等忙完之后,张三就随便找个理由把李师师给搞回来,反正吃不吃好吃不好吃那是一回事,先把好东西都搞到自己碗里那肯定是没有错的。
当然这个理由是不能说道,所以张三还有一个理由,但就是许贯忠,这个家伙号称是水浒世界第一BUG,张三也是想了许久,只是这种多智近妖的人物张三以前自认不敢去接触。
但是现在的张三经过这一年的发展,也有了一点底气,想到燕青的这位故友也敢使用了,许贯忠大名府人,他兵法、武艺、谋略样样精通,琴棋书画无所不晓,精通契丹、女真、党项、吐蕃、蒙古各国语言文字,端的是文武全才。最难得的是深晓天下地理,曾遍游名山大川,卢俊义、燕青都称他“活地图”。
有这样的人跟燕青搭档那么山东的事情就能定下来了,至于怎么劝这种人为自己效力,除了张三亲自去请之外,还有就是要用感情去笼络。
现在的许贯忠正是怀才不遇之时,而且对于朝廷也没有什么感情,这样的人最后去考了个什么武状元,这个就至少说明他逢迎之道不怎么样。
关键的是他精通多国语言,是一个语言天才,这样的人放在山东那才能发挥出他最大的价值,所以燕青也不能安排到梁山上。
这样一来内部没有合适的人选,张三只好从外部寻找了,放眼整个水浒,最合适的人选估计就是那位加亮先生吴用了,这家伙阴险狡诈,又有小聪明,而且有造反动机。
只可惜这家伙是一个招安派,而且出卖过故主,人品实在太差,张三非常的反感,实在不愿意用他,要不是他对于剧情太过重要,张三都想处理掉他回收将星算了。
第四百二十三章神机军师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