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会,却不代表我们以后也不会。十年寒窗本就已经非常耗费精力了,学子们圣贤的道理都未曾学完,哪有时间去关心这些不相干的事情?人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懂的,以后如果我们当官了,自然就会努力学习如何治理国家。朝中的官员们哪个不是慢慢从学习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谈论国事也只是我们关心时政,关心天下安危,这难道也有错吗?”
“冒兄说的有理!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阁下问我们如何治理地方,明显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不免有些强人所难了吧”陈子龙见到有人反驳刘凡扳回一局,连忙站出来甚远。
众人闻言纷纷表示赞同,不会治理地方又不是他们的错,为何要把这些罪责归咎到他们身上?一时间众人好像找到了一个可以站得住脚的理由,刚刚升起的羞愧之情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就连一旁的柳如是都是暗暗点头,因为她除了吟诗作对,抚琴唱曲,针秀女红之外,也不知道什么是杂草,什么是禾苗。柳大家也是心高气傲之人,自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无知。所以她选择站在了士子们这一边。
“可悲,可笑!”刘凡不屑的看着眼前之人,大声道“难道你们复社,你们东林一直都是这样以“双重标准”为人处世的吗?你们不懂的事情可以推说是要学习文章所以没有精力。那本督作为堂堂一方总兵,执掌几万大军,就不需要钻研如何行军打仗,保家护民了吗?人都有自己擅长或者不擅长的地方,本督作为一个武将,不太熟悉八股文章又有何错?为何你们可以,本督却不可以?这种双重标准,难道就是所谓的君子之道吗?”(。。)
第446章 舌战群儒(下)()
这场论战到了现在已经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了,而是关乎到各自代表的立场了。复社以及东林的诸人要是败了,那他们的颜面将荡然无存。而且东林在江南的威望也会受到极大的削弱,甚至将面临千夫所指的尴尬境地,这种结果显然是侯方域,陈子龙,冒辟疆等人不能接受的。所以他们必须要战胜刘凡,这样他们攻击刘凡的一切才能站得住脚。
脾气最为火爆,与刘凡仇恨最深的侯方域顿时忍不住了,上前一步再次来到刘凡面前,怒喝道“我们是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但是你区区一个武夫就懂吗?刘凡,你肆意的诋毁我江南学子是何居心?”
刘凡不屑的看了侯方域一眼道“本督自然比你们懂得多,本督出道至今,从小小的一个把总做起,直到现在当上山东的总兵,这所有的一些都是本督一步一个脚印得来的。从破虏军建军之初的不到五百人短短三年的时间发展到现在两万余人,这三年中本督未用过朝廷的一粒粮草,一两银子,仅仅依靠胶州一府之地就养活了两万大军。而且还使胶州百姓安居乐业,要是论治理地方,本督自认第二,这天下就没人敢称第一!”
刘凡的语气中充满了强大的自信,作为一个穿越者,这个天下确实没有比他更善于赚钱练兵的人了,所以刘凡有足够的底气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
刘凡此言一出,知道刘凡一些底细的复社诸人顿时默然了,即便是在不愿意承认担他们也知道刘凡说的这些都是实情。那些不属于东林的学子们,看到刘凡的言辞凿凿,且无人反对,也有些相信刘凡所言属实了。就连与刘凡熟识的徐文爵,听到刘凡的话,也不禁对他升起了浓浓的敬佩之情。甚至一直当“听众”的柳如是,看向场中威风八面的刘凡美眸中亦是异彩连连。
咬牙切齿的想了许久,侯方域终于找到了刘凡言语之间的漏洞,大声质疑道“据侯某所知,我大明总兵所统领的兵丁最多也不过三两千吧!为何你刘凡却以总兵之职坐拥两万大军?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你的狼子野心吗?如果你真的忠君爱国为何还要公然违背朝廷法令,私自扩充军队?我看你分明就是想拥兵自重,做一个军阀吧!”
“呃”侯方域说的虽然是实情,但刘凡却绝对不会承认的。仔细一想,刘凡立即反驳道“请问侯公子,到底你是总兵官还是本督才是?我大明总兵官的实力也有强弱之分的,南方的总兵能与北方边关重地相提并论吗?戚大帅在出任宣大总兵之时,戚家军的规模最少也有三万人左右。你不了解就妄下定论只能说明你的无知而已。”
停顿了一下,刘凡环视众人铿锵有力的高声道“自崇祯四年底本督奉陛下御旨奉命出征山东起,我破虏军就一直为国征战,抛头颅,洒热血,只为护卫天下百姓之安危!孔有德叛乱,本督亲率不足五百人当面击溃叛军一千余强大的骑兵,而后又在几万叛军的围攻下坚守莱州城两月之久。崇祯五年,本督率三千人征战河南诸省,击败以张献忠为首的三十六营流贼,俘敌六万余人。崇祯七年,我部出征中原,转战三月,在车厢峡以本部六千联合四千京营士兵,打败流贼十五万联军,生擒敌首“闯王高迎祥”献俘于京师。这四年来,我破虏军上下有多少士兵为大明献出了生命?如果这也算是狼子野心,拥兵自重的话那本督也无话可说了!”
“好!破虏军威震天下,济民之功足以彪炳史册!如果这也算是狼子野心的话,我徐文爵第一个不服!”徐文爵拍案而起,大声赞叹,激愤之情溢于言表。旁边的柳如是也是双目发亮,略带崇拜的看着刘凡娇声赞道“刘总兵战功卓着,可称的上“英雄”二字!”
趁着众人“慑服”的空档,刘凡继续为自己洗白道“你们说本督是“奸贼”那本督倒要问问你们,本督残害过那个忠良了?本督自问,上对得起陛下信任,下对得起百姓信任,为官至今也从未加害过任何一个忠良之士,为什么你们口口声声的骂本督是“奸贼”呢?”
“没有残害过忠良?”侯方域闻言顿时不干了,作为刘凡残害忠良最大“受害者”,侯方域怒喝一声大声质问道“那吴骏公的事情你怎么解释?我父侯尚书的事情。当今天下又有哪个不知?刘凡你敢说不是你做的吗?”
“不错,是我!”刘凡面带不屑的回答道“但是那有如何?吴伟业,侯恂两人完全是咎由自取罢了!吴伟业人品低劣,纵容家仆欺凌本督的女人,甚至不顾身份当街殴打一个弱女子。本督作为一个男人,以牙还牙有何何错?”
“好好好,吴伟业的事情当事人不在,我们也无法当堂对质,暂时揭过!但我父侯恂的事情你总该不能否认了吧!他老人家,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为大明尽忠尽力,一生兢兢业业,却惨遭你刘凡的陷害被贬职回乡,这还不算是残害忠良吗?”侯方域有理由愤怒,刘凡坑害他父亲的事情一直是侯方域最大的“痛楚”现在刘凡居然矢口否认了,侯方域怎能善罢甘休?
“侯恂么?”刘凡歪着头想了想,然后“恍然大悟”道“这个老家伙被罢免可不关本督的事,那老家伙当庭陷害与我,本督还没找他报仇呢!况且罢免他的是陛下,与本督又有何干?也是陛下仁慈而已,换成本督早就把这个老东西千刀万剐了!哪里还能荣他逍遥至今?”
“贼子安敢辱我!?”刘凡一口一个“老家伙”“老东西”还说要将侯恂千刀万剐,作为人子侯方域岂能坐视不理。怒过冲天的侯方域顿时就要扑上来和刘凡拼命
“侯兄切勿冲动!”身旁的陈子龙,冒辟疆拼命的拉住侯方域。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要去和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悍武夫”搏命明显就不占便宜嘛。
两人连忙劝慰道“侯兄可不要上当,此人明显是在故意激怒你,以摆脱无力辩驳的不利境地。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侯公的为人大家有目共睹,岂是他一个小小的武夫可以诋毁的?”(。。)
第447章 舌战群儒(续)()
刘凡的这一番话成功的引起了众人的愤怒,不但在场的学子们群情激奋。就连一直“颇为中立”的柳如是也秀眉微皱,忍不住开口反驳道“侯恂大人为官清廉,威望卓著,人品也是极好的,一向有口皆碑,天下士林也是有目共睹。刘将军,如此诋毁他来人家,是否有失公允了?”
“呵呵”刘凡摇头笑道“本来本督是不屑于提及此人的,但既然柳大家发问了,那本督就勉为其难,为你们说道说道。在罢免之前侯恂是户部尚书不假吧?户部掌管我大明税负,户部尚书更是位高权重,身系天下百姓安危,责任不可谓不重。这也没错吧?”
“确实如此!”包括柳如是在内,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看到众人的反应,刘凡满意的点点头继续道“大明每年税银近四百万两,除开专门的辽响以外,每年夏秋两季还有数额巨大的税粮。这些钱粮每年都会存入户部交由户部尚书掌管。负责每年的民政与军费支出。但自崇祯五年末侯恂担任户部尚书起,大明的财政却连年亏空。不但官员没领不到足额的俸禄,就连边关士兵的军饷都时常拖欠。北方负责抵御鞑虏的九边重地普遍已有半年以上未曾发放过军饷了,个别地方甚至高达两年或者更多。没有军饷士兵们连饭都吃不上,只能饿着肚子与凶狠残暴的鞑虏们拼命,临时前甚至连顿饱饭都吃不到。”
“朝廷每年收那么多的税,既没有为官员们发放俸禄,也没有给士兵发放军饷,这些钱都去哪里了呢?”听完刘凡的话,柳如是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我也不知道!”刘凡摇头道“或许是兴修水利造福百姓了?亦或者是赈济灾民?具体如何就只能问身为户部尚书的侯恂侯大人了!”
说道这里刘凡停顿了一下继续道“但是本督在中原等地征战半年有余,却从未听过中原诸省在朝廷的主持下开挖过一口水井,也未见到各地增添过一条新水渠!从崇祯元年起,中原诸省天灾不断,尤其是近来几年更是旱灾蝗灾遍地。中原大地连年颗粒无收,百姓饿殍遍地。没有粮食他们只能挖草根充饥,草根吃完了就吃树皮,连树皮吃完了就只能吃观音土充饥了。最后连观音土这些东西都没得吃,只能眼睁睁的等死了。原本富庶的中原大地现在却是百里无人烟,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
讲完这些惨况刘凡突然转身,怒视侯方域道“那么侯公子,我倒要问问你,你的父亲侯恂就是这样掌管户部的吗?三年间,一千多万两白银,数不尽的粮食都被他弄到哪里去了?”
侯方域顿时有些傻眼了,这些事情他怎么可能知道,吭哧了好半天,才喏喏道“我也不知道!”然后犹自不甘的瞪着刘凡强辩道“但这些责任不能都归咎在我父身上吧!他只是个户部尚书只负责保管,最终做决定的还是皇帝啊!”
“嘿!”眼看到了现在侯方域还在极力的狡辩,刘凡不都禁被气乐。想了想刘凡直接对侯方域道“你说的不错,最终做决定的是陛下,一点不假。但是每年交到户部的钱粮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你让陛下如何去做决定?户部没钱了,陛下就只能自己从内帑中拿钱出来给官员发俸禄为边关的士兵发军饷。侯恂做了几年的户部尚书,利国利民的好事一件没办,却成功的将大明历代先皇二百多年积累下的财富掏空了。为了能够节省更多的钱出来,陛下每天只吃两顿饭,早晨只喝一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