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第6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的奏折,漕运总督丁启睿的奏折,五省总督孙传庭的奏折,包括六部的奏折,全部被朱由检直接扔到了地上。
朱由检的话语,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匕首,投掷到偏殿众人的头上和心里。
中原的局势混乱,已经无法控制了,偏偏流寇张献忠进入南直隶,让大明的南方也陷入到动荡之中,这也罢了,朱由检相信,凭着南京京营、漕运兵丁以及南直隶各镇的大军,能够彻底打败和剿灭张献忠部,或者说张献忠压根不会在南直隶作乱,朝廷不需要过于担心南方的局势,谁知道如此关键的时刻,驻守辽东和山东的登莱新军,也趁机进入了南直隶。
尽管登莱新军打败了张献忠的先头部队,剿灭了数万流寇,保住了凤阳府城,但登莱新军占据了徐州,不愿意乘胜追击张献忠部,而是看着张献忠部的主力进攻淮安府城,这样的行为,已经充分暴露出来其进入南直隶的目的。
淮安府城被张献忠部包围,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在奏折中不断解释,说不愿意驰援淮安府城,是担心南京府城的安危,必须让南京京营的军士守卫南京府城,张国维还在奏折上面建议皇上和朝廷,调遣登莱新军继续围歼张献忠部。
蜷缩在陕西的五省总督孙传庭,面对气势日益嚣张的李自成,同样不愿意主动发起进攻,说什么兵力暂时不够,还需要大规模的招募,等到军士的实力和数量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能够发起对李自成的总攻。
漕运总督丁启睿的奏折好不到哪里去,除开请求朝廷派遣大军驰援淮安府城,就是弹劾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言张国维没有调拨南京京营的军士驰援淮安府城。
登莱新军有十多万军士在南直隶,固守徐州和宿州两处,丁启睿视而不见,奏折里面没有提及登莱新军。
这一切,让朱由检感觉到巨大的危机,感觉到了透心凉。
锦衣卫奏报,李自成斩杀了罗汝才,且断言流寇已经陷入内讧之中,这让朱由检啼笑皆非,明明是李自成为了巩固权力斩杀了罗汝才,锦衣卫却说流寇陷入内讧之中,李自成掌握了权力,没有了掣肘,乾钢独断,发展将越来越快,假以时日,必定威胁到京城。
可惜的是,面对这一切,朱由检唯有发脾气,没有其他的办法。
中原已经没有可以抽调的兵力,驻守延绥和宣大等地的兵力,数次抽调,已经很薄弱了,朱由检不敢继续抽调,如果北面的边关无兵驻守,后金与蒙古部落可以绕过辽东,轻易入侵,到了那个时候,大明的江山就真的保不住了。
至于说南方,张献忠部数十万兵马,完全牵制了南直隶的兵力。
还有一个令朱由检咬牙切齿的原因,那就是南方各镇的总兵,悉数都开始自保,不愿意被抽调到北方去,而且地方上的巡抚,睁一眼闭一眼,甚至千方百计的留下本地的军士,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湖广剿总兵官左良玉,控制的兵力据传达到了二十万人,不仅不服从湖广巡抚的调遣,也不服从朝廷的调遣,朱由检非常后悔,当初如果下定决心,不仅仅是斩杀贺人龙,连着左良玉一同斩杀,也不会有如今的局面了。
大明几乎找不到平静的地方了,如果一定要找到,也就是北直隶和辽东略微平静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地方的稳定,依靠的就是登莱新军,如果没有登莱新军驻守辽东,后金鞑子早就数次入侵北直隶了。
现在看来,朝廷唯一能够抽调的,唯有登莱新军了。
但朱由检不敢抽调登莱新军,他察觉到了吴宗睿的野心,如果朝廷抽调登莱新军,正好给了吴宗睿理由,让其能够控制大明的更多地方。
后金的皇太极没有任何的动静,所以辽东和北直隶颇为稳定,这本来是好事情,却让朱由检莫名的感觉到焦躁,如果后金的八旗军大举入侵辽东,必定和登莱新军之间发生激烈的碰撞,让吴宗睿自顾不暇,根本不可能往山东和南直隶扩充势力。
朱由检很清楚,必须要控制眼下的局势,不惜一切代价控制,如果任由局势恶化下去,大明的江山就真的保不住了。
朱由检认为,唯一的突破口就在五省总督孙传庭的身上。
局面看上去的确很纷乱,但只要抓住了关键,就能够化解。
发泄了心中的怒气,朱由检看了看噤若寒蝉的众人。
“你们都说说吧,到了这步田地,朕应该化解。。。”
虽然语气略微的柔和了一些,但朱由检内心的怨气依旧存在,所以说出来的话语,带着不满的情绪,让张四知等人不知所措。
“皇上,臣有一个建议。。。”
关键时刻,开口的还是秉笔太监王承恩。
这是王承恩的优势,皇上已经开口询问,接下来就是众人开口回答,可皇上刚刚勃然大怒,发过脾气,众人还不知道皇上的思绪出现了变化,以为皇上还是在训斥和发怒,自然是不敢开口随便说话,唯有王承恩,听懂了皇上的意思。
朱由检扭头看了看王承恩,微微的点头。
“承恩,你有什么建议,尽管说就是了。”
王承恩略微的往前站了一些,对着朱由检抱拳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想要维持我大明的稳定,还是需要从中原和北方入手,若是能够彻底击败流寇李自成部,则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朱由检点点头,没有开口说话,这个道理他当然明白,只要解决了流寇李自成,中原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中原稳定了,南方的问题自然能够解决。
关键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中原的危局。
“皇上,五省总督孙传庭大人,已经在延绥等地招募诸多的兵马,虽然其奏报实力不如李自成,不过臣以为,可以令孙大人主动发起对李自成的进攻,这样李自成必定猝不及防,孙大人能够获取胜利,而今的情形之下,臣以为不要想着一战彻底打败李自成,需要沉下心来,集小胜为大胜,慢慢的消耗李自成的力量。”
“李自成分兵据守河南行省各地,其兵力必定分散,臣揣测,李自成必定会抽调精锐的兵力驻守各地,迎战孙大人的军队,战斗力可能孱弱。。。”
王承恩的分析,让张四知等人吃惊,特别是兵部尚书陈新甲,更是忍不住抬头看了看王承恩,要知道王承恩是秉笔太监,一般情况下不会过问朝中军事方面的事宜。
王承恩说完之后,朱由检略微的沉思了一下,抬头看向了张四知。
“张爱卿,你觉得承恩的建议如何。”
张四知连忙站出来,抱拳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王大人的建议很好,兵者诡道也,孙大人在这个时候突然发起对李自成的进攻,李自成肯定想不到,来不及应对的情况之下,孙大人肯定会获取胜利,臣还建议,孙大人要迅速出击,进入河南迎战李自成,这样李自成就更是想不到了。。。”
五省总督孙传庭主动出击的建议,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众人都离开了偏殿,仅剩下朱由检和王承恩两人。
朱由检脸上的神色不是很好,看着王承恩开口了。
“承恩,你刚刚提出的建议,的确可行,为什么早没有给朕说说。”
王承恩连忙抱拳。
“皇上,臣也是刚刚才想到,还是皇上的提醒,臣才想到这个主意的。”
朱由检叹了一口气,他是不会责备王承恩的。
“朕刚刚有些失态了,朕不该在偏殿说及登莱新军,说到吴宗睿,朕知道,辽东还需要登莱新军驻守,若是辽东也不稳定,若是后金鞑子也大规模的进击中原,朕就真的想不到什么办法应对了。”
王承恩再次的抱拳。
“皇上,臣觉得首先稳定中原的局势,尔后再来考虑其他的事宜。。。”
第七百四十二章 攻心()
刘文秀被带上来的时候,罗典勇的神色很不好,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劝降了,前两次的劝降,罗典勇的耐心消磨殆尽,要不是廖文儒和罗典召专门打过招呼,罗典勇不会有第二次的劝降,早就一刀斩杀了刘文秀。
罗典勇率领的五万登莱新军将士,悉数驻扎在徐州州城一带,罗典召率领的五万登莱新军将士,则是驻扎在宿州城附近,廖文儒率领其余的登莱新军将士,活动在灵璧和虹县一带,三路的登莱新军,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包围圈,彻底堵住了张献忠部离开南直隶的道路。
在彻底打败张献忠先头部队,生擒刘文秀之后,登莱新军其实进入了修整的阶段,可谓是坐山观虎斗,他们不会继续发起对张献忠部的进攻,而是让张献忠部与漕运总督丁启睿去拼命的厮杀,不管双方谁获取最终的胜利,登莱新军都会毫不犹豫的进驻和占据淮安府城。
刘文秀的脸上带着木然的神情,被登莱新军生擒之后,他没有在宿州逗留,翌日就被押解到前往徐州城,看到徐州城墙的刹那,刘文秀内心还是有些震颤的,他知道义军军士在城内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可以说,义军离开徐州城的时候,几乎夺走了城内所有的财物,斩杀了城内近一半的百姓。
本以为进入城池之后,看见的应该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可实际情况让刘文秀大为吃惊,尽管徐州城依旧能够看见战斗厮杀留下的痕迹,譬如说城墙上面已经变得乌黑的血渍,但徐州城内的秩序已经恢复了,大街上能够看见来来往往的人,这些人的脸上,没有太多的怨毒和仇恨,而且他们好像不畏惧在大街上巡逻的登莱新军军士。
刘文秀跟随张献忠征伐十余载,自然明白城内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墙角有一团烧尽的灰烬,那是吴宗睿写来的信函,如果不是因为这封信函的出现,刘文秀已经变成了一具尸首,不可能出现在罗典勇的面前了。
“刘文秀,我们已经是第三次见面了,我登莱新军之中,从来没有如此招募军士的方式,你是不是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啊。。。”
罗典勇看着刘文秀,带着不屑的语气开口了。
刘文秀看了看罗典勇,没有开口回答,脸上的神色依旧是木然的。
“刘文秀,看样子你是抱着必死的想法了,也罢,今日我就和你好好说说,说一说你们义军,说一说你们的诸多行径,让你死了也能够瞑目。。。”
刘文秀的脖子转动了一下,看着罗典勇,终于开口。
“那就谢谢了。。。”
刘文秀的声音有些嘶哑,浑身毫无生气,应该没有从失败的阴影里面走出来,说起来也是,义军的先头部队败的太惨了,足足五万人,没有像样的抵抗,甚至没有排列出来作战的阵型,就彻底崩溃,败在了登莱新军的进攻之下。
作为先头部队的副总指挥,刘文秀经历了全部的战斗,与其说他是坚持到最后一刻,不如说是看着义军惨败,看着来不及抵抗的义军彻底的崩溃,看着无数的兄弟倒在自己的面前,这样的滋味,放在任何指挥官的身上,都是难以承受的。
如此的惨败,让刘文秀看清楚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义军绝非是登莱新军的对手,不要说义父张献忠麾下的义军,就算是风头强劲的闯王李自成,怕也不是登莱新军的对手,说白了,